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級巡防艦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首艘MEKO-100RMN吉打級巡防艦吉打號(KD Kedah F-171)。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第二艘吉打級巡防艦彭亨號(KD Pahang F-172)。
(上與下)攝於2013年4月蘭卡威航太展(LIMA 2013)期間的吉打級巡防艦吉藍丹號(Kelatan F175)。
吉打級採用水線排氣口,柴油機廢氣容易燻黑側舷艦體,因此日後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將艦體中部以後
整個艦體下半部都漆成黑色,類似快艇的處理方式。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吉達級巡防艦/馬來西亞(Kedah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德國/ F-171: 由德國Blohm & Voss廠承造 F-172: 由德國HDW廠承造 F-173~176:由馬來西亞PSC Naval Dockyard承造 | |||
尺寸(公尺) | 長91.1 寬12.85 吃水3.4 | |||
排水量(ton) | 滿載165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AD Caterpillar 3616柴油機*2/16000 雙軸CPP | |||
航速(節) |
最大30
巡航24 | |||
續航力(海浬) | 6050/12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EADS TRS-3D/16ES 3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STN-9600 ARPA導航雷達*1 Thales Sensors的Sceptre X/Sealion電子反制系統 ALEX MK-137 SRBOC六聯裝誘餌發射系統 | |||
聲納 |
L-3 ELAC Nautik MDS-3060主/被動聲納系統 艦尾預留安裝拖曳聲納的空間 | |||
射控/作戰系統 |
COSYS-110M1多功能戰鬥管制系統 Oerlikon Contraves TMX/TMEO整合式光電/雷達火砲射控系統 | |||
乘員 | 78,必要時可容納另外15名人員 | |||
艦載武裝 |
第一批六艘: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1 21聯裝MK-49 RAM公羊防空飛彈系統*1(服役初期暫不安裝) 四聯裝MM-40 Block2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 *2(服役初期暫不安裝) Mauser 30mm自動機砲*1 12.7mm機槍*2 | |||
艦載機 | 超級大山貓(Super Lynx)-300或AS-355直昇機*1 | |||
數量 |
共六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
F-171 Kedah | 2001/11/13 | 2003/3/21 | 2006/6/5 | |
F-172 Pahang | 2001/12/21 | 2003/10/2 | 2006/8/3 | |
F-173 Pulau Pinang | 2002/3 | 2007/11/12 | 2009/6/3 | |
F-174 Terengganu | 2004/8 | 2007/12/6 | 2009/12/8 | |
F-175 Kelatan | 2005/7 | 2008/1124 | 2010/5/8 | |
F-176 Selangor | 2006/7 | 2009/7/23 | 2010/12/28 |
起源 馬來西亞東臨南中國海,西面則有麻六甲海峽,前者是鄰近國家爭奪南沙群島及周邊海域歸屬權的敏感地區,後者則是航運繁忙、非法海上活動猖獗的全球重要航運通道;因此對於1990年代以來不斷意圖成為東南亞地區最具影響力國家、且對海上貿易十分依賴的馬來西亞而言,海軍的任務便極為吃重。 為了保障麻六甲海峽的航行安全,有效執行水面巡邏、保護經濟海域、維護本國航運、打擊海上不法(包括走私、販毒、海盜行為等)以及海上救援等任務 ,並增加爭奪南沙群島周邊海域的實力本錢,馬來西亞 海軍在1990年代初期提出了規模龐大的新一代近海巡邏艦計畫(Next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NGPV),打算耗資243億令吉,在20年內分批購買27艘巡邏艦來健全其海防力量。 此一龐大商機吸引了至少14家歐美廠商前來競標,通過第一輪淘汰之後,總共有德國巡防艦聯盟(GFC)、英國渥斯柏(Vosper Thornycroft)和亞羅(Yarrow)造船廠、澳洲川斯費德(Transfield)等四家。 其中,Yarrow在1992年3月獲得馬來西亞訂購兩艘F2000巡防艦(後來的萊吉爾級,Lekiu class)的訂單,而澳洲政府則向馬來西亞提出兩國新一代水面巡邏艦聯合計畫的構想(當時澳洲也正在規劃新一代巡邏艦艇)。德國方面GFC集團以集團中著名的布隆.沃姆斯造船廠(Blohm & Voss,B&V)的MEKO系列模組化巡防艦競標,為馬來西亞案推出的設計是MEKO的第四代產品──擁有標準數位資料匯流排的MEKO-100(先前的MEKO-100曾獲得阿根廷的訂單),並在1993年馬來西亞蘭卡威航太展中開始積極推銷 。有趣的是,B&V廠的MEKO 200巡防艦在1989年獲得澳洲與紐西蘭的紐澳聯合軍團級(ANZAC)巡防艦的合約,在技術轉移之下由澳洲川斯費德廠建造,而川斯費德前來競標馬來西亞NGPV的方案,就是該廠以ANZAC案的經驗而推出的設計。當然,B&V原廠用來競標的MEKO-100自然也融入ANZAC案中的技術。 NGPV計畫在1994年11月正式起跑,首先釋出的是第一批六艘的需求,而德國B&V船廠的MEKO-100RMN(競標馬來西亞訂單之最後定型型號,RMN代表「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Royal Malaysian Navy)在1997年10月擊敗群雄,首先獲得這六艘第一批NGVP訂單。依照NGVP計畫的執行,除了前面一、兩艘由國外原廠建造之外,後續艦在國外原廠的技術轉移和協助下,於馬來西亞本國船廠建造,以厚植馬來西亞本國國防產業 ;而這也是馬來西亞首次在本國船廠建造千噸級以上的水面作戰艦艇。 第一批吉打級 在1998年9月6日 ,馬來西亞政府與檳城造船工業公司(PSC Naval Dockyard)簽署首批六艘MEKO-100RMN的合約 。檳城造船工業公司的前身是皇家馬來西亞海軍船塢(Naval Shipyard)公司,原屬馬來西亞財政部,1995年轉型為民營企業。檳城造船工業公司在1999年2月與德國B&V原廠 簽署總值53億5000萬令吉的相關轉包合約(包括由STN Atlas Elektronik承包戰鬥系統的一億美金合約),合計近14億美元。根據最初馬來西亞與B&V簽署的合約,頭兩艘MEKO-100RMN在德國原廠完成各個船段與模組之後,運至馬來西亞檳城造船工業公司組裝完成,而後續各艦則在B&V的協助下完全由檳城造船工業公司 自行建造;不過合約執行兩年後,德國與馬來西亞雙方均同意更改頭兩艘的建造合約,完全在德國進行建造,其中B&V廠承造首艦,而同屬德國巡防艦聯盟(GFC)的HDW則建造二號艦。為了進行檳城造船廠的建造作業,並協助提升馬來西亞造產業的效率與競爭率,B&V特別派遣了一個八人專家小組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三年的協助工作。由於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導致此計畫無論在進度或採購數量上都大受影響 ,關於合約內容的談判多次反覆進行,因而延遲了首艦開工的進度。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依照本國州名為這批艦艇命名,前兩艘由德國建造者命名為吉打號(KD Kedah F-171)與彭亨號(KD Pahang F-172);第三艘(也是馬來西亞自行組裝的第一艘)命名為檳榔嶼號(KD Pulau Pinang F-173) ,第四艘命名為登嘉樓號(KD Terengganu F-174) ,第五艘名為吉蘭丹號(KD Kelatan F-175),至於第六艘則命名為雪隆號(KD Selangor F-176)。 前六艘吉打級將全數部署於南中國海與馬來西亞以東的海域,以及蘇拉威西海域及蘇祿海交接處,這些地方是鄰近各國(尤其是印尼、中國)之間領土、海域、資源糾紛的熱點,而此一部署足以顯見馬來西亞對這類議題的重視。 依照與德國廠商敲定的合約,除了首批六艘NGVP巡防艦之外,後續21艘以優先選擇權的方式執行;而皇家馬來西亞海軍能否繼續建造21艘,取決於該國的經濟能力。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也希望能將總數27艘NGVP巡防艦的總預算總額控制在240億令吉之內,平均每艘造價約9億 令吉。 技術特性 1993年參加蘭卡威航太展的最早期MEKO 100,基本構型宛若MEKO 200系列的縮小版,爾後其細部設計不斷演進修改,融入了許多最新科技,包括匿蹤設計與電子科技等,都應用了B&V廠最新的研究成果。由於MEKO-100RMN的建造工作展開時,德國巡防艦集團已經推出新一代的MEKO A-100/200系列,故也有部分資料將MEKO-100RMN歸類為MEKO A-100系列;不過由於MEKO-100RMN原始設計提出的時間較早,加上雖然擁有雷達匿蹤外型,但缺乏MEKO A系列必備的「X橫斷面」外型特徵,因此嚴格來說不能歸類為MEKO A系列的一員。事實上,MEKO-100 RMN在競標與開發過程中陸續加入許多更先進的設計與技術 (MEKO-100 RMN開工之際,MEKO A-100的概念已經出爐),因而與MEKO A系列有很高的技術相似度;但就研發時程的先後來看,MEKO-100RMN在MEKO A系列之前就已出現。 吉打級的艦體由三個船段模組構成,外加兩個桅杆模組。吉打級的主機為兩具功率7300馬力的Caterpillar 3616柴油機,每具出力8000馬力(5450kw),驅動由Royce Rolls旗下Kamewa Ulstein公司生產的Type 72XF5/5的可變距螺旋槳 推進器(雙軸),平常的最大巡航速率約24節,使用最大出力時航速能達到近30節(不能持續太久),以12節航行時續航力達6050海里,能連續在海上作業21天;艦上的電力供應則由四具功率537kW的Caterpillar/AVK 3412 TA 500 kVA發電機負責,動力與電力系統都由加拿大CAE公司的整合平台管理系統(Integrated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IPMS)加以監視與控制 。為了降低紅外線訊號,吉打級捨棄了傳統的煙囪結構,主機廢氣先引通過海水冷卻系統的降溫,再由位於艦體兩側水線附近的排氣口排出;這是MEKO A系列的典型排氣設計,不過MEKO A200的排氣口設於艦尾水線附近,而吉打級以及德國自用的K-130布呂舍威級巡邏艦(兩者均與MEKO A100有血緣關係)的排氣口則設於兩舷水線上方 。最初吉打級的塗裝是單純的海軍灰,不過日後發現側舷排氣口附近船體會被主機廢氣燻黑,因此將艦體中部以後整個下半部船體漆黑。 吉打級承襲了MEK系列一貫重視的艦艇存活設計,全艦劃分為三個各自獨立的氣密防護區域,每個區域均擁有各自獨立的核生化過濾系統與加壓空調,能維持高於外部的氣壓以阻絕受核生化污染的氣體、落塵侵入艦內。本級艦內以八道水密艙門分隔為九個水密艙區,即便其中兩艙進水也不會有沈沒之虞。為了強化戰場存活性,本級艦的動力分置於兩個各自獨立的機艙中,每個機艙包括一具柴油主機、傳動裝置與一根大軸,兩個機艙的運作完全獨立,其中一個失去作用並不會影響另一個;此外,兩具船舵也採用獨立設置、同時動作的配置方式,其中一具舵機的失效並不會影響另一具。此外,艦內以一道位於兩個主機艙之間的損害隔絕艙門劃分為兩個各自獨立的損管區域,每個區域各有一個獨立運作的損管控制室,而輪機監控室內還設有一個全艦統一的損管中心;此外,兩個損管區各自設有獨立而完善的自動與手動消防設施,兩區的排氣、空調、核生化防護與配電也是各自獨立的 ,艦上的空調/換氣系統以及輪機艙/機庫/燃油艙的滅火系統都由Noske-Kaeser公司提供。吉達級人員編制78名 ,此外另有搭載15名人員的空間餘裕。為了滿足海上持續作業21天的需求,吉打級艦內擁有足夠的物資儲存空間、兩台淡水機以及充裕的起居/休閒空間 ,每個人員住艙都有自己的衛浴設施。 偵測方面,吉打級擁有一具EADS德國分公司的TRS-3D/16ES G頻三維平面/對空搜索雷達 、一具德國STN Atlas Elektronik的STN 9600 ARPA導航雷達以及MDS-3060聲納系統等,艦上作戰中樞為STN Atlas Elektronik的COSYS-110M1多功能戰鬥管制系統,電子反制裝備包括Thales Sensors的Sceptre X/Sealion電子反制系統(工作頻率為2~18GHz)與ALEX MK-137 SRBOC六聯裝誘餌發射系統 ,此外還有自動化的整合導航與操控系統 。COSYS-110M1戰鬥系統擁有六個MB-2000C多功能顯控台,中間由二餘度FDDI高速區域網路連結。艦上的整合通信/資訊傳輸系統由Rohde & Schwarz 提供,包括HF/UFH/VHF頻無線電、數位資料鏈的高速數據機、艦內區域網路(LAN)等等。艦上的導航系統由LITEF整合,包括差分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由PL41 MK4 Mod1環形雷射陀螺儀為核心的慣性導航系統,此外艦上還有Lambrecht 提供的完整氣象偵測單元。艦上的水下偵測系統為L-3 ELAC Nautik生產的NDS 3060主/被動聲納系統,擁有雙頻(30KHz/70KHz)操作模式,包括360度低頻廣角水下掃瞄以及高頻的三維高解析度水下影像,具備迴避水下礁石障礙與水雷的能力,非常適合麻六甲海峽狹窄水淺障礙物多的環境 ;此外,艦尾也預留安裝拖曳陣列聲納的空間。 武裝方面,吉達級艦首A砲位 的武器模組基座裝有一門OTO-Breda 76mm快砲(射速約85發/分),B砲位的模組基座安裝一具美製21聯裝MK-49 RAM公羊防空飛彈系統,艦體中段可加裝兩組四聯裝法製MM-40 Block2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直昇機庫上方裝有一座德國毛瑟(Mauser)廠的全30mm自動機砲塔(可選擇由射控系統指揮接戰,或者由人員在砲塔內手動操作),此外兩舷各設有一挺12.7mm機槍。艦上的火砲由 瑞士Oerlikon Contraves的TMX/TMEO整合式光電/雷達射控系統負責導控,其中TMX安裝於艦橋上方,整合有Ku頻射控雷達與電視攝影機,並預留加裝紅外線熱影像儀與護眼雷射測距儀的空間,負責導控76mm快砲;而TMEO則是一種輕量化的整合式光電射控儀,整合有電視攝影機、紅外線熱影像儀與護眼雷射測距儀 ,安裝於直昇機庫上方,負責導控毛瑟30mm機砲。基於經費與效益等考量,吉打級服役初期將暫不安裝RAM與飛魚反艦飛彈。艦尾設有一個直昇機庫, 可操作一架英製超級大山貓(Super Lynx)-300反潛直昇機或AS-355輕型通用直昇機 ,而此機庫的容量最多可容納S-70C之類的10ton級中型反潛直昇機。 第一批吉打級服役初期,艦上並沒有常駐的大山貓反潛直昇機,而是由皇家馬來西亞海軍所屬的六架超級大山貓-300輪流擔負艦基飛行任務(平時停放於陸地)。 NGVP首艦吉打號在2006年度的EX ANGSA聯合海空操演中,首度與各海軍參演編隊進行協同操演,以測試吉打號與各艦艇編隊之間的通信、數位資訊傳輸、資料整合以及協同執行任務能力等。 系統整合問題與船廠經營危機 由德國建造的頭兩艘本級艦吉打號(F-171)、彭亨號(F-172)分別於2001年6月7日與8月1日開工建造,2003年3月21日與10月2日下水,歷經試航之後,分別在2003年5月與10月從德國返抵馬來西亞,由檳城造船公司進行最後的系統安裝與整合。吉打號與彭亨號分別2003年9月25日與2004年6月10日舉行引渡儀式,兩艦本來預計分別在2004年9月與2005年3月月移交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不過在最後的整合測試階段,兩艦卻陸續發生諸多技術問題,包括指揮作戰系統的軟體問題、雷達之間的電磁相容性不佳以及整體後勤體系出問題等。 所謂電磁相容性問題就是艦上不同電子裝備運作時彼此干擾,這種情況在同一艘船整合多種來自不同廠商的電子系統時,特別容易發生,需要著實費一番功夫來整合。在吉打號與彭亨號上,發生電磁相容性問題的是EADS的TRS-3D搜索雷達與Oerlikon Contraves的TMX/TMEO射控系統,而這是兩型雷達首度進行整合搭配;負責整合的Atlas Elektronik公司宣稱在2005年底,該公司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2006年5月8日,二號艦彭亨號在一次試射中以毛瑟30mm自動機砲擊落3km以外的目標,證實了COSYS-110M1戰鬥系統、TMEO光電射控系統與毛瑟機砲已經整合成功。先前馬來西亞向英國購買的F-2000萊吉爾級(Lekiu class)巡防艦,也曾發生不同來源的裝備產生電磁兼容性問題而延遲交艦的情況。 這些問題導致吉打號與彭亨號的交艦時程延誤超過一年,兩艦最終分別在2006年6月與8月進入皇家馬來西亞海軍服役,較原訂期程延誤了18個月左右。 而後續艦生產方面,檳城造船廠本身的內部管理出現更嚴重的問題,進度大幅落後,曾公開向馬來西亞政府要求1.8億令吉的額外資金挹注,總數40家的次承包商指控檳城公司拖欠高達一億8000萬令吉的 款項。 依照馬來西亞公共帳目委員會(Public Accounts Committee,PAC )的調查,檳城造船廠在NGPV專案中各項管理以及與次承包商的關係問題重重,除了拖欠次承包商資金之外,管理階層也有許多貪污腐敗的情況。事實上,早在NGPV簽約時,當年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總司令沙里爾.伊薩克(Mohd. Sharil Ishak)堅決反對由檳城公司擔負建造工作,他表示該公司從國營化轉為民營化的改組過程太過倉促,導致組織與管理一團混亂,先前就連建造拖船和水警隊的小型巡邏艇都搞不好,根本不可能勝任像NGVP這樣如此複雜而龐大的造艦計畫。 為了挽救NGVP計畫,馬來西亞政府介入檳城造船工業公司的改組,由屬於軍方的武裝部隊基金局(Lembaga Tabung Angkatan Tentera,LTAT)以及莫實德控股(Boustead Holdings Berhad,BHB,由馬來西亞陸軍撫卹基金控股)出面,在2005年8月接管了檳城造船廠,隨後重組了該廠的管理階層,並改名為莫實德海軍船廠(Boustead Naval Shipyard),屬於莫實德重工(Boustead Heavy Industries Corporation Bhd,BHIC)旗下。一連串進度落後、預算超支、管理與財務等問題,一度大大減損馬來西亞政府進一步支持海軍擴充巡邏艦兵力的決心,甚至考慮取消前六艘吉打級之後的所有後續購置。在更換承包團隊後,檳城造船廠自行組裝的後四艘 吉打級的頭兩艘(F-173、174)分別在2007年11月12日與12月6日下水, 並於2009年6月、7月陸續交付 ,後續兩艘(F-175、176)則於2008年12月與2009年7月下水;隨著吉打級的建造逐漸邁入常軌,馬來西亞政府才比較有認真考慮後續增購本級艦的空間。 前六艘吉打級的原訂總花費約為54億令吉,爾後為了解決系統整合與檳城船廠管理等問題,馬來西亞總共為這批艦艇追加了15億令吉的資金 ;不過,根據馬來西亞公共帳目委員會在2007年的報告,這15億追加預算中,其中一筆約一億令吉的採購發票不翼而飛,導致無法查帳,令人懷疑其中是否發生弊端。 馬來西亞政府向來貪污嚴重,各項軍備建設往往淪為各利益團體收取大筆回扣的機會,因此馬國三軍軍備建設經常雜亂無章,不僅來源繁雜並經常發生預算超支、時程拖延,且最後成效不彰;而問題重重 且超支落後的吉打級,便經常被拿來當作代表性的案例。花費此等高價購買的六艘艦艇,最高實用航速卻只有25節,服役初期僅配備艦砲等水面作戰武器(吉打級原始設計雖然預留安裝反艦飛彈 、RAM防空飛彈以及拖曳陣列聲納的空間,但由於造艦本身的成本比預期大漲,導致這些裝備都遭到刪除),只適合作為維護經濟海域或近岸巡邏等低強度任務,因此常常受到抨擊。 在2009年,因應猖獗的索馬利亞海盜,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也派遣軍艦前往亞丁灣護航,但由於現有吉打級沒有空間容納額外的登船臨檢或突擊兵力,因此無法擔負此一任務。 NGVP後續 長久以來,馬來西亞與鄰近的中國、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對於南沙群島及周邊海域、資源的歸屬多有爭議與摩擦,而2000年代以來油價飆漲則使油田議題變得更加敏感。馬來西亞 在1960年代立國未久,就印尼早因為Borneo島主權問題爆發過衝突(稱為印馬衝突,Indonesia–Malaysia confrontation);在2005年4月8日 ,馬來西亞與印尼艦艇在南沙群島蘇拉威西海域發生衝突,導致兩國之間關係的緊繃,該處的油源始終是鄰國爭議的焦點之一;再者,2000年代以來中國大幅強化南海艦隊實力並建設海南島 的海空軍事設施,對南沙群島的所有權主張也十分強硬,使得東南亞數個國家紛紛強化海軍建設,形成軍備競賽。 基於以上因素,皇家馬來西亞海軍除了因應平時繁忙的領海巡護、打擊海盜走私等非法活動之外,與鄰國海軍之間發生正規武裝衝突的可能性也日益增高,這使得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對於新型艦艇的 正規作戰需求開始提高,而不再只是水面巡邏、查緝海上非法、經濟海域維護等低強度任務。 因此,繼續建造新一代中型巡防艦成為皇家馬來西亞海軍的必要之事;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在2007年12月6日於第四艘吉打級 艦登嘉樓號( F-174)的下水典禮中表示,只要檳城造船廠能在2009年順利完成六艘吉打級的建造,馬國就會訂購第二批六艘NGPV巡防艦。 在2008年4月,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對外宣布第二批NGPV巡防艦將著重於反潛任務。馬來西亞 打算在2006至2010年度執行的第九個馬來西亞五年計畫中開始進一步擴充海上力量,首先購買向英國BAE購買第二批兩艘F2000巡防艦,此時該計畫中還沒有採購第二批吉打級的預算 。在當時,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將爭取在接下來的第十個馬來西亞年度計畫 (2011至2015年)中購買第二批六艘吉打級的事宜,以及配套的第二批六架超級大山貓反潛直昇機。 如果一切順利,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希望最終能增購21艘NGVP巡邏艦,使其總數達到27艘;如果順利執行,粗估21艘後續艦的合約總值將達189億令吉。 爾後皇家馬來西亞海軍也不再稱吉打級的後續型為NGVP,改以「近海戰鬥艦」之類的名稱,以強調後續艦更著重正規作戰能力而不再只是「近海巡邏艦」。 根據馬來西亞的媒體KLS在2007年表示,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將未來的主要作戰任務分成主要焦點任務(Primary Focused Mission)與專職焦點任務(Specially Focused Mission),其中主要焦點任務包含防空、反潛與水面作戰,由馬國最高檔的主戰艦艇來擔負,這個地位顯然就是兩艘英製F2000萊吉爾級(Lekiu class)巡防艦以及當時恰購中的兩艘第二批F2000巡防艦;而專職焦點任務則特別針對單一作戰任務,這部份便交給數量較多的吉打級,並作為F2000巡防艦的輔助兵力。 當時外界曾推測後續批次的吉打級巡防艦會安裝不同的裝備模組,擔負不同的專職聚焦任務。 根據上述新需求,第一批六艘吉打級服役初期只配備OTO 76mm快砲、30mm機砲與12.7mm人操機槍,沒有任何防空飛彈、反艦飛彈以及反潛武器,只能因應一般的海面巡邏維護作業,無法滿足皇家馬來西亞海軍日益重視的正規 水面、防空與反潛作戰。當時,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希望從第二批吉打級開始,加裝吉打級原始設計中預留安裝空間的MM-40 Block III飛魚反艦飛彈與RAM公羊短程防空飛彈,以因應未來可能的海空衝突,而第一批吉打級也將陸續回廠加裝。 此外,當時也推測第二批吉打級會增加反潛能力,故可能加裝拖曳陣列聲納以及艦載反潛魚雷。 除此之外,皇家馬來西亞海軍也打算尋求更精良的火砲,取代吉打級使用的早期型OTO 76mm快砲以及30mm毛瑟機砲,有意參與競標的設計包括瑞典Bofors的SAK-57 Mod3 57mm高平兩用快砲,以及OTO-Breda的76mm快砲的超級快速型(SR)。其中,Bofors的第一代SAK-57 Mod1 57mm快砲先前已經是皇家馬來西亞海軍的制式裝備,而SAK-57 Mod3擁有更好的射擊精確度與可靠度,並配備功能廣泛的3P程式化引信砲彈,最大射速220發/分,此系列火砲已經被瑞典海軍與美國海軍LCS戰鬥艦、海岸防衛隊「整合深水計畫」作為新一代中口徑快砲;而OTO-Breda的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 已經廣受各國採用,射速則提高到120發/分,比標準型76mm快砲增加了近50%。小口徑機砲部分,向馬來西亞推銷的包括德國、瑞士合力開發的GDM-008 35mm千禧年火砲系統(Millennium Gun Weapon System),以及義大利OTO-Breda的MARLIN-WS先進模組化遙控武器站。GDM-008採用一門瑞士奧利崗(Oerlikon)的1000 KDG型轉膛式35mm砲身,配備AHEAD程式化引信砲彈,最大射速1000發/分,詳見英國海精靈級巡防艦一文;至於OTO-Breda的MARLIN-WS則可根據客戶需求來選擇25mm或30mm砲身,甚至也能加裝如法製西北風(Mistral)、俄製Igla等短程防空飛彈發射管,選擇彈性甚廣。 除了武裝之外,皇家馬來西亞海軍也嫌第一批吉打級的航速有點略低,實用的最大航速只有25節左右, 對於經濟海域巡邏等任務還算勝任,對於正規艦隊作戰或快速反應/攔截就嫌太慢;雖然本級艦在試航時曾加速30節以上,但這只是短期衝刺,而無法持續保持這樣的速度。 因此,皇家馬來西亞海軍內部有部分意見表示,希望後續的吉打級能增加發動機出力,將最高實用航速提高到30節附近。 從NGVP到SGPV/LCS 由於馬來西亞對問題叢生而且規格不符需求的第一批吉打級頗有不滿,加上國際周邊局勢演變導致馬來西亞海軍更要求正規作戰性能,最後還是終止了原本與德國廠商後續21艘 新艦的選擇權,重新招標。如同前述,新的後續艦計畫不再使用NGVP這個名稱,而改稱為第二代巡邏艦/近海戰鬥艦(Second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s/Littoral Combat Ship,SGPV/LCS)。 在2009年8月,馬來西亞決定取消原訂向英國購買第二批F-2000防空巡防艦的計畫,將資源集中於SGPV/LCS。在2011年12月,法國DCNS的Gowind巡防艦正式獲勝,成為首批六艘SGPV/LCS的選項(授權在Boustead Naval Shipyard建造)。 由於另有專文介紹SGPV/LCS,在此不予贅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