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23 布蘭登堡級巡防艦

F-123布蘭登堡級巡防艦的首艦布蘭登堡(FGS Brandenburg  F-215)。F-123是後冷戰初期為了迅速接替德國老一代艦艇

,運用現有成熟設計與模組化設計概念的產物。

(上與下二張) F-123的二號艦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號(Schleswig Holstein F216)

 

(上與下)F-123布蘭登堡級巡防艦的拜仁號(FGS Bayern F-217)。

\(上與下三張)F-123的梅克倫堡-西波美恩號(Mecklenburg-Vorpommern F-218)。

梅克倫堡-西波美恩號艦體中部特寫。

(上與下)攝於2020年10月20日的布蘭登堡號,此時正與北約第二海上常備武力(NATO SNMG2)在愛琴海作業。

此照片反映了2010年代以來的各種裝備升級,包括裝備四座MASS誘餌發射器(艦橋頂部後方兩側平台,以及

後雷達桅杆兩側),桅杆側面平台換裝MLG-27 27mm機砲來取代原本的Mark 20 Rh202 20mm機砲。艦首B砲位

垂直發射器兩側各裝一座12.7mm機槍來因應反海盜等勤務。此外,原本兩座雙聯裝MM-38飛魚反艦飛彈

也被兩組四聯裝美製魚叉反艦飛彈取代。 

2021年7月底簽署的F123巡防艦壽命升級合約,由瑞典SAAB作為主承包商,換裝SAAB的9LV作戰系統,

前桅杆塔裝備一座海長頸鹿1X X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以及新型敵我識別器(整合在錐形天線內),

後桅杆換裝一座海長頸鹿4A S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天線),此外換裝兩座SAAB Ceros 200射控雷達。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布蘭登堡級巡防艦

(Brandenburg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德國/

F-215:由Blohm & Voss(B&V)承造

F-216:由Howaldtswerke,Kiel(HDW)承造

F-217:由Thyssen Nordseewerke,Emden(TSNW)承造

F-218:由Bremer Vulkan承造

尺寸(公尺) 長138.8 寬16.7 吃水4.4
排水量(ton) 標準4490

滿載47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OG

LM-2500燃氣渦輪*2/51680

MTU 20V ZOV956 TB92柴油機*2/11400

雙軸 CRP

航速(節) 29
續航力(海浬) 4000/18節
偵測/反制系統 原始裝備:

SMART-S 3D E/F頻多波束目標獲得雷達*1

LW 08 2D D頻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Raytheon Redpath I頻導航雷達*2

DASA FL-1800S/2電戰系統

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器

OTO Melara SCLAR誘餌發射器*2

MASS誘餌發射系統*4(2010年代加裝)

 

2020年代MLU升級後裝備:

Sea Giraffe 4A S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1(旋轉陣列天線*1)

Sea Giraffe 1X X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1(旋轉式陣列天線*1)

MASS誘餌發射系統*4

聲納 DSQS-21BZ(後升級為DSQS-23B)中頻艦首主/被動聲納*1

STN Atlas TASS 6-3 (LFTASS)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系統*1(2006年 安裝於F-217上測試)

射控/作戰系統 原始裝備:

SATIR戰鬥系統
(以美製UYK-43B主電腦為核心。原始裝備)

Thales TACTICOS作戰系統(2005年以後換裝)

Signnal STIR-180照明雷達*2

Signaal MWCS光電射控系統*2

 

2020年代MLU升級後裝備:

SAAB 9LV戰鬥管理系統

SAAB Ceros 200射控雷達*2

資料鍊 Link-11
乘員 228
艦載武裝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1

21聯裝MK-49 RAM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2

八聯裝MK-41Mod3垂直發射器*2(發射管數16,此砲位最多能容納四組八聯裝MK-41發射模組。目前裝備16枚北約海麻雀防空飛彈)

雙聯裝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2(2010年代末期被美製魚叉反艦飛彈取代)

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2(2010年代末期加裝)

雙聯裝324mm MK-32Mod9隱藏式魚雷發射器*2(使用MK-46/DM.4輕型魚雷)

Mark 20 Rh202 20mm 65倍徑機砲*2(被Mauser MLG-27 27mm機砲取代)

Mauser MLG-27 27mm機砲*2(2010年代加裝)

艦載機 大山貓Lynx-88或NFH-90反潛直昇機*2
數量

共四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F-215 Brandenburg  1992/2/11 1992/4/28 1994/10/14
F-216 Schleswig Holstein 1993/7/1 1994/6/8 1995/11/24
F-217 Bayern 1993/12/16 1994/6/30 1996/6/15
F-218 Mecklenburg-Vorpommern 1993/11/23 1995/2/23 1996/12/1

 


 

起源

1985年,西德參與了由歐美國家共同進行的北約90年代巡防艦替代計畫(NFR-90),德國原本打算購買八艘 來代替現役的舊艦;然而,由於參與NFR-90的國家需求龐雜,各種歧見與利益衝突無法協調,導致計畫進度緩慢 。在1987年,鑑於1960年代建造的 漢堡級(Hamburg class)驅逐艦亟需汰換,西德已決定將NFR-90的訂購量由八艘降為四艘 (NFR-90的計畫定義階段在1988年1月才展開),另外四艘的空缺則由西德自行設計的新巡防艦來遞補,這就是F-123的起源。F-123由德國最著名的水面艦艇廠商──布隆.渥姆斯(Blohm & Voss,B&V)主導開發 ,納入先前F122布萊梅級(Bremen class)巡防艦的經驗,並依據該廠享譽國際的MEKO模組化巡防艦設計為基礎 ;此外,F-123的載台還保留了之後適應NFR-90計畫各項主要裝備的能力。在1989年10月,西德完全退出形同爛攤的NFR-90(依照NFR-90原訂的時程,德國購買的四艘要等到1996至2004年才能陸續建成服役),與荷蘭另外開發新一代防空艦艇,即後來的TFC。

在1989年6月28日,也就是西德退出NFR-90之際,德國聯邦軍事科技暨採購辦公室(BWB/Federal Office for Military Techonology and Procurement)簽訂F-123布蘭登堡級的建造合約,共建造四艘。

基本設計

由於時程刻不容緩,F-123的主承包商B&V廠擷取了MEKO巡防艦的模組化架構以及F-122 不來梅級(Bremen class)巡防艦的設計經驗,加上西德參與NFR-90時的階段性成果,跳過了設計發展階段,直接進入F-123的建造工程。 四艘F-123(F-215、216、217、218)分別由布隆.渥姆斯、豪爾德(Howaldtswerke,Kiel,HDW)、泰森(Thyssen Nordseewerke,Emden,TSNW)以及不萊梅.渥肯(Bremer Vulkan)各造一艘,不過1996年不萊梅.渥肯在完成F-218但尚未交艦之際由於經營不善而宣告破產,該艦後續測試驗收作業便由TSNW接手。

F-123的設計與建造工作能如此快速地進行,要歸功於一脈相承自MEKO的模組化概念;由於使用了許多在MEKO上已經被驗證的模組化標準規格,使得F-123的系統與船身構工建造時程大幅縮短;而由於F-123直接使用MEKO的模組化設計概念,因此也算是MEKO家族 的一種。F-123擁有第二代MEKO模組化設計的改良技術特徵,不僅模組化程度較第一代MEKO更徹底,所有模組介面也完全標準化,並引進網路化接頭;全艦總計有66個標準化的裝備模組,包括六個武器模組,其中A規格(6.50m*5.30m)與AA規格(4.70m*4.10m)各一個,以及兩個AAA規格(4.10*3.50m),此外還有8個電子系統模組、5個標準托盤、24個柵座、2個桅杆模組以及13個通風模組。

F-123的艦橋

艦體設計方面,F-123採用較高且完全 沒有弧度的船舷,不僅可以強化耐波力、減少艦首甲板上浪,也增加了艦艇內部的可用空間,適航性遠優於乾舷低矮、上層結構高聳的老舊漢堡級驅逐艦;上層結構採用長艏艛船構型,設計得十分低矮,B砲位高出艦首甲板 甚多,艦尾直昇機甲板明顯低於艦艏船舷的高度。為了減少雷達截面積,上層結構均具有一定的內傾角度;船舷兩側分別以不同角度的平面所構成, 最大傾斜為14度,不同角度之間的平面以圓弧的交角連接,形成兩道交織線;艦上使用MEKO一貫的V字形雙煙囪,以便迅速排除熱廢氣,煙囪並採用具有多個折角的多面體造型,以增加雷達匿蹤性能;此外,對艦內空調系統的排氣口施予屏壁措施,降低紅外線訊號。F-123的基本設計包含了270ton的籌載餘裕度,以容納服役壽期內的各種可能升級改良。不過,F-123在高速航行時,艦體會發生共振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到2004年才獲得初步解決。

動力系統方面,採用複合柴油或燃氣渦輪動力系統(CODOG),主機與不萊梅級完全相同,包括兩具MTU 20V 956TB92巡航用柴油機以及兩具高速用LM-2500 Mod7 SAML燃氣渦輪,雙軸推進五葉螺旋槳,最高時速近30節。本級艦的電力供應來自四具發電機,並由13具繼電箱輸送電力。抵抗戰損方面,本級艦採用三條箱型樑衍(Box Girder)強化甲板,並擁有六組前後依序橫於艦身的雙層防火隔艙壁;電力輸送線路安裝在左右兩舷的箱型樑衍內以獲得最大的保護;此外,位於艦橋底下的戰情中心(CIC)、無線電室以及電腦資料室等,都加強四周艙壁的破片防禦措施。F-123艦內共劃分為四個損管區域(F-122僅劃分為兩個),擁有十二組各自獨立的空調與海水滅火管路,採用垂直艦身的安裝方式 ,這種「垂直艙室」概念是B&V在1980年代末期引進MEKO中的新設計,F-123是最早將之實用化的產品。為了降低火災時的危險,F-123的艦體與上層結構都以鋼材製造。F-123艦體兩側設有穩定鰭,能降低航行中艦體的搖晃。本級艦編制228名人員(包括19名直昇機組員),並能搭載額外的特戰人員。

俯瞰布蘭登堡號艦首,可以看到RAM防空飛彈發射器以及後方的兩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

F-123的梅克倫堡-西波美恩號(Mecklenburg-Vorpommern F-218)的主桅杆,

前方是STIR180射控雷達,頂部是SMART-S三維多波束雷達。

武裝方面,布蘭登堡級的配置雖然堪稱簡潔,但是全艦武裝齊全,火力強大。本級艦的主要任務為反潛,另外還負責防空。布蘭登堡級是 德國海軍第一種正式採用由美、德合作開發的新一代MK-31 Block0 RAM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的艦艇,此系統的21聯裝MK-49發射器使用AAA規格的基座。RAM是全世界第一種專業的短程反反艦飛彈,接戰作業為全自動,性能極佳,可有效應付迂迴航行的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MK-49發射系統雖然體積小、重量輕,但是備彈量大,能有效應付飽和攻擊。整體而言,RAM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艦艇短程自衛系統。艦橋前方為一個A規格的模組基座,用以安裝MK-41Mod3垂直發射系統,最多可容納四組八聯裝MK-41發射器模組,但目前只安裝了兩個,目前容納16枚北約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將來如能換裝新一代四枚裝一管的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防空火力將能大幅提升。反艦武器方面,布蘭登堡級 擁有兩組由舊艦移植而來的二聯裝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此外擁有一門OTO Melara 76mm艦砲,安裝於於艦首A砲位的AA規格模組基座;此外,服役初期上層船樓兩側各裝備一門人力操作的Mark-20 Rh202 20mm 65倍徑機砲。反潛方面,布蘭登堡級擁有兩組隱藏於艦體內的雙聯裝MK-32Mod9魚雷管,艦尾則有兩個直昇機庫,兩機庫之間隔著防火通道,操作兩架大山貓(Lynx)-88反潛直昇機,未來將換裝新一代的NFH-90;此外,飛行甲板上配備有 一套魚叉式直昇機輔降系統,並以纜繩/滑輪組的方式牽引直昇機回到機庫。

布蘭登堡級主要的對空雷達是一具荷蘭信號公司(Signaal,現為Thales Nederland)的新型SMART-S三維E/F頻多波束中程目標獲得雷達,屬於Signnal的多波束目標獲得/追蹤雷達系列(Signal Multibeam Acquisition Radar for Targeting,SMART)的E/F頻版本,安裝於艦橋後方的塔狀桅杆上,後端使用數位接收波束成形技術,可在任何天候同時追蹤160個空中與40個水面目標,對空搜索距離105km,且具有極佳的電子反反制能力。除了SMART-L之外,本級艦直昇機庫上方的塔狀桅杆上裝有一具LW 08 D頻 2D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也是荷蘭信號的產品。導航與平面搜索方面,本級艦配備兩具美國Raytheon 生產的Redpath I頻導航雷達。射控方面,布蘭登堡級擁有兩具荷蘭信號生產的STIR-180照明雷達,負責導引海麻雀飛彈與OTO 76mm快砲;此外,也有兩具同為Signnal生產的MWCS光電射控系統。

聲納部分,本級艦擁有STN Arlas Elektronik公司的DSQS-21BZ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日後升級為DSQS-23B),艦尾最初預留裝設拖曳陣列聲納系統的空間。電子戰方面,布蘭登堡級擁有與不萊梅級同系列的FL-1800S/2電戰系統、美製MK-36與OTO Melara公司的SCLAR誘餌發射器等,敵我識別系統則為IFF 1990。作戰系統方面,布蘭登堡級與不萊梅級一樣採用以美製AN/UYK-43B主電腦為核心的SATIR戰鬥系統,此系統為Atlas Electronik/Paramax的產品,通訊裝備包括Link-11資料鏈與Matra Marconi(現為Astrium)的SCOT-1A衛星通訊系統。

 

由上而下分別為F-123與F-124。F-123原始設計就留下餘裕來容納NFR-90裝備,

因此德國替代NFR-90的F-124就以F-123的艦體進一步擴充發展。

 

四艘布蘭登堡級從1994至1996年陸續服役,從設計到成軍之間相隔甚短,大幅縮短了德國海軍因艦艇世代交替而產生的戰力間隙。 完成F-123之後,德國海軍繼續以布蘭登堡級的艦體設計為基礎,加裝德國與荷蘭在NFR-90計畫中就提案的APAR/SMART-L艦載防空系統組合,成為F-124薩克森級(Sachsen class)飛彈巡防艦。

後續升級

在2001年,德國政府與Atlas Elektronik簽約,為F-123加裝Atlas Elektronik的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系統(Active Towed Array System,ACTAS,或稱Low Frequency Active Sonar System,LFASS)。ACTAS的開發早在1987年NFR-90時代就展開,在1990年獲得德國聯邦政府經費補助,在1995年於波羅底海進行深度40~600m等不同海域、不同天候的收放操作測試,在1997年以模擬柴電潛艦聲噪的發音裝置進行偵測測試,當時曾在45km遠處發現目標,有效偵測距離超過潛艦一般武器的射程。法國也曾加入ACTAS計畫,然而在2000年退出,轉而全力行銷自家的CAPTAS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ACTAS系統全重11噸,由長500m的纜繩拖曳,其主動聲納拖曳體有三個環形換能器,主動拖曳體後方則是兩組長度各40m的被動拖曳陣列 (採用雙線性陣列是為了分辨目標在左側或右側),每個被動陣列各有128個聽音單元。ACTAS主動模式的操作頻率約2KHz,並有大約400Hz的頻寬調整範圍;被動聽音模組的操作範圍介於0.05~2.5KHz之間,可選擇的頻寬為1300Hz。LFASS的原型TASS 6-3在2006年安裝於本級艦拜仁號(FGS Bayren F-217)上進行測試,不過受限於預算,德國並沒有計畫為其他F-123巡防艦配置LFASS。

在2004年1月,德國海軍與美國洛馬集團簽約,為不萊梅級和布蘭登堡級進行升級改良作業, 主要項目是戰鬥系統與指管通情裝備的全面更新,隨後並選定Thales英國分公司為戰鬥系統的合約商,德國稱此項目為Fähigkeitsanpassung FüWES (FAF)。在2005年9月,德國政府與Thales英國分公司簽下總值7000萬歐元的合約,改良內容包括為不萊梅級和布蘭登堡級換裝Thales荷蘭分公司的TACTICOS作戰系統、用於航空管制的EADS MSSR 2000 I 二次監視雷達(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SSR)、新型顯控台與顯示器,並以新的控制軟硬體來整合艦上所有感測、通信與武器系統。除了艦艇的升級外,此合約還包括針對德國威廉港的海軍地面指揮站進行相對應的裝備升級,以配合艦上新的指管通情系統。  

在2010年代以後,F123也更新了若干裝備。因應2008年起在北非亞丁灣的反海盜護航勤務,B砲位兩側各裝一座12.7mm機槍。電子戰方面,加裝四座Rheinmetall Waffe Munition公司的多重彈藥軟殺系統(MASS),分別設在艦橋頂部兩側以及後部船樓兩側。原本的兩座Mark 20 Rh202 20mm 65倍徑機砲也陸續被毛瑟(Mauser)>MLG-27 27mm多用途艦載機砲取代。此外,在2010年代末期,艦上原本的四座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被兩組四聯裝MK-141美製魚叉反艦飛彈取代。

壽命中期升級

在2021年7月底,瑞典SAAB集團獲得德國聯邦裝備、信息技術與在役支持辦公室(BAAINBw,英文Federal Office of Bundeswehr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Service Support)的合約,為德國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壽命中期升級項目提供雷達、射控、戰系等裝備,合約總值大約46億瑞典克朗(SEK),在2021至2030年間陸續交付。SAAB是F123巡防艦壽命中期升級的主承包商,團隊中包括德國境內的Abeking & Rasmussen造船廠,負責船艦平台的維護整修、設備裝卸等;此外,德國公司ESG負責項目的後勤支持。各項工作會在瑞典、德國以及澳大利亞執行。

F123巡防艦升級延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汰換許多過時裝備、更新戰鬥管理系統,使役期延長到2027至2030年左右;而更複雜的第二階段工程則打算讓F123役期進一步延長到2032至2035年。

F123巡防艦MLU升級方案想像圖,前桅杆塔裝備海長頸鹿1X X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天線)

以及新型敵我識別器(兩者可能都整合在錐形天線罩),取代原本前桅杆的SMART-M雷達。

後桅杆換裝一座海長頸鹿4A S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天線),取代原本的

LW 08對空搜索雷達。此外,換裝兩座SAAB Ceros 200射控雷達,取代原本的兩座STIR。

F123巡防艦升級項目換裝SAAB提供的方案,包括SAAB的9LV系列戰鬥管理系統,以一座海長頸鹿(Sea Giraffe)4A S(E/F)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天線安裝在後桅杆)以及一座海長頸鹿1X X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天線安裝在前桅杆外罩裡),取代原本的SMART-S以及LW 08雷達組合;此外,以兩座SAAB Ceros 200射控雷達取代原本的兩座STIR射控雷達。主桅杆還整合新的敵我識別系統,與海長頸鹿雷達一同運作(應該跟海長頸鹿1X 雷達一同整合在前桅杆上部的錐形天線罩裡)。

在2023年10月中旬,德國政府宣佈,F123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升級工程非常可能選用瑞典RBS-15 Mk.3反艦飛彈。Mk.3反艦飛彈整合到SAAB 9LV戰鬥系統中,取代艦上原本裝備、早已屆齡汰除的MM38飛魚反艦飛彈。先前新聞多半報導德國會為F123巡防艦換裝挪威的NSM反艦飛彈,NSM已經被德國F124薩克森級防空巡防艦升級計畫以及新一代F126巡防艦採用,F125巴登.符騰堡級(Baden-Wuerttemberg class)巡防艦也可能換裝;而F123使用德國海軍已經擁有的RBS-15 Mk.3(已經裝備於K130巡防艦上),咸信是基於成本考量,而且瑞典SAAB已經會為F123升級工程提供9LV系列作戰系統,整合自家RBS-15 Mk.3飛彈自然更為容易。

在2024年7月中旬,消息傳出德國海軍正在尋求替換F123布蘭登堡級巡防艦上一些關鍵系統的資料儲存體,此時仍使用建造完工時使用的8吋軟碟(floppy disks)。IBM在1971年推出的第一種磁片直徑就是8吋(還有5又4/1吋等規格),日後8吋軟碟容量800KB~1.2MB,到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期逐漸被Sony的3.5吋硬殼磁片(容量1.44MB)取代;到2000年代,軟式磁碟機逐漸完全從市場消失。在這些數十年的系統中無縫替換過時硬體而維持原有功能,並非易事;一種可能的選項是模擬8吋軟碟的模擬器(emulator)如Gotek,此外還有其他種可能方案。美國戰略核武控制與指揮系統(U.S. Strategic Automated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也是直到2019年才汰換了8吋軟碟,轉換到固態硬碟方案。

服役經歷

在2015年12月9日,布蘭登堡級的梅克倫堡-西波美恩號(FGS Mecklenburg-Vorpommern F218)通過基爾運河時與貨櫃船Nordic Bremen發生碰撞,梅克倫堡-西波美恩號艦首主甲板被撕開約4m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