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達瓦里/布拉馬普特拉級巡防艦
(上與下)由印度自行建造的戈達瓦里級巡防艦首艦戈達瓦里號(INS Godavari F-20)。
戈達瓦里級以英國李安達級巡防艦為基礎大幅修改而來。
(上與下)戈達瓦里級的恆河號(INS Ganga F-22),攝於2000年代改良之後,注意艦橋前方原本SA-N-4防空飛彈發射器
已經被以色列閃電一型(Barak 1)防空飛彈的垂直發射器取代。艦橋頂部設置一座搭配閃電飛彈的EL/M-2221射控雷達。
1990年代建造的布拉馬普特拉級是戈達瓦里級的改良型,艦首換裝16枚SS-N-25反艦飛彈,火力大幅增加。
圖為首艦布拉馬普特拉號(INS Brahmaputra F-31)。
布拉馬普特拉號正離開英國朴次茅茲港。
第三艘布拉馬普特拉級艦貝斯號(INS Beas F-39)。
(上與下)在2016年12月6日,剛在孟買船塢完成整修工程的布拉馬普特拉級 貝特瓦號
(INS Betwi F39)在出塢作業時發生傾覆意外。
在2017年2月23日,翻覆的貝特瓦號完成扶正工程,修復後繼續完成原訂的改裝作業。
2024年7月21日傍晚,在孟買海軍船塢(ND Mbi)整修的布拉馬普特拉號(INS Brahmaputra F31)
發生火災;雖然火勢在7月22日上午獲得控制,但7月22日下午該艦卻向左傾斜翻覆,應該是連夜
噴灑消防水到艦上而導致艦體失去平衡。上圖為7月21日夜間失火的照片,下圖為7月22日下午
翻覆的照片。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戈達瓦里級/布拉馬普特拉級巡防艦/印度
(Godavari/Brahmaputra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印度/
戈達瓦里級:Mazagon Dock Ltd船塢 布拉馬普特拉級:GRSE |
||||
尺寸(公尺) | 長126.5 寬14.5 吃水4.5 | ||||
排水量(ton) |
標準3600 滿載385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原始裝備:蒸氣渦輪推進系統 Babcock & Wilcox 550psi蒸汽鍋爐*2 蒸汽渦輪*2/30000
雙軸 布拉馬普特拉級2024年起改裝複合柴油機推進系統 柴油機*4/約30000
雙軸 |
||||
航速(節) | 27 | ||||
續航力(海浬) | 4500/12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戈達瓦里級: Signnal LW-08 D頻2D對空搜索雷達*1 Head Net C E/F頻3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Signaal ZW 06或Don Kay I頻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2 Bharat Ajanta and Elettronica TQN-2電子反制/支援系統 干擾彈發射器*2(使用Super Barricade誘餌) Graesby G-738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
布拉馬普特拉級: BEL RAWL-02(PLN-517) D頻2D對空搜索雷達*1 BEL RAWS-03(PFN-513) E/F頻對空/平面雷達*1 BEL Rashmi (PIN 524)I頻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 FT13-S/M導航系統 BEL Ajanta Mk.2C電子戰系統 干擾彈發射器*2(使用Super Barricade誘餌) Graesby G-738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 *2 |
||||
聲納 |
戈達瓦里級:
Bharat APSOH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1 Fathoms Oceanic變深聲納*1 Type-162M高頻主動聲納*1 Thomson Sintra DSBV-62極低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1(F-22)
布拉馬普特拉級: BEL APSOH(HUMSA)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1 Fathoms Oceanic變深聲納*1 Thomson Marconi拖曳陣列聲納 |
||||
射控/作戰系統 |
戈達瓦里級: IPN-10資訊網路處理系統 Immarsat JRC通訊系統 MPZ-301 Baza(Pop Group) F/H/I頻防空飛彈射控雷達*1 Elta EL/M-2221防空飛彈射控雷達(2001年起加裝) Muff Cob G/H頻艦砲射控雷達*1 Drum Tilt H/I頻防空火砲射控雷達*2 MR-301飛彈射控系統(MFCS) MR-103火砲射控系統(GFCS)
布拉馬普特拉級: EMCCA AIO作戰系統 IPN-10資訊網路處理系統 Immarsat JRC通訊系統 BEL Aparan反艦飛彈射控系統*1 Elta EL/M-2221防空飛彈射控雷達*1 Contraves Seaguard艦砲/反艦飛彈射控雷達*2 Bass Tilt H/I/J頻防空火砲射控雷達*2 |
||||
乘員 |
哥達瓦里級:313 布拉馬普特拉級:350 |
||||
艦載武裝 |
戈達瓦里級:
雙聯裝57mm 70倍徑快砲*1 單管SS-N-2D冥河反艦飛彈發射器*4 SA-N-4雙臂防空飛彈單臂發射器*1(備彈量20枚,2000年代起拆除) 閃電(Barak)短程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備彈量24枚,2001年起加裝) 雙聯裝AK-230 30mm防空機砲*4 三聯裝324mm ILAS 3魚雷發射器*2(可發射A-224S白頭魚雷,F-20改良後可發射NST-58魚雷)
布拉馬普特拉級: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超級快速型*1 四聯裝SS-N-25(Kh-35)反艦飛彈發射器*4 閃電(Barak)短程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備彈量24枚) AK-630 30mm防空機砲*4 三聯裝324mm ILAS 3魚雷發射器*2(可發射A-224S白頭魚雷) |
||||
艦載機 | 海王/HAL/AHL反潛直昇機*2 | ||||
數量 |
戈達瓦里級:共三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除役時間 | |
F-20 Godavari | 1978/11/3 | 1980/5/15 | 1983/12/10 | 2015/12/23 | |
F-21 Gomati |
1985/12/30 | 2018/3/22 | |||
F-22 Ganga | 1988/4/16 | 2022/5/28 | |||
布拉馬普特拉級:共三艘 | |||||
艦名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F-31 Brahmaputra | 1994/1/29 | 2000/4/14 | |||
F-37 Beas | 1998/2/26 | 2004/7/7 | |||
F-39 Betwi | 2002 | 2005/7/11 | |||
印度海軍曾獲得英國授權,自行建造 六艘Type-12李安達型(Leander class)巡防艦(印度稱之為納札里級(Nilgiri class)),在1972∼1981年服役。之後,印度進行名為十六號計畫(Project 16)的巡防艦建造案,以李安達級的基礎,經過大幅修改而成為戈達瓦里級(Godavari class),在1980年代共完成三艘供印度海軍使用。1986年,印度繼續展開Project 16A,打算建造三艘改良自戈達瓦里級的布拉馬普特拉級(Brahmaputra)巡防艦,不過研發過程並不順遂,直到2000年代才陸續服役。戈達瓦里級由Mazagon Dock Ltd船塢負責建造,而布拉馬普特拉級則由加爾各達的賈登瑞契造船廠(Garden Reach Shipbuilder & Engineers,GRSE)負責。 戈達瓦里級 戈達瓦里級的設計雖源於李安達級,但是艦體以及裝備更動幅度極大,幾乎看不出李安達級原有的面貌。戈達瓦里級的滿載排水量達3850ton,上層結構以鋼材製造,採用傳統的蒸汽動力,包括兩具550psi鍋爐以及兩具蒸汽渦輪機,最大馬力達30000匹,最大航速27節。由於採用蒸汽動力,本級艦的人員編制較為龐大,達313人。本級艦的武器系統多為蘇聯製品,但也有若干歐製雷達;不過也由於本級艦的裝備來源複雜,包含歐、俄、自製三大體系,因此服役初期曾遇到整合上的問題。本級艦最後一艘剛格號(INS Ganga F-22)則在服役生涯中進行了多次裝備的改良,包括換裝更先進的武器與偵測系統。偵測方面,戈達瓦里級配備一具荷蘭Signnal的LW-08 D頻2D對空搜索雷達、一具Head Net C E/F頻3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導航雷達為兩具Signaal ZW 06或Don Kay(皆為I頻),聲納系統包括Bharay APSOH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應為Thomson-CSF的HUS-001(TSM-2603)MF中頻聲納系統的印度國產化版)、Fathoms Oceanic可變深度聲納以及Type-162M高頻主動聲納,剛格號日後還加裝一具Thomson Sintra DSBV-62極低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電子反制方面,本級艦配備Bharat Ajanta and Elettronica TQN-2電子反制/支援系統(Selenia INS-3的印度國產化版本)、兩具可發射Super Barricade誘餌的干擾彈發射器以及Graesby G-738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本級艦的作戰系統為Selenia IPN-10,日後也被德里級(Delhi class)飛彈驅逐艦採用;而本級艦從第二艘戈馬提號(INS Gomati F-21)開始,便以數位電路系統來改良戰鬥系統,成為印度海軍首艘具備數位化電路的艦艇。 武裝方面,戈達瓦里級的艦首A砲位擁有一門雙聯裝57mm 80倍徑高平兩用快砲,最大仰角達90度,射速120發/分,射程8km,由一具Muff Cob射控雷達指揮。57mm艦砲後方為四具橫列的俄製SS-N-2D冥河(Styx)反艦飛彈,此為全世界最早實用化的第一代艦載反艦飛彈之一,飛行速度0.9馬赫,射程85km,配備一枚重達513kg的彈頭,採用主動雷達導引(Mod1)或紅外線導引(Mod2)。埃及飛彈快艇曾在1967年以SS-N-2擊沈以色列艾拉特號(Eilat)驅逐艦而聲名大噪,不過到了1980年代就已經明顯過時了。冥河飛彈與艦橋之間裝有一組俄製SA-N-4短程防空飛彈發射系統,彈艙容量20枚;此系統的雙臂發射器平時收於甲板下,使用時才伸出,因此美國海軍第一次在蘇聯艦艇上發現此飛彈時還誤認為是垂直發射的。SA-N-4採用半主動雷達導引,彈頭重50kg,最大射程15km,速度2.5馬赫,由艦上的MPZ-301 Baza(北約代號Pop Group)F/H/I頻射控雷達提供照明,必要時可以用來攻擊水面目標。而剛格號則在2000年代初期以以色列Rafael生產的閃電一型(Barak-1)垂直發射短程防空飛彈取代SA-N-4(安裝在原本SA-N-4的位置), 總共配置三套八聯裝發射器,搭配的射控雷達是一座Elta的EL/M-2221射控雷達(Search, Track & Guidance/Gunnery Radar,STGR),設置在艦橋頂部。剛格號在2003年3月改裝完成並恢復服役,而其餘本級艦未之後也陸續跟進換裝閃電 一型飛彈。本級艦的近迫防空由四座分列於上層結構兩側的俄製雙聯裝AK-230 30mm自動防空機砲負責,射速500發/分,最大仰角85度,由兩具位於二號桅杆上的Drum Tilt H/I頻射控雷達指揮接戰;爾後此砲升級為AK-630,並與閃電一型飛彈整合成砲/彈合一防空系統。反潛裝備則為艦身兩側的兩組三聯裝ILAS-3 324mm魚雷發射器,使用義大利A-224S白頭(Whitehead)反潛魚雷;而首艦戈達瓦里號(INS Godavari F-20)則在改良時換裝修改過的ILAS-3魚雷管,可發射印度國產化的A-224S(印度稱之為NST-58)。相較於李安達級,戈達瓦里級最顯眼的不同處就是經過擴大、與船舷同寬的直昇機庫,能容納兩架印度的美製海王(Sea King)MK.42B重型反潛直昇機,或者是海王與HAL查泰克(Chetak)直昇機各一,未來也能操作印度自行研發的ALH先進輕型直昇機。 為了配合在惡劣海象有效進行直昇機起降作業,哥達瓦里級配備印度Larsen & Toubro公司的魚叉式輔助降落系統;不像先前印度引進裝在最後兩艘納札里級上的加拿大製捕獸器(Bear trap)輔助降落系統,魚叉式系統沒有將直昇機拉降的絞盤鋼纜,而是以一個為於著艦區中央的金屬網孔來固定直昇機(直昇機腹配備一個探針,著艦時插入網孔而得以固定),並同樣配備軌道牽引滑車通往機庫。 相較於印度在1974年展開的Project 15──也就是改良自卡辛級(Kashins class)的德里級(Delhi class)飛彈驅逐艦,戈達瓦里級的進展相對順利。本級艦的作戰能力較李安達級大幅提昇,不過動力系統與反艦飛彈則嫌老舊。 在2014年5月9日,戈達瓦里級的恆河號(INS Ganga F-22)在孟買海軍基地停泊時發生鍋爐爆炸意外,有3人受傷。 在2015年12月底,戈達瓦里號除役,而艦上的閃電一型防空飛彈系統與AK-630 30mm防空機砲則在年中移植到購自俄羅斯的維克拉馬地亞號(INS Vikramaditya R33)航空母艦上。其餘兩艘本級艦分別在2018與2022年除役。 布拉馬普特拉級 專案名為Project-16A的布拉馬普特拉級是戈達瓦里級的改良型,由研發單位MDL轉移技術給GRSE造船廠,三艘 原本預計在1993~1996年服役,主要改進項目包括換裝OTO-Breda 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射速120發/分)、以16枚俄羅斯SS-N-25(Kh-35)反艦飛彈取代原先的SS-N-2、以四組射速6000發/分的AK-630 30mm防空機砲取代原有的AK-230,此外還有提升艦上電子系統的國產化程度等等。Kh-35反艦飛彈採用終端主動雷達導引,射程130km,彈頭重145kg,飛行速度0.9馬赫,終端以掠海飛行。 最初印度打算將布拉馬普特拉級的航速提升為30節,不過從艦體設計、動力系統都沒有更動來看,這個目標最後並沒有被執行。布拉馬普特拉級最初預計換裝印度從1980年代開始研發的箭式(Trishu)短程防空飛彈系統,此系統發展自俄製SA-N-4/8,採用視線指令導引,射程9km,速度2.5馬赫,彈頭重50kg;結果此飛彈系統的性能不能達到原始要求,始終無法服役,最後終於遭到取消。因此,首艘本級艦布拉馬普特拉號(INS INS Brahmaputra F-31)在服役初期並未配備任何防空飛彈系統,只能暫時加裝Igla-M (SA-N-10)肩射防空飛彈 ;在2001年,印度海軍決定在布拉馬普特拉級上加裝 以色列閃電一型(Barak-1)垂直發射短程防空飛彈系統,配套Elta的EL/M-2221射控雷達。 布拉馬普特拉號的偵測、電子戰系統幾乎全面換裝印度自製裝備,大多是印度國營巴拉特電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 Limited,BEL) 的產品,例如RAWL-02(PLN-517) D頻二維長程對空監視雷達(荷蘭Signnal LW-08的印度國產化版,仍使用LW-08天線)、RAWS-03(PFN-513) E/F頻對空/平面搜索雷達(荷蘭Signnal DA-08的印度國產化版,仍使用DA-08天線)、Ajanta Mk.2C電子戰系統、Rashmi (PIN 524) I頻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使用ZW06天線)、用來導控Kh-35反艦飛彈的Aparna射控系統 (Garpun-Bal的印度國產改良版)等,此外還有用來導控閃電防空飛彈系統的以色列Elta EL/M-2221射控雷達,FT13-S/M導航系統則是Bharat與瑞士奧利崗合作的產物。水下探測包括BEL的艦體固定聲納陣列(Hull Mounted Sonar Array,HUMSA)以及湯松.馬可尼(Thomson Marconi,後併入Thales集團)的拖曳陣列聲納。此外,艦上的反潛直昇機能攜帶海鷹(Sea-Eagle)反艦飛彈。在2007年5月5日,印度媒體報導,印度海軍在布拉馬普特拉級的比亞斯號(INS Beas F37)安裝印度國防電子實驗室(Defence Electronics Research Laboratory,DLRL)開發的ELLORA電子支援系統(ESM),後續也會為另外兩艘同型艦換裝。 布拉馬普特拉級 的作戰系統是BEL的電子模組化指揮控制應用(Electronic Modular Command & Control Applications,EMCCA)行動資訊組織(Action Information Organisation,AIO)系統,擁有10具多功能顯控台(採用Barco MPRD 9651顯示器),顯控台之間以LAN區域網路連結;此外,還結合印度國產的資料鏈與國際海事衛星通信(Inmarsat )系統。 就跟同一時間也在進行的德里級驅逐艦項目一樣,Project-16A也由於印度造艦產業管理不彰、缺乏經驗以及印度海軍一在再更改需求而言嚴重落後,導致成本飆漲了387%;例如,Project-16A首艦布拉馬普特拉號在1994年1月29日下水(該艦早在1989年便安放了龍骨,建造期程較預定延誤不少),但是全艦細部設計卻直到1994年9月才完全定案,表示之後該艦還得大費周章地進行修改;此外,為該艦新造的螺旋槳也趕不及下水時程,使得印度海軍被迫以生鏽的庫存品暫時權充;爾後新螺旋槳運交時又發現缺點,直到1996年2月才解決問題並裝上該艦。當時印度海軍還有個不合理的報價規定──只允許同一系列建造的船艦(指建造時程)的首艘的單價上揚,後續艦的價格則一律固定,不得成長。然而印度造艦單位卻由於規劃欠佳以及規格反覆修改等問題,導致第一、第二艘艦艇的建造之間會產生兩到三年空窗期,成本根本難以控制,Naval HQ、MDL以及GRSE等負責進行Project-15以及Project-16A計畫的單位索性在1990年代初期將15號與16號-A計畫的每艘都視為不同批生產的船艦,要求加價。布拉馬普特拉號於1998年12月進行首次海上測試作業,不過後續整個海試計畫還是遭逢延誤;最後,該艦於在2000年4月服役,較最初預定的延誤了7年之多,距離開工更已經是11年之久。第二艘本級艦貝特瓦號(INS Betwa F-37)於1998年2月26日下水,2004年7月年服役,而三號艦貝斯號(INS Beas F-39)則於2002年下水,2005年7月服役。
延壽升級 在2023年10月16日,印度國防部簽署合約,為布拉馬普特拉級的比亞斯號(INS Beas F37)進行壽命中期升級,工程在2024年4月展開,預計耗時2年。升級項目包括拆除已經顯出疲態的蒸氣渦輪推進系統,改裝為複合柴油機(CODAD)推進系統,此外還進行其他升級;此項延壽升級將使布拉馬普特拉級延長10年(原本此級艦大約還剩10年壽命)。首艘進行改裝的比亞斯號會換裝Caterpillar柴油主機(單機功率6MW),而後續兩艘則可能改用在印度國防採辦程序(Defence Acquisition Procedure,DAP)的Make-I category之下發展的印度國產船用柴油機,據信由基洛斯卡燃油引擎工程(Kirloskar Oil Engines Ltd)以及加登里奇造船工程(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 Ltd ,GRSE)合作開發,一旦發展完成印度國防部就會訂購30部,也會用於印度新一代護衛艦(Next Generation Corvette,NGC)項目。 意外事故 1.貝特瓦號船廠事故 在2016年1月8日,布拉馬普特拉級的貝特瓦號(INS Betwi F39)發生擱淺意外,聲納外罩受損。該艦於4月進入孟買的船塢進行維修改裝工程;在同年12月6日,正進行改裝工程的貝特瓦號出塢時突然傾覆,造成2人死亡、15人受傷。事故原因可能是艦體載機於船塢的平衡計算錯誤、讓艦體墩座的墩木失效、支撐結構未能綁牢、注水程序發生失誤等。翻覆導致貝特瓦號主桅杆全毀,艦體結構受損。 貝特瓦號的打撈、扶正工程在在2月23日完成,修復後繼續進行改裝工程,預定在2018年4月重新服役。
(上與下)在2016年12月6日,剛在孟買船塢完成整修工程的布拉馬普特拉級 貝特瓦號 (INS Betwi F39)在出塢作業時發生傾覆意外。
在2017年2月27日,貝特瓦號完成扶正工程,修復後繼續原訂的改裝作業。 2.布拉馬普特拉號維修意外 在2024年7月21日傍晚,在孟買海軍船塢(Mumbai Naval Dockyard,Mumbai,ND Mbi)進行翻修的布拉馬普特拉號(INS Brahmaputra F31)發生火災。經過造船廠與港口消防員一夜搶救,該艦火勢在7月22日上午獲得控制,開始進行檢查和評估;然而在7月22日下午,布拉馬普特拉號開始向左舷傾斜,最終翻覆,並導致艦上一名低階人員喪生。該艦翻覆的原因應該是先前連夜噴灑消防水,導致影響艦體平衡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