中國海軍艦載作戰指揮系統
(上與下)一艘054A導彈護衛艦的作戰中心顯控台。054A使用全分佈架構的ZKJ-5型作戰系統。
研製艦載作戰系統的中心,此處的顯示器佈局應為ZKJ-5B。
──by captain Picard
1960∼1970年代 673-1作戰系統(未成) 在研製051型導彈驅逐艦的同時,中國海軍也隨著艦艇發展的趨勢,一併研製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自動化艦載作戰指揮系統。在1966年051驅逐艦的研製任務下達並確定設計方案的 同年,船舶七院 也會同其下701所、713所提出研製051型導彈驅逐艦的情報中心的要求,由706所承擔研制任務,而此一系統就為673-I型艦載情報中心 ,是中國第一次研製自動化艦載作戰指揮系統。 673-I型艦載情報中心使用 專用小型計算機集中控制 方案,此一計算機採用DTL小規模集成電路(IC)、多層印制板技術製造,定址(字長)為22 bits,運算速度為20萬次/秒,記憶體容量8K bits,採用全晶體管化的 類比與數位電路終端顯示設備,包括綜合平面顯示器、錄取顯示器、表格數據顯示器等,雷達掃描結果顯示在直徑31mm的雷達指示管上。無論從關鍵技術、電子器件、整體性能指標、工藝與加工等方面,673-I型艦載情報中心都反應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計算機水瓶。然而由於當時中國計算機等相關技術並不成熟,673-I情報中心第一台試驗樣機前後共歷經了7年的研製,最終仍因為沒能通過穩定性考核,未能安裝在051型導彈驅逐艦上。雖然如此,這項中國海軍首度研製艦用作戰指揮系統的嘗試,仍開啟了此領域的先河,對於經驗累積、人材培育以及後續的發展都有 積極的意義。
637-II戰情中心/ZKJ-1作戰系統(051Z指揮艦) 在1970年,船舶七院正式下達任務配套051型導彈驅逐艦的673-Ⅱ型艦用情報中心(核心為ZKJ-I型作戰指揮系統),由七二四所擔負研製工作的技術抓總,總設計師爲秦學昌。從673-I開始,這個團隊在沒有國外技術支援與進口裝備逆向研究的情況下進行了長達13年的研究,除了作戰系統與戰情中心本身之外,還包括 中國第一種三座標雷達──海鷹381甲的研製工作。673-II把艦上所有感測器與武器系統結合為一個體系(期間的數據傳輸流動都自動化),能同時處理三座標雷達、對海搜索雷達、艦載聲納等各式感測器傳送來的空中、水面、水下等目標資訊,進行多目標追蹤處理與顯示,接戰資訊經過處理後分派至艦上相對應的各主要武器系統,有效縮短了遂行作戰的反應時間。 673-II以673-I為基礎繼續發展,在信號處理方面仍沿用原本的專用小型計算機集中控制方案,不過改用更先進的計算機等硬件,並且擴大與艦上其他系統的集成度。計算機方面,673-II採用由709所開發的911型專用計算機,定址位數增為32 bits,運算速度提高到50萬次/秒,記憶體容量增加到32K;911型計算機的數據區、指令區容量為16K bits,採用微程序控制技術,器件方面則使用比原本DTL更進步的TTL小規模集成電路(IC)。其他方面,673-II新增了配合381甲三座標對空雷達(見下文)的半自動錄取顯示器和全自動錄取設備,並設計了專用的雷達模擬器;引進新的100×100 mm場致發光屏做為大屏幕顯示器;為342型和343型艦砲火控雷達等武器系統提供自動且同步的指示傳輸通道;此外,增加對空引導以及對海就位參數的計算和顯示功能。673-II總共設有6個顯控台與3個機櫃。 673-II戰情中心樣機在1978年製造完成並進行分機調測,1979年進行聯合調整,1979年11月起在南京展開為時4個月的陸地聯調與測試,包括與381甲型 三座標雷達進行對接聯合調整,以及陸地上的對空目標追蹤測試,配合試驗的飛機包括轟5型17架次、殲6型戰機12架次、運5型飛機1架次。 此次測試中,673-II與381甲三座標雷達的對接與聯合運作情況良好,測試中跟蹤目標不少於17個,其中同方位目標不少於4個,而673-II系統跟蹤目標距離與381甲雷達發現目標的距離範圍基本一致。 完成地面聯調測試的673-II在1980年4月運往大連造船廠,安裝在051型驅逐艦首艦濟南號(105)上 進行海上性能測試。在1980年7月到8月,濟南號在青島海域總計出海測試6次進行對空、對海作戰測試,對接的雷達是濟南艦上的354型對海警戒雷達;此系列海上測試動用轟5型飛機一架、037型獵潛艇一艘、062型護衛艇兩艘以及051型導彈驅逐艦銀川號(107)。在測試中,與354型對海警戒雷達對接工作的673-II能在有海面雜波干擾的情況下正常檢測低空與海平面目標,能同時穩定跟蹤來自同方位的8個海面目標,能穩定跟蹤進行蛇行機動的海面目標;而目標處於固定目標(例如陸地背景雜訊)較多的區域內時,經過673-II的計算機輔助之後,跟蹤效果依舊良好。在測試中,與673-II結合的354型對海警戒雷達對目標的最大跟蹤距離與354型對海警戒雷達的最大發現距離基本相同,對051型導彈驅逐艦銀川號的最大跟蹤距離約224鏈,對037型獵潛艇的最大跟蹤距離約為179鏈。 在1983年,海軍以裝電字(1983)016號文下令,將完成海上測試的673-Ⅱ型艦用情報中心從濟南號拆下,與一套381甲型三座標雷達一同運往上海,準備安裝在051Z型導彈驅逐艦合肥號(132)上。在1983年3月10日,合肥號回到上海中華廠進行翻修與改良工程,包括加裝ZKJ-1艦載戰鬥系統,並對艦上火砲、導彈等各系統進行檢修;而381甲型3D雷達則安裝於二號桅杆的頂端。合肥號的所有改裝作業於同年8月30日完成,改裝週期為170天,比原訂計畫提前10天。 在1983年10月,完成改裝的合肥號駛往舟山,在1983年12月進行了20天的海上試驗。這次試驗是673-I艦用情報中心第一次依照正規裝艦要求進行對空、對海及對水下的綜合性試驗,內容包括對水下目標跟蹤試驗、水面目標交叉跟蹤試驗、空中目標變速飛行跟蹤試驗、超低空飛行目標跟蹤試驗,以及對海、對空、對潛同時跟蹤試驗;配合這項試驗的兵力包括051型驅逐艦兩艘,037型獵潛艇、62型護衛艇、軍油船、033潛艇等各一艘,轟5型飛機兩架,殲6型戰機三架等。此次試驗過程較為順利,合肥號能同時對空中、海面、水下目標進行軌跡錄取、捕獲和自動跟蹤,在同方位上能穩定跟蹤3個海面目標,對空穩定跟蹤4個目標,對海面目標的跟蹤概率達99.4%,對空中目標的跟蹤概率達94%;對海面目標的最大跟蹤距離接近354型對海警戒雷達的最大發現距離,同時跟蹤三個進行蛇形機動的海目標也不丟失。在測試中,673-II能準確計算、顯示目標航跡和各種運動參數,快速提供戰場敵我態勢圖像,此外能快速給342型火砲射控雷達進行目標指示。在試驗中,673-Ⅱ型情報中心性能滿足了各項設計指標,達到預期的要求 ,中國海軍給予了不錯的評價,並決定讓合肥號繼續保留673-II系統與381甲型三座標雷達。 673-II(ZKJ-I)是中國第一種完全依靠自身技術力量研製的艦載作戰指揮系統,首次將原本艦上各分散的裝備整合成一個體系,使中國海軍艦艇自動化程度和作戰效率都上了新的台階,並且為中國艦載作戰系統的接口標準化、系列化奠定基礎。隨後724所以673-II為基礎繼續研製改進,推出ZKJ-IA以及ZKJ-II作戰指揮系統;其中,ZKJ-IA以更先進的計算機取代原本的911型小型專用計算機,而ZKJ-II則是配套1981年規劃研製的053K-1防空護衛艦(1985年取消)。 作為中國第一代艦用作戰指揮系統,673-I型和673-II型情報中心都使用小型專用計算機集中控制方式(與西方最早期的自動化艦載作戰系統類似),系統架構與處理器技術較為老舊,能同時處理的資料量有限;之後724所針對ZKJ-I逐步進行改良,例如為情報中心系統預留足夠的接口,但受限於核心的處理器性能落伍、處理線程(Thread)調配和容錯等計算機技術落後,整個處理系統處於飽和狀態,對目標動態追蹤只能以概略瞄跡手段。而同時期西方的艦載作戰系統已經演進到以通用計算機取代單一的、架構受限的專用計算機,從大/中型計算機演進到使用微型計算機,從集中控制架構演進到由網路/資料匯流排連接的半分佈式架構,功能也日趨複雜完備(包含自動目標分類、輔助決策等功能)。因此,中國接下來研製的ZKJ-III作戰指揮系統(詳見053H江湖級巡防艦一文)也跟上同時期國際水平,引進商規的微型計算機、採用共亨總線的多微處理機系統架構。
|
1980年代 ZKJ-III系列艦載作戰指揮控制系統 (053H2、053H2G、053H3導彈護衛艦) ZKJ-III艦載作戰指揮控制系統是配合053H2導彈護衛艦發展的項目。在1982年6月中國總參謀部以參裝字第375號文「關於053H2型導彈護衛艦事」批復海軍關於建造053H2型導彈護衛艦的要求(裝訂字89號文),批復文中對於艦載指揮控制系統的敘述是「同意在053H2型導彈護衛艦上裝情報中心,所選用設備形成一種海上武器系統」。根據總參謀部的批復要求,中國海軍與中國船舶總公司在1982年8月決定由滬東造船廠委托724所為053H2型導彈護衛艦研製配套的作戰指揮系統,此即為ZKJ-III。ZKJ-III係以724所先前為051Z指揮艦所開發的673-II情報中心(ZKJ-I艦載作戰指揮系統,也是中國第一種開發成功的自動化艦載作戰指揮系統)為基礎發展而來,首批合同包括產製兩套,裝在兩艘053H2導彈護衛艦 黃石(535)與艦蕪湖(536)艦上。 先前的673-II/ZKJ-I系統使用小型專用計算機與集中控制體制,技術已經落後同時其國外水平,無論計算能力或系統功能的成長性都受到限制。而在研製ZKJ-III時,724所揚棄ZKJ-I的體制,追隨當時國外水平,引進通用微型計算機來取代專用計算機,選用Intel當時最先進的商規8086微處理器並配合8087浮點運算器,計算精確度高,具有較強的中斷機制以及各種I/O接口,並採用多微處理器、共享總線的網路化架構(半分佈式)。此外,ZKJ-III首度內建戰術軟件,由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戰術軟件中心開發,功能包括「威脅判斷」和「艦艇機動」兩部分,為感測系統獲得的目標排列威脅等級並提出適當的接戰和艦艇機動應對,能有效輔助艦上指揮員即時進行戰術決策。由於當時中國可用的艦載電子與武器系統整體水平不高,新、舊設備混雜,設備接口與形式繁複,因此ZKJ-III必須具備很強的接口適配性來連結各類規格不同的設備;為此,ZKJ-III型作戰指揮系統加強對外接口協調和設計,備有串列(serial)/並列(peripheral)數據通道、模擬通道等多種接口方式。ZKJ-III型作戰指揮系統的應用軟件採用分層結構設計,具有較高的模塊化程度,不僅可維護性強,而且在底層不變的情況下,應用層軟件仍具備一定的可擴充性。ZKJ-Ⅲ型戰指揮系統的功能不僅完全涵蓋原本673-II/ZKJ-I的既有功能,並且增加了許多功能,包括能接收352型反艦導彈攻擊雷達獲得的信息並提供給鷹擊-8反艦導彈指揮儀、接收SJD-5型艦首聲納的目標資訊並傳輸給反潛深彈系統作為目標參數、與651甲型敵我識別器配合工作來識別各類目標的敵我屬性等。在設計上,ZKJ-III並致力提高數據傳輸率和傳輸精度、縮短系統反應時間、增強系統功能,總體方案設計目標包含可用性、可靠性、可維性三大方面。 在1986年12月,第一套ZKJ-III作戰指揮系統裝備於053H2首艦黃石號(535)上,隨後在秦皇島海軍試驗基地主持下進行首制艦作戰指揮系統的海上鑑定試驗,內容包括測試各項功能並提出試驗結果報告,試驗的主要內容包括艦載各類傳感器獲取目標參數並傳輸給ZKJ-III、進行識別與威脅評估程序、將接戰目標分派到對應的武器系統並實施攻擊引導。此項試驗動用了兩架殲教6型噴射機、三艘62型護衛艇、海冰722破冰船,並動用許多支援設施如無線電定位系統、雷達系統等。ZKJ-III的試驗相當成功,秦皇島海軍試驗基地對ZKJ-III的測試結論是「系統滿足設計要求,功能齊全,接口關系正確,通道工作正常,能綜合處理艦上傳感器送來的目標信息,提供完整的綜合態勢圖像,供指揮員決策,並能根據指揮員的要求將海空目標下達給相應的武器系統,組織火力,實施戰術行動,實現了作戰指揮的集中控制,改變了傳統的艦橋目視指揮、作圖指揮的落後方式,實現了轉入密閉艙室內的現代化、自動化指揮控制」。ZKJ-III的出現,對中國海軍艦艇作戰流程有著顛覆性的影響。在1987年11月,第二套ZKJ-III系統裝備於053H2的二號艦蕪湖(536)。 完成ZKJ-III之後,724所繼續改良推出ZKJ-IIIA、ZKJ-IIIB與ZKJ-IIIC等衍生型,其中ZKJ-IIIA裝備於053H2的三號艦滄州(537)。此外,泰國在1988年訂購的四艘053HT/HT(H)護衛艦也裝備了ZKJ-3作戰系統;出口泰國的ZKJ-3編號使用阿拉伯數字來取代原本中國自己的羅馬數字,此後中國也改用阿拉伯數字來用於型號上。 隨後724所又研製了ZKJ-3C,用於後續的江衛級(053H2G與053H3)護衛艦上。ZKJ-3C經過進一步設計優化與技術升級,無論功能完整性、適裝性、系統兼容性都相當優秀。 ZKJ-4A作戰指揮系統(051G導彈驅逐艦) ZKJ-4A(原稱為ZKJ-IV A)是051G的重要配套發展項目(記載於ZKJ-4A作戰指揮系統研製任務書中),型號接在先前為053H2導彈護衛艦開發的ZKJ-III之後。ZKJ-4由船舶709所負責研發,研發工作在1984年1月 立項展開,1986年11月在連雲港進行三項陸基的武器系統試驗,1987年5月完成陸上試驗項目,1988年交付大連船廠並安裝在051G首艦湛江號(165)上,而051G二號艦珠海(166)則使用進一步改良的ZKJ-4AG。之後,709所以ZKJ-4A為基礎 ,為第二代國產導彈驅逐艦(052)配套研製ZKJ-4B以及ZKJ-4B II型,分別安裝052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號(112)與青島號(113)上。 ZKJ-4A系統由計算機系統、綜合顯示控制系統、專用設備、系統軟件、戰術軟件等部分組成,採用網路化架構,計算單元包括11部Intel 86/30微處理器,各系統間的點對點通信都採用商規RS-232C和RS-422標準接口。ZKJ-4A能實時(real time)自動處理並跟蹤60個目標,如果加入人工模式則能同時跟蹤80個目標。ZKJ-4具備綜合顯示敵我態勢能力,將各種傳感器獲得的目標依照威脅程度進行排序並下達指示,同時提供一定的戰術方案決策分析和戰術輔助計算等;此外,也結合電子戰及各武器的火控系統,能結合軟、硬殺手段自動對抗來襲的反艦導彈。ZKJ-4結合數據鏈,與其他僚艦自動分享戰術情資與目標資料,因此作戰系統持續追蹤的目標也包含由僚艦透過數據鏈提供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外界都認為ZKJ-4是中國仿製從法國引進的TAVITAC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而來,實際上是錯誤的。中國與法國簽約購買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系統與配套的TAVITAC是在1987年1月,而ZKJ-4A早在1984年就立項展開研製,到1987年時已經完成陸地測試,顯然不可能模仿TAVITAC。TAVITAC的功能就是支持法製海響尾蛇(Sea Crotale)防空導彈,因此中國引進海響尾蛇導彈時自然一併引進TAVITAC。 ZKJ-4B作戰指揮系統(052、051B導彈驅逐艦) |
(上與下二張)052導彈驅逐艦的指揮控制中心。052使用ZKJ-4作戰指揮系統,顯控台係參考義大利IPN-10艦載作戰系統。
此為052服役初期的畫面,大量使用1980、90年代常見的CRT顯示器;注意到中間三人台的顯示器,最初是圓形。
052導彈驅逐艦服役最初使用的作戰中心顯控台設備,中央是三人台。
ZKJ-4B作戰指揮系統是配合中國第二代國產導彈驅逐艦052型的項目,由中國船舶709開發的;首艦哈爾濱號(112)裝備ZKJ-4B,二號艦青島號(113)則裝備ZKJ-4B II。ZKJ-4B/BII發展自先前裝備於兩艘051G型驅逐艦(165湛江與166珠海)的ZKJ-4A,以ZKJ-4A為基礎以模塊化、系統化設計進一步發展而來,採用軍用加固計算機,並且參考義大利IPN-10艦載作戰系統而引進若干 新技術,包括三人水平顯控台(簡稱「三人台」)、以美國軍規1553B資料匯流排 作為數據總線等,並且嵌入大連艦艇學院研製的「052綜合指揮決策系統」等專用戰術軟件。
052型的戰鬥系統三人顯控台,是戰鬥系統的控制中樞,是參考義大利IPN-10艦載作戰系統而來。 此為三人台原始的外觀。
現代化升級後的052,三人台已經經過改良,改用現代的鍵盤、方形水平大型平面顯示器等, 取代了早期的圓形顯示器。 其中,「三人台」是艦長、作戰副官、情報副官等三名艦上最高指揮與情報軍官在作戰時的戰位,匯集並顯示艦上所有傳感器數據;三名最高指揮軍官能面圍成一圈,一同監看水平顯示器的戰場態勢,並會商決策並指揮全艦,是052導彈驅逐艦的中樞指揮裝置。「三人台」的分工是由艦長協調統籌,作戰副官專門指揮武器系統,情報副官處理各類信息和數據。相較於先前中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的指揮結構(指揮員在航行艦橋手持望遠鏡觀察四周海面、以無線電話機向各戰位傳達指令),戰情中心的「三人台」指揮控制結構是顛覆性的,全艦所有各子系統(包括推進、偵測、情報、通訊和武器系統等)有效結合成為一個整體,使全艦的作戰效率大幅提高。實現「三人台」不僅僅是指揮形式的改變,背後也需要整體式的作戰系統來整合全艦各次系統,達成系統自動化、數據化並進行資料融合處理,才能實現由「三人台」集中監看所有數據並完成決策的目標。當時052的三人台是參考義大利IPN-10的佈局外型和運作方式,由中國船艦設計單位自行研製摸索出來,屬於「集中指揮、分散控制」的水平,使中國海軍作戰艦艇開始邁向信息化、自動化。 052擁有現代化的作戰中心,將所有偵測、射控、武器系統的顯控系統設置其中,並透過戰鬥系統完成整合,整個早期預警、即時判斷、快速反應、武器結合、多目標接戰以及分層攻擊等能力較以往大幅強化 。過去外界都認為哈爾濱號服役初期的作戰系統是從法國引進的TAVITAC,實際上後者只是專門為海響尾蛇防空導彈系統服務,而艦上所有的傳感(包含法製海虎雷達)、武器系統都是連接到ZKJ-4B作戰系統中。 由於052是中國海軍第一艘在原始設計階段就結合集中式作戰指揮系統的艦艇,因此整個作戰指揮系統的集成、測試與調整是整個試航作業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一直到船艦服役以後,整個作戰系統的訓練、使用經驗回饋、修改設計工作都一直在持續進行。 在1987年與法國簽署的合同中,中國海軍從法國引進兩套含TIAVITAC戰系、海響尾蛇 導彈、海虎雷達的「湯姆西作戰系統」,分別裝在051型開封號(109)以及052導彈驅逐艦首艦哈爾濱號(112)。 青島號的作戰系統是ZKJ-4B II,由哈爾濱號的ZKJ-4B的進一步改良而來,主要的變更包括以國產海紅旗-7短程防空導彈系統取代哈爾濱號的法國原裝響尾蛇防空飛彈系統(中國當年只從法國購買兩套海響尾蛇,分別裝在051的開封號以及052哈爾濱號),配合的火控雷達是345型,並配備國產360型 搜索雷達作為近距離監視和目標獲得(地位類似海響尾蛇的海虎雷達)。而051B導彈驅逐艦深圳號(167)也裝備與青島號相同的ZKJ-4B II本艦作戰系統。
2000年代 H/ZKJ-5作戰指揮系統(052B/C/D與051C導彈驅逐艦、054/054A導彈護衛艦) |
(上與下)052C導彈驅逐艦的作戰指揮中心。052C使用ZKJ-5作戰指揮系統。
一艘054A導彈護衛艦的指揮控制室。近處為艦長指揮桌,前方有對空、對海、對潛作戰指揮台
以及船艦武器綜合態勢屏幕等。054A使用ZKJ-5作戰指揮系統。
056的作戰指揮艙室的顯控台。056是第一種使用改進後的ZKJ-5B作戰系統的船艦,其顯控台比過去中國驅逐艦/護衛艦
更先進,揚棄「直上直下」構型而採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佈局;而許多嵌入的設備也採用黑色,而不像過去中國海軍
顯控台完全採用海灰色。 之後ZKJ-5B也裝備於後續建造的052D導彈驅逐艦、054A改進型導彈護衛艦等。
配合2000年代陸續推出的第三代國產驅逐艦(052B/C/D等),709所在2000年代初期研製完成ZKJ-5作戰系統,這是中國海軍第一種採用全分佈式、開放架構的艦載作戰系統;而「H/ZKJ-5作戰指揮系統研制任務書及方案」 也是中國第三代驅逐艦的配套工程之一。ZKJ-5系列首先裝備於052B、052C、051C導彈驅逐艦上,隨後也裝備於054和054A導彈護衛艦,而2010年代出現的052D導彈驅逐艦早期型號也裝備ZKJ-5;而2010年代開始中國海軍為兩艘052導彈驅逐艦以及051B導彈驅逐艦深圳號進行大規模改裝時,也以ZKJ-5替換了原本的ZKJ-4B系統。 ZKJ-5本艦作戰指揮系統以及配套的編隊作戰指揮系統以及艦載指揮系統採用「集中指揮、綜合組織、三級管理」的方式,將艦上所有水上與水下偵測/反制系統、武器裝備以及通訊/資料鏈路整合在一起運作 ,此外還透過資料鏈來整合/支援整個所屬艦隊之間的綜合通信/導航與敵我識別,並對艦隊、航空器與岸基單位進行協調與指揮管制 。由於採用開放式全分散架構,具有信息共享程度高、資訊傳輸速率快、對系統和設備兼容性高等優點,而且日後的擴充與升級都相當容易。 ZKJ-5的各個標準顯控臺、數據庫、指揮桌等節點由雙冗餘交換式商規乙太(Ethernet)區域網路以及視頻總線等連結,接線介直包括光纖線路(主幹)和鎧裝數據線。ZKJ-5作戰指揮系統是負責全艦的作戰指揮控制任務,整合全艦所有探測傳感設備 、電子戰系統、武器系統、艦載直昇機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等,能遂行空中、水面、水下立體作戰綜合指揮。ZKJ-5內嵌數十種應用軟件、戰術軟件以及海軍標準數據庫,可以實時(Real time)收集全艦各種探測傳感設備(包含雷達、聲納以及電子截收設備、從數據傳輸鏈接收友軍分享的情資等)收集的探測數據以及音/視頻信息信號,將所有信息進行實時的數據融合以及綜合判斷,形成完整的周邊戰術態勢圖像,並 具備自動的威脅判斷、輔助作戰決策 等能力,組織艦上武器系統和火控通道進行作戰(必要時艦上主要防空、反艦、反潛武器系統從感測器偵獲目標到發射武器接戰可以全自動化進行,無須人力介入);此系統可選擇由全自動指派武器與射控通道進行接戰,或者由人工介入下達接戰指令。
(上與下)2011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的052C控制室的畫面,可見 其中的顯控台與大型顯示器(正顯示艦上各武器配置) 。052C使用ZKJ-5作戰指揮系統。
(上與下三張)2014年4月中國新聞電視出現的052C長春號(150)指揮室的畫面。 此時該艦正進行對空實彈射擊。
ZKJ-5可通過各型數據鏈,從上級指揮節點接收統一的作戰態勢和協同作戰計劃,能與整個作戰編隊完成協同打擊任務;或者將本艦各傳感器獲得的信息和武器狀態透過數據鏈傳輸到上一級指揮節點,因此ZKJ-5能使船艦平台成為整個網路體系作戰的的一個節點。此外,ZKJ-5的軟體也內建作戰模擬訓練(能對平時訓練、作戰演習過程進行記錄和重演)、自我撿測等功能,利於平時的日常訓練與維護。 由於199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電子工業技術發展突飛猛進,ZKJ-5作戰指揮系統的整體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上同類系統的先進水平。由於採用開放式架構,ZKJ-5具有很高的兼容性、通用性以及可擴充/裁減性,能透過增加/減少模塊或者配合不同應用/戰術軟件來滿足不同艦種的需求,日後升級擴充、納入新裝備時,也能藉由增加新模塊單元(含軟硬件)並連上作戰系統的網路而輕易完成。 相較於中國海軍前一代的ZKJ-4作戰系統,ZKJ-5無論是系統容量、信息處理能力、系統集成度、精確度、反應速率等都有極大的提高。中國海軍從2000年代開始陸續批量建造的052C/D導彈驅逐艦以及054/054A導彈護衛艦,都使用ZKJ-5系列作戰指揮系統,透過採取不同的系統網路構成以及戰術軟件來滿足這些不同級別艦艇的裝備與任務需求。 中國海軍對第三代驅逐艦的艦載戰鬥系統定義如下:指揮控制應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系統工程理論,採用全分散式結構,Dual-Token Ring區網系統,資料匯流排則以具自適抗毀損特性的光纖分散式數位介面(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FDDI)取代以往的1553B,傳輸速率10/100M;新一代指揮控制的處理器與工作站使用32/64位元晶片,應用圖形加速器、大面積光柵顯示器和多功能平面顯示器,軟體以美國軍規ADA語言撰寫,具備專家系統、戰術資料庫、多媒體應用等;而為了與預警機搭配,還 要配套開發新型高頻寬、高保密性的數位資料鏈。這些技術特徵咸信都反應在ZKJ-5中。 ZKJ-5B作戰指揮系統(056護衛艦、052D導彈驅逐艦、054A改進型導彈護衛艦)
(上與下)056的作戰指揮艙室。056的ZKJ-5B作戰系統的顯控台比過去中國驅逐艦/護衛艦更先進, 揚棄「直上直下」構型而採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佈局;而許多嵌入的設備也採用黑色, 而不像過去中國海軍顯控台完全採用海灰色。
正研製艦載作戰系統的地面單位,由顯控台佈局與艦面,此應為ZKJ-5B。 ZKJ-5B(或稱ZKJ-5 II)是ZKJ-5的進一步發展改進型號,在2010年代推出,2015年起首先裝備於056輕型護衛艦上,而後續建造的052D導彈驅逐艦以及改進型054A導彈護衛艦以及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翻修升級等,都採用ZKJ-5B。 較先前的第一代ZKJ-5相比,ZKJ-5B在系統整合度、作戰指揮流程、人機介面都有較大的升級,尤其是首次將過去相對較為獨立的「本艦作戰指揮」與「編隊作戰指揮」兩大系統 集成為一體,不僅減少了設備機櫃的數量、降低了佔用的空間,也使得遠程作戰控制流程從對艦控制發展成對艦上武器的控制。例如,以往中國海軍編隊作戰指揮流程,是從岸上、空中或指揮艦等平台將指令數據發送到被指揮船艦的編隊指揮系統,編隊指揮系統再經由本艦指揮系統,將作戰指令送對應的戰位顯控台櫃。而056將本艦指揮與編隊指揮兩大系統融合後,上級指揮單位在必要時,可直接將作戰指令發送到被指揮船艦的特定戰位上。賞056型艦的體系作戰能力與信息化程度,成為體系作戰中的一個作戰節點。 ZKJ-5B戰系顯控台櫃的設計佈局採用新標準,揚棄了過去中國艦艇控制台櫃顯示屏的「直上直下」構型,採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的非垂直式控制台櫃,操作介面佈局更為合理;而對於多顯示屏的控制台櫃,則可以將需要的內容快速切換到人員正前方可以直視的屏幕上。控制台櫃也不再採用以往單一的「海灰色」,大量嵌入的顯示屏、鍵盤等介面組件使用黑色外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