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24 薩克森級飛彈巡防艦
(上與下)F-124首艦薩克森號(FGS Sachsen F219)的雄姿。注意其APAR相位陣列雷達天線的表面呈弧狀突起 ,
係塗有鐵氟龍內襯的保護罩。
由艦尾看薩克森號。
由前方看薩克森號。
俯瞰薩克森號艦首,可以看到前方的RAM防空飛彈發射器以及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單元。
薩克森號正發射一枚標準SM-2防空飛彈。
(上與下)F-124二號艦漢堡號(FGS Hamburg F-220)。
F-124的二號艦漢堡號的艦首曾安裝一座PZH-2000自走砲的砲塔進行測試,此研究稱為模組化海軍火砲概念(MONARC)
,不過最後在2007年遭到取消。
(上與下)F-124三號艦黑森號(FGS Hessen F-221)
所有三艘薩克森級巡防艦編隊航行的畫面。
薩克森號的艦橋
薩克森號艦橋上的舵輪,右側是燃氣渦輪節流閥
(上與下)薩克森號的戰情中心(CIC)畫面
薩克森號在演習中正發射一枚ESSM防空飛彈。
(上與下)在2018年6月21日,薩克森號在實彈演習時發生意外,一枚SM-2防空飛彈發動機點火之後沒有升空,
停留在管內持續燃燒;艦上人員立刻採取消防措施撲滅了火勢。此照片可以看到發射器表面、周邊甲板受損,
艦橋正面以及上面部分裝備都遭到高溫火焰焚燒,發射器上可以看到噴灑的泡沫滅火劑。
此意外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薩克森級飛彈巡防艦/德國
(Sachsen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德國/
F-219:由Blohme and Voss GmbH(B&V)承造 F-220:由HDW承造 F-221:由TSNW承造 |
||||
尺寸(公尺) | 全長143 水線長132.145 寬17.44 吃水4.4 | ||||
排水量(ton) |
標準4490
滿載578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AG
LM-2500燃氣渦輪*1/31500 MTU 20V1163 TB92柴油機*2/20100 雙軸 CRP |
||||
航速(節) | 29 | ||||
續航力(海浬) | 4000/18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9600-M
APAR相位陣列雷達系統*1(固定式陣列天線*4)
Scout導航雷達*1 Triton-G平面搜索雷達*1 SMART-L 3D D頻對空搜索雷達*1(2020年代被TRS-4D取代) Hensoldt TRS-4D相位陣列對空/對海搜索雷達*1(2024~2028年換裝) Redpath導航系統*2 STN Atlas 9600M搜索雷達*2 MK-XII敵我識別系統 STN Atlas MSP-500光電偵測/艦砲射控系統*1 EADS Deutschland FL-1800S-2電子戰系統 EADS Deutschland Maigret CESM電子支援系統 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器*6 |
||||
聲納 | STN Atlas Elektronik DSQS-24B艦首聲納*1 | ||||
射控/作戰系統 | SEWACO FD分散式戰鬥系統 | ||||
資料鏈 | Link-11/16 | ||||
乘員 | 船員222~230,航空人員13 (作為旗艦時再增加司令部人員14名) | ||||
艦載武裝 |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1
21聯裝MK-49 RAM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2 八聯裝MK-41 Mod10垂直發射器*4(發射管數32,裝填24枚標準SM-2區域防空飛彈、32枚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 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2 三聯裝324mm B-515魚雷發射器*2(使用MK-46/MU-90輕型魚雷) Rheinmetall MLG-27 27mm機砲*2 |
||||
艦載機 | Lynx-88或NFH-90反潛直昇機*2 | ||||
數量 |
目前三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交付時間 | 服役時間 | |
F-219 Sachsen | 1999/2/1 | 2001/1/20 | 2002/11/31 | 2004/11/4 | |
F-220 Hamburg | 2000/9/1 | 2002/8/16 | 2004/9 | 2004/12/13 | |
F-221 Hessen | 2001/12/14 | 2003/7/26 | 2005/12/7 | 2006/4/21 | |
F-124薩克森級(Sachsen class)(以下簡稱F-124)飛彈巡防艦被德國海軍用來取代三艘在1960年代服役的美製呂特晏斯級(Lutjens)飛彈驅逐艦;後者是德國在1960年代下半向美國購買的三艘亞當斯型(Adams)飛彈驅逐艦,也是德國海軍最後一批使用蒸汽動力的作戰艦艇。F-124巡防艦的研製由德國巡防艦聯盟(ARGE,包括B&V、HDW與TNSW)包辦,基本上就是先前F-123巡防艦的班底,由B&V主導,HDW與TNSW為次承包商。 基本設計 F-124的艦體發展自1990年代中期陸續服役的F-123布蘭登堡級(Brandenburg class)巡防艦 ;早在西德尚未退出NFR-90時,就察覺NFR-90因為各國歧見甚多而進度緩慢,因此在1987年決定將原訂採購NFR-90的數量由八艘減為四艘,另外四艘則由B&V船廠依照MEKO模組化設計新開發的F-123巡防艦來代替,並在F-123的設計之中預留容納NFR90裝備的空間。之後西德在1989年底退出NFR-90,接著就以F-123的艦體為基礎繼續發展F-124防空艦。 相較於F-123,F-124的艦體長度拉長, 最重要的是引進B&V經過長時間研究而開發的種種匿蹤設計,外型修改得更為簡潔且做出傾斜造型,艦體大量使用匿蹤材料與塗料,兩座分別承載APAR與SMART-L雷達的塔式桅杆模組經過匿蹤設計, 此外還採用與MEKO A系列相同的X型艦體橫截面。此外,F-124的上層結構容量經過擴充,加強封閉性,寬幅增至與船舷同寬並與之融為一體。由於德國海軍艦艇在參與聯合國禁運制裁行動時,曾有在地中海施放小艇執行臨檢任務,因海象惡劣而在施放階段折損小艇的經驗,所以F-124的快艇施放架與起重機便重新設計,使其在惡劣海象中仍能有效作業。由於延續布隆.握姆斯MEKO巡防艦系列的模組化設計,因此F-124也算是MEKO家族的成員。
F-123巡防艦Mecklenburg-Vorpommern(F-218,左)與F-124的漢堡號(FGS Hamburg F-220)。 F-124的艦體平台就是衍生自F-123。
F-124的艦體結構設計,紅色標示的是三個縱向強化樑椼,收容艦上的管路、電纜線路。 F-124滿載排水量5690長噸(5780ton),艦體基本設計與F-123類似,都採用堡壘式設計,具有在核生化環境下運作的能力。F-124的艦體強化重點放在縱向強度,因為電腦與實彈測試都顯示在抵抗戰損方面,縱向強度比橫向強度更為重要。F-124的上層結構與艦體都以鋼材製造,艦身分為六個雙層水密隔艙,之間則為一些單層水密隔艙,並由三個箱型強化樑衍將艦體分成15個防水區。三個縱向強化樑椼除了強化結構強度之外,也容納並保護艦內各種電纜線、光纖與管線,其中兩個位於艦身兩側頂端的箱型樑衍長度為全艦的80%, 位於中央的樑衍則能增強艦體縱向強度,能抵擋150kg高爆炸藥的直接命中而不折斷。全艦分為12個可獨立運作的消防損管區域,每個區域都有獨立的通風空調系統、供配電系統、消防滅火系統與核生化清洗站。為了強化存活性,電線與管路都盡量不平行通過水密隔艙。整個核生化防護區包括12個通風模組與24個核生化清除過濾系統,全艦在遭受核生化攻擊時還可細分為4個損管區、15個水/氣密區與11個獨立通風區(包括平時氣壓稍低的輪機艙區)。艦上的主要控制中樞均採用冗餘設計,例如戰情室、通信室與主機控制室全都各備有兩間,並分別設置於艦上不同的地方,例如兩間主機控制室之間有六個隔艙的距離。F-124上擁有先進的整合式損管監控網路,包含大量的人員介面以及損壞/故障監測分析系統,整個網路共有7000個監測系統遍布全艦,由作戰中心即時監控,隨時掌握艦上各系統狀況以及作戰中的任何損害並立刻予以反應。損管監控網路的監控項目包括各油/水箱狀況、各部位水位以及煙霧、火源等等,系統也能隨時記錄並回報損管狀況,而這些資訊都能由損管網路中任何一個介面存取。此外,這套系統也能模擬各種狀況以供艦上人員作為損管訓練之用。艦上的網路系統都採用光纖作為線路, 並設置於艦體縱向箱型強化樑衍內以獲得保護,全艦光纖電纜與傳統電纜線的總長達5km。 F-124總共有58個不同的裝備模組,包括4個武器模組、7個電子模組、12個空調模組與2個桅杆模組等,比F-123更為簡化,利於降低成本。 推進系統 動力方面,不同於F-122/123的複合式燃氣渦輪或柴油機(CODOG),F-124採用一套先進複雜的複合式燃氣渦輪與柴油機(CODAG),包括一具美國GE的LM-2500燃氣渦輪 (功率31500軸馬力,約23.5MW)與兩具MTU 20V1163 TB93柴油機(總功率20100軸馬力,約1.5MW) ,其中柴油機主要工作在每分鐘3600轉的轉速。在以往常見的CODOG系統中,一具柴油機與一具燃氣渦輪共用同一套齒輪箱帶動螺旋槳,但聯鎖裝置在同一時間只允許其中一種主機運轉;而F-124的CODAG的傳動系統則允許柴油機與燃氣渦輪同時運轉(每種主機各驅動一根軸),主機的輸出透過一套交叉連結齒輪箱連結到兩套主齒輪箱來帶動大軸 ,動力在輸入大齒輪前先經過二組可選擇的兩級齒輪。F-124的CODAG具有多種不同的推進模式,例如有時以燃氣渦輪同時帶動兩具螺旋槳,或者燃氣渦輪帶動一具、另一具由兩具柴油機帶動,經濟巡航時則僅以一具柴油機帶動兩具螺旋槳,此外還有其他的推進組合。動力系統的變速齒輪箱以獨立程式化的邏輯控制系統控制與監視;萬一這套電腦化的監控系統完全失效,主機的控制系統還是能獨立進行主機與艦上動力系統的監視/控制。為了降低噪音並提高抗損能力,艦上的柴油主機安裝於密閉的隔音-防護密封箱內。艦上所需的電力由四具Deutz 16/628柴油發電機組供應,每具功率約1000KW,供應的電壓包括400V與115V。 F-124配備最先進的艦體穩定系統,電腦化的控制系統結合橫搖穩定系統與船隻航向/舵面設定等資訊,計算後控制舵面與穩定鰭的角度來抵銷艦體的橫搖與縱搖。舵面每秒能移動20度,可即時對艦體橫搖與縱搖進行最精確的調整,使F-124在風浪中仍能平穩航行,穩定性優於德國海軍先前建造的所有軍艦 。 F-124在六級海象下仍能執行作戰任務,在八級海象下仍可航行,搖晃與起伏比同噸位的艦艇小很多。F-124艦內生活空間寬敞,此外也考慮到女性人員的居住。F-124最初預定編制255名人員( 作為旗艦時再增司令部人員14名),在西方同等級的新一代艦艇中堪稱偏多,這是因為德國海軍對於損害管制的編組要求較為嚴格,而艦上同時運用兩架反潛直昇機也導致相關機組與勤務人力需求增加 ;日後實際服役時,艦上人員編制為38名軍官、64名低階軍官、140名水兵共222人,再加上13名航空組員。 武器系統 F-124的武裝佈局與F-123類似,不過F-124將F-123原始設計中B砲位用於安裝VLS的空間全部用完,共裝有四組八聯裝MK-41 Mod10垂直發射器模組(F-123目前僅安裝兩組八聯裝MK-41發射器模組,另外兩組的空間則予以保留),使用SM-2 Block3A防空飛彈以及四枚裝於一管的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為了擔負近距離反水面以及有限度的防空,艦上還配備兩挺萊茵金屬的MLG-27 27mm遙控機砲,此砲具有重量輕、易於安裝(因無下甲板結構)等優點。此外,F-124使用較為傳統的義大利製三聯裝B-515魚雷發射器,而非F-123的MK-32 Mod9雙聯裝艦內隱藏式魚雷發射器,使用MU-90輕型反潛魚雷。艦上的RAM發射器、MK-32魚雷管、MK-36干擾彈發射系統都是從老舊的盧金斯級(Lutjens class)飛彈驅逐艦移植而來。裝有四面APAR雷達天線的塔狀桅杆裝在F-124艦橋後方的前部桅杆模組上,至於裝有SMART-L雷達的塔狀桅杆則安裝於機庫頂的後部桅杆模組上。與F-123相同,F-124擁有兩個直昇機庫 ,兩機庫之間隔著防火通道,目前操作兩架英製Lynx-88大山貓反潛直昇機,未來則陸續換裝新型的NFH-90中型反潛直昇機;而為了因應日後歐洲各國海軍的聯合作業,F-124的直昇機甲板強度也足以承受更大的EH-101重型直昇機。F-124的直昇機甲板設置一套由德國Foerder-und Hebesysteme(FHS)公司開發的魚叉式輔助降落系統,甲板中間設置一個捕捉直昇機的柵格,並配備一套牽引系統將甲板上的直昇機拉回機庫;這套牽引系統包括固定式軌道以及兩組伸縮臂,能扣住直昇機兩側起落架輪框外的軸延伸機構,能帶直昇機在甲板上進行前、後、左、右移動,號稱能在6級海向下作業,固定直昇機與牽引作業能完全由遙控操作,無須任何人工甲板作業。 電子系統 F-124配備的SEWACO 11作戰系統是德國海軍第一種全分散式作戰系統,屬於Thales TACTICOS系列,總共使用了150個中央處理器,能同時提供200億位元的計算容量, 並透過多餘度ATM技術光纖艦內網路與艦上各偵測、武器系統緊密連結。 除了APAR相位陣列雷達之外,由荷蘭Signnal開發的天狼星(Sirius)雙波段長程被動紅外線搜索暨追蹤系統(LRIRST)也是預定作為TFC的共同裝備,不過F-124只有預留未來整合天狼星系統的空間,目前並未實際安裝;目前艦上的光電系統是德國STN Atlas公司的MSP-500光電追蹤/射控系統,用來支援艦砲射控,整合有夜間使用的高解析度紅外線熱影像儀、日間使用的CCD電視攝影機與雷射測距儀 (工作頻率6GHz,最大有效距離40km)與穩定系統,這套系統曾在美國海軍海刀鋒號(Sea Slice)實驗船上,與德國與瑞士合作研發的GDM-008千禧年(Millenium)35mm近迫武器系統(詳見英國海精靈巡防艦一文)進行整合測試,成功驗證其效能。MSP-500安裝於APAR相位陣列雷達塔的頂端 。
MSP-500光電追蹤/射控系統
薩克森號的桅杆頂的天線組,周圍四面天線就是FL1800S-II的電子截收天線,前方是MSP-500 光電射控系統的旋轉塔。
薩克森號的桅杆塔基部兩側的方形天線組就是FL1800S-II電子戰系統的干擾天線,兩側各有兩個。 F-124的電子戰系統是DaimlerChrysler Aerospace(目前為EADS Systems & Defence Electronics)研發的FL-1800S-II電子 戰系統與EADS Deutschland Maigret的CESM電子支援系統,能偵測與辨認可能的威脅,並自動進行對敵方飛彈等雷達尋標器的反制 ,同時指揮艦上六具美製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器發射誘餌;未來德國海軍打算以本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MASS誘餌系統取代MK-36 SRBOC。FL-1800S-II的電子截收部分整合四個截收天線組,每個單元結合兩個截收天線,接收波段涵蓋0.5~18 GHz,四個截收天線組安裝在APAR相位陣列雷達的桅杆頂,後端則有七部計算機進行運算;而電子反制部分,FL-1800S-II結合四組干擾天線(安裝在主桅杆塔式結構兩側),被動相位信號角結合八組導波管來輻射電磁波,發射頻段涵蓋7.5~18GHz,每個波瓣能獨立對一個雷達信號來源進行干擾,或者由多個波瓣聯合對付一具雷達。 F-124擁有先進的航行裝備,包括2具STN Atlas 9600M高解析度搜索雷達、兩具衛星導航 系統、兩具慣性導航系統、一套電子海圖系統以及衛星氣象系統等。艦上的通訊系統分為艦內與艦外兩部分,都是數位式系統,包括UHF與SHF衛星通訊設備、IMUS整合訊息處理控制系統、FONCON 32數位加密通訊系統等等。聲納方面,F-124使用DSQS-24B艦首聲納,是STN Atlas Elektronik的產品,又稱ASO-95,發展自DSQS-21B;此外,艦尾也預留安裝拖曳陣列聲納的空間。 建造、測試與升級 德國原先預計採購四艘F-124,由於國防預算縮減之故縮減為三艘,第四艘(原定命名為Thuringen)則視預算決定是否建造,日後並沒有實現。與荷蘭LCF相同,F-124的建造合約也於1996年三月6日正式簽署。首艦薩克森號(FGS Sachsen F-219)於1999年2月1日開始安放龍骨,2001年1月20日下水,在2002年11月31日移交德國海軍並展開測試作業。在2004年8月,薩克森號以及TFC荷蘭版(LCF)的首艦 七省號(De Zeven Provicien F-802)一同前往美國海軍在西岸聖地牙哥木古角(Point Mugu)的飛彈測試場進行為時4個月的飛彈實戰演習,過程中發射了標準SM-2 Block3A以及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的實彈,並驗證APAR相位陣列雷達用來導引前述防空飛彈的斷續波照明(ICWI)功能 ,所有測試課目包括高高度與中高度目標攔截、SM-2與ESSM混合運用測試、中途自毀功能、有ICWI接戰功能以及無ICWI接戰功能等。在這一系列高強度的接戰中,薩克森號總共發射11枚ESSM,目標包括諾格集團(Northrup Grumman)的BQM-74E Chukkar III靶機、Teledyne Ryan的BQM-34S火蜂(Firebee)靶機、模擬飛彈的Beech AQM-37C靶機以及德國空射Kormoran-1反艦飛彈等。這一系列縝密的測試 於2004年11月結束初,而薩克森號也於2004年11月4日正式服役。 第二艘本級艦漢堡號(FGS Hamburg F-220)則在2000年9月1日開始建造,2002年8月16日命名下水,於2004年12月13日服役;三號艦黑森號(FGS Hessen F-221)於2001年12月14日開工,2003年7月26日下水,在2005年12月7日交付德國海軍,2006年4月21日成軍 。 完成F-124之後,德國海軍緊接著便以F-124的基礎,開發新一代的F-125陸攻驅逐艦。總計三艘F-124共耗資21億歐元。 在2013年3月中旬,德國國防軍裝備/技術資訊/現役支援辦公室(Bundesamt für Ausrüstung, Informationstechnik und Nutzung der Bundeswehr,BAAINBw,英文為German Federal Office of Bundeswehr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Service Support)與Atlas Elektronik和Thales德國分公司簽約,由兩家公司對德國海軍現役四艘F-124飛彈巡防艦進行作戰系統升級,包括升級戰鬥系統中的軟硬體、以新的硬體組件取代艦上一些較為過時的硬體(包括控制處理器、資料記錄模組、網路通信模組等),而升級後的計算機系統將可以在未來進一步整合新子系統和新指揮控制能力,使F-124巡防艦更能適應未來的新裝備與作戰需求 。 這項升級工作在2017年執行完畢。隨後在2016年12月,德國決定進一步升級F-124的防空偵測能力,包括升級APAR/SMART-L雷達系統,使F-124具備探測彈道飛彈的能力,整合入北約的彈道飛彈監視預警體系中;不過目前對F-124的升級計畫並不包括增添攔截彈道飛彈的能力(如要裝備能攔截彈道飛彈的SM-3或SM-6飛彈,需鑰使用MK-41打擊型發射器,其發射管長度超過了F-124配備的MK-41戰術型)。 測試雷射武器系統
(上與下)2022年8月,MBDA與萊茵金屬合作開發的高能雷射展示系統(HEL) 在薩克森號上進行測試。
在2022年8月30日,薩克森號(FGS Sachsen F219)在波羅的海普特羅斯訓練場(Putlos Major Training Area)的水域首度進行海軍高能雷射展示系統(High-Energy Laser(HEL) Naval Demonstrator)的測試,成功擊落一架無人機;此項目由法國MBDA德國分公司(MBDA Deutschland GmbH)與德國萊茵金屬彈藥(Rheinmetall Waffe Munition GmbH.)的聯合委員會(ARGE)共同負責,2021年11月展開整合測試階段,第一套雷射武器(Lser Weapon Demonstrator,LWD)展示原型先在萊茵金屬彈藥的測試場進行驗收測試,然後安裝到薩克森號進行海上測試。2022年7月,此系統在埃克爾恩弗爾德灣 (Eckernförde Bay蘇倫多夫(Surendorf)的聯邦德國國防軍船艦與艦載武器技術研究中心(Technical Centre for Ships and Naval Weapons, Marin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WTD 71)進行各項模擬實戰的測試,包括目標搜獲以及接戰多重目標等,各項測試作業由BAAINBw協助安排。各項測試作業會持續到2023年中旬。
在2023年9月中旬,BAAINBw宣布LWD高能雷射展示系統的測試作業全部完成;在近一年的展示期間內,LWD在薩克森號上完成超過100次試射,證明此系統能在海上作業環境有效目標;在最後兩天的測試中,在BAAINBw、德國國防計畫辦公室(Bundeswehr
Office for Defence
Planning,PlgABw)、德國海軍與德國陸軍高階人員面前,LWD成功進行多次展示,包括擊落一架無人機;而荷蘭、挪威、英國海軍代表也在場觀摩。完成展示之後,LWD展示系統會經過仔細檢驗評估,然後移交給梅彭(Meppen)的第91德軍技術實驗中心(Bundeswehr
Tech¬nical Centre 91),評估下一階段發展實戰型雷射武器系統的可能方案。在2024年9月20日,萊茵金屬與MBDA簽署協議,在先前雙方成功的LWD項目基礎上繼續合作,在未來五至六年推出實用化的艦載雷射武器產品。
陸攻升級研究(取消)
一輛PzH-2000自走砲被固定在F-124的三號艦黑森號的 直昇機甲板,進行火砲裝填測試。 在2000年初期,德國HDW廠與萊茵金屬公司展開合作,研究將萊因金屬(Rheinmetall)的PZH-2000自走砲砲塔加以修改並安裝於水面艦艇上,以其高性能的155mm52倍徑火砲來強化水面艦艇打擊海岸上目標的能力 ,此計畫名為模組化海軍火砲概念(Modular Naval Artillery Concept,MONARC),最初是預定作為新一代F-125陸攻巡防艦的武裝。由於PZH-2000砲塔緊致性高,故能輕易整合至F-124的A砲位上。在2002年12月,一座PZH-2000的砲塔被安裝在漢堡號的艦首甲板,並於2003年6月展開射擊測試。為了抵銷155mm火砲產生的巨大後座力與震動,漢堡號的主砲模組還特地加裝了 新開發的彈性基座。整個測試計畫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漢堡號將以PZH-2000進行對地射擊;進入第二階段後,漢堡號將在運動中以該砲攻擊同樣在移動的目標;在最後一個階段時,漢堡號將增添所有配合PZH-2000的裝備,達到實際運用作戰狀態,這包括更改艦上的彈藥庫、增設除冰設備等,並將陸軍迷彩的PZH-2000砲塔改為海軍灰色塗裝。接著,德國海軍把一輛完整的PzH-2000砲車以特製平台固定在最後一艘本級艦黑森號的直昇機甲板上,並在2005年9月進行了為時一週的火砲裝填測試 。 相較於傳統艦砲,此種由PzH-2000改裝而來的火砲模組具備重量輕、體積緊致的特性,全系統(含砲塔內60發砲彈)重量僅18噸,佔用的空間只與OTO 76mm快砲相當;此火砲模組能與艦上戰鬥系統結合,但是自走砲塔原有的關測瞄準與射控裝置仍然保留,必要時能直接在砲塔內以人工操作進行直接射擊。PzH-2000擁有自動裝填系統與模組化裝藥系統,具有前10秒內發射三發的爆發射速,持續射速達12發/分,使用增程彈藥時射程高達40km以上,而且現成彈種齊全完備,不需要太多額外的開發工作就能直接使用,加上安裝整合十分容易,因此具有相當的市場潛力;當然,由於PzH-2000砲塔畢竟有別於真正的艦砲,因此只有砲塔內備射的60枚砲彈與裝藥,無下甲板補充彈庫,必須透過人工從其他的儲彈空間進行再裝填。然而,如果希望在最低廉的成本之內,讓兩、三千噸級的中小型艦艇,只需要搭載OTO 76mm快砲的砲位模組,就直接將岸轟火力升級為155mm口徑與40km射程,並擁有陸軍砲兵完整的各型彈種(包括高爆彈、子母彈、煙幕彈、白磷煙幕彈、照明彈、智慧型導向砲彈、佈雷彈、無線電干擾彈等等)來遂行各類任務,則由PzH-2000自走砲改裝而來的艦砲模組是一種成本效益極佳的選擇。然而在2007年5月中旬,德國海軍卻放棄了MONARC的開發,轉而購買義大利OTO-Breda從現有產品發展而成的127mm 64倍徑陸攻艦砲,作為F-125的陸攻武器。由於F-125巡防艦一文已有關於MONARC的介紹,在此便不予贅述。 外銷 外銷方面,德國以F-124為基礎來競標澳洲SEA-4000防空艦艇計畫,競爭對手包括美國柏克級、西班牙的F-100版以及英國Type-45等。由於澳洲當局強調SEA-40000需配備「發展成熟的反彈道飛彈系統」以及充裕的火力,德國只好設法在F-124上裝備沈重而龐大的美製SPY-1D(V)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此外艦體勢必也得加大以擴充飛彈攜帶量,故需要大動手術的F-124勝算遠比不上現階段已經滿足澳洲需求的柏克級;而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英國Type-45上。果不其然,Type-45與F-124這兩組與神盾系統無關的競爭者率先出局。 反彈道飛彈升級 德國曾考慮為F124巡防艦追加完整的BMD能力,不過最後只決定在2025年以後升級艦上的雷達系統,為反彈道飛彈體系提供預警以及目標追蹤,協助友軍制訂最佳的攔截方案。在2020年12月15日,以色列飛機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IAI)與德國Hensoldt公司(原Airbus Defense System)簽署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發展彈道飛彈防禦(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BMD)以及空中、太空偵測的項目。在初期階段,IAI與Hensoldt會合作發嶄新一代S波段長程艦載雷達來升級德國海軍現役F124薩克森級(Sachsen class)飛彈巡防艦,使之能精確探測、追蹤大氣層以外的彈道飛彈目標。在這個項目中,IAI會應用該集團多年來研究反飛彈防禦的技術(包括以色列跟美國合作的箭式反彈道飛彈、鐵穹反火箭系統、部署在船艦上的MF-STAR固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等相關技術);而Hensoldt則負責產製這個項目的核心裝備以及雷達系統。這個項目的成果不僅會用在德國海軍防空船艦(包括升級現役F124巡防艦,以及為2030年代接替F124的F127防空艦儲備技術),也能做為其他盟邦的選項。IAI旗下的Elta集團也會參與這個合作項目,Elta集團曾研製Ultra以及Spectra雷達族系,這些已經發展成熟的雷達能在探測、監視彈道飛彈以及低軌道衛星,或在500km的距離上探測戰鬥機類的目標,能力已經獲得充分的場域驗證。 在2021年7月29日,Hensoldt宣佈,該公司與以色列飛機公司(IAI)獲得BAAINBw的合約,為德國國防軍提供「大型防空雷達後續系統」(Hughes Air Defence Radar Nachfolgesystem,HADR NF),用來保護高價值目標免於受到彈道飛彈等空中威脅。HADR NF由Hensoldt以及IAI旗下的ELTA Systems Ltd一同開發,是一種S波段固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SMART-L雷達替換案(選用Hensoldt/IAI的TRS-4D/LR) 依照RFI中的說明,德國海軍希望新雷達系統具備廣泛的作戰能力,兼具一般防空以及反彈道飛彈需求,能探測各種飛彈威脅並將資料即時回傳到位於德國拉姆施泰因(Ramstein)的北約飛彈防禦系統總部;RFI中提到德國海軍希望購買三套新型長程雷達與配套的敵我識別系統(IFF),在2020至2026年為三艘F-124巡防艦換裝。此外,RFI也提到在德國海軍位於帕勞(Parow)的海軍工程技術學校建立相關的測試與訓練設施。 依照德國方面的信息,將有三家廠商參與競標,分別是Thales、德國境內的Hensoldt以及義大利Leonardo。其中,Thales集團提案的SMART-L MM/N可能勝算最大,這是基於SMART-L原有架構、改換成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技術的新版本。義大利Leonardo則以KRONOS Power Shield(義大利海軍編號RAN 40L Mk1)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參與提案。Hensoldt的提案則是與以色列飛機公司(IAI)合作開發的「大型防空雷達後續系統」(HADR NF)。 最後,德國海軍選擇了Hensoldt與IAI團隊。在2021年8月21日,BAAINBw與Hensoldt Sensors GmbH公司簽署價值2.2億歐元的合約,提供四套TRS-4D/LR ROT防空/對海監視雷達(即HADR NF的艦載版),而以色列飛機公司(IAI)也在8月24日宣佈獲得合約。四套系統中,三套用來裝備三艘F124巡防艦並替換原有的SMART-L雷達,預定從2025年開始交付;第四套則安裝在位於帕勞(Parow)的海軍工程技術學校地面訓練設施,預定最快在2023年交付並裝設完畢。TRS-4D/LR的一般防空探測距離超過400km,追蹤彈道飛彈時的最大探測距離達2000km左右。三艘F124巡防艦從2024年展開換裝TRS-4D/LR ROT雷達的升級工程,在2028年完成。
意外事故
2018年6月21日薩克森號試射標準SM-2飛彈時發生意外,飛彈火箭發動機點火後位升空 而在發射管裡燃燒,發射器周邊甲板火光沖天,艦橋正面也被焚燒。
在2018年6月21日,F124首艦薩克森號在挪威外海進行實彈試射時,一枚標準SM-2防空飛彈發動機點火後沒有升空,而是停留在垂直發射管內繼續燃燒;由於薩克森級的MK-41垂直發射器安裝位置靠近艦橋,對於艦橋裡的人而言,就像是一大團火牆在眼前焚燒。艦上人員迅速反應,立刻採取應變措施,海水泡沫滅火系統也立刻啟動來撲滅火勢;意外發生後二十幾秒,火勢逐漸被撲滅。這次意外導致艦上MK-41發射器表面、周邊甲板、艦橋正面以及艦橋頂上部分電子設備焚燒受損,但沒有人傷亡,也沒有對其他發射管造成連鎖效應。在此次意外發生之前,薩克森號已經成功發射一枚SM-2防空飛彈進行接戰,飛彈運作狀態正常,因此這次意外應該只是獨立的故障。 服役經歷 2024年2月8日,聯邦德國國防部宣布,F124巡防艦黑森號(FGS Hessen F221)啟航前往紅海參與當地的護航作戰,以因應胡賽叛軍對紅海航運的持續攻擊;在2月19日,歐盟啟動本身的紅海護航行動,代號阿斯派德作戰(Eunavfor Aspides),而德國海軍也是在此架構之下運作,而非加入美國的守衛繁榮(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作戰行動。 在2024年2月27日晚間,於紅海作業的黑森號在20分鐘時間內,先後以76mm快砲與RAM防空飛彈擊落兩架胡賽叛軍發射的無人機。依照事後德國國防部發言人Michael Stempfle透露的信息,第一架無人機是以黑森號艦首76mm快砲擊落,第二架是發射一枚RAM防空飛彈(RIM-116)擊落;因為這兩次黑森號的雷達系統發現與辨識的距離不同,所以分別使用不同武器接戰。這兩次都使用短程武器,意味著次攔截距離相當靠近黑森號。 然而,隨後消息傳出,在此次交戰前一天(2月26日)晚間,黑森號試圖擊落一架無法識別的無人機,為此發射兩枚標準SM-2防空飛彈,但兩枚都因為技術問題而失效;事後證實這架無人機是美軍在此區作業的MQ-9鐮刀收割者(Reapers)無人機,當時該機關閉敵我識別(IFF)詢答器,導致黑森號無法判定其身份。 另外,2月28日德國國防政策發言人在聯邦德國議會上透露,德國海軍先前沒有經費為巡防艦隊購置全額的彈藥。德國國防部也表示,F124使用的標準SM-2 Block 3IIIA已經停產(德國F124與荷蘭七省級使用的SM-2 Block IIIA經過特別修改來適應APAR相位陣列雷達的ICWI間斷照射波,跟其他盟國的構型不太一樣),意味著一旦派遣到紅海的巡防艦飛彈耗盡,就沒有庫存可再裝填,船艦只能撤回;德國國會是在不知道飛彈不足的情況下,決定部署F124巡防艦到紅海。最初德國在2003年到2005年間購買108枚標準SM-2 Block IIIA防空飛彈來裝備三艘F124飛彈巡防艦,而此後德國鮮少繼續採購SM-2,顯示在這些年間使用量不大。在2021年12月21日, 標準飛彈的主承包商美國雷松飛彈與防衛(Raytheon Missiles & Defense, Tucson, Arizona)獲得美國國防部價值5億7831萬4177美元合約,為美國海軍生產54枚標準SM-2 Block3AZ全彈供三艘松華特級驅逐艦使用,此外還有生產215枚標準SM-2 Block 3A/B全彈交付七個外國盟邦或伙伴、包括韓國、丹麥、荷蘭、西班牙、智利、德國與台灣。 除了標準SM-2 Block 3之外,F124上的的ESSM防空飛彈存量也十分堪憂;最初德國海軍購買175枚ESSM Block 1來裝備三艘F124,此後就沒有再增購。依照2023年4月的消息,德國政府正式採購ESSM Block II,但這只是初期少量採購。此時,F124巡防艦上唯一有穩定保持生產的防空武器就只有德國與美國研製的RAM短程防空飛彈;德國在2022年購買600枚RAM Block 2B來補充先前的RAM Block 1A與Block 2。 2024年3月21日,聯邦德國作戰司令部(Einsatzfuehrungskommando)透露,黑森號搭載的大山貓Lynx Mk88A直昇機擊落一架胡賽叛軍發射的無人機;在前一天,法國海軍派遣在紅海的船艦的AS565 Panther美洲豹直昇機首開擊落胡賽無人機紀錄,而黑森號則是第二次。這些直昇機以機上人力操作的7.62側舷機槍擊落無人機。由於直昇機的飛行速度並不比這些活塞螺旋槳推進的一次性無人機速率快太多,使用直昇機攔截需要良好的訓練與機艦協同;船艦雷達發現目標後,計算目標接下來的軌跡,然後即時派遣直昇機前往攔截點進行攔截。 後繼艦 依照2020年1月的消息,德國國防部高層已經開始研擬接替F124的新一代防空艦艇,項目名稱可能是F127;F127預計是一萬噸級的大型防空艦艇,具備區域防空以及反彈道飛彈、反高超音速飛彈能力,從2030年代開始服役並接替屆齡30年的F124,預計服役到2070年代中期。 在2020年12月17日,德國與荷蘭簽署協議,一同發展新一代防空巡防艦,分別取代雙方各自的F124薩克森級巡防艦以及LCF七省級(De Zeven Provinciën class)防空巡防艦。在2020年1月中旬,荷蘭達門集團被德國國防部選為德國海軍MSK180多任務戰鬥船艦(後來改稱F126巡防艦)的主承包商,雙方在海軍發展上繼續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