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迪雷韋爾級多任務巡防艦
2013年底出現的義大利新一代多任務巡防艦(PPA)構型草案,前部裝備一座OTO 127mm艦砲,擁有垂直發射器,
艦橋裝備四面相位陣列雷達以及其他通信、電子戰等天線,機庫下方側面是多功能任務艙的開口,
用來收容 各型載具,例如特戰快艇、登陸艇、無人載具等。
另一種PPA早期構型草案。
(上與下) 2014年10月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4)中,芬坎提尼造船廠提出的PPA設計方案。相較於先前的方案,
偵測、導航、通信、電子戰等各種天線整合在上層結構裡,相較於整合式桅杆,有助於降低整體高度與
重心。艦體中部與艦尾都設有任務甲板,能依照不同的任務裝置不同任務裝備。
2015年10月下旬在威尼斯舉行的地中海/黑海區域海上力量研討會(Regional Seapower Symposium of the Mediterranean and
Black Sea) 中,義大利首度展出PPA巡防艦的模型。
2016年6月的PPA巡防艦模型,此為滿裝版,配備垂直發射的Aster-30防空飛彈、反艦飛彈、C/X雙波段相位陣列雷達。
艦橋正面突出的結構是視野極佳的駕駛艙,只需兩名人員就可操作。
一張2016年的PPA巡防艦想像圖
(上與下)義大利海軍在2016年6月於Rivista Italiana Difesa雜誌公布的PPA巡防艦想像圖,此為滿裝版,
配備兩組八聯裝Sylver垂直發射系統(裝填Aster系列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艦橋頂部
同時整合C波段與X波段相位陣列雷達,是一種雙波段雷達(DBR)。艦首A砲位設置一座
OTO 127mm 64倍徑火砲,煙囪後方設置一座OTO 76mm快砲(含Strales反飛彈套件),
煙囪兩側各裝一座Oto Melara ODLS-20誘餌發射器,
PPA巡防艦的艦尾佈局,分為兩個艙區。艦尾中線設有一個坡道艙門來收放RHIB小艇,左側有兩個固定式魚雷發射器,
,右側有用來探測來襲魚雷的拖曳陣列聲納。而往前一個艙區裡面可搭載小艇、無人水下載具(UUV)等,透過一個
安裝在艙頂、橫向移動的吊車,從左、右兩舷的艙門收放。
2016年10月歐洲海軍展中,義大利展出的PPA巡防艦
2016年10月歐洲海軍展的PPA巡防艦模型前部特寫。艦橋頂部整合四組雙波段相位陣列雷達天線,
艦首配備127mm 64倍徑艦砲、兩組八聯裝Sylver垂直發射器以及四組雙聯裝Teseo Mk.2反艦飛彈發射器
(上與下三張)PPA採用嶄新的艦橋設計 ,採用類似現代飛機駕駛艙的概念;駕駛艙設置在船艛正面中央一個突出的部位,
擁有大面積玻璃,視野極佳;駕駛艙操作介面類似現代民航機的佈局,採用大型平面顯示器,各種操作介面完全數位化。
重要參數能投射在艦橋的窗子上,類似戰鬥機的抬頭顯示器(HUD),並運用擴增實境(AR)的方式在玻璃窗上呈現
各種輔助資訊。航行時,這個艦橋只要三名人員值班。不過最後實際建成的PPA的艦橋配置與此概念圖有所出入。
PPA巡防艦的SADOC4 CMS作戰系統的43吋超高解析度(UHD)多重觸控屏。旁邊還有搖桿介面。
PPA戰情中心(CIC)裡的任務寬牆顯示屏(MWWS),由多個4K平面顯示器拼接而成,能提供外界完整的360度環場
態勢 顯示(包括環場光電感測器的影像並結合各種感測器的數據)。
PPA使用複合柴電與燃氣渦輪推進系統(CODAGOL),包括一部 加速用的LM-2500+G4燃氣渦輪、
兩部巡航用的MTU 20V 8000 M91L柴主油機 、兩套減速齒輪箱、兩部低速渡航用的EPM可逆轉推進電動機。
燃氣渦輪主機以及MTU 20V 8000柴油主機的動力輸入減速齒輪箱;而兩部EMP推進電機分別透過離合
器跟左、右推進軸併聯(沒有通過減速齒輪)。此系統可選擇多種主機組合聯合驅動透過減速齒輪驅動雙軸
(選擇包括LM-2500燃氣渦輪與兩部柴油機同時併聯輸出、單靠燃氣渦輪、單靠兩部或一部柴油機)
,或者關閉主機,改由艦上電網驅動EPM推進電機帶動雙軸螺旋槳。
在Fincantieri集團Integrated(位於Muggiano)船廠建造中的PPA首艦。注意其特殊的穿浪艦首設計,這是球鼻首的
演進型式,長度盡量向前延伸、幾乎與艦首上方一致,能在不增加艦體全長的情況下盡量延長水線長度。
(上與下)在2019年6月15日,首艘PPA巡防艦保羅.迪雷韋爾號(Paolo Thaon Di Revel P430)下水
(上與下)下水儀式中的保羅.迪雷韋爾號(Paolo Thaon Di Revel P430)
(上與下)下水儀式後,保羅.迪雷韋爾號(Paolo Thaon Di Revel P430)由駁船運往深水區下水
2019年11月12日,保羅.迪雷韋爾號(Paolo Thaon Di Revel P430)展開船廠試航程序。
保羅.迪雷韋爾號的中部甲板,攝於2020年保羅.迪雷韋爾號的中部甲板,攝於2020年
(上與下)試航中的保羅.迪雷韋爾號(Paolo Thaon Di Revel P430),攝於2020年6月16日。
正面看保羅.迪雷韋爾號
(上與下)由後方看保羅.迪雷韋爾號
(上與下)服役後的保羅.迪雷韋爾號
(上與下二張)服役後首次部署期間的的保羅.迪雷韋爾號
正面看保羅.迪雷韋爾號的艦首主砲與船樓。
(上與下二張)保羅.迪雷韋爾級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停靠新家坡
樟宜軍港,攝於2023年5月4日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期間
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艦體中部,兩船樓間的甲板可以設置RHIB
小艇或集裝箱模塊。攝於2023年5月5日新家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23)
(上與下)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前部船樓設置四個
Kronos StarFire X波段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這是PPA輕裝版(Light)的配置。
攝於2023年5月5日新家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23)。
從後方看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
攝於2023年5月5日新家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23)。
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艦尾,直昇機甲板上停放一架NH-90直昇機。
注意NH-90直昇機右側、甲板上的橫桿是TC-ASIST「雙爪」牽引設備的鉤抓臂,用來鎖定直昇機
的後起落架。攝於2023年5月4日新家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23)。
(上與下)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直昇機庫內,停放一架NH-90直昇機。
攝於2023年5月4日新家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23)。注意直昇機兩側的軌道屬於TC-ASIST「雙爪」
直昇機牽引處理系統。
(上與下二張)保羅.迪雷韋爾號的艦橋,界面設計類似現代民航機駕駛艙。
(上與下三張)保羅.迪雷韋爾級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
艦橋前方航行控制席;兩個控制席前方都有一個方向盤式介面,座椅側面也各有一個搖桿。
攝於2023年5月5日新家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23)。
保羅.迪雷韋爾級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的指揮官(CO)
控制席,位於航行控制席後方,有兩個大型平面顯示器。攝於2023年5月5日新家坡國際防務展
(IMDEX 2023)。
(上與下)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艦橋後方的備用控制席
(位於指揮官控制席後方),採用相對傳統的佈局,方向舵與推進器節流筏分開布置。
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艦橋側面的顯控台位。
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的戰情中心(CIC),位於艦橋後方。前面
艙壁有由四組大型平面顯示器拼接的顯示牆,此外有兩排控制站位,每個控制站位都有一個大型
平面顯示器。
(上與下)PPA三號艦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號(Raimondo Montecuccoli P432)在2021年3月13日舉行命名下水儀式。
背景畫面中是建造中的四號艦馬爾坎托尼奧.科羅納(Giovanni delle Bande Nere P433)
(上與下)PPA三號艦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號(Raimondo Montecuccoli P432)艦尾,攝於下水當天。
屬於輕裝強化版的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號是第一艘具備防空能力的PPA。
PPA三號艦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號(Raimondo Montecuccoli P432),艦首裝備兩組
八聯裝Sylver A70垂直發射器。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保羅.迪雷韋爾級多任務巡防艦/義大利
(Paolo Thaon Di Revel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義大利/ Integrated Shipyard, Fincantieri, Riva Trigoso and Muggiano |
||||||
尺寸(公尺) | 全長143 垂線間長(LPP)132.5 寬16.5 型深10.5 | ||||||
排水量(ton) |
輕裝版:4880噸(4803長噸),滿載排水量5830噸(5783長噸) 輕裝強化版:輕載4912噸(4834長噸),滿載5880噸(5787長噸) 滿裝版:輕載4994噸(4915長噸),滿載6270噸(6171長噸)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AGOL LM-2500+G4燃氣渦輪X1/43000 MTU 20V 8000 M91L柴油機X2/26000 推進電動機X2/3620 艦首橫向推進器X1/550 雙軸 |
||||||
航速(節) |
燃氣渦輪/柴油機聯合驅動:31.6 燃氣渦輪單獨驅動:27 兩部柴油機直接驅動:25 一部柴油機驅動:18 電力推進模式:10 |
||||||
續航力(海浬) | 5000/15 | ||||||
偵測/反制系統 |
Kronos StarFire X波段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X4(輕裝版、滿裝版) Kronos Quad C波段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X4(輕裝強化版、滿裝版) Leonardo-Finmeccanica DSS-IRST固態分散式IRST前視紅外線儀X1 Leonardo-Finmeccanica SPS-732低截獲(LPI)率對空/平面搜索雷達X1 Leonardo-Finmeccanica X/Ka雙波段導航雷達X2 Leonardo-Finmeccanica次世代敵我識別器(使用旋轉天線)X1 雙頻衛星通信(SATCOM)天線X1 三頻衛星通信(SATCOM)天線X1 SAT-TV天線X1 Leonardo-Finmeccanica海軍座艙系統 Elettronica-ELT Spa Zeus電子戰系統,包含雷達頻段電子截收系統(RESM)、雷達頻段電子反制系統(RECM) SITEP MS-424長程聲噪干擾裝置(LRAD)X2 Oto Melara ODLS-20誘餌發射器X2(滿裝版配備,輕裝版/輕裝強化版預留空間) |
||||||
聲納 |
Leonardo-Finmeccanica潛水人員、水下障礙物探測聲納 Leonardo-Finmeccanica主動拖曳陣列聲納(Active Towed Array Sonar,ATAS)/可變深度聲納(VDS)X1(滿裝版) Leonardo-Finmeccanica黑蛇(Black Snake)拖曳陣列魚雷預警聲納X1(滿裝版) Leonardo-Finmeccanica水溫測量單元(Bathy Thermograph Unit)(滿裝版) Leonardo-Finmeccanica水下聲力電話X1(滿裝版)
|
||||||
射控/作戰系統 |
Leonardo-Finmeccanica SADOC Mk4 Athena戰鬥管理系統(CMS) Leonardo-Finmeccanica SAAM-ESD防空作戰(AAW)系統 Leonardo-Finmeccanic ADT NG NA30S Mk2射控系統 x 1 |
||||||
乘員 |
可容納173名人員(必要時可增加額外30名) 輕裝版/輕裝強化版:編制90+24 滿裝版:編制120+24 |
||||||
艦載武裝 |
OTO Melara 127mm 64倍徑艦砲*1 OTO Melara Sovraponte 76mm 62倍徑快砲*1(含Strales反飛彈防禦套件) OTO Melara Oerlikon KBA B06 25mm 80倍徑 遙控機砲*2 八聯裝Sylver 70垂直發射系統*2(裝填Aster-15/30、CAMM-ER防空飛彈、SCALP陸攻飛彈)(輕裝強化/滿裝版裝備,輕裝版預留空間) 雙聯裝Teseo Mk.2反艦飛彈發射器*4(裝填奧圖瑪Mk.4反艦飛彈)(滿裝版 裝備,輕裝強化版/輕裝版預留空間) WASS NSP 533mm潛射重型魚雷發射管X2(裝填黑鯊重型魚雷)(滿裝版 裝備,輕裝強化版/輕裝版預留空間) WASS B-515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裝填黑箭輕型魚雷) (滿裝版 裝備,輕裝強化版/輕裝版預留空間) |
||||||
艦載機 | NH-90反潛直昇機*2或 或AW-101*1 |
||||||
艦載小艇 |
15m級特戰快艇*4 或登陸艇*2 或其他有人/無人航行載具 |
||||||
姊妹艦 | 目前預計至少7艘 | ||||||
艦名 | 船廠編號 | 版本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除役時間 | |
P430 Paolo Thaon Di Revel | 6261 | 輕裝 | 2017/5/9 | 2019/6/15 | 2022/3/18 | ||
P431 Francesco Morosini | 6262 | 輕裝 |
原訂2017/10/3 實際2018/2/16 |
2020/5/22 | 2022/10/22交付 | ||
P432 Raimondo Montecuccoli | 6263 | 輕裝強化 | 2018/11/8 | 2021/3/13 | 2023/9/27交付 | ||
P433 Marcantonio Colonna | 6264 | 輕裝強化 | 2020/9/3 | 2022/11/26 | 2024/4決議出售印尼 | ||
P434 Giovanni delle Bande Nere | 6265 | 滿裝 | 2019/3/14 | 2022/2/12 | 2024/10 | ||
P435 Ruggiero di Lauria | 6266 | 輕裝強化 | 2021/4/7 | 2023/10/10 | 2024/4決議出售印尼 | ||
P436 Domenico Millelirea | 6267 | 滿裝 | 2022/4 | 2024/7/13 | 2025/8 | ||
滿裝 | |||||||
輕裝 | |||||||
輕裝強化 | |||||||
計畫起源 在2010年代初期,義大利海軍開始規劃取代1980年代服役的西北風級(Maestrale class)巡防艦與阿提格利級(Artigliere class)巡防艦。在2013年5月,在年初上任的義大利海軍司令Giuseppe De Giorgi上將表示,由於義大利政府將大幅刪減軍隊的規模,接下來10年中義大利海軍會有約三十艘各型艦艇除役;新艦方面,Giuseppe De Giorgi上將表示 原訂建造10艘的法、義合作FREMM多任務巡防艦(義大利版為Carlo Bergamini級)的數量會降為6艘(至2013年以前開工建造的前兩批共六艘之後,就不再繼續建造),改集中資源建造一種排水量與成本比較低的 多功能巡防艦來取代西北風級(Maestrale class)與阿提格利級(Artigliere class)等艦艇,數量12艘左右。 這個計畫最初稱為海事安全船艦(UPAD,英文為Maritime Security Ships,MSS),或Pattugliatore Altura Multirolo (PAM) ,希望能在2020至2025年成軍。 在2013年12月,義大利海軍確保了在2014年度的預算中的新艦建造計畫,價值約58億歐元(78億美元),包括建造約10艘艦艇,可能包括8艘多任務巡防艦、1艘兩棲艦艇與1艘補給艦。 Giuseppe De Giorgi上將表示多任務巡防艦的概念定義與初步設計工作由義大利海軍內的團隊負責,而不是交給民間公司如Fincantieri船廠,如此可以節省經費並加快進度。 Giuseppe De Giorgi上將希望能在2014年簽署前述的多任務巡防艦的設計建造合約(應該會由Fincantieri船廠負責建造工作),並希望首艦能在5年內服役(2年建造、第三年下水、第四年交付,第五年成軍),每艘成本控制在3.5億歐元以內,最終希望能建造12艘。此外,在2014年度國防預算中,義大利海軍也還是獲得建造第七與第八艘FREMM巡防艦的經費 ,並獲得授權建造第九與第十艘。 在2014年7月,消息傳出義大利海軍將在本年度秋季完成新一代多任務巡防艦(Pattugliatore Polivalente D’Altura,PPA)的計畫,由穩定法案(Law of Stability.)所挹注的近60億歐元來執行這個計畫,而「穩定法案」還將包含建造一艘補給艦、一艘取代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Giuseppe Garibaldi C-551)的新型兩棲突擊艦、兩艘取代聖喬治亞級(San Giorgio class)的兩棲登陸艦、一艘海洋研究船與一艘支援船等。此計畫將建造10艘左右的新型用途巡防艦,分為「輕裝」(Light variant)與「滿裝」(Full variant),兩者使用相同的艦體載台設計,主要差別在於使用的偵測、射控與武器裝備,「輕裝」版以低強度的水面巡邏監視等任務為主;「滿裝」版則有較強的防空、反潛等正規作戰能力 ,取代1990年代初期服役的兩艘迪拉潘級(de la Penne class)飛彈驅逐艦;不過爾後在2020年下旬,義大利又另外推動一萬噸級的DDX驅逐艦來替代迪拉潘級。義大利海軍打算初步建造五艘新巡防艦,其中四艘為「輕裝」版,一艘為「滿裝」版,而最後打算建造至少四艘「滿裝」版與六艘「輕裝」版。「輕裝版本」 目標單位成本約3.5億歐元,「滿裝版本」每艘目標單位成本約4.5億歐元。 在2014年10月底,消息傳出義大利海軍新一代造艦計畫已經接近定案,即將確定一個為期20年、價值54億歐元(61.3億美元)的預算包裹,包括首批五艘PPA巡防艦,含四艘「輕裝」版本以及1艘「滿裝」版本,另外還 包括一艘新型兩棲突擊艦與一艘後勤支援艦(Logistic Support Ship,LSS);此一造艦案也包括由負責建造工作的芬坎提尼造船廠(Fincantieri)提供服役前10年的後勤支援服務。由於未來軍費緊縮,義大利海軍規劃讓PPA分攤人道支援、救難醫療等非作戰任務。 依照最初的計畫,總額54億歐元的資金是分年撥付,用來償還造艦之前申請的38.20億歐元貸款,其中將近16億用來支付利息;然而義大利決定讓54億歐元的資金一次到位,因此原本用來支付利息的16億歐元可以用來購買更多艦艇。因此在2015年初,義大利議會考慮是否增購PPA的數量(可能從6艘增為10艘),據說義大利海軍 一開始更傾向將這些資金用來升級更多現役艦艇,使役期能進一步延長10年;另一種選擇是增加一艘PPA。 最後義大利海軍做出的決定是增加一艘PPA,使第一批的訂購總數達六艘,其中四艘為「輕裝版」,二艘為「滿裝版」,總耗資26.2億歐元 (依照2016年6月的消息,每艘「輕裝版」PPA約4.3億歐元,每艘「滿裝版」約5.3億歐元)。義大利海軍還打算進一步增購第二批四艘PPA,在2026年以前服役;而義大利海軍希望最後能建造16艘PPA, 一併取代司令級(Comandanti class)、席里歐級(Sirio class)等巡邏艦。 設計/建造工作 PPA的設計建造工作由義大利芬坎提尼造船廠(Fincantieri)以及機械金融 防衛集團(Italian defense group Finmeccanica)攜手進行,雙方會採取比先前建造FREMM時代更緊密的方式進行合作 ,專案並由歐洲武裝辦公室(European armaments office,OCCAR)來管理;執行期間,芬坎提尼造船廠與機械金融防衛集團 旗下負責整合作戰系統的Selex ES公司一同組成聯合專案團隊(非永久性,只為了加強在PPA專案的合作),稱為RTI consortium 。PPA主要次系統的承包商包括 屬於提供電子裝備的Selex、提供電子戰的Elettronica、歐洲飛彈公司(MBDA)、提供火砲的OTO Melara以及提供魚雷的WASS等,這些都屬於機械金融集團。 在2015年5月7日,義大利政府與芬坎提尼造船廠(Fincantieri)以及機械金融防衛集團(Italian defense group Finmeccanica)簽署總值35億歐元(約39億美元)的長期採購合約,是前述54億歐元的海軍預算包裹的一部份;其中,芬坎提尼造船廠佔的合約額份約23億歐元,機械金融防衛集團約12億歐元。此一合約包含設計建造六艘PPA與一艘後勤支援艦,並包含繼續建造四艘PPA的選擇權;六艘PPA預定在2021、2022、2023、2024(兩艘)、2025年交付,而後勤支援艦則會在2019年交付。 如果經費許可,義大利未來還可能追加訂購三艘PPA,使總數達到10艘。建造工作由芬坎提尼造船廠旗下位於Riva Trigoso與Trigoso的船廠負責。 依照2016年6月下旬的消息,義大利海軍在義大利國防刊物Rivista Italiana Difesa公布一些PPA最新信息:PPA會在6月底完成系統設計審查(Rystem design review,SDR) ,2017年2月完成細部設計審查(Critical Design Review), 打算建造7艘PPA,從2021至2026年交付;其中,包括兩艘「輕裝版」(Light)、三艘「輕裝 強化版」(Light Plus)與兩艘「滿裝版」(Full),輕裝版每艘成本4.3億歐元,滿裝版每艘成本5.3億歐元,這些數字包含10年的後勤維持費用。 在2017年6月6日,義大利國防採購部門主管Lt. Gen. Francesco Castrataro,簽署備忘錄,正式投資參與CAMM-ER的研發工作來取代義大利海軍的蝮蛇(Aspide)短程防空飛彈以及陸基版的Spada防空飛彈系統(兩者排定2021年除役)。先前義大利曾評估其他短程陸基/海基防空飛彈系統,包括美國AMRAAM、MBDA的Aster-15以及垂直發射型MICA、德國IRST-T等,然而只有CAMM-ER完全滿足以下需求:1.採用主動雷達尋標器,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IRIS-T採用光學導引,更容易受天候影響);2.採用「軟發射」 (Soft launch)垂直發射程序,飛彈被彈射離發射器在半空中才點火,使的發動機的高溫尾焰與濃煙不會直接傷害發射管內壁,因此不需要特殊的防高熱侵蝕處理(其餘所有考慮的飛彈全都是飛彈在管內點火的熱發射);3.控制系統能對在空中飛行的飛彈下達自毀指令(AMRAAM無此能力)。義大利海軍將以CAMM-ER來裝備PPA巡防艦以及新一代的兩棲突擊艦。 依照2018年8月初的消息,義大利正考慮更改後三艘PPA(第五至第七艘)的設計,使之小型化,並可能追加反潛作戰能力。先前PPA的設計工作是在海軍司令Giuseppe de Giorgi上將任內完成,當時為了讓PPA涵蓋更多種任務,並且能取代包括迪拉潘級飛彈驅逐艦這樣的主戰艦艇,因此船型逐漸加大,滿載排水量達到6200噸級,直追6700噸級的FREMM巡防艦;然而,隨後幾年隨著國際局勢演變,義大利海軍實際任務需求也開始轉變。例如,隨著敘利亞難民從海路蜂擁前往歐洲,加上俄羅斯海軍復甦而在地中海更頻繁地活動(包括介入敘利亞內戰),使義大利海軍的海上巡邏監視任務量增加;然而,PPA大型化的艦體使它們難以在許多較為前沿的小型海軍基地操作,如西西里等。此外,俄羅斯海軍實力擴張也包括更活躍的潛艦活動,使義大利海軍的反潛勤務量又開始增加(冷戰結束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歐洲各國海軍的反潛作戰需求大減)。PPA要取代的八艘西北風級、阿提格利級巡防艦都具有反潛能力,排水量也僅為3200噸;此外,原先PPA以防空、水面作戰為主,並沒有考慮反潛作戰,等西北風級、阿提格利級等冷戰後期建造的反潛巡防艦退役後,義大利海軍的專職反潛艦艇就只剩下四艘FREMM反潛型。因此,當前義大利海軍司令Valter Girardelli開始規劃更改最後三艘PPA的規格,一種方案是改建一種三千噸級、以水面巡邏為主要任務的船艦,第二種方案則是一種4500噸級的反潛艦艇。另外,縮減排水量也代表建造成本降低,因此在原本核定的預算規模 (三艘)之下,可能允許建造四艘較小的艦艇,使PPA總數來到八艘。 隨後,依照義大利國防部在2020年11月公布的2020-2022年度多年份計畫(Documento Programmatico Pluriennale – DPP, 2020-2022),PPA多功能巡邏艦總共打算建造七艘,其中兩艘為「輕裝版」,三艘「輕裝強化版」,兩艘為「滿裝版」;原本義大利曾考慮2021年左右再增購至少3艘PPA(使總數達到10艘),但此時看起來義大利海軍打算以跟法國等國合作的歐洲共同巡邏艦(EPC)項目取代,義大利打算訂購八艘EPC。 依照意大利國防部2023-2025年度多年份計畫(DPP 2023-2025),原本規劃的兩艘輕裝(Light)規格的PPA巡邏艦會升級到滿裝(Full)版本,如此七艘PPA就會變成四艘滿裝版加上3艘輕裝加強版(Light Plus);而最終目標仍是七艘PPA都升級到滿裝版本。 首艘PPA巡防艦在2017年5月9日於芬坎提尼的Muggiano船廠舉行安放龍骨儀式,在2019年6月15日下水,命名為保羅.迪雷韋爾號(Paolo Thaon Di Revel P430);該艦原訂在2021年5月左右服役,實際上在2022年3月18日成軍,並在2022年8月下旬啟程展開服役後第一次遠程部署(中東、印度洋方面)。 在2021年上旬,有消息指出意大利考慮七艘PPA都以「滿裝版」的規格建成。 基本設計
PPA巡防艦輕裝版的想像圖,只配備X波段相位陣列雷達,沒有垂直發射系統 與反艦飛彈艦體中部裝載醫療模組,收容於標準集裝箱內。 PPA想像圖。艦體中部兩座船艛結構之間的甲板是模組化籌載區域,此一 想像圖中放置的是 用集裝箱構成的醫療模組;而此區域也可用來搭載更多 艦載小艇。整合式桅杆/艦橋結構的四周 是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平板天線, 桅杆塔頂部刻意呈現透明,可以看到裡面隱藏了若干通信天線。 煙囪後方設有一座OTO 76mm 62倍徑快砲,採用高度匿蹤的構型, 並且整合Strales反飛彈套件的射控雷達。
PPA的作戰任務包括監視與防衛國家水域、支援特種作戰、反海盜護航作業等,非戰鬥任務包括國際人道之原型動、海上救援、災難救助、反污染等。PPA的「輕裝版本」用來取代西北風級、阿提格利級巡防艦以及智慧女神級(Minerva class)、仙后座級(Cassiopea Class)等巡邏艦,而「滿裝版本」則會取代兩艘迪拉潘級(Durand de la Penne class)飛彈驅逐艦。 隨著設計演進,多任務巡防艦的體型不斷加大。 依照2014年初的資料, 新的多任務巡防艦排水量3500至4000噸級(FREMM是6000噸級),一說是標準排水量約2800噸、滿載3200噸,長度約125公尺,寬15公尺,具有高速的特性(35節以上 )。依照2014年10月底左右的資料,PPA巡防艦長度增為135公尺(爾後 可能減為129公尺),艦上可容納 約170名人員,必要時可再增加30人的舖位,並著重任務彈性;其中,「輕裝版本」標準排水量約4500噸級(滿載5100噸),編制135名人員,「滿裝版本」排水量約4600噸 (滿載5200噸),編制150人(實際上PPA最多可容納187名人員) 。 到後來,多任務巡防艦的全長進一步增加到143公尺(垂線間長度133m),標準排水量4500噸,滿載排水量高達6270噸(應為滿裝版)。 在2016年6月底公布的消息中,PPA巡防艦又增加分類為「輕裝版」(Light)、「強化輕裝版」(Light Plus)與「滿裝版」(Full),三者的感測系統配置有區分檔次,而「強化輕裝版」與「滿裝版」的武器相同。依照最終設計,PPA「滿裝版」輕載排水量4994噸(4915長噸),滿載排水量6270噸(6171長噸);輕裝強化版輕載排水量4912噸(4834長噸),滿載排水量5880噸(5787長噸);輕裝版輕載排水量4880噸(4803長噸),滿載排水量5830噸(5783長噸)。PPA全艦有173個舖位,模組化區域可再增加30個舖位的起居空間;其中,PPA滿裝版編制120人,PPA強化輕裝版與輕裝版編制90人,艦上人員編組可再增加24名,艦上多任務空間可依照需求需求設置居住模塊來容納海軍陸戰隊員、司令部參謀人員等,依照情況可增加89/59個床位不等。 所有構型的PPA都預留兩個模組化任務區,來容納各種戰鬥、非戰鬥任務所需的裝備,其中一個位於艦體中部主甲板上,另一個位於艦尾直昇機起降甲板下。艦體中間的多任務甲板區域能容納車輛或用來設置集裝箱模組(例如 用於人道救援任務的醫療艙),或者放置最多8個20英尺ISO C1標準集裝箱(總重至多120噸),執行作戰任務時用來停放RHIB快艇。為了裝卸這些集裝箱任務模組,艦體中部設置一個20噸級的自動化起重機,能自動吊運裝載、卸下集裝箱模組;此一起重機在港口邊最多能吊運20噸級物體、最大伸展距離14m,在海上作業時則至多能吊運10頓重物體。此外,甲板右側還設置一個雙臂式吊艇起重機來收放小艇,單臂起重能力為5噸,兩臂聯合工作的起重能力為10噸,最多能施放/回收13m長的小艇。 艦尾起降甲板下方的多任務艙區尺寸25 x 15 x 5 m,可搭載2艘15公尺級的RHIB特戰任務快艇或兩艘配備跳板艙門的LCVP登陸載具,或者至多5個收容於20英尺ISO標準貨櫃(例如特戰裝備模組),或者其他有人/無人航行載具(例如UAV/UUV),或者作為運輸物資的貨艙。進行非戰鬥任務時,也可用來儲存相關裝備如海上反污染設備。艦尾設有坡板艙門,讓RHIB小艇或其他水面載具進出,兩側也有艙門用來收放小艇或無人水面/水下載具;艦尾尾任務艙頂部設有軌道起重機,來裝卸、搬運任務裝備,以及收放小艇、無人載具入水。為了便於在艦尾任務艙區裝卸,直昇機起降甲板甚至有一塊區域可以打開(需由岸上起重機協助吊裝),而艦尾的起重機就能輕易將任務模組以及裝備吊入或吊出艦尾艙區 。
(上與下)建造中的PPA首艦。注意其特殊的穿浪艦首設計,這是球鼻首的 演進型式,長度盡量向前延伸、幾乎與艦首上方一致,能在不增加艦體全長 情況下盡量延長水線長度。。
PPA三號艦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號(Raimondo Montecuccoli P432)下水前的畫面
PPA首艦保羅.迪雷韋爾號(Paolo Thaon Di Revel P430) PPA採用獨特的穿浪艦艏設計,是球鼻首的演進型式,能抵銷船艦興波;這個艦首盡量向前延伸,在不增加艦體 全長的情況下增加了水線長度,使水線船型更為修長,有效降低航行阻力並提高耐波性。 PPA艦尾設有雙直昇機庫,以及一個長25.5m、寬16.5m的起降甲板,能搭載兩架NH-90或一架AW-101直昇機;在非作戰運輸任務中,艦尾直昇機甲板也可以用來停放車輛。直昇機甲板配備一座「雙爪艦載機綜合固定和移動系統」(Twin Claw-Aircraft Ship Integrated Secure and Traverse,TC-ASIST),用來輔助直昇機起降以及在甲板-機庫之間牽引調度。
保羅.迪雷韋爾級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 直昇機庫,配備因達(INDAL)的MANTIS-RAM無線遙控拖車來 牽引調度直昇機。攝於2023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
推進、航行控制 在2015年3月初,消息傳出美國通用電機(GE)的LM-2500+以及英國Rolls Royce的MT-30等兩種燃氣渦輪將參與競標PPA的推進系統;此外,PPA的巡航用主機 則採用Rolls Royce旗下MTU集團的MTU 20V 8000柴油機,而Rolls Royce還會為PPA提供與英國Type 26巡防艦相同的任務隔艙操作系統,方便船上標準集裝箱以及船肋的移動;而PPA的燃料補給接收裝置也由Rolls Royce提供,以電力驅動而非液壓。 進行人道支援任務時,艦上的發電與製造飲水能力能供6000人使用,能為岸上提供約2000KW的電力。 PPA使用複合柴電與燃氣渦輪推進系統(COmbined Diesel And Gas Or eLectric,CODAGOL),主機由一部 功率32000KW(43000馬力)的LM-2500+G4燃氣渦輪、兩部MTU 20V 8000 M91L柴主油機 (功率各10000KW或13000馬力)、兩套MV3000減速齒輪箱、兩部功率各1350KW(1810)的EPM可逆轉推進電動機構成,雙軸可變距螺旋槳(Featherable Controllable Pitch Propellers,FCPP)推進,其中燃氣渦輪主機以及MTU 20V 8000柴油主機的動力輸入減速齒輪箱;兩部EMP推進電機分別透過離合器跟左、右推進軸併聯,而不是透過減速齒輪,離合器在減速齒輪(由燃氣渦輪/柴油主機驅動)或者推進電機之間擇一併聯。艦首有一部功率550KW(740馬力)的橫向推進器用於進出港和低速迴旋;艦上電力由四部功率各1640KW(2200馬力)的M.A.N. GenSets 12V175D-MEM柴油發電機組供應(另一說是四部Fraschini Motori VL 1716 C2 ME 2柴油發電機組,單機功率同為1600KW級),此外還有兩部緊急用柴油發電機。此一推進系統能使用柴油或液化石油氣(LNG)兩種燃料(兩種燃料都可以在海上補充) 。PPA的推進有多種模式,全速航行時以燃氣渦輪與柴油機聯合驅動(CODAG),此時航速31.6節;以LM2500+G4燃氣渦輪單獨驅動時,航速27節;以兩部MTU 20V 8000 M91L柴油主機驅動時,航速25節;以單一柴油主機驅動時,航速18節;而在航速10節以下低速渡航時,可將推進主機關閉,由艦上電網供電直接驅動兩個推進電機來帶動螺旋槳推進器,將油耗以及噪音降至最低。基於高速的需求,早先義大利海軍打算使用水噴射推進器,但這個構想被放棄,因為整體而言水噴射推進器的效能不如預期。PPA最大航速 (使用燃氣渦輪)預估34到35節(2015年5月簽約時,要求為31節以上),使用柴油機的最大速率25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5000海里,電力推進模式的航速10節。 此外,義大利海軍也規劃將PPA的艦橋與戰情中心(CIC)整合為一,這是義大利首艘採用此種設計的新艦。PPA艦橋 系統由Leonardo-Finmeccanica開發,稱為「海軍駕駛艙系統」(naval cockpit),採用類似現代飛機「玻璃化座艙」的概念,擁有嶄新的佈局與最新技術的人機介面;航行控制席位於艦橋正面有一個較為狹窄的突出結構物中, 兩名橫向佈置的操艦人員在這個位置上就可進行所有的航行操作(先前FREMM巡防艦需要八人同時在艦橋上值班);突出的駕駛席擁有極佳的視野,涵蓋正面與兩側,類似戰鬥機駕駛艙。PPA的航行操作控制 也引進類似現代航空機的概念,例如 結合大量平面顯示器的「玻璃化座艙」;依照這樣設計艦橋,PPA航行時艦橋只須三名人員值班。而艦上戰情中心(CIC)設置在艦橋後方,戰情中心裡設置 依照最初的規劃,航行相關資料參數會投射在玻璃窗上,類似戰鬥機的抬頭顯示器(HUD) ,並加上類似Google眼鏡的頭戴式顯示器,能顯示艦上360度全週界光電環場融合影像以及戰術信息;而處理過的戰場情資還透過擴增實境(AR)的方式 投射在艦橋前方玻璃窗以及頭戴顯示器上,以最直觀容易的方式將重要的數據與提示傳達給操作人員。 偵測、電子戰裝備
在早期階段,PPA使用義大利金融集團的Selex
ES開發的整合桅杆系統,容納了各種偵測、通信、導航、電子戰(包含反制/截收)系統,例如Selex ES公司開發的Unimast整合式桅杆系統(在DSEi
2013首度公開展出,見FREMM巡防艦一文)。而到了2014年底,義大利海軍打算將成將這些電子裝備整合到
(上與下)PPA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 前部船樓,上面設置四個Kronos StarFire X波段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 攝於2023年5月4日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
PPA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上的 光電感測器。 PPA配備義大利 機械金融集團(Finmeccanica)旗下Selex ES新開發的Kronos系列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另有專文介紹)系列;據說先前義大利也評估向美國引進迷你神盾系統(如AN/SPY-1F相位陣列雷達)的可能性,但為了保有自主關鍵技術,仍決定採用本國開發的新型國產相位陣列雷達。 依照2016年6月底的消息,「輕裝版」PPA配置近程的Kronos StarFire X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輕裝強化版」改用探測距離較遠的Kronos Quad C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並保留安裝StarFire X波段雷達的空間,而「滿裝版」則擁有兼具C波段與X波段的Kronos雙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Dual Band Radar,DBR);PPA使用的Kronos雷達系統都採用四面固定式陣列天線,每個波段獨立,因此C/X雙波段雷達的C、X波段各有四面固定式陣列天線。
(上與下)安裝在戰情中心(CIC)的海軍戰術圖桌(NTT)
艦上的作戰中樞是Leonardo-Finmeccanica開發的SADOC Mk.4戰鬥管理系統,稱為Athena,採用開放式架構、模組化設計,具備信息安全能力,並能輕易重組。戰鬥系統結合新開發的43吋大型超高解析度(UHD)多重觸控顯示器,結合輕型碳纖骨架,軟體的使用者介面(UI)類似智能型手機。此外,還有整合通信系統,結合語音無線電(經過軟體加密)/數位資料鏈以及三頻衛星通信系統。艦上戰情中心(CIC)位於艦橋後方,有多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配備海軍戰術圖桌(Naval Tactical Table,NTT)作為人機介面;此外,戰情中心前方設置一組任務寬牆顯示屏(Mission Wide Wall Screen,MWWS),由多個顯示幕拼皆而成,可呈現船艦周遭的360度態勢,包括環場光電感測器的影像並結合各種感測器的數據,提供清晰的戰場環境意識(SA)。 PPA其他的電子裝備包括:Leonardo-Finmeccanica開發的 SPS-732低截獲(LPI)率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兩部X/Ka雙波段導航雷達、一部使用旋轉天線的次世代敵我識別器(IFF)以及一組固定式IRST前視紅外線儀 ,雙頻(Dual-Band)與三頻(Tri-Band)衛星通信(SATCOM)天線各一。 PPA配備Elettronica-ELT Spa的ZEUS電子戰系統,包含雷達頻段電子截收系統(Radar 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RESM)與雷達頻段電子反制系統(Radar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RECM),此外還有兩部SITEP MS-424長程聲噪干擾裝置(Long Range Acoustic Device,LRAD)等。「滿裝版」會配備 OTO Melara提供的 兩座ODLS 20反飛彈/反魚雷誘餌發射系統(OTO Decoy Launching System),可發射對抗雷達與反艦飛彈的金屬干擾絲或熱焰彈,以及用來干擾敵方聲納與魚雷尋標器的水下誘餌。 PPA是義大利海軍第一種引進資安信息密碼規範來設計艦上電子、信息系統的船艦,所有信息傳輸都進行加解密。PPA具有Seasnavy船艦管理系統(Ship Management System,SMS),具備信息安全能力。 武器系統 武裝方面,所有構型PPA基本配置包括艦首一座OTO 127mm快砲,機庫頂設置一座新開發的緊湊版OTO 76mm 62倍徑快砲(稱為Sovraponte),而船艛兩側也各裝一座OTO Melara KBA B06 25mm 80倍徑遙控機砲(一說是另有兩座OTO Melara Hitrole-G 20mm機砲)。OTO 127mm 64倍徑艦砲系統由火砲、自動彈藥處理系統(Automated Ammunition Handling System,AAHS)、海軍艦砲射控系統(Naval Fire Control Support,NFCS,含結合雷達與光電的Leonardo-Finmeccanic ADT NG NA30S Mk2射控系統),並能使用火神(Vulcano)導向增程砲彈(GLR)組成。NA-30S MK2結合X/Ku雙波段射控雷達來搜索與追蹤目標,並結合光電感測器協助監測目標與戰果評估,最多能同時控制三門火砲。 新開發的Sovraponte型76mm 62倍徑快砲射速為120發/分, 砲體與砲管都由匿蹤型外殼包覆,並內建Strales反飛彈套件(含DART導向砲彈 ,射控天線整合在砲塔正面);兩組儲存彈藥的彈鼓(容量各38枚)整合在砲塔內,沒有下甲板結構,大幅提高船艦適裝性。
OTO配合PPA多用途巡防艦而開發的新版76mm 62倍徑火砲,稱為Sovraponte, 擁有全新設計的整體匿蹤外型,內建Strales反飛彈套件,射控雷達位於砲塔 下方。此種火砲沒有下甲板結構,兩個38發彈鼓整合於砲塔之中,安裝時 不需要像過去的型號穿透甲板,大幅提高了對船艦平台的適裝性。
PPA首艦保羅.迪雷韋爾號(Paolo Thaon Di Revel P430)直昇機庫上 的Sovraponte 76mm火砲。
PPA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機庫頂的 Sovraponte 76mm火砲。
(上與下)PPA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 後部船樓的Leonardo-Finmeccanic ADT NG NA30S Mk2射控系統, 包含X/Ku頻射控雷達與光電探測,用來導控76mm快砲。
PPA二號艦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ITS Francesco Morosini P431)後部船樓兩側 安裝的OTO Melara Oerlikon KBA B06 25mm 80倍徑 遙控機砲。
弗朗西斯科.莫羅斯尼號後部船樓的光電射控儀,用來導控25mm機砲。 防空飛彈方面,「輕裝強化版」與「滿裝版」會配備兩組八聯裝Sylver垂直發射器 (「輕裝版」則預留安裝空間),其中一組八管裝填Aster-15/30防空飛彈,另一組八管裝填24枚MBDA開發的CAMM-ER防空飛彈(射程45km,每三枚裝在一個Sylver發射管內,共24枚),此外還有兩組四聯裝Teseo Mk2/A反艦/陸攻飛彈發射器,裝填奧圖馬(Otomat)Mk.4反艦飛彈;反艦飛彈與Sylver垂直發射器都設置於船艛前方的B砲位甲板。 在2016年6月14日,義大利國防部與法國國防部簽署合作協議(Arrangement of Cooperation),加入先前由法國開始發展的Aster-30 Block 1NT反彈道飛彈的開發計畫,將裝備於「滿裝版」的PPA。依照較新的資料,滿裝版、輕裝強化版配備的垂直發射器型號是深度最大的Sylver A70,可裝填SCALP陸攻巡航飛彈。
PPA三號艦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號(Raimondo Montecuccoli P432), 屬於輕裝強化版,艦首裝備兩組八聯裝Sylver A70垂直發射器。 反潛方面,只有「滿裝版」擔負反潛任務,裝備完整的反潛探測、武器系統以及魚雷反制系統,包括Leonardo-Finmeccanica開發的主動拖曳陣列聲納(Active Towed Array Sonar,ATAS)/可變深度聲納(VDS)組合、黑蛇(Black Snake)拖曳陣列魚雷預警聲納、用來探測水文環境優化聲納操作參數的水溫測量單元(Bathy Thermograph Unit、BTU)以及水下聲力電話等。「滿裝版」配備的反潛武器包括兩門WASS 533mm魚雷發射器,使用潛艦的黑鯊(Black Shark)533mm重型魚雷,此外還有兩座WASS B-515三聯裝324mm輕型魚雷發射器,使用黑箭(Black Arrow)輕型反潛魚雷;至於「輕裝強化版」、「輕裝版」則預留安裝533mm以及324mm魚雷發射系統的空間。 出口印尼 2023年10月27日,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意大利一位官員透露,意大利正與印尼討論一項軍售案,將兩艘原本意大利訂購的PPA巡防艦出售給印尼;此舉是讓印尼盡快強化海軍實力,因應中國海軍在南中國海日益激進的行為。此時意大利訂購的七艘PPA之中,已經有六艘下水,其中三艘已經交付意大利海軍;如果交易談成,提供給印尼的會是此時已經下水、尚未交艦服役的同型艦,而意大利海軍則會增購兩艘來遞補,此模式類似2020年意大利出售兩艘意大利海軍訂購、尚未交付的FREMM巡防艦給埃及,然後本身再增購兩艘遞補。
依照Naval News在2024年4月5的後續報導,出售給印尼的是原本為意大利海軍建造的第五與第六艘PPA,Marcantonio Colonna (P433)以及Ruggiero di Lauria (P435),都屬於輕裝強化版(Light Plus),預計最快2025年交付印尼;印尼財政部應該近期就會完成採購計畫的最終批准。而芬坎提尼以及意大利海軍也會協助訓練印尼海軍,以及後勤支持等。在2024年7月29日印尼羅盤報(羅盤報)報導,印尼海軍少將Sumarji Bimoaji率領的接艦團隊將起程前往意大利,接收這兩艘PAA巡防艦;首艦預計2024年10月交付印尼,二號艦在2025年4月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