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26巡防艦(原MKS 180多任務戰鬥船艦)
2013年開始執行的MSK180巡防艦(原稱K131)計畫想像圖,公布於2012年7月。
在計畫初期,MSK 180基本上是F125的廉價縮小版,任務屬性則類似。
另一張早期MSK 180的草案圖。
在2015年中旬,TKMS集團公布新的MEKO A400方案,瞄準德國MSK 180以及外國未來的造艦計畫(如澳洲SEA 5000)
,透過模組化技術在同一平台 上安裝不同的作戰、感測、指管通情武器系統來滿足不同客戶的要求。
MEKO A400是以F125為基礎,並進一步擴充作戰裝備,滿載排水量達8000噸級。
(上與下二張)2016年中旬出現的MSK 180巡防艦概念圖,排水量來到7000~8000噸級,具備完整的艦隊防空、反艦
與反潛作戰能力,無論排水量或作戰能力都勝過F125。這顯示此時MSK 180的定位與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上與下)2019年以後達門集團的MSK 180想像圖。在2020年1月中旬,德國政府宣布選擇達門集團作為
MSK 180的主承包商。
在2020年12月初,德國國防部正式將MSK 180改名為F126型巡防艦。
2022年的F126想像圖。
2023年5月的F126想像圖。
2024年6月3日,在F126首艦安放龍骨儀式上展出的模型。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F126巡防艦/德國 |
||||
承造國/承造廠 |
主承包商:荷蘭DAMEN 建造:德國 Blohm + Voss(B+V), Hamburg(NVL Group) Peene-Werft shipyard,Wolgast(NVL Group) German Naval Yards,Kiel |
||||
尺寸(公尺) | 全長166 水線長155 寬21.7 吃水5.9 | ||||
排水量(ton) | 約10550~1100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LAD MAN 32/44CR柴油機 x 2 MTU 4000柴油發電機組 x 4 AED電力推進器 x 2 雙軸CRP |
||||
航速(節) | 26以上 | ||||
續航力(海浬) | 4000/18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Hensoldt TRS-4D C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Thales Gatekeeper整合光電/紅外線監視系統 Rohde & Schwarz KORA 雷達/通信截收裝置(RESM/CESM) Rheinmetall MASS誘餌發射器*2 |
||||
聲納 | 低頻主/被可變深度(VDS)聲納/拖曳陣列聲納 | ||||
射控/作戰系統 |
Thales TACTICOS戰鬥管理系統 Thales水面以上作戰系統(AWWS),含Thales APAR Block 2 X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Thales Mirador MK2 光電射控系統 |
||||
資料鍊 | |||||
乘員 | 船員110,可另外搭載70名 | ||||
艦載武裝 |
OTO 127mm 64倍徑艦砲*1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2(裝填64枚ESSM防空飛彈等) 21聯裝MK-49公羊短程防空飛彈(RAM)發射器*2 NSM反艦飛彈發射器*8 MLG-27 27mm機砲*2 Leonardo LIONFISH 12.7mm遙控機槍 40mm榴彈機槍 |
||||
艦載機/小艇 |
MH-90反潛直昇機*2 RHIB突擊艇*2 水面/水下自航載具(USV/UUV) |
||||
姊妹艦 |
共6艘 |
||||
艦名 | 簽約時間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2023/12/5切割第一塊鋼板 | |||||
起源 在2000年代後期,德國海軍重新調整未來的建軍方案;在2009年初,德國首度提出一項名為K131(Klasse 131)的水面作戰艦艇需求,打算建造一種多功能巡防艦來全面替換艦隊中剩下的Type 143A飛彈快艇與F122不萊梅級巡防艦。原本德國海軍打算建造八艘7000噸級的F125巴登.伏騰堡級(Baden-Württemberg class)巡防艦與15艘K130布倫史瑞克級(Braunschweig class)巡防艦來分別替換F122不萊梅級與Type 143飛彈快艇,然而在整個2000年代,德國海軍只訂購4艘F125與5艘K130;隨著K131的出現,顯示德國海軍不會進一步建造F125。不同於配屬快速打擊部隊的K130、F-123與F-124巡防艦,K131預定編制於穩定部隊之中,與F125相同。 初期概念 依照最初K131巡防艦專案的規劃,德國海軍打2009到2010年間進行初步概念探討,2011年開始讓設計特徵具體化,2012年完成初步概念設計,2013到2015年進行載台細部設計並決定主要次系統,2016年決定主承包商並簽署建造合約,首艦則在2019到2010年度完成。 在2011年2月,德國海軍表示,原先的K131造艦計畫將改用多用途戰鬥船艦(Mehrzweckkampfschiff - MKS 180,相當於英文Multi-role Combat Ship 180)的名稱繼續進行。在2011年12月,德國聯邦防衛技術與採購辦公室(BWB)正式公布名為多功能戰鬥船艦(Multipurpose Fighting Vessel,FMD)180(FMD 180)的系統概念與規格指標,讓德國相關廠商自由提案,直到2012年11月30日為止。德國海軍希望MSK 180的單艦成本控制在F125的55%(每艘F125價值約6.5億歐元,意味每艘MSK 180的目標價格約3.85億歐元)。 FMD 180的要求指標主要是滿足三大類任務: 1.對一個區域的空間以及在空中、海上的設施及交通線實施監視與掌握,包含海上與空中,例如歐洲多國對索馬利亞沿海區域實施的亞特蘭大行動(Operation Atalanta)。 2.支持國際聯合的封鎖行動,例如在亞得里亞海的嚴密監視行動(Operation Sharp Guard) 3.國際間緊急狀況的人道救援。 為了滿足前述任務,MKS 180需要具備海上監視、自衛、攔截臨檢水面目標等核心能力,可對抗20公里外的空中目標,具備一定的對地目標打擊能力。 艦上配備先進完善的醫療設施,此外還能支持特種作戰。
依照2010年第一季BWB公布的資料,K131的標準排水量大約在2500噸級(稍後其他說法則是最多可能至5000噸),介於K130與F125之間。與F125類似,K131被要求能在全球各地廣泛的環境下長期部署,包括低緯度熱帶區域或嚴寒極區,能持續在遠離本土的地區持續操作兩年而不需要回到本國進行大規模整修。K131主要著重於水面作戰以及長期的洋面巡邏控制,同時也具備一定程度的反潛與點防空 作戰能力;除了正規作戰之外,K131也能進行如人道支援、低強度洋面巡邏與反海盜、搭載特種部隊進行情蒐或突擊等任務。 K131沿襲MEKO系列的模組化技術,能依照任務需求來配置不同的 裝備構型,並仿效美國LCS多功能近海戰鬥艦的編制方式,將艦上人員分為常規組員(Regular crew)與任務組員(Mission crew)兩類,常規組員約有70人,而任務組員則約50人;艦上編制人數在140人以內,此外還有多餘的空間來搭載額外的70名人員。K131的部署也強調經濟性與可維修性,大部分例行補保維修能在世界各地的第一線廠站進行,並且盡量增加與F125的後勤共通。 依照2010年代初期的規劃,K131的標準排水量大約在2500噸級(稍後其他說法則是最多可能至5000噸),噸位與成本大致在F125的一半左右。航行性能方面,K131最大航速為26節,能在4級海象以內持續以18節速率航行,航速18節時40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操作21天而不需要額外支援。武器方面, 此時K131可能的武裝配置與F125或K130類似,包括一座兼具防空與對水面射擊能力的中口徑快砲(75mm以上)、至少兩座兼具防空與水面射擊功能的小口徑機砲(例如MLG27之類)、兩座具備反飛彈能力的短程點防空飛彈系統(如美製RAM Block 2)、四具多功能反艦/陸攻飛彈發射器(例如RBS15或美製魚叉Block 2飛彈)以及二至四具可旋轉的多功能發射器等,並能依照勤務需求而加裝重機槍、肩射防空飛彈等次武裝。 在2013年1月30至31日西班牙馬德裡舉行的國際品質與競爭力中心(IQPC)水面艦會議中,德國三軍戰略防衛計劃與概念辦公室海軍部門的負責人Marco Taedcke表示,如果一切順利,首艘MKS180型將於2021年左右服役。 在2月中旬,德國海軍對外公布MKS180的需求,並由德國國防部三軍戰略防衛計劃與概念辦公室負責審查此一項目的需求草案及初步解決方案,並等待軍方高層的最後確認。待德國軍方高層確認需求之後,就由聯邦德國國防軍裝備、信息技術與後勤服務辦公室(BAAINBw,2006年德國國防大改組之後新成立的單位之一)負責相關的採購與執行適宜。依 照此時的計畫,MKS 180的預定在2015年左右進入採購階段。在德國海軍2010年代的軍備計畫中,K131/MKS 180的優先順序高於聯合支援艦(Joint Support Ships,JSS),後者起碼要到2018年才會進入採購階段。 2015年以後 最初德國打算訂購8艘K131/MKS 180,然而由於先前一度面臨傳動系統問題的K130巡邏艦在2011年10月通過海上測試, 意味此項目重上軌道,因此當時外界估計德國可能只會購買六艘MKS 180,在2025年以後與四艘F-125構成穩定部隊的骨幹。 依照2015年6月的消息,聯邦德國政府打算先購買四艘MKS 180,總投資近40億歐元(約43億美元),首艘在2023年服役;而德國國防部長表示這是一項公開透明的競標,依照歐盟的規範,招標範圍涵蓋歐盟境內的船廠, 不限於德國境內。德國海軍總共需要六艘MKS 180;此時德國國防部表示,在2030年之前不會考慮是否再增購二艘MKS 180。然而在2017年2月,德國國防部長Ursula von der Leyen則表示會再增購二艘MSK 180,而不是等到2030年才決定。 在2015年5月,TKMS集團對外公布了新的MEKO A400,這是以F-125的平台為基礎發展的8000噸級模組化多用途作戰艦艇。MEKO A400能以模組化的方式選擇不同配備,包括比德國原裝F125更高檔的防空雷達、作戰系統以及武器系統。MEKO A400主要著眼的目標包括德國海軍 的MKS 180 多任務戰鬥船艦、澳洲SEA 5000巡防艦以及加拿大水面戰鬥船艦(Canadian Surface Combatants,CSC)等。由於另有專文介紹MEKO A400,在此不予贅述。在2015年7月下旬,消息傳出英國BAE System打算以Type 26巡防艦的設計來競爭MKS 180。 在2016年10月初,德國國防部宣布MSK 180巡防艦的執行計畫延後約六個月,推遲議約工作; 這主要是將MKS 180計畫推遲到2017年德國聯邦議會大選之後,由新政府來重新審視這個計畫,確保計畫執行的品質;同時,德國政府也宣布在2017年度國防預算中編列建造第二批五艘K130巡防艦,預算約15億歐元(16.4億美元) ,從原本打算給MSK 180項目的經費挪用。 在2017年2月13日,德國國防部宣布將訂購六艘MSK 180(原本打算先訂購四艘,在2030年以後決定是否增購二艘)。 在2017年4月25日,德國國防部宣布MSK 180預估的投資將會進一步成長,期程也會再進一步推遲,如此MSK 180的最終合約不太可能在2017年結束前完成簽署。德國國防部長秘書Markus Gruebel曾表示,透過刪減一些次要項目(如直升機甲板自動除冰系統等),能為MSK 180計畫及省約3億歐元;然而由於因應未來作戰環境威脅,主要作戰能力仍然不斷修改與強化,使得MSK 180的整體成本仍然持續上揚,估計會在原先預計的40億歐元以外再增加5.25億歐元(約5.71億美元)。 競爭團隊的演變 在第一輪評估作業中,總共有五家團隊參與MSK 180的競爭:第一個是德國布萊梅的呂森(Luerssen)、泰森.克魯伯海洋系統 (Thyssen Krupp Marine Systems,TKMS)組成的團隊; 第二個是由德國布隆.沃姆斯(Blohm + Voss,B+V)與荷蘭達門集團(Damen)組成的團隊,第三個是英國BAE Systems與位於基爾的德國海軍船廠(German Naval Yards Kiel,GNYK,所有權屬於法國、黎巴嫩合資的Iskander Safa公司)組成的團隊,第四個是法國DCNS,此外還有義大利金融集團(Fincantieri)。在2016年夏季,法國DCNS與義大利金融集團決定退出,當時DCNS曾批評沒有獲得足夠的時間準備。 依照2017年2月時的消息,此時留在競爭中的造艦團隊有三個,包括呂森/TKMS團隊、B+V/達門團隊、GNYK/BAE團隊;BAE團隊的提案以該集團Type 26全球戰鬥船艦(GCS)為基礎,而荷蘭達門集團的提案則可能以LCF七省級(De Zeven Provicien class)飛彈巡防艦的設計為基礎。此外,艦上的MEADS飛彈防禦系統則會由歐洲飛彈公司(MBDA)與美國洛馬集團(Lockheed Martin Corp)合作開發。 德國國防部長秘書(Defence ministry State Secretary )Markus Gruebel對議員表示,MSK 180會依據近日德國防衛需求的演變而調整(主要是俄羅斯威脅重新興起),相關調整在三月對廠商下達需求徵詢書(RFP)之前完成。不過在2017年中,英國BAE System以競爭程序過於複雜為,退出了競標。 在2018年3月,德國國防部宣布TKMS團隊失去MSK 180的競爭資格。然而在2018年8月3日,TKMS與GNYK簽署協議組成團隊,意味著TKMS重回競爭之中。在雙方的合作架構之下,TKMS作為GNYK的供應商(取代前一年退出的英國BAE System),船艦設計則來自於TKMS;此外,美國廠商Alion也加入TKMS、GNYK團隊。
TKMS團隊遭排除以及重新加入 這些年間,德國政府早已對TKMS集團十分不滿:首先,由TKMS執行的F125巡防艦案超支落後,首艦測試時發現大量問題;在2017年12月下旬,德國國防採購局(BAAINBw)宣布,將問題重重的F125巡防艦首艦巴登.伏騰堡號(FGS Baden-Württemberg F222)退回Blohm + Voss船廠返工。此外,同時期第二批K130巡防艦、MSK180等造艦案,TKMS的報價也過於高昂。此外,同時期以色列向德國TKMS廠購買新一批超級海豚(Super Dolphin)潛艦的案子,也傳出TKMS與以色列總理納塔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之間有不當關係。 不過,德國國防部這項決定最終仍須經由德國內閣與議會批准,因此TKMS集團仍可嘗試運用在國會中的勢力翻盤; 此外,此時由保守黨(Conservatives)與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組成的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還不確定由哪個政黨的人選擔任國防部長, 而社會民主黨十分堅持支持本國國防產業,以保障工作機會。 隨後德國軍工產業的政治影響力仍然介入,使得TKMS得以重回競爭行列。在2018年8月3日,GNYK與TMKS簽署合約,雙方組成團隊競爭MSK 180造艦案;原先與GNYK組團的英國BAE System已經在2017年中退出。 在2018年8月下旬,消息傳出德國造船業界等利益團體正在對政府施壓,使得德國本國造艦計畫能更有利於本國業界,而不是開放讓歐洲其他國家參與競爭。先前在2015年德國國防部公佈的戰略文件中表示,只有「關鍵技術」(Key Technology)項目才會堅持由本國企業提供,其他則可由全歐洲境內參與競爭;在當時,德國國防部將潛艦列為「關鍵技術」,但水面艦艇沒有包含在內。此時,德國造艦業界希望能扭轉這種局面,將水面作戰艦艇也列入「關鍵技術」範圍之中。不過,直到物前為止,德國政府仍堅持不會採取保護主義,MSK180的競標仍然照原計畫進行,讓荷蘭達門集團參與競爭。此時,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邦(Schleswig-Holstein,包含TKMS船廠所在的基爾市(Keil))的總理Daniel Günther也與本地的造艦工業站在同一陣線,希望確保位於基爾的GNYK以及TKMS的團隊能夠獲勝。 依照2018年8月的消息,德國會在2019年之前選擇MSK 180的承包團隊,並建造六艘;然而,這並沒有實現。在2019年3月20日,德國在內閣通過2020財年預算草案,國防預算只比前一年小幅度成長1.7%,以避免增加舉債。在此國防預算草案中,MSK180巡防艦的決定節點被推遲到2019年底,並可能進一步推延到2020年第一季。由於歐洲經濟看壞,即便美國川普政府不斷施壓北壓各國必須履行盟邦義務、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德國總理梅克爾也 曾在2018年公開承諾,到2024年將德國軍費開支提高到GDP的1.5%,但2020年預算案中國防預算支只有447億歐元(德國GDP的1.37%),低於先前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告知北約的472億歐元;德國甚至打算將來進一步下修國防預算,在2021年降至GDP的1.33%,2022年降為1.29%,2023年降為1.25%。
達門、布隆.沃姆斯團隊獲勝 這項決策引發重大爭議,因為德國政府讓主力作戰艦艇項目在歐盟境內競標並服從歐洲共同市場規則,而不是保護本國戰略利益。對於由國外公司主導的團隊獲得合約,TKMS集團以及該集團船廠所在的基爾政治人物批評,德國政府這項決策明顯是政治考量。TKMS集團總裁Oliver Burkhard說,TKMS從2004年從德國聯邦政府取得這些船塢,至今提供了超過1000個工作機會,而現在這些都陷入險境;現在,德國政客必須告訴我們,未來該如何繼續投資跟維持這些船廠。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邦邦的總理Daniel Günther同樣批評德國政府的決策,要求MSK 180項目必須將德國產業的利益最大化。德國工會IG Metall也發表聲明,對德國政府的決定表達失望。 德國國防部選擇達門團隊成為MSK 180項目主承包商的同時,德國政府正在制訂新的國防政策,尤其是重新審查2015年公布的聯邦德國強化國防產業戰略白皮書(Strategy Paper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n Strengthening the Defence Industry in Germany),其中包括將水面艦建造工作列為德國國防戰略的關鍵技術。新的德國關鍵戰略工業政策會基於2018年組織聯合政府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CDU)以及德國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之間的合作協議;在當時的協議中,原則性地將建造水面艦列為國家關鍵技術領域,但並沒有定義實質細節。在新政策中,柏林當局會在歐盟境內的採辦規範之下,為造艦項目尋求特例──歐盟規範允許會員國在攸關國家關鍵戰略利益的項目上,將採辦限定在本國業界之內,不需在歐盟境內公開招標。 不過,關於新的國防安全政策的兩個法案,此時仍在審查中;第一是2019年10月公布的國家採辦選商規則,此時仍等待德國國會批准;第二是德國內閣的戰略文件,內容包括扶植培育本土國防安全相關產業,包括將水面作戰艦艇列為「關鍵技術領域」(key technology area)並限定由國內軍工產業執行,但此時此文件仍在跨部會審查階段,由聯邦經濟事務與能源部(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審理,預計還要數週時間才能完成並提交內閣。德國聯邦經濟事務與能源部長(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Affairs and Energy)發言人對防務新聞(Defense News)透露,正式的內閣決議仍須數週才能出爐。 而在新政策獲得內閣通過之前,德國國防部仍表示以現有規範處理MSK 180造艦案:德國國防部發言人對防務新聞表示,此時水面艦建造工作並非關鍵技術領域,因此非德國廠商可以參與;等到內閣正式通過新的國防採辦政策,之後的競標程序才必須限定在本國廠商。德國海軍迫切希望MSK 180項目能以最快的速度執行,並獲得較好的價格;而先前德國海軍已經受夠了TKSM集團在F125巡防艦項目的各種超支與延誤。 由於此時德國國防部這項決議尚未被德國內閣批准,因此德國內部的保護主義者以及本國造船業界的相關利益團體仍有運作空間。在2020年1月13日,德國國會國防次卿Thomas Silberhorn寫了一封信給德國國會議員,信中提到部分德國國防官員打算在2020年春季提交一個正式的國會辯論提案。 在2020年1月20日,位於基爾的德國海軍船廠(German Naval Yards)表示,嚴重質疑德國政府這項決定的合法性,並且會尋求法律上一切可能性來翻案。德國海軍造船廠與合作伙伴TKMS集團已經啟動異議程序,向德國國防部提交抗議文件;而如果德國國防部仍裁定決議有效,就可能在法院提起訴訟,而這些程序最長有可能會拖延數年。預料德國國防部會在1月稍晚時公布,選擇荷蘭廠商的決定是否合乎法律程序。法律專家認為,關於「關鍵技術領域」的爭議,對於德國海軍造船廠的上訴沒有直接幫助,因為新政策尚未正式公布生效。另一種可能則是,等到德國任何關於國防採辦限定在本國廠商的新法案生效後,廠商才會提起訴訟程序。在2020年2月12日,德國內閣正式通過將海軍水面船艦納入「關鍵技術領域」;然而,這對已經決標的MSK 180並無影響。 在2020年5月15日,德國國防部證實,德國海軍造船廠將放棄對MSK 180競標結果的上訴;稍早時,德國海軍業界表示,位於基爾的德國海軍造船廠將會與位於布萊梅的呂森造船廠合併,而呂森集團就是MSK 180的獲勝者。對此,達門集團發出聲明表示樂見其成,將之視為正向的發展。而外界也猜測,達門集團將重新思考MSK 180的工作分配計畫,讓先前是競爭對手的基爾造船廠參與部分工作。而在TKMS方面,先前德國政府有意將德國境內所有造船廠整合成一個單一的國家造船集團,以面對國外許多規模龐大的競爭對手;不過此時,TKMS仍在考慮各種不同選項,除了跟呂森、基爾這兩大船廠整合之外,也不排除與當前全歐洲最大的義大利芬坎蒂尼(Fincantieri)造船集團合併。 在2020年6月17日,德國議會公布MSK 180巡防艦的預算信息,整個項目總預算約達54.73億歐元(建造四艘),比早先預估的52.7億歐圓增加2億,平均每艘13.7億歐圓;而如果再增購兩艘,平均每艘成本可稍降至12至13億歐圓。在2020年6月18日,德國聯邦議會正式通過MSK 180項目,總金額約56億歐圓,其中四艘船艦佔了46億歐圓,此外還有相關的地面後勤與訓練設施等;整個項目的80%的投資會在德國境內進行。 在2020年6月19日,達門集團宣布,已經與聯邦國防部設備部(Bundesamt für Ausrüstung, Informationstechnik und Nutzung der Bundeswehr,BAAINBw) 簽署了建造四艘MSK 180巡防艦的合約,由達門集團作為主承包商;而參與的伙伴包括德國布隆.沃姆斯(Blohm+Voss)船廠(屬於呂森(Lürssen)集團,呂森集團防務事業在2021年10月1日獨立成為NVL Group)以及Thales集團德國分部,建造工作在布隆.沃姆斯位於漢堡(Hamburg)的船廠進行。隨著德國造船業界的整併,位於基爾(Kiel)、沃爾加斯特(Wolgast)的造船廠也會參與建造工作,此外估計約有100家德國境內的中小企業會參與相關工作。四艘MSK 180預估在2027到2031年交付完畢,首艦預計2028年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此合約還包括再增購兩艘F126的選擇權。 在2020年11月17日,達門須爾德海軍造船廠(Damen Schelde Naval Shipbuilding)與Thales集團簽署價值15億歐元的合約,由Thales為MSK 180巡防艦提供任務與戰鬥管理系統(Mission and Combat System),包括TACTICOS戰鬥管理系統以及名為水面以上作戰系統(Above Water Warfare System,AWWS)的射控群集(Fire Control Cluster),而AWWS的核心則是APAR Block 2 X頻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合約包括裝備產製、安裝、系統整合等。此案70%會在德國境內執行,30%在荷蘭境內執行,包括Thales集團位於荷蘭亨厄洛(Hengelo)、德國基爾(Kiel)以及威廉港(Wilhelmshaven)的海軍相關事業中心以及相觀的供應鏈廠商等。 在2020年12月2日,德國國防部宣布,將MSK 180巡防艦項目改名為F126巡防艦(Fregatte Klasse 126),延續德國海軍向來的巡防艦項目代號規律。 隨著2021年12月底,由德國社會民主黨、自由民主黨組與綠黨組織的聯合政府上任,以及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引發的世界局勢巨變,先前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時代拒絕提高國防預算的趨勢遂遭到扭轉。在2022年5月底,德國聯合政府通過1000億歐元國防預算追加案,準備全面重整與強化德國三軍戰力;其中,海軍的追加預算總額約193億歐元,項目包括: 1.增購K130巡防艦。 2.增加F126巡防艦數量(可能增加2艘,使總數達到六艘)。前四艘可能在2028至2032年交付。 3.增加德國與挪威購買的212CD柴電潛艦數量(可能增加兩艘,使總數達到四艘) 4.德國與挪威合作發展未來新一代反艦飛彈(future Naval Strike Missile,FNSM) .IDAS潛射多用途戰術飛彈(可攻擊空中、水面或沿岸目標) 6.SONIX水下探測技術研發 7.購買新型多用途戰鬥艇。 8. 新型硬殼充氣式(RHIB)突擊艇。 在2023年12月5日,達門海軍集團(Damen Naval)與德國的次承包商NVL Group(原呂森)在德國沃爾加斯特造船廠(Peene-Werft shipyard,Wolgast)舉行首艘F126的切割第一塊鋼板開工儀式。依照建造計畫,F126的艦尾段由NVL集團的沃爾加斯特造船廠進行製造與組裝,艦體中部在同屬NVL集團的布隆.沃姆斯船廠建造,艦首段在位於基爾的德國海軍造船廠(German Naval Yards Kiel)造船廠建造;艦首與艦尾段分別在基爾及沃爾加斯特製造好之後,經由水運拖到位於漢堡的布隆.沃姆斯造船廠進行總裝。船艦的艤裝、安裝整合各項系統、測試與交付服役,都由布隆.沃姆斯的漢堡造船廠負責。在2024年6月3日,首艘F126在沃爾加斯特造船廠舉行安放龍骨儀式,預定2028年交付德國海軍。 為了進行F126作戰系統的研發與整合工作,Thales集團在2023年就開始擴建新的設施;在2024年4月23日,Thales在荷蘭亨厄洛(Hengelo)建造的Thales延伸測試中心(extended Thales Testing Centre)正式舉行啟用儀式,有BAAINBw、Thales集團、達門集團、Dura Vermeer以及德國海軍等F126的合作伙伴參加。Thales延伸測試中心是F126的作戰系統進行整合測試工作的地點,為F126各廠商單位提供了整合測試工作所需的實體硬體環境,該艦TACTICOS戰鬥管理系統也會在這裡進行驗證。 追加增購兩艘 在2024年4月8日,彭博社(Bloomberg)報導,德國政府將增購兩艘F126巡防艦(第五與六號艦)。在2025年6月12日,德國國會批准海軍增購兩艘F126巡防艦的預算,使F126總數正式增家到六艘;此次批准預算包括建造兩艘船艦所需的28億歐元,加上其他相關裝備與服務等項目的3億歐元,總計約31億歐元。此外,此次預算還包括為前四艘F126巡防艦再增加3.2億歐元預算,對應簽約之後通貨膨脹造成的成本增長。這項決議附帶一條但書,對於如何分配這3.2億歐元追加預算給各船廠與合約商(包括荷蘭達門集團以及德國B&V、GNYK、NVL等船廠),德國國防部必須提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否則增購兩艘F126的決議就失效;由於2020年6月簽署購買四艘F126的主合約中, 增購兩艘選擇權的期限到2024年6月19日,意味著德國國防部只有一星期時間提交報告。隨即在2024年在6月19日,BAAINBw與達門集團簽署合約,增購第五、第六艘F126巡防艦。 在2024年8月19日,Hensoldt宣布獲得德國國防部合約,為增購的第五、第六艘F126巡防艦提供TRS-4D雷達。這是在2022年簽署、為前四艘F126提供TRS-4D雷達的合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增購。 規格演進 依照2015年10月的消息,德國海軍計畫與政策主管(Director of Plans & Policy)Jurgen Mannhardt少將表示,MSK 180(MRCS 180)此時的概念發展是降低船艦核心系統的能力比重,更多地仰賴配合的任務模組來遂行作戰任務,依照不同任務需求選擇搭配的任務模組,以滿足成本控制以及增加任務彈性,有效面對未來德國海軍面臨的預算壓力與作戰需求 ,排水量則可望達到8000噸。相較於F125完全針對低強度水面作戰與維持穩定功能,MSK 180能選擇裝備正規艦隊防空作戰與反潛作戰的任務模組,例如美製SM-2與ESSM防空飛彈;而反潛的探測與作戰裝備分成六個任務模組。此時,四艘MSK 180的總預算估計為39至40億歐元(約43億美元),平均每艘價格9.3至10億歐元,顯示德國海軍對於MSK 180的檔次以及成本要求都與先前有所不同;最初德國海軍將MSK 180視為F125的縮小版,成本縮減約一半,然而2015年中旬公布的信息顯示MSK 180會以F125為基礎,進一步擴充作戰能力與任務彈性。 依照2015年下旬的資料,MSK 180排水量約7000~8000噸,比F125更大,全長約150m,能持續在海上作業8至10週,並具備一定程度的冰洋作業能力(約ICE 1C / E1等級);編制100~110名核心人員與70名任務人員,艦上最多可容納180名人員,並藉由模組化設計而具備比F125更好的任務擴展性,除了維持穩定、人道援助、支援特種作戰等低強度任務之外,也具備 完整的正規防空、反潛與反艦作戰能力,可適應每次部署的不同需求。此時,MSK 180的可能武器組合包括一座艦首OTO Merela 127mm 64倍徑艦砲、32至48管垂直發射器(可裝填美製SM-2 MR與ESSM防空飛彈)、反艦飛彈、兩座MLG-27 27mm遙控武器站、兩座美製RAM短程防空飛彈等,並預留安裝雷射近迫武器系統的空間。 最初德國打算從瑞典購買RBS-15 Mk.4反艦/陸攻飛彈來裝備MSK 180,但在2017年2月挪威確定與德國建立軍事合作關係、兩國共同購買德製Type 212NG型潛艦(德國二艘、挪威四艘)時,附帶項目也包括德國向挪威購買NSM反艦飛彈來裝備MSK 180巡防艦。 MSK 180的電子裝備包含對多功能空監視、對海搜索、導航與直昇機管制等雷達,能有效偵測並防禦接近中的反艦飛彈,並具備完整的電子干擾與支援裝備,對敵方威脅性電磁波信號的偵測範圍涵蓋雷達電磁波以及雷射、紅外線等各種波段 ;咸信MSK 180會繼續使用F-125的TRS-4D固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列。艦上還有360度的無縫隙紅外線被動監視能力 ;水下探測系統需要能偵測水雷、任何可能危害安全的物體等,並能配合部署遙控獵雷載具。此外,艦上具有機庫與起降甲板,能搭載15噸以內的直昇機、無人飛行載具(UAV)等,此外還能攜帶 兩艘RHIB突擊艇和無人水面載具(USV)/水下載具(UUV)。艦上還要保留一定的甲板空間餘裕,可裝置標準的20尺集裝箱來容納額外的人員或個人裝備等 ,具備支援潛水人員的加/減壓艙設施,此外艦上也要有完善的醫療設施,不僅滿足船艦本身長期在海外部署的需求,並能一定程度地支援人道醫療任務。 艦體的重點部位如戰情室、艦橋、機艙等都施予一定的裝甲強化,能抵擋12.7mm機槍子彈或破片的侵入。艦面上所有出入艙蓋、艙門都使用晶片卡或密碼鎖等裝置控制,防止被外人輕易入侵。 依照另一份德國海軍發布的MSK 180項目要求,主要指標包括: 1.可在全球各種環境下進行作業,包括深海大洋、大路邊緣近海、沿岸。 2.能在廣泛氣候條件下運作,包括熱帶水域以及嚴寒極區冰洋(破冰航行能力需符合1C / E1規範) 3.最大航速不低於26節,在四級海象以內巡航速率不低於18節。 4.航速18節時,不經補給的情況下,續航力達4000海里。 5.能在海上持續作業21天。 6.艦上彈藥庫等要害部位有裝甲強化。指揮區域、作戰中心等中樞部位艙壁可承受12.7mm重機槍射擊。 7.具備防空作戰(anti-air warfare,AAW)、反飛彈防禦(anti-missile defense,ASMD)、反水面作戰(anti-surface warfare,ASuW)能力。 8.艦上飛彈系統需包含中程反艦飛彈、射程不小於50km的中程防空飛彈(數量不少於16枚)、射程不小於10km的近程防空飛彈(數量不少於24枚)。目前預定採用的防空飛彈包括ESSM Block 2近程區域防空飛彈,以及RAM block 2短程防空飛彈。 9.艦上裝備127mm火砲。 10.電子戰頻譜(EloUM)函蓋0.5至40GHz,具備良好的電子偵測設備與態勢感知能力(探測頻譜涵蓋雷達、紅外線、雷射),並具備兩座多功能誘餌發射器。 11.上甲板、側舷走道設置中央攝影機監控系統,能有效監視全艦安全狀況。 12.艦上所有對外艙門都設置門禁機制,需要輸入PIN碼或插入晶片卡才能開啟。
13.能起降操作15噸級直升機。在氣象條件許可之下,能在日、夜間操作起降艦載直昇機以及無人飛行載具(UAV) 依照2018年8月的消息,此時MSK 180預估的艦體規模已經成長到長度170m、滿載排水量約10000噸,要求能在海外遠洋連續作業兩年(每年5000航海小時)而不需回到船廠大修。到2020年,公開資料資料則是全長155~160m,排水量約9000~10000噸級;到2022年,公開資料指出F126水線長155m,排水量10400噸,到2023年5月上旬又出現10550乃至於11000噸的數字,全長166m。武裝方面,MSK 180配備127mm艦砲、防空飛彈(能在25km的距離以外擊落來襲空中目標)、包含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在內的反潛系統等,此外也具有彈性的任務空間來擔任人道救援、醫療、反海盜等水面巡邏勤務,為此艦上需要保留設置野戰醫院的空間,並能搭載直昇機、兩艘RHIB突擊艇等,以部署特種部隊;除了本艦編制的人員(110人)之外,還能額外攜帶70~80名人員。 基本設計
達門集團的MSK 180想像圖。 依照2020年底時達門集團公佈的資料,F126巡防艦(原MSK 180)的主要電子裝備包括:Thales的TACTICOS戰鬥管理系統,結合了APAR Block 2 X頻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的水面以上作戰射控系統(Above Water Warfare System,AWWS),Thales的門禁(Gatekeeper)無縫隙360度整合式 日/夜光電監視系統,Thales的Mirador MK2光電追蹤系統(用於導引小口徑火砲)。艦上的對空搜索/追蹤雷達沿用先前F-125巴登-符腾堡級巡防艦採用的TRS-4D C頻搜索/追蹤相位陣列雷達,此為Hensoldt公司(2017年2月以前是空中巴士集團防衛系統的電子與邊境安全(DS Electronics and Border Security)部門的產品。與F-125相同,F-126的TRS-4D為固定式四面天線陣列構型。艦上的各式雷達、光電、通信、電子戰系統都安裝在兩座整合式桅杆系統上。 TACTICOS戰鬥管理系統採用開放式系統架構(open architecture infrastructure),能輕易調整規模並適應全球不同客戶的廣泛需求,到2020年時已經獲得26國海軍採用。AWWS是水面以上(包括對水面以及空中目標)的作戰系統,荷蘭與比利時聯合研發的新巡防艦(替換凱若.道爾曼級)也配備AWWS(Thales在2019年就獲得荷蘭國防物資組織的合約);AWWS能持續透過感測器(主要是APAR Block 2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獲得戰場環境數據,持續解算最適合的接戰方案,並自動指派艦上武器資源(防空飛彈、各式火砲等)進行接戰,有效對抗複雜的飽和攻擊。X波段的APAR Block 2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採用固定式陣面,主要用於導引ESSM Block 2防空飛彈以及127mm主砲等。 F126巡防艦採用複合柴油機與電力推進系統(Combined Diesel Electric and Diesel,CODLAD)推進系統,機組包括兩部高速航行使用的MAN 32/44CR柴油機(直接驅動),以及四座為船艦供應電力以及中低速巡航推力的MTU 4000柴油發電機組;傳動系統結合兩部MAN 32/44CR柴油機(直接驅動),以及兩部低速航行使用的先進電力推進器(Advanced Electric Drives,AED)。在較高航速時,兩部MAN柴油機的動力會經由齒輪箱輸出到推進器並且併聯電力推進;低速時則關閉MAN柴油主機,單純由柴油發電機組供電驅動電力推進器,能降低油耗與噪音。 MAN 32/4柴油機與MTU 4000柴油機組都具備選擇性觸媒減排(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術,符合IMO Tier III環保規範,並安裝在彈性減震基座上降低噪音與震動。 艦上的武器裝備包括:艦首設置一座義大利Leonardo(原OTO Melara)的輕量化(Light Weight,LW)127mm 64mm艦砲(可發射Vulcano導向砲彈),艦首B砲位兩組八聯裝美製MK-41垂直發射器(裝填64枚美製ESSM Block 2防空飛彈),艦體中部設置兩組四聯裝挪威康斯堡航太的NSM反艦飛彈,艦首(127mm主砲以及垂直發射器之間)以及直昇機庫頂各設置一座美製21聯裝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等等。艦體中部預留的甲板空間能攜帶集裝箱。 電子戰設備可能選項包括包括Rohde & Schwarz KORA的雷達/通信截收系統(RESM/CESM),以及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MASS誘餌發射器。 在2021年10月8日,OSI海事系統(OSI Maritime Systems)宣部,獲得荷蘭達門集團合約,為德國海軍F126巡防艦項目提供整合艦橋管理系統(Integrated Bridge Management Systems,IBMS)。此系統以OSI發展成熟、已經被許多國家海軍船艦採用的ECPINS整合導航系統(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系列為基礎,並整合到F126艦上的Thales TACTICOS戰鬥管理系統,提供定位/導航/定時(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PNT)資料。ECPINS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定義的MSC 252(83)整合導航系統(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規範;此時ECPINS已經通過80%的北約戰艦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Warship 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Integrated System, WECDIS)STANAG 4564 Edition 3標準規範認證,之後會繼續完成認證。 在2020年1月21日,F126巡防艦主承包商達門集團與英國Rolls-Royce集團位於德國斐特烈(Friedrichshafen)的動力系統(Power Systems)部門簽署合約,為四艘F126巡防艦提供自動化方案(FüSAS);這些方案整合了Rolls-Royce集團旗下德國廠商MTU以及Servowatch科技公司(主要業務是整合海事自動方案,2020年被Rolls-Royce購併)的已驗證成熟產品,包含MTU NautIQ Master 整合平台管理系統(Integrated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IPMS)以及MTU NautIQ Foresight狀況監視系統(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CMS)、火災警報、人員監視系統、艦上閉路電視監視系統(CCTV)等。MTU的NautIQ管理與預測產品(MTU也屬於Rolls-Royce集團)。MTU NautIQ提供與既有IPMS系統相當的管理功能,同時具備更好的擴充彈性以及未來發產潛力。而MTU NautIQ Foresight則是Rolls-Royce集團的裝備健康管理系統(Equipment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這是Rolls-Royce發展MTU NautIQ系列產品首次應用在軍艦上。 在2021年1月31日,達門集團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簽署合約(屬於DCS直接商售合約),購買MK-41垂直發射單元來裝備F126巡防艦。 在2022年6月23日,達門集團與Renk簽署合約,由Renk為F126巡防艦提供CODLAD推進系統的減速齒輪傳動系統。2022年9月9日,德國MAN Energy Solutions宣布獲得德國海軍合約,為德國海軍四艘F126提供八套MAN 32/44CR柴油機,每艘裝備兩座,從2026年起開始交付。在2022年9月6日,達門集團與Rolls-Royce集團簽約,由Rolls-Royce旗下MTU為F126項目提供16部MTU 4000系列柴油發電機組,每艘裝備四座。 在2022年9月1日,Atlas Elektronik獲得德國海軍合約,為F126提供反潛作戰相關系統,可能以Atlas模組化反潛作戰系統(Atlas Modular ASW Combat System,AMACS)為基礎,結合主動拖曳陣列聲納(Active Towed Array Sonar,ACTAS)等。 在2022年9月23日,德國國會批准購買600枚RAM Block 2B防空飛彈,用來裝備包括K-130、 F123、F124、F125與F126等各型船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