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R 6六芒星級飛彈巡防艦

 

 早期外界推測SAAR 6的可能船型:由MEKO A100稍微縮小的MEKO A80

TKMS集團在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15)中展出的MEKO A90輕巡防艦模型,

衍生自德國自用的K130輕巡防艦。 這可能與SAAR 6有關。

2015年8月下旬出現的SAAR 6想像圖,估計排水量2000頓左右,配備強大的防空、反艦與反潛火力。

2018年9月下旬以色列國防軍建軍70週年展(IDF 70)中展出的SAAR6模型,這是定案的版本。

EL/M-2248 MF-ST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分置在前、後兩個塔式桅杆頂。

SAAR6首艦六芒星號(Magen)的舰首段,正在TKMS的基爾造船廠吊装,準備與後部船段結合。

(上與下)2018年10月1日,SAAR6首艦六芒星號(Magen)在TKMS的基爾造船廠完成全部船段合攏。

 

 

SAAR6首艦六芒星號(Magen)在2019年5月14日於TKMS基爾造船廠下水的畫面。

(上與下)艤裝中的六芒星號

(上與下)SAAR6二號艦的前部分段在2019年2月5日吊入船塢中。

SAAR6二號艦同胞號(Oz)在2019年8月23日下水。

前兩艘SAAR6在基爾造船廠艤裝。

2020年3月六芒星號試航的畫面。

(上與下二張)試航期間的六芒星號。(上與下)在2020年12月2日,

(上與下)在2020年12月2日,六芒星號抵達以色列海法港;SAAR6在返國之後,才會由以色列自己安裝各種電子裝備和

武器系統。停泊在碼頭另一側的是一艘升級後的SAAR5飛彈巡邏艦,已經換裝了與SAAR6相同的EL/M-2248 MF-STAR

固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2020年12月2日,六芒星號(後)抵達以色列海法港,通過一艘以色列海軍SAAR5飛彈巡邏艦(前)

六芒星號的艦橋

2021年6月10日,剛從德國基爾完工交付的SAAR6二號艦同胞號(Oz,右)在以色列海法軍港舉行返國儀式。

注意左側SAAR6首艦六芒星號,MF-STAR相位陣列雷達已經裝妥。

SAAR6安裝MF-STAR相位陣列雷達陣面的照片

(上與下) 2022年2月下旬,SAAR6首艦六芒星號進行C-Dome防禦系統的實彈測試,

此為Tamir防空飛彈發射瞬間。

SAAR6發射反艦飛彈的畫面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SAAR 6六芒星級飛彈巡防艦/以色列

(Magen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德國/German Naval Yards Kiel
尺寸(公尺) 長90~92 寬13.2~13.5 吃水4 高21.5
排水量(ton)

約20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AD

MTU柴油機*2

雙軸
航速(節) 26
續航力(海浬) 2500
偵測/反制系統

EL/M-2248 MF-STAR固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Elbit Deseaver 72聯裝干擾彈發射器*3

聲納
射控/作戰系統

 

乘員 70
艦載武裝 推測:

OTO 76mm 62倍徑超級快速火砲*1

八聯裝閃電八型(Barak II) 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2(共16枚)

十聯裝Rafael C-DOME近程防禦系統*4(共40枚)

Rafael Typhoon遙控武器站*2

四聯裝加百列V型反艦飛彈發射器*2~4

324mm魚雷發射器*2(使用MK-54魚雷)

艦載機 中型反潛直昇機*1
數量 共四艘
艦名 艦名英譯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交付時間 服役時間
Magen 2018/2/7 2019/5/14下水,5/23命名 2020/11/11

(2020/12/2抵達海法)
 
Oz 2019/8/23下水 2021/5/4

(2021/6/10抵達海法)
Atzmaut 2019/12/13 2021/7/27(2021/8/10抵達海法)
Nitzahon 2019 2021/7/27(2021/8/30抵達海法)

 


 

多次更迭的SAAR 5後續造艦案

以色列在2002年開始規劃取代SAAR4的新一代巡防艦。在2004年,有兩組以美國廠商領導的團隊加以競逐,其中以雷松為首的團隊使用該集團為美國海岸防衛隊整合深水計畫的艦型設計,結合以色列Elta開發的EL/M-2248 MF-STAR固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後來又稱為ADIR,詳見SAAR-5艾拉特級巡防艦一文);而另一組團隊則是由洛馬、通用BIW造船廠、西班牙IZAR組成的 先進巡防艦銷售聯盟(AFCON),該集團推出的設計是兩千噸級的「迷你神盾」艦艇,配備雷松集團的AN/SPY-1K(V)相位陣列雷達 ;不過,這個計畫隨後便遭到以色列海軍擱置;同時期,以色列海軍也曾提出萬噸級哥吉拉(Gonzilla)大型艦 計畫,預計配備神盾作戰系統、大量垂直發射系統、UAV以及有人直昇機等。不過在2004年,以色列政府以花費過高為由, 放棄了雄心勃勃的哥吉拉計畫。當時以色列一度與美國LCS計畫合作,以LCS的艦體平台搭配以色列國產的先進作戰、Elta的EL/M-2248 MF-STAR固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武器系統 ,計畫名稱為SAAR-5+(美方稱為LCS-I,詳見LCS一文)。在SAAR-5 +之中,MF-STAR依舊為雷達選項之一,此外還有美國的SPY-1F相位陣列雷達與迷你神盾系統。然而 由於LCS-I造價不斷攀高,平均每艘粗估6億美元的成本遠超出以色列容忍的每艘4.5億上限,最後還是在2009年7月遭到放棄;而美國諾格集團另一個以 現有SAAR-5設計發展而來的提案,也由於價格因素而被否決。

接下來以色列是打算引進國外現成性能成熟且成本適中的中小型巡防艦設計, 並轉移技術在以色列境內建造,以造福以色列的國防工業;以色列初步打算新購兩艘新巡防艦,預計以10年的時間由以色列國內廠商建造完成並交付成軍。德國的MEKO A-100是呼聲頗高的選項,不僅因為MEKO系列 外銷實績眾多、口碑良好, 更重要的是過去以色列海軍曾利用二次大戰時代納粹屠殺猶太人以及1980年代西德協助伊拉克發展化武之後的補償心理,向德國先後購買五艘 海豚系列潛艦,並獲得德國方面的極大價格優惠,因此如果以色列有辦法在新的MEKO採購案中說服德國比照辦理,便有希望在以色列容許的預算內, 完成以MEKO為載台、裝備以色列製先進作戰裝備的新一代巡防艦。 然而,爾後以色列將此案改為公開招標。

在2000年代,以色列對這個計畫並不積極;直到2010年,以色列在地中海毗鄰區域開發了海底天然氣田;由於保護海上鑽氣平台需要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船艦,所以此計畫重新受到重視。

 

德國製造的SAAR 6

依照2012年7月下旬的外電消息,以色列國防部批准斥資8億美元購買四艘1200至1300噸級的新一代水面艦艇,以強化以色列海軍能力、防禦以色列在地中海東部的海上油田。以色列考量的招標對象包括以色列本國、德國、美國與 韓國等。以色列要求新艦配備MK-41垂直發射系統、區域防空飛彈、反艦飛彈以及美製S-70反潛直昇機等裝備,特別是要求能對抗鄰國新購的新型反艦飛彈(敘利亞向俄羅斯購買了P-800超音速反艦飛彈)。 依照2012年11月初韓國媒體的消息,以色列將選擇價格最低廉的韓國作為新艦的承包商,並準備在2012年結束前向韓國正式遞交採購意向書(LOI),準備採購四艘,合約規模約4億美元;此種 韓國設計的排水量約1400噸,平均每艘價格(不含作戰裝備)約1億美元。

依照2013年12月以色列媒體Ha’aretz的報導,以色列國防部正申請30億舍客勒(約8.5億美元或6.24億歐元)的預算來購買四艘新艦艇,並且表示以色列正在跟德國、美國與韓國的廠商洽談。同時期德國媒體則宣稱以色列準備向德國訂購兩艘MEKO系列巡防艦,價值13億美元,艦上將配備以色列國產作戰 與武器系統。 依照以色列方面的消息,如果花費6.24億歐元購買四艘艦艇,這樣的價碼就連買德國較初階的K130型輕巡防艦都很勉強,而且K130這樣等級的艦艇沒有反潛能力以及區域防空能力,似乎只有成本最低廉的韓國可能在這樣的價格之下,提供以色列四艘戰力至少與SAAR5同級的高性能巡防艦;當然,如果依照德國消息,13億美元就足以購買兩艘擁有頂級裝備的防空巡防艦。綜合兩者消息,以色列方面的消息應比較正確,此時以色列無論是選項或總預算都還沒有定論。

外界推測德國為以色列提供的SAAR 6將以MEKO A100(上)或者

略為縮小的MEKO A80(下)為基礎。

依照德國「明鏡」週刊在2014年12月14日的報導,以色列打算從德國購買四艘輕型巡防艦,價值10億歐元,而德國國防部已經為此申請1.15億歐元的專案資金 。2014年12月25日,以色列總理納塔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宣布,以色列將從德國購買四艘新型艦艇,並感謝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以色列防務的承諾。2015年一月下旬,消息傳出德國已經同意出售四艘新巡防艦給以色列,每艘價值約1.46億美元,當時外界推測可能是基於 泰森.克魯伯海洋集團(TKMS)的1600噸級MEKO A100巡邏艦,或者稍微縮小規模的MEKO A80。

在2015年5月上旬,在長達5年談判之後,以色列與德國敲定四艘SAAR 6防空巡防艦的交易,價值約18億新舍客勒(Israeli new shekel,NIS),合計4.3億歐元或4.8億美元(此一價格應只包含德國提供的艦體平台,不包括艦上的以色列國產作戰裝備),其中1.15億歐元由德國政府補助。SAAR 6由德國海軍造船廠( German Naval Yards Holdings)以及泰森.克魯伯集團(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TKMS)聯合設計建造(將在TKMS位於基爾的船廠建造),平台設計以德國自用的K130巡防艦 (母型為MEKO A100)為基礎;在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915)中,TKMS展出以K130為基礎衍生而來的MEKO A90型輕巡防艦,可能也與SAAR 6有關。

首艘SAAR 6於2018年2月7日在 德國海軍造船廠基爾廠(German Naval Yards Kiel ,屬於German Naval Yards Holdings GmbH,GNYH,原屬於HDW) 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儀式開工建造,在2019年交付。 在2018年4月22日,以色列海軍公布四艘SAAR6的艦名,分別是六芒星號(Magen)、同胞號(Oz)、獨立號(Atzmaut)以及勝利號(Nitzahon)。 在2019年5月14日,首艘SAAR6六芒星號在德國海軍造船廠基爾廠下水,隨後在5月23日舉行命名儀式,原訂2020年春交付,但因為2020年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進度延後,在2020年11月11日在基爾廠舉行交艦儀式,12月2日抵達以色列海法軍港。後續三艘SAAR6在2021年5月到8月間交付以色列,在以色列本土安裝艦載作戰裝備(偵測、指管通情與武器系統),並於2021至2022年陸續開始服役。據信四艘SAAR6的項目總成本約30億美元。

2015年8月下旬出現的SAAR 6巡防艦想像圖。

在德國海軍基爾造船廠起吊的SAAR6首艦六芒星號(Magen)的艦首分段,經由龍門吊車

移動並與其他分段合攏。攝於2018年10月。 

2021年6月10日在以色列海法軍港的六芒星號,注意前桅杆MF-STAR相位陣列雷達天線已經裝妥

,後桅杆頂部也安裝了若干球狀的通信天線。

SAAR 6是以色列海軍操作過的最大型艦艇(先前最大的SAAR 5滿載排水量1200噸級),裝備以色列國產作戰系統、電子戰與通信、四面固定天線的EL/M-2248 MF-STAR相位陣列雷達、Barak-8防空飛彈系統等。 EL/M-2248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每個陣面尺寸為1x2m,探測距離大於250m,波束俯仰範圍-20~+85度,單一陣面重500kg,下甲板設備重量為1300kg。根據2018年9月下旬以色列國防軍建軍70週年展(IDF 70)的資料,SAAR 6的艦體長度為90m,寬13.2m,全高(艦底到主桅杆頂)21.5m,艦體高(從艦底到主甲板)13.5m,船艦排水量約2000噸級。SAAR 6採用複合柴油機(CODAD)推進系統,主機據信為兩部MTU柴油機,雙軸推進,航速26節。

裝備方面,SAAR 6的EL/M-2248相位陣列雷達分部於前後兩個塔式桅杆 (朝前、左右兩側的三部天線設在前桅杆,朝後的天線設置在後桅杆);艦上配備強大武裝,艦首設置一座OTO Breda 76mm 62倍徑超級快速型快砲(有可能結合Strales防禦套件,能發射導向的DART砲彈攔截來襲飛彈)。艦橋前方B砲位以及船樓後段兩側(煙囪前方)都裝置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依照2021年7月雅典防衛展(DEFEA2021)以色列海軍展出的SAAR6模型,艦橋前方B砲位裝置由Rafael公司研製、衍生自陸基鐵穹(Iron-DOME)的C-DOME海軍點防禦系統( Naval Point Defense System),每組垂直發射器為10聯裝,可裝置最多四組共40枚塔米 爾(Tamir)攔截飛彈;而船樓兩側各裝一座八聯裝閃電八型(Barak-8)防空飛彈發射器(後稱為Barak-MX),共16枚。艦體中部裝置最多四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可能的選擇包括以色列國產加百列五型(Gabriel V)反艦飛彈(稱為先進海軍攻擊飛彈,Advanced Naval Attack Missile,ANAM)、美製魚叉或瑞典製RBS-15 Mk 3等。後部船樓兩側各裝一座Rafael的颱風(Typhoon)遙控武器站(此基座也可以改裝Rafael Spike-ER飛彈發射器),艦體兩側艙門內設置兩組324mm魚雷發射器(使用美製MK-54魚雷)。艦上總共裝備三座Elbit Deseaver 72聯裝干擾彈發射器,分別位於船樓前方兩側(兩座)以及直昇機庫頂(一座)。艦上可搭載搭載一架SH-60等級的中型反潛直昇機,或者無人操作航空機系統(Unmanned Aerial Systems,UAS)。

最初SAAR 6打算在艦首設置兩組10聯裝C-DOME垂直發射單元(Vertical Launch Unit,VLU),然而在2017年3月底,消息傳出以色列海軍決定將SAAR 6裝備的C-DOME數量加倍,艦首裝置四組10聯裝C-DOME垂直發射單元,共40枚;這是因為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Hizbollah)的122mm Grad多管火箭等長程投射武器的威脅日增。

依照2021年9月15日IAI發布的新聞,以色列SAAR6巡防艦裝備該集團的「閃電MX」(Barak MX)防空與反飛彈系統(Air & Missile Defense System)。

在2022年2月中旬,韓國韓華系統(Hanwha Systems Co.)與以色列飛機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IAI)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針對亞洲地區海軍船艦作戰系統的市場進行合作。

2018年9月下旬以色列國防軍建軍70週年展(IDF 70)中展出的SAAR6模型。

艦橋前方裝備C-DOME近程防禦系統的垂直發射器,兩煙囪前方各裝備一組八聯裝

閃電八型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共16發)。艦體中部最多裝置16枚反艦飛彈。

艦首B砲位垂直發射器兩側各有一座Rafael Typhoon遙控武器站,艦橋頂與

直昇機庫頂部總共裝備四座Elbit Deseaver 72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此外,兩舷還有兩組隱藏式安裝的324mm魚雷發射器。

2021年7月雅典防衛展(DEFEA2021)以色列海軍展出的SAAR6模型,艦橋前方

B砲位裝置四組10聯裝 C-DOME海軍點防禦系統垂直發射器,共40枚塔米 爾

(Tamir)飛彈;船樓兩側各裝一座八聯裝 閃電八型防空飛彈發射器,共16枚。

艦體中部裝置兩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 

在2016年8月初,以色列正式宣布向美國購買一批由OTO Melera授權美國生產的OTO 76mm快砲(美國編號為MK-75)超級快速型,用於升級現有的SAAR 4.5箭簇級(Hetz class)、SAAR 5巡防艦以及之後的SAAR6巡防艦上。以色列研議向美國購買OTO 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已經有約10年的時間。在2018年8月,以色列Elbit Systems獲得以色列國防部(Israeli Ministry of Defense,IMOD)的合約,為SAAR6提供電子戰裝備,合約價值約8500萬美元。

(上與下二張)SAAR6安裝MF-STAR相位陣列雷達的照片

(上與下)SAAR6首艦六芒星號進行C-Dome防空飛彈系統測試,攝於2022年2月。

此時艦上電子系統都已經安裝,艦首B砲位是C-Dome的垂直發射單元;艦首主砲

砲位此時安裝用來觀測C-Dome飛彈試射狀況的感測裝備。船樓前方兩側以及

直昇機庫頂總共裝備三座Elbit Deseaver 72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在2021年7月4日,消息傳出以色列飛機公司(IAI)、以色列國防部的武器科技基礎設施發展處(Development of Weapons and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以及以色列海軍完成SAAR6安裝MF-STAR相位陣列雷達的第一階段工作,接下來就會將Barak 8防空飛彈系統整合到艦上。

在2022年2月22日,以色列國防部、以色列飛彈防禦組織(Israel Missile Defense Organization,IMDO)、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完成了C-Dome防空飛彈系統的海上實彈測試,由SAAR6首艦六芒星號執行,項目包含對抗各種可能遇到的威脅,包括無導引火箭、巡航飛彈、無人機等。 

在2022年2月,SAAR6首艦六芒星號進行C-Dome點防禦防空飛彈系統測試。在2022年9月21日,以色列海軍宣布,已經在SAAR6六盲星號上完成加百列V型反艦飛彈的整合測試工作,在2022年8月進行了艦上試射。在2022年11月30日,以色列國防部宣佈,以色列海軍SAAR6巡防艦六盲星號在本月成功進行了長程防空(Long Range Air Defence,LRAD,即Barak-8)飛彈的試射工作,擊落了一枚模擬巡航飛彈的靶機。

在2023年4月23日,以色列宣佈SAAR6艦隊形成戰鬥力;此時,已有三艘SAAR6形成完整作戰能力,第四艘也即將達成。

加百列V/藍矛反艦飛彈

 

加百列IV想像圖。

2021年IAI以加百列V型飛彈參與英國皇家海軍「過渡性反艦導引武器」(I-SSGW)

競標的想象圖,此型稱為海蛇(Sea Serpent)。

2022年8月,以色列海軍在SAAR6巡防艦上試射加百列V型反艦飛彈。 

在2010年代,以色列飛機公司(IAI)開始發展加百列V型(Gabriel V),稱為先進海軍攻擊飛彈(Advanced Naval Attack Missile,ANAM)。加百列V型以前一代加百列IV為基礎進一步發展,進一步更新氣動力結構,改用新型多波段複合尋標器(可能包含主動雷達與光電),可有效應付近岸環境的雜波,具備一定的陸攻能力,並具備良好的電子反反制能力。

(上與下)2023年5月初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中,IAI與新家

坡ST Engineering合資的普羅特斯先進系統展示藍矛反艦飛彈的模型。

藍矛是以加百列IV為基礎發展而來。

在2021年10月5日,以色列飛機公司(IAI)宣布,愛沙尼亞國防投資署(Estonian Centre for Defence Investment,ECDI)宣布,採用由IAI與新家坡ST Engineering合資的普羅特斯先進系統(Proteus Advanced Systems)所開發的藍矛(Blue Spear)第五代反艦飛彈系統來裝備愛沙尼亞國防軍。藍矛以加百列V型飛彈為基礎。

依照愛沙尼亞公布的資料,藍矛飛彈全長約5.5m,全重估計1250kg,戰鬥部估計250kg,推進系統包括固態助升火箭以及渦輪續航發動機,射程估計超過200公里(日後資料指出達290公里),導引機制包含中途慣性/GPS資料鏈更新以及終端多波段複合尋標。藍矛的氣動力構型包括彈體中部一對可伸縮的水平彈翼、彈體中後部一對向下方的翼面,以及一組彈尾X型舵面。

C-DOME防禦系統

SAAR 6會裝備Rafael的C-DOME海軍點防禦系統,沿用陸基鐵穹(Iron DOME)

近程防空系統的技術,每組垂直發射器可容納10枚飛彈。注意垂直發射器採用熱發射。

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中展出的C-DOME防禦系統模型。

2021年7月雅典防衛展(DEFEA2021)展出的十聯裝C-DOM垂直發射器。

SAAR6使用的就是這種構型。

在2014年10月,Rafael公布將發展鐵穹(Iron-DOME)防禦系統的艦載版,稱為C-SOME或海鐵穹(Sea Iron-DOME),用來防禦海上或近岸任何可能對軍艦造成的威脅,包括反艦飛彈、彈道拋射(如砲彈)或直射的武器(如火箭)。C-DOME採用熱發射的垂直發射系統,每個垂直發射模組能裝填10枚光電導引、射後不理的塔米 爾(Tamir)飛彈,結合船艦上現有的感測器(主要就是EL/M-2248相位陣列雷達,鐵穹使用相同的雷達系統)來提供敵情資料,能同時接戰360度全方位來襲的大量空中目標。

Rafael在2023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中展出的模組化C-Dome

系統,包括一個整合射控雷達與射控系統的集裝箱模組,以及一組C-Dome垂直發

射器模組(共20枚),可在4小時內安裝在船艦甲板上或拆除,船艦平台只要提供電力

就可讓系統作戰。

在2023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中,Rafael首度展出安裝在集裝箱模組的C-Dome版本,包括一?C-Dome垂直發射器(共兩組10聯裝,共20枚),以及一個整合有射控雷達以及戰鬥管理系統的集裝箱模組;這些模組能輕易安裝在任何船隻的甲板上並於四小時內完成安裝或拆除,只要甲板強度和面積足夠就可以安裝(無須穿透甲板),船艦平台只需要提供電力以及操作的人手就可作戰;此外,客戶也可以選擇將C-Dome模組連結到艦上原有的戰鬥管理系統以及雷達。在IMDEX 2023會場中,Rafael攤位呈現NVL集團(原德國呂森造船廠)的巡邏艦安裝此種集裝箱版C-Dome模組的想像圖與視頻,直昇機甲板上安裝一個雷達/射控系統集裝箱模組,以及一組包含兩座10聯裝C-Dome的垂直發射器模組。Rafael在IMDEX 2023透露,澳大利亞正與該集團協商,考慮引進此種模組化C-Dome系統來強化澳洲阿拉佛拉級(Arafura class)的防禦能力。

鐵穹系統的需求源於以色列與在黎巴嫩活動的真主黨(Hezbollah)武裝勢力的戰爭,真主黨民兵不時在黎南朝以色列北部境內發射火箭彈,由於這些發射器機動性高、容易隱蔽,很難即時發現並予以摧毀。在2004年,以色列國防軍研究局的領導人、擁有數學博士學位的Daniel Gold准將就開始研究一種能及時探測、立即反應、在空中迅速精準攔截來襲火箭的飛彈防禦系統,並向政府當局鼓吹研製這類系統;一開始,這個計畫並不被以色列當局重視,認為這些火箭發射器機動性高、射擊隨機且彈藥體積小,飛行時間至多只有數十秒,不可能即時發現攔截,因此Daniel Gold的團隊只能繞過官僚程序,自行研究可能的方案(為此Daniel Gold在2008年幾乎遭到以色列審計單位起訴)。在2006年第二次黎南戰爭期間,真主黨武裝勢力朝以色列境內發射4200枚火箭等武器(以122mm Grad火箭發射器為主),造成44名平民喪生,並導致以色列必須遷移25萬名居民至安全地帶。戰爭結束後,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Ehud Olmert)首度聽取了Daniel Gold對這類系統的簡報,但仍拒絕投資,而以色列國防部長Amir Peretz 仍在2007年2月宣布支持開發這種防禦系統,並繞過正常程序對此計畫撥款1000萬美元;直到2007年底,以色列政府才開始重視這個項目,撥款2億美元進行開發。此系統被命名為鐵穹(Iron-Dome)防禦系統,由以色列國防軍、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以及以色列飛機公司(Israel Aircraft Industries,IAI)領銜開發。在2010年5月,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宣布美國將投資2.05億美元來資助以色列開發鐵穹系統,隨後獲得眾議院通過並納入2011年度美國國防預算中。在2009年,鐵穹系統的原型成功攔截來襲火箭,開發與測試工作在2010年7月19日完成。在2011年5月,以色列國防部長Udi Shani宣布,將投資約10億美元研製並部署鐵穹系統。鐵穹系統2011年3月27日正式服役,第一套系統部署在別示巴(Beersheba)附近;在4月7日,部署在亞實基倫(Ascalon)附近的鐵穹首度成功攔截哈瑪斯(Hamas)組織從加薩走廊地區發射的火箭,首開實戰記錄。 以色列政府宣稱鐵穹系統至2012年11月已經累積超過400次成功攔截記錄,到2014年10月累積到1200次成功攔截,攔截成功率高達九成。

鐵穹系統是以色列研發構築的三種防禦系統中範圍最小的最後一層防線,最遠程的是可攔截1000公里以內戰術彈道飛彈的箭式武器系統(Arrow Weapon System,AWS),其次是攔截300公里級戰術飛彈的大衛投石索武器系統(David's Sling Weapon System,DSWS)。鐵穹系統以一個先進雷達24小時不間斷地監視整個空域,在敵方發射火箭彈的瞬間就即時探測捕捉,無論來襲武器的大小,後端射控管理系統便立刻根據目標彈道、大氣等綜合條件計算落點,如果可能落在人口密集地區,就發射攔截飛彈在空中將其擊落,從探測到目標到完成落點判斷與威脅分析只需要不到1秒,整個攔截過程(從捕捉目標到命中)必須在15秒之內完成。鐵穹系統主要分成三個部分 ,每個部分都集成在一個平台上,易於部署;第一是探測與追蹤雷達,使用Elta公司已經開發的EL/M-2084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IAI、以色列國防軍等單位亦參與了相關工作);第二是戰場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Battle Management & Weapon Control,BMC),由Rafael委託mPrest Systems、以色列軟體(Israeli software)等公司研製;第三是飛彈發射單元(Missile Firing Unit)以及被命名為塔米(Tamir)的攔截飛彈,由Rafael研製。塔米爾飛彈重90kg,長3m,直徑16cm,使用近發引信,採用射後不理且成本適中的光電導引段(紅外線等),部署在20聯裝的舉升發射器中。美國對鐵穹系統的投資也逐漸深入,並參與生產製造,以色列也對美方實施技術轉移分享。在2014年7月,美國宣布雷松(Raytheon)是合作生產鐵穹系統的塔米爾飛彈的主要廠商。

(上與下)陸基的鐵穹防禦系統的20聯裝舉升發射器

鐵穹防禦系統使用的EL/M-2248相位陣列雷達陸基版,採用單面旋轉陣列天線

鐵穹系統的戰場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BMC)單元,整合在一間機動部署的艙室中。

正發射塔米爾飛彈的20聯裝鐵穹發射器

塔米爾飛彈,背後是鐵穹的20聯裝發射器。

 (上與下)在2016年5月19日,艦載版鐵穹的原型系統進行第一次海上試射。

 

以色列要求塔米飛彈的成本只能是一般空對空飛彈的1/10,加上透過預測機制來忽略不會造成實質危害的火箭(由於真主黨武裝部隊裝備很差,沒有配套的觀測射控甚至專業發射系統,大多數的火箭攻擊僅是經過粗略瞄準的隨機射擊,多數火箭落在空地,因此大部分火箭都可過濾而不予攔截),避免敵方透過大量發射火箭來消耗寶貴的戰備庫存飛彈。早期一枚塔米飛彈的成本達7至10萬美元 (至2014年時每一枚2萬美元),而真主黨用來攻擊以色列的無導引火箭每枚只需要數千美元以下,而一個完整的鐵穹作戰單位則要花費5000萬美元。服役之初,鐵穹系統能在各種天候條件(包括夜間、下雨、沙塵暴、霾霧等)攔截射程4至70km的敵方火箭或155mm榴彈砲等可能使用的無導引砲兵武器,之後以色列希望能將鐵穹的攔截範圍闊大到射程250km以內的短程戰術地對地飛彈。此外,根據Rafael在2015年7月公布的影片,鐵穹也多次成功攔截UAV這類低高度、低速度的目標。

2021年5月15日,以色列國防軍公佈SAAR5巡邏艦INS Lahav在艦尾甲板部署鐵穹

防禦系統發射器的照片,保護以色列在東地中海的鑽油平台免於遭受哈瑪斯的

火箭攻擊。

在2021年4月齋戒月期間,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與巴勒斯坦人發生衝突並持續升高,巴勒斯坦境內的極端組織哈瑪斯(Hamas)在5月10日起,每日對以色列境內實施火箭攻擊,每次攻擊往往都發射超過一百枚火箭,是1987年哈瑪斯成立以來對以色列實施的最大規模攻擊;以色列國防軍從5月14日起用空軍轟炸、地面砲兵等對加薩走廊(Gaza Strip)境內哈瑪斯實施報復性攻擊。雙方交火期間,部署在以色列四處的鐵穹(Iron Dome)防禦系統攔截了大量朝著住民地而去的哈瑪斯火箭,以色列還將鐵穹系統放置在SAAR5巡邏艦艦尾甲板上,用來以色列位於東地中海的鑽油平台免於遭受哈瑪斯的火箭攻擊。

在2022年2月,SAAR6首艦六芒星號進行C-Dome防空飛彈系統測試。

 

2023年以色列-哈瑪斯戰爭

2023年10月7日清晨,以激進伊斯蘭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為首的巴勒斯坦武裝從加薩走廊向以色列發動全方位大規模襲擊(哈瑪斯組織稱之為「阿克薩洪水行動」),當天早上發射了超過5000枚火箭彈,且有約2500名巴勒斯坦武裝分子以車輛運輸、飛行傘等手段突破加薩—以色列隔離牆侵入以色列領土,在鄰近的以色列社區屠殺平民並襲擊了幾個以色列軍事據點,以及攻擊距離隔離牆約3英里的雷伊姆集體農莊附近的超新星蘇庫特音樂節(Supernova Sukkot Gathering),事後統計至少超過1400以上以色列人被殺害(其中超新星蘇庫特音樂節就發現約260人屍體,包含歐、美公民),還有上百以色列士兵、平民(包括婦女和兒童)含歐美公民被劫持到加薩走廊。以色列在隔天正式向哈瑪斯宣戰,以色列國防軍也對加薩發動大規模報復性攻擊。

以色列國防軍在2023年10月17日公布的視頻,SAAR6巡防艦以76mm快砲

轟擊沿岸的哈瑪斯設施。

在2023年10月16日,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透露,以色列的SAAR6巡防艦近日對加薩走廊進行了打擊,摧毀一些哈瑪斯武器生產設施、軍事設施、觀測哨等。這是SAAR6巡防艦首次投入實戰。依照以色列國防軍在10月17日公布的視頻,SAAR6巡防艦以76mm快砲轟擊沿岸的哈瑪斯設施。

在2024年4月9日,以色列國防軍透露,以色列海軍部署在船艦上(應為一艘SAAR6)的C-Dome系統4月8日晚間,於艾拉特(Eilat)南方空域擊落一個可疑目標,首開C-Dome實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