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森級巡防艦
(上與下)挪威向西班牙採購的南森級巡防艦首艦南森號(Fridtjof Nansen F-310)。
南森號在2004年6月3日於西班牙納凡提亞船廠下水的畫面。
近看南森號右舷。
破浪前進的南森號。
(上與下)南森級二號艦HNoMS Roald Amundsen (F311)
由後方看南森級二號艦HNoMS Roald Amundsen (F311)
南森級二號艦HNoMS Roald Amundsen (F311)的艦橋
南森級二號艦HNoMS Roald Amundsen (F311)近距離監視俄羅斯海軍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
(Admiral Flota Sovetskovo Soyuza Kuznetsov)航空母艦。
停泊在德國基爾軍港的南森級二號艦HNoMS Roald Amundsen (F311);一旁停靠的是一艘西班牙海軍
F100艾爾瓦洛.迪.巴贊級(Álvaro de Bazán class)飛彈巡防艦,兩者都是西班牙設計建造的神盾巡防艦。
(上與下)南森級巡防艦的三號艦HNoMS Otto Sverdrup(F-312)
。
南森級的HNoMS Otto Sverdrup(F-312)正駛離英國僕次茅茲軍港
。
(上與下二張)南森級的海爾格.英斯塔號(HNoMS Helge Ingstad F313)
(上與下二張)海爾格.英斯塔號在2017年8月初造訪英國朴次茅茲軍港的畫面。
由後方看海爾格.英斯塔號
南森級的五號艦HNoMS Thor Heyerdahl (F314)在2009年2月11日下水時的畫面。
南森級的五號艦HNoMS Thor Heyerdahl (F314)
HNoMS Thor Heyerdahl (F314)的艦首船艛與相位陣列雷達塔,八枚NSM反艦飛彈發射器設置在桅杆後方。
HNoMS Thor Heyerdahl (F314)的前部上層船艛近照。
一艘南森級的直昇機庫內部。
三艘南森級編隊航行。
南森級HNoMS Roald Amundsen (F311,右)與皇家海軍Type 23巡防艦聖愛爾班號(HMS St Albans F-83)
正同時接受德國海軍斯普薩號(Spessart A-1442,中)艦隊油船的海上加油。
IZAR早期設計的一種F-85草案,此方案沒有配備SPY-1F相位陣列雷達與小神盾系統,成本相對低廉
,但防空性能較差。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南森級巡防艦/挪威(Fridtjof Nansen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西班牙Fene-Ferrol
shipyard,IZAR (F-313、314由挪威方面完成最後總裝) | ||||
尺寸(公尺) | 長133.25 寬16.8 吃水4.6~4.9 | ||||
排水量(ton) | 滿載5130~529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AG
LM-2500燃氣渦輪*1/23664 Izar Bravo 12V柴油機*2/6057 艦艏推進器*1/1340 雙軸CRP | ||||
航速(節) | 27 | ||||
續航力(海浬) | 4500/18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AN/SPY-1F 3D相位陣列雷達系統*1(固定式陣列天線*4) Litton 導航雷達*2 RSR-210N平面搜索/直昇機管制雷達*1(改良時加裝) Sagem Vigy-20整合式光電、紅外線偵測系統*1 Condor CS-3701電子支援系統 Mk.XII敵我識別器 FL-1800S-II整合電子戰系統(未來加裝) Terma DL-12T 130mm誘餌發射器 | ||||
聲納 |
Spherion MRS-2000艦首聲納*1
Captas MK2v1主/被動拖曳聲納*1 | ||||
射控/作戰系統 |
IWS整合武器系統
MK-82 IDG照明雷達*2 | ||||
乘員 | 120+26 | ||||
艦載武裝 |
OTO-Breda 76mm62倍徑快砲超級快速型*1
(預留換裝MK-45 五吋艦砲的空間)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1(配備32枚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另外預留安裝第二座八聯裝MK-41 VLS的空間) 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2~4 雙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使用英國魔鬼魚式魚雷) 12.7mm防空機槍*4 預留安裝深水炸彈發射器的空間 預留安裝近迫武器系統的空間 | ||||
艦載機 | NH-90反潛直昇機*1 | ||||
姊妹艦 |
共五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備註 | |
F-310 Fridtjof Nansen | 2003/4/9 | 2004/6/3 | 2006/4/5 | ||
F-311 Roald Amundsen | 2004/6/3 | 2005/5/25 | 2007/3/21 | ||
F-312 Otto Sverdrup | 2005/5/25 | 2006/4/28 | 2008/4/30 | ||
F-313 Helge Ingstad | 2006/4/28 | 2007/11/23 | 2009/9/29 | 2018/11/8發生撞船意外沈底,2019年4月初撈起,6月中宣佈放棄修復,6月24日除役。 | |
F-314 Thor Heyerdahl | 2007/11/23 | 2009/2/11 | 2011/1/18 |
起源 挪威皇家海軍為了取代從1966~67年服役,並在1990年 代陸續退役的五艘奧斯陸級(Oslo class)巡防艦,在1994年代提出了名為SMP 6088的新一代巡防艦需求案,需求量為五艘,概念設計於1997年3月展開。 在1998年年底,挪威海軍針對此案向全球14家廠商發下邀標書,包括美國Litton/Ingalls與Newport News船廠(兩者後來都備諾格集團購併)、法國DCNS、英國BAE System、德國B+V以及西班牙Bazan(IZAR集團的前身)等等 。其中,Newport News以該廠的FF-21巡防艦設計(源於1980年代末期為以色列建造的SAAR-5巡邏艦)為基礎提案,長度約125m,而法國DCN則以自用的拉 法葉型(LaFayette class)巡防艦為基礎進行提案。到了1999年3月,總共有三個競爭團隊通過第一階段審查,第一是由美國洛馬、波音以及西班牙IZAR組成的先進巡防 艦銷售聯盟(AFCON),該集團與挪威Umoe & Kongsberg船廠合作;第二是德國B+V的MEKO 200,第三則是挪威Kvaerner船廠提議的挪威巡防艦(NORESKORT)方案。最終的競標結果於2000年2月揭曉,由AFCON聯盟的方案獲 得勝利。AFCON聯盟以西班牙F-100神盾巡防艦為基礎,發展一系列先進巡防艦,配備美製神盾(Aegis)作戰系統外銷版與AN/SPY-1系列相 位陣列雷達,積極搶攻新一代中型艦艇市場;而售予挪威的此種巡防艦就是此系列的頭一種產品。此種巡防艦被挪威皇家海軍命名為 南森級(Fridtjof Nansen class),國際代號為F-85,西班牙則依照挪威賦予首艘南森級的編號稱之為F-310。在2000年6月23日,挪威海軍與AFCON簽署了五艘南 森級的建造合約 ,總值約210億挪威克朗(依2000年匯率,約合25億美元),是挪威海軍歷年來最大的一筆軍購案。
德國B&V船廠競標南森級的設計,艦體衍生自F-124,不過省略APAR相位陣列雷達。 此方案在決選中落敗。 部署期程
南森級三號艦HNoMS Otto Sverdrup(F-312) 在2006年下水時的畫面 。 首艘本級艦南森號於2004年6月下水 ,2005年2月艦上SPY-1F相位陣列雷達系統首次啟動成功,2005年10月展開艦上戰鬥系統與SPY-1F相位陣列雷達的整合測試,2006年4月 返回挪威奧斯陸港成軍。在2005年9月13日,南森號在第一次攔截測試中以SPY-1F追蹤、鎖定一架靶機,隨後發射一枚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將其擊落,首開SPY-1F相位陣列雷達與外銷縮小版神盾系統的成功攔截紀錄。頭三艘 南森級在西班牙IZAR旗下的Fene-Ferrol廠建造,但部分組件由挪威製造,而最後兩艘則在西班牙製造船段與組件 後,運至挪威進行組裝。最後一艘南森級在2011年1月成軍。 基本設計 南森級滿載排水量5290噸(為奧斯陸級的三倍),以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其他工作還包括保衛挪威的領海、經濟海域與海洋資源,或參加國際維和與人道救災行動。南森級的艦體佈 局與西班牙新一代的F-100飛彈巡防艦頗為相似,不過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故南森級可被視為F-100的陽春版。與F-100相同,南森級也採用模組化技術建造, 全艦共由24個模組構成,分為13個水密隔艙,艦體(不含上層結構)有5層甲板。南森級的艦體設計相當注重穩定性、匿蹤性以及抵抗戰損的能力 ,沿用了與F-100巡防艦相似的種種匿蹤技術,包括匿蹤外型、隔音罩、輪機彈性基座、彈性管路接頭、灑水系統、消磁系統等,致力於降低雷達截面積、紅外線訊號以及噪訊,而且艦體航行與螺旋槳產生的噪音也降至最低。 南森級採用燃氣渦輪或柴油(CODAG)動力系統,主機為一具美國GE的LM-2500燃氣渦輪與兩具Izar Bravo 12V柴油機,驅動雙軸CRP可變距螺旋槳推進,艦上的電力則由四具NTU 396 12V型柴油發電機提供,每具的功率為900KW 。艦艏設有一個伸縮式電動輔助推進器,能增加艦艇在港口或狹窄水域的靈活度;至於艦舵則採用雙舵構型。南森級也十分重視艦體防護設計,重要艙間的結構都予以特別強化以降低受擊時的損壞, 並強調各艙室的損害管制能力,盡可能將戰損時的破壞降至最低;全艦劃分為四個各自獨立的損管區域,每個損管區都有損管控制站,並具備核生化防護能力。 艦底13個水密隔艙中,可容忍兩個隔艙進水而不影響動力,三個隔艙進水時仍能保證電力供應;而推進系統則分散在三個相鄰艙間之中,包括兩個主機艙與一個減速齒輪艙。 航行控制方面,南森級擁有挪威康斯堡海事系統(Kongsberg Maritime)的整合艦橋系統(Integrated Bridge System),艦橋值班人員透過集中的顯控台就能執行各種航行操作與輪機監控功能。在一般情況下,艦上的機艙無需人員值班,艦上人員只需透過整合 平台管理系統(IPMS)來操作並監控艦上各種輪機系統。艦上有兩具Litton 導航雷達,服役後又加裝一具南非製RSR-210N平面搜索/直昇機管制雷達。因應北冰洋海域嚴寒的氣候,南森級的艦橋 以及艦橋兩側延伸的翼橋採用全封閉式設計(以往水面船艦的翼橋往往是露天的);翼橋延伸到船艛邊緣並略為突出,設有大型的側向與斜向下方的觀景窗。 南森級的自動化程度甚高,全艦人員編制僅120人,而艦上的起 居空間則能容納146人,故本級艦尚有多餘的空間可作為人道救援、難民收容、海上醫療等用途 。為了因應人道救援/醫療援助的需求,艦上設有較完善的醫務室。南森級的起居空間相當舒適,主要軍官都有各自專屬的艙房(含衛浴設備),低階軍官與准尉安 排於雙人艙間,士官兵居住於四人一間的艙房,而充員兵則居住於六人一間的艙房;此外,住艙設計也考量到容納女性人員,最多可配置相當於編制人數20%的女 性官兵。艦上還有兩座健身房、三座交誼廳、一個圖書室以及一個供士官兵使用的電腦娛樂室。 作戰系統/偵測裝備 南森級配備以神盾戰鬥系統為基礎發展的整合武器系統 (Integrated Weapen System,IWS),又稱MSIFC,由挪威主導研發,透過兩個Gateway與SPY-1F相位陣列雷達連結,並且以ATM技術的網路連結艦上各種 武器裝備以及射控子系統。SPY-1F是SPY-1D的縮小版,尺寸、重量與輸出功率較低 ,每面天線只有1856個移相器(原SPY-1A/B/D有4350個) ,據信對高空典型目標(高度3000m以上、雷達節面積3平方公尺)雷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320公里。南森級是全球第一種配備SPY-1F的艦艇,四面天線都安裝於艦橋後方的一個大 型塔狀結構物內,這與F-100極為類似。不過SPY-1F研發完成後,系統的體積重量比原先預期為大,導致南森級的艦體被迫加長 。除了SPY-1F雷達系統之外,IWS連接的主要子系統還包括挪威康斯堡防衛公司(Kongsberg Defense)的MSI-2005F反潛作戰系統,此系統整合有法國Thomson Marconi公司的Spherion MRS-2000艦首主/被動聲納以及CAPTAS MK2v1主/被動拖曳聲納。 在2009年1月下旬,挪威國防採購部門與Thales集團簽約,由該集團為五艘南森級巡防艦提供新型衛星通信系統。此系統以SURFSAT 海軍衛星通信系列為基礎,擁有先進的多波段功能與穩定系統,整合多種頻段的發射系統來確保無縫隙的通信整合。整套系統包括最先進的軍用高頻衛星通信 (SHF)以及雙波段Ka/Ku通信系統等,不僅能提供高速率的數位資料傳輸,並具備保密與抗干擾能力,能在潛在的干擾、侵擾威脅情況下,保持語音和數位 資訊的連通性、保密性和完整性。此系統終端配備一系列調制解調器,包括Thales最先進的M21e衛星通信(SATCOM)電子保護措施(EPM)調 制解調器,採用軟體數位化控制,完全符合NATO的STANAG 4606標準以及西方盟軍的互通操作。此系統具備與新一代全IP自適應波形和艦載電子支援系統(ESM)兼容性,且體積小巧。裝配此套整合通信系統後,可 大幅強化南森級的通信協調效能,與本國艦隊或歐盟、北約盟國軍隊進行高效率而安全的衛星通信。 通信/電戰/射控/武器系統 射控方面,南森級設有一具Sagem Vigy-20整合式光電、紅外線偵測系統,提供被動偵測能力。通訊方面,南森級配備Aeromarine研發的整合通訊控制系統(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Control System,ICCS),整合有美國Link-11/16資料鍊(未來還會加入Link-22)與SHF、UHF通訊裝置,未來也將納入Link- 22。電子戰方面, 南森級配備Condor Systems(目前的EDO Reconnaissance & Surveillance Systems)研發的CS-3701戰術雷達監視系統(Tactical Radar Surveillance System,TRSS),整合有電子支援(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ESM)與雷達接收警告(Radar Warning Receiver,RWR)的功能,誘餌發射系統則為Terma DL-12T,口徑130mm,使用的誘餌包括干擾敵方飛彈的雷達誘餌、Terma SKWS紅外線誘餌以及英國QinetiQ公司提供的LOKI反魚雷誘餌。最初南森級沒有裝備主動電子反制設備,不過預留安裝主動電子反制系統的升級空間 ;目前挪威打算未來在南森級上安裝FL-1800S-II整合電子戰系統,能自動分辨截收的信號並分辨威脅來源方位與威脅種類,並自動啟動相對應的主動電 子干擾措施。在2005年3月,挪威國防後勤局 正式與QinetiQ公司簽署價值500萬美元的合約,購買LOKI反魚雷誘餌並提供服役期間的相關維修與技術支援。QinetQ是LOKI的主承包商與 系統研發者,Chemring公司和J&S海事則是參與生產的次承包商 。LOKI反魚雷誘餌具有兩種作業模式:當敵方魚雷處於被動尋標之下,LOKI使用一般干擾模式,誘餌上的發射機隨機地發射高能寬頻聲噪,以干擾來襲魚雷 的被動聲納尋標器,使之無法清楚地接收船艦的聲納;當敵方魚雷啟動主動聲納尋標器後,誘餌則可選擇混亂模式,直接朝著魚雷的尋標器發射複雜的訊號使之混 淆,甚至摧毀其邏輯電路。LOKI系統採用可程式化設計,能透過外部訊號接口輸入指定的發射模式,無須重新編譯內部程式碼就能增加新的干擾模式,達成能力 升級。 除了DL-12T之外,LOKI也能相容於美國MK-36與海蚋(Seagnat)等西方誘餌發射器。
(上與下)南森級的艦首MK-41垂直發射器發射ESSM防空飛彈的瞬間。
南森級二號艦HNoMS Roald Amundsen (F311)發射ESSM防空飛彈 南森級的主要武裝為艦首B砲位的MK-41 垂直發射器,此一空間可容納兩組八聯裝MK-41發射單元,但挪威海軍目前決定先只使用一組,裝備四枚裝一管的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共32枚, 而ESSM飛彈的射控任務則由兩具挪威自製的MK-82整合指輝群(Intergrated Direct Group,IDG)射控雷達 負責(其固態發射器由美國提供)。南森級其他的武裝包括一門OTO-Breda 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射速達120發/分,使用匿蹤砲塔殼)、8枚位於塔狀主桅後方的新一代NSM反艦飛彈(原本打算使用美製魚叉反艦飛彈)、兩具 324mm雙聯裝魚雷發射器(使用英國BAE Systems的魔鬼魚(Stingray)魚雷)、4挺M-2HB12.7mm重機槍等。在標準情況下,南森級將配備兩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 (設置在主桅杆後方),必要時可增加到三至四組(12~16枚),而機庫內亦可儲存6枚空射型NSM供艦上NH-90直昇機使用;至於安裝OTO 76mm快砲的艦首A砲位,也有換裝MK-45 五吋艦砲的餘欲;此外,艦上另外還預留安裝一座近迫武器系統的空間,可容納口徑40mm以下的機砲系統,必要時艦尾還可安裝深水炸彈發射器。 南森級 艦尾設有一個機庫,機庫的大小與飛行甲板強度均足以操作一架15ton級直昇機,實際配屬於艦上的是一架德、法合製的10ton級NH-90反潛直昇機, 裝備Thales生產的新型FLASH吊放式聲納 、聲納浮標以及下一代美軍作戰用直昇機必備的AN/ALQ-211整合式射頻電子反制套件(Suit Integrated RF Countermeasure,SIRFC),兼具電子反制與支援能力;挪威還打算這批NH-90還打算納入紅外線反制裝備,進一步強化存活能力,並加掛 空射型NSM反艦飛彈,每架一次能攜帶兩枚。
2012年10月15日,南森級巡防艦HNoMS Roald Amundsen(F311)試射了一枚NSM飛彈 ,締造NSM首度由南森級巡防艦發射的紀錄。 挪威海軍曾打算在南森級 的後續改良計畫中強化其裝備,包括將76mm快砲換成MK-45 Mod4之類的127mm長砲管(62倍徑以上)艦砲以強化岸轟能力、加裝更多八聯裝MK-41 VLS單元、近迫武器系統 (可能的選擇包括短程防空飛彈與小口徑機砲等)以及光電偵測系統等。 挪威停止使用NH-90直昇機(2022年6月) 在2022年6月10日,挪威國防部正式宣佈終止在挪威各軍種服役的NH-90直昇機的合約,理由包括主承包商延遲交付,且無法即時更替維持NH-90直昇機的一些關鍵系統,包括反潛作戰裝備,嚴重影響值勤能力。 挪威在2001年向北約直昇機工業(NATO Helicopter Industries,NHI)購買14架NH-90直昇機,供海軍與海岸防衛隊等單位使用,其中海軍版就是配套南森級巡防艦的反潛直昇機。原本這些NH-90應在2005到2008年間交付,但實際上第一架在2011年才交付;依照2016年左右的報導,挪威只接收了6架NH-90。由於NH-90嚴重延誤,挪威不得不在2012年延長現役超級大山貓直昇機的役期。到了2018年,挪威總共只接收了8架NH-90,而且其中6架還是初始構型,只能用於飛行訓練而不能執行任務。 基於服役數年來的統計,挪威NH-90機隊發生故障的機率是原先預期標準的40倍,許多零件損耗的速率超出預期,無論是購買新零件替換的成本或者飛機等待料件的停飛時間都超過原始計畫。因此,挪威的NH-90停在維修車間的時間遠高於在空中飛行的時間。在某些時候,整個挪威NH-90機隊只剩一架可以飛,有時甚至完全沒有可用的直昇機。 在最初合約要求中規定,挪威的NH-90機隊每年值勤總時數可達5190飛行小時;但由於交機進度大幅落後,加上可靠度欠佳、需要的後勤維護工作量遠高於預期,挪威只好先後降低合約標準,先調降至每年3700飛行小時,爾後再次降低到2100飛行小時。然而,近年挪威NH-90機隊每年總飛行時數只有700小時,甚至只到已經兩度調降的標準的1/3。 依照2018年挪威審計辦公室(Office of the Auditor General)統計,NH-90項目已經耗費80億挪威克朗,但合約的要求根本沒有達到。到了2019年,挪威國會要求政府為海岸防衛隊尋覓新直昇機代替NH-90,考慮的方案包括租借其他直昇機。在2018年2月,挪威曾打算啟動取消NH-90合約的作業,但在同年9月遭到駁回。依照2021年統計資料,根據NH-90飛行時數以及維修工作,每飛行小時的成本高達60萬挪威克朗(6.2萬美元)。另外,由於這些直昇機交付期程過長,在2001年前簽約時使用的零組件,多年後有些面臨商源消失,導致NH-90的維修工作更為困難;甚至由於交機期程過於緩慢,後來交機的NH-90許多零組件跟前期交付的有許多不同,更增加了後勤維修的麻煩。 到2022年,NHI雖然交付了13架NH-90,但其中只有8架NH-90達到全戰備能力;而其餘6架仍在初始作戰能力構型(IOC),原本預估到2023年才能全部升級到完整構型,但2022年2月挪威國防部長Odd Roger Enoksen表示期程進一步落後,要到2024年,並表示「承包商沒有給任何理由,使我們相信他們能如期如質履約」。於是,挪威國防部再次啟動取消合約的嘗試。在2022年2月,挪威國防部聯合挪威各軍種以及挪威國防物資局(Norwegian Defence Materiel Agency)以及挪威國防研究機構(Norwegian Defence Research Establishment)等單位,針對各軍種直昇機隊的運作值勤狀況進行研究;研究結論指出,無論挪威軍方技術人員再怎麼增加工時、再怎麼增加訂購零組件,這些NH-90直昇機隊永遠無法滿足挪威國防軍的戰備需求,因此應該停用。根據這項研究的建議,挪威國防部遂決定裁撤NH-90機隊,並通知主承包商NHI,退還挪威已經接收的所有NH-90直昇機以及現存的裝備、零件,並向NHI要求全額退費,包含挪威國防部根據合約已經支付近50億挪威克朗(NOK,約5.25億美元)含利息,以及其他相關開銷。 合約取消後,挪威軍方的NH-90立刻停止飛行勤務,未來的任務排程也取消。挪威國防部表示,會盡快啟動替換NH-90的新直昇機選項。 挪威並不是第一個完全放棄NH-90的用戶。在2021年12月,澳洲宣布停止操作MRH-90直昇機(澳洲從2005年起總共購買46架),原因包括後勤維修困難、妥善率低、原廠對於澳洲客製化的需求進度緩慢等。北約直昇機工業效率如此不彰,包括這基本上是歐盟為了政治需要進行的產業整合;北約直昇機工業的股權由前身為歐洲直升機集團( Eurocopter Group)的空中巴士直升機(Airbus Helicopters)、前身是義大利奧古斯塔.偉斯特蘭(AgustaWestland)的李奧納多直升機(Leonardo Helicopters),以及法國Fokker Technologies等;這些公司在合併之前,早就有許多重疊的直昇機產品,不僅相互為競爭對手,而且彼此原本的後勤規格都不盡相同;例如奧古斯塔.偉斯特蘭原本有AW101梅林,歐洲直昇機公司先前有H225等運輸直昇機,而雙方合資的北約直昇機還要發展一種市場多少重疊的NH-90,自然很難盡心盡力。 另外,包括北約直昇機工業的NH-90以及空中巴士直昇機公司的虎式(Tiger)攻擊直昇機,為不同客戶生產的機型往往有專門的客製化組件,每個客戶購買的機痽數量不大;進入服役後,為這些少量多樣的多種客製機型維持零組件產能或後續升級,這些活動自然十分不經濟,母公司顯然也不願意大量投資來支持。NH-90的問題尤其明顯,總產量約440架卻分散在全世界21個用戶,每一個用戶的機體構型以及機上設備軟硬體都有客製化部分,沒有任何兩個用戶的機型可以完全互通,每個客戶都有獨門的零組件、次系統,無法放大採購批量或與其他用戶分攤維護與升級成本,且獨門規格進行升級或替換消失商源時就只能由該買家獨自負擔開發成本;使用獨門軟硬體規格的比例越高,壽期維護就越困難。這導致NH-90機隊的後續維護,比國際間其他類似機種更昂貴與困難。 以NH-90機隊為例,義大利跟西班牙似乎對他們的NH-90機隊的表現尚稱滿意;法國的機隊有一些問題,但並沒有被大幅曝光。德國的NH-90機隊則面臨重大的可靠度與能力問題,而且改進的速度十分緩慢。瑞典同樣不滿意NH-90機隊的妥善率,依照2018年的報導,瑞典NH-90平均每架每飛行小時成本20萬瑞典克朗。依照報導,近年NH-90無論是生產品質或者原廠支援,都不盡理想,有提升的空間。總體而言,NH-90需要頻繁地進行維護,不少維護程序相當困難,這些都會打擊妥善率。
南森級延壽項目 在2023年12月初,挪威康斯堡海事(Kongsberg Maritime)與康斯堡航太防衛(Kongsberg Defence & Aerospace)共同擁有(50/50合資)的康斯堡海軍服務(Kongsberg Naval Services)獲得挪威國防物資局(Norwegian Defence Material Agency ,NDMA)的框架性合約,為南森級尋房進進行技術維護、修改以及延壽的工程,使南森級艦隊能服役到2040年代,未來合約總值至多可望達到170億挪威克朗。 此項延壽項目並非昂貴複雜的壽命中期升級(MLU),只是讓南森級能平順服役到後續的新一代船艦服役。依照業界消息,目前有多家歐洲廠商對挪威新一代水面作戰艦艇有興趣,包括英國BAE Systems、荷蘭達門集團(Damen)、意大利芬坎提尼(Fincantieri)、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德國TKMS等。 後繼艦 在2024年4月6日,挪威政府宣佈2025至2036年長程軍備計畫;挪威2024年國防預算佔GDP比重已經達到北約要求的2%,而這份軍備計畫目標是到2036年時,挪威國防預算可達到GDP的3%。 海軍方面,挪威要緊密盟邦之間尋求一種船艦設計(類似挪威與德國的212CD潛艦項目),打算購買5艘,加上增購一艘的選擇權。為了加快進度,新巡防艦預計採用現成設計, 首艦希望在2029年交付(為了符合期程,將無法對母型設計進行大量變更)。此項目還包括購買配套新艦的艦載直昇機,因為挪威已經決定將妥善率低、待料維修時間過長的NH-90直昇機隊除役; 目前外界認為美製MH-60R是最可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