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瓦級飛彈巡防艦
印度向俄羅斯購買的塔瓦級飛彈巡防艦是克里瓦克IV級,是該型巡防艦系列最新的衍生型。
圖為塔瓦級首艦──塔瓦號(INS Talwar F-40)。
第三艘塔瓦級──塔巴號(INS Tabar F-44)。
(上與下)印度海軍訂購的第二批塔瓦級首艦長劍號(INS Teg F-45)。相較於第一批,第二批塔瓦級的武裝有若干變化。
(上與下)由後方看長劍號。
在2016年2月印度國際觀艦式中的第二批塔瓦級的箭號(INS Tarkash F-50)。畫面由前而後分別是箭號、
法國FREMM巡防艦普羅旺斯號(Provence D652)、印度卡馬塔級(Kamorta class)巡防艦Kadmatt(P29)
一艘塔瓦級飛彈巡防艦在俄羅斯建造期間安裝3S14垂直發射系統的照片。
在2021年10月28日,印度購買的第七艘1135.6巡防艦Tushil在俄羅斯楊塔爾造船廠下水。該艦原本
是為俄羅斯海軍艦造的第四艘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巡防艦Admiral Butakov。俄羅斯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
後原本由烏克蘭供應的燃氣渦輪來源中斷,後四艘仍在建造的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都陷入停工。
在2018年11月,俄羅斯與印度簽署合約,將Admiral Butakov與 Admiral Istomin轉賣給印度,
,由印度另外向烏克蘭購得燃氣渦輪裝艦,並且技術轉移在印度建造另外兩艘同型艦。
這兩艘俄羅斯轉賣的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被視為塔瓦級第三批。
2024年7月23日,由印度果阿造船廠(GSL)建造的首艘第四批塔瓦級(1135.6M)巡防艦首艦Triput號
舉行下水儀式。果阿造船廠在2019年1月25日獲得合約,在俄羅斯技術轉移之下建造兩艘Project 1135.6M巡防艦,
這是2018年俄羅斯、印度簽署的四艘Project 1135.6M巡防艦合約中的後二艘,稱為第四批塔瓦級。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塔瓦級飛彈巡防艦/印度
(Talwar class,Project 1135.6) |
||||
承造國/承造廠 |
首批三艘:俄羅斯/Baltisky
Zavod of St
第二批三艘:俄羅斯/Kaliningrad-based Yantar Shipyard JSC 第三批二艘:俄羅斯/Kaliningrad-based Yantar Shipyard JSC 第四批二艘:印度Goa Shipyard Limited(GSL) |
||||
尺寸(公尺) | 長124.8 寬15.2 吃水4.2 | ||||
排水量(ton) |
標準3850 滿載4035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GOG Zorya-Mashproyekt M7N.1E燃氣渦輪機組,包含: DT-59.1高速用燃氣渦輪*2/前進44370,後退9000 DS-71巡航用燃氣渦輪*2/前進1970,後退3000 雙軸 |
||||
航速(節) | 30~32 | ||||
續航力(海浬) |
1600/30節 4000/20節 4500/18節 4850/14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MR-760 Fregat M2EM頂板(Top Plate) 3D對空搜索雷達*1 Pozitiv-M1.2 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F-46、47、50) MR-212/201-1導航雷達*1 Kelvin Hughes Nucleus-2 6000A短程導航/水面監視雷達*1 Ladoga-ME-11356導航/穩定系統*1 TK-25E-5整合式電子反制系統 BEL Ajanta電子支援系統 KT-216干擾彈發射器*4 |
||||
聲納 |
BEL APSOH或HUMSA艦首主/被動聲納*1 SSN-137變深聲納*1 |
||||
射控/作戰系統 |
Trebovaniye-M戰鬥資訊系統 3Ts-25E Garpun-B水面搜索/射控雷達*1 Ratep JSC 5P-10E Puma整合光電/雷達射控系統*1 3R14N-11356反艦飛彈射控系統 Purga反潛武器控制系統 MR-90 Front Dome防空飛彈射控雷達*4 |
||||
乘員 | 180~190(至多220) | ||||
艦載武裝 |
A-190 100mm快砲*1 3S-90單臂防空飛彈發射系統*1(備彈量24枚,裝填SA-N-12防空飛彈) SA-16(Igla-M)垂直發射短程防空飛彈*8 KBSM 3S14E八聯裝垂直發射系統*1(F-40、43服役初期裝填8枚SS-N-27 Club-N反艦飛彈,F-44裝填八枚PJ-10 Brahmos反艦飛彈,日後F-40、43亦將換裝) RBU-6000 12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1 CADS-N-1 Kashtan型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2(裝備於第一批塔瓦級。每座擁有兩具30mm機砲與8具SA-N-11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每套系統備有32枚SA-N-11飛彈) AK-630 30mm機砲*2(第二批塔瓦級) 雙聯裝533mm DTA-53-11356魚雷發射器*2(可發射65E/53-65KE魚雷) |
||||
艦載機 | Ka-28/31反潛直昇機*1 | ||||
數量 |
共六艘,分兩批各三艘 |
||||
第一批 |
|||||
艦名 | 俄羅斯廠方編號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F-40 Talwar | No.301 | 1999/3/10 | 2000/5/12 | 2003/6/18 | |
F-43 Trishul | No.302 | 1999/9/24 | 2000/11/24 | 2003/6/25 | |
F-44 Tabar | No.303 | 2000/5/26 | 2001/5/25 | 2004/4/19 | |
第二批 |
|||||
艦名 | 俄羅斯廠方編號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F-45 Teg | No.1354 | 2007/7/27 | 2009/11/27 | 2012/4/27 | |
F-50 Tarkash | No.1355 | 2007/11/27 | 2010/6/23 | 2012/11/9 | |
F-51 Trikand | No.1356 | 2008/6/11 | 2011/5/25 | 2013/6/29 | |
第三批 | |||||
艦名 | 俄羅斯廠方編號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Tushil (ex-Admiral Butakov) |
2013/7/12 |
2016/3/5(首次下水) 2021/10/28 |
|||
Tamala (ex-Admiral Istomin) | 2013/11/15 | 2017/11/16首次下水 | |||
第四批(印度GSL建造)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
Triput | 2021/1/29 | 2024/7/23 | |||
2021/6/18 |
計畫經過 從1990年代以來,印度積極擴充軍備,海軍方面除了自行研發、建造多種水面艦艇與核子潛艦之外,也向俄羅斯購買艦艇,包括已經除役的第四艘基輔級航艦──高希可夫上將號(Admiral Gorshkov)之外,另一樁重要的採購就是本文介紹的塔瓦級(Talwar class)飛彈巡防艦,Talwar在印度文裡代表「劍」。 塔瓦級是俄羅斯北方設計局(Severnoye Design Bureau)設計的Project 1135.6,是Project 11352克里瓦克III級(Krivak III)的改良版(有人稱之為克里瓦克IV級),建造合約在1997年11月6日簽訂,印度共採購三艘,合約總值約10億美元,由俄羅斯Baltisky Zavod of St. Petersburg負責建造工作。首艦塔瓦號(INS Talwar F-40)在1999年3月10日安放龍骨,2000年5月12日下水,2001年11月展開海試作業,結果立刻發現艦體、輪機、裝備與武器都有問題,導致延後運交,原因應該是印度為本級艦選擇的設備來源過於複雜(印度的武器發展政策向來有這種自找麻煩的癖好),包括俄羅斯、印度、烏克蘭、丹麥、德國、英國等30個國家的130家廠商,導致系統整合不易;即便研發時將問題克服了,日後這批有如萬國博覽會的艦艇在後勤維護上也不禁讓人捏把冷汗。二號艦川樹號(INS Trishul F-43)在1999年9月24日安放龍骨,2000年11月24日下水;由於在測試中發現防空飛彈系統出現問題(敘述見下文),所以兩艦的交艦期程都比原訂延誤一年多,分別在2003年6月18日與25日(同一週內)交艦成軍。三號艦塔巴號(INS Tabar F-44)則於2000年5月26日安放龍骨,2001年5月25日下水,最初預計於2003年8月交艦,但同樣由於防空飛彈系統出現問題,故延遲至2004年4月19日交艦。
塔瓦級二號艦INS Trishul(F-43)在2000年下水的畫面。 在塔瓦級的建造過程中還發生一件插曲:在2002年初,中國決定向俄羅斯購買兩艘956EM改良型現代級船廠,原本這筆生意內定由對現代級擁有豐富經驗的北方造船廠承接,但波羅的海船廠卻動用政商關係,將此案改為公開招標,而波羅的海船廠遂在1月19日得標。得知 中國將有新艦在波羅的海船廠建造後,印度方面大感緊張,擔心雙方艦艇將在同一處廠房建造,導致中國有機會窺探印度最新型巡防艦的機密,因此印度方面極力設法將軍艦的工作地點與中方錯開;甚至在2003年1月,印度國防部突然致函俄羅斯國營武器出口公司,要求將正在試航階段的塔瓦級的剩餘測試整合工作轉移到北德文斯克的星星造船廠。雖然波羅的海船廠努力折衝之下仍保住生意,俄羅斯總理也插手 中國訂購現代級一案,在002年3月12日將建造業務轉回給北方船廠,但印方仍堅持定期到波羅的海船廠進行考察,防止可能的情報洩漏情況。 印度採購這批巡防艦顯然是鑑於先前自行研發的Project-15德里級(Delhi class)飛彈驅逐艦以及Project-16A布拉哈布查級(Brahmaputra)巡防艦進度嚴重落後、成本飆漲的慘痛教訓,先購買技術、經驗較為成熟的俄國貨,在印度國產Project-17飛彈巡防艦(以塔瓦級為基礎發展的改良型)服役前,填補1990年代後期起陸續除役的納札里級(Nilgiri class)巡防艦留下的戰力空隙。 基本設計 塔瓦級堪稱俄羅斯為印度量身打造的艦艇,艦上的裝備完全依照印度的選擇,甚至連廚房都依照印度人喜愛咖哩的習慣而設計。相較於克里瓦克III級,塔瓦級的外型有極大的不同,艦上各裝備系統更是全盤翻新,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塔瓦級的功能相當全面,能執行反艦、反潛與防空任務。塔瓦級相較於克里瓦克III級的一大改進就是重新設計艦體與上層結構外型,融入雷達匿蹤造型,艦體側面有折角造型,上層結構與煙囪造型都比後者簡潔得多,並擁有傾斜造型,船舷與上層結構的融合處也更多;此外,塔瓦級也是印度海軍首種具有匿蹤外型的艦艇。不過本級艦的艦面上各種裝備、天線依舊林立,使得整體雷達匿蹤效果受到限制。 動力方面,塔瓦級採用由烏克蘭曙光-機器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Zorya-Mashproyekt)提供的M7N.1E複合燃氣渦輪或燃氣渦輪(COGOG)推進系統,包括兩具DT-59.1(烏克蘭編號UGT16000)高速用燃氣渦輪以及兩具DS-71(烏克蘭編號UGT6000)巡航用燃氣渦輪,其中每具DT-59.1各搭配一具RO-58單速減速齒輪箱 與一根大軸連結,每具渦輪最大前進推力為22185軸馬力(16550 KW),倒退為4500馬力(3350KW);而每具DS-71則各透過一具RO-63雙速減速齒輪箱 與大軸連結,每具渦輪最大前進推力為9850馬力(7350KW)(但RO-63只能輸出8500馬力),倒退為1500馬力(1120KW),此外兩部DS-71主機之間還透過一組R-1063備用齒輪箱 橫向併聯,最多能輸出4250馬力。本級艦最大航速32節,以30節航行時續航力1390海里,航速20節時則擁有4000海里的續航力 ,航速18節時續航力45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作業30天。電力方面,塔瓦級由四具丹麥Wartsila的WCM-800/5發電機組(單機組功率800KW)提供艦上所需電力,結合康明斯(Cummins)KTA-50G3柴油機帶與Kirloskar 1MV交流發電機組,總功率4MW。塔瓦級的艦體兩側裝有電腦控制的穩定鰭,能降低艦體在航行時的搖晃。艦上還裝有Aurora Research與 Production Association開發的整合式動力監控系統,採用全分散式架構並依據VME標準模組化規格,以區域網路技術(Local Area Network,LAN)為基礎,連結艦上所有的推進、發電、機械裝置、輔助動力、穩定系統以及舵面等等。此外,本級艦的淡水製造機是德國的產品。 電子裝備 偵測方面,塔瓦級配備 俄系艦艇常見的M2EM頂板(Top Plate)E頻3D對空搜索雷達、一具MR-212/201-1 I頻導航雷達以及一具Kelvin Hughes Nucleus-2 6000A短程導航/水面監視雷達,以及一具設3Ts-25E Garpun-B水面偵測/反艦飛彈射控雷達系統等等。其中頂板雷達轉速約6至12轉/分,搜索距離300km,除了對空搜索外還負責Shtil-1防空飛彈系統的目標標定;相較於德里級經過簡化的MR-755半板(Half Plate)只有一面天線 ,塔瓦級的MR-760則屬於標準的頂板系列,採用雙面背接式平板天線。射控方面,艦橋頂端有一具Ratep JSC 5P-10E Puma整合光電/雷達射控系統,包含一具相位陣列雷達天線、雷射測距儀與電視攝影機,其中雷達部分的最大搜索距離為60km,最多能追蹤並鎖定四個目標,主要用於艦砲的導控 。3Ts-25E Garpun-B則是俄羅斯海軍在2000年代開始採用的主/被動超地平線(OTH)水面搜索與射控雷達(詳見俄羅斯海軍區守衛級巡防艦一文),主要用於追蹤水面目標並導引反艦飛彈接戰,具有主動偵測與被動截收模式;相較於現代級的Mineral ME系統,Garpun-B屬於經過改良的新世代裝備,所有的主動雷達與被動截收功能都整合在單一雷達天線組之中,而Mineral ME則需要分開設置主動雷達與被動截收裝置。此外,艦上還有負責導控俱樂部(Klub)反艦飛彈的3R14N-11356射控系統,以及四具用來導引SA-N-12防空飛彈的MR-90 Orekh照明雷達(北約代號為Front Dome),其中兩具位於艦橋頂端兩側,另兩具位於主桅後方一座平台上,其安裝位置相較於現代級和德里級已經大有改善 。此外,艦上尚裝有Granit Central Scientific Institute的Purga反潛武器射控系統,用來控制魚雷管與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由艦尾上方看塔瓦級。 電子戰方面,塔瓦級配備俄製TK-25E-5整合式電子反制系統,整合有寬頻帶電子支援系統(採用陣列天線)以及電子反制系統;此外, 艦上還有PK-10 Smely誘餌發射系統,包括四具由電腦控制的KT-216干擾彈發射器(口徑120mm),艦上備有120發各型誘餌。此外,艦上還裝有區域性的BEL Ajanta電子支援系統。聲納方面,部分資料都指出塔瓦級採用與德里級相同的先進全周界艦體聲納系統(Advanced Panoramic Sonar Hull,APSOH),具有主/被動功能,並能自動追蹤並標定目標;另外還有人認為塔瓦級的艦首聲納為印度Naval Physical and Oceanographic Laboratory (NPOL)研發的艦體陣列聲納(Hull Mounted Sonar Array,HUMSA),是一種主/被動中頻、中距離全周界聲納 ;此外,也可能是俄製MGK-335EM-03聲納系統。依照早期的資料,塔瓦級被推斷可能裝有法製TAS(Towed Array Sonars)拖曳陣列聲納,因為許多印度現役船艦都使用此型聲納,不過在首艦塔瓦號上卻未發現安裝此類系統的跡象;此外,艦上也可能裝有SSN-137中頻主動變深聲納。塔瓦級的作戰系統為Trebovaniye-M戰鬥資料系統,由Aurora Research與 Production Association提供,其設計十分先進,採用全分散架構,由八具T-171工作站(每個工作站擁有18吋全彩色平面多功能顯示器)以及三具T-162中央伺服器組成,並以Ethernet LAN區域網路技術連結各次系統,資料匯流排介面採用T-119與T-190系列規格,雷達訊號接收單元為T-181,主機板由Octagon Systems製造,乃依照民間工業用系統標準。Trebovanive-M的各應用程式都由商規C++高階語言撰寫,並在QNX真時(real-time)作業系統上運作。 武器系統
塔瓦級艦首的武裝,由遠而近是A-190 100mm艦砲、3S-90單臂防空飛彈發射器、 3S14E反艦飛彈垂直發射器、RBU-6000 12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 \ 塔瓦級艦首的3S-90單臂防空飛彈發射器。注意前方有八管Igla-M短程防空飛彈的垂直發射器, 開口為圓形。
塔瓦級艦首的3S-90單臂防空飛彈發射器,發射架上有一枚9M317防空飛彈
八管Igla-M短程防空飛彈的垂直發射器。 武裝方面,塔瓦級也比克里瓦克III級更為精進。塔瓦級艦首A砲位安裝一門俄羅斯最新型的A-190(E) 100mm自動快砲,具有重量輕、體積緊致的優點,砲塔外殼具有雷達匿蹤造型,射速達60發/分,射程15km,性能較上一代的AK-100 100mm自動艦砲大幅增加,射速是後者的1.5倍,精確度增加三倍,重量也更輕,此外還能選用火箭增程導向/殺傷力強化砲彈來增加對地攻擊的能力。艦砲後方是一具3S-90單臂防空飛彈旋轉發射系統(整套防空飛彈系統稱為Shtil-1),現代級、德里級都採用此種與美製MK-13類似的發射系統,彈艙容量為24發,使用俄製SA-N-12(9M317)半主動雷達導引防空飛彈,射程3.5~45km,能擊中以12g加速的飛行目標,具有優異的電子反反制能力,導引模式則為中途無線電校正/終端半主動雷達導引。在首艦塔瓦號測試發現的種種問題中,最主要的就是Trebovanive-M戰鬥系統與Shtil-1防空飛彈系統整合不良 ,並與艦上其他電子裝備相互干擾,導致射擊測試時全部失的,沒有擊中任何目標,而後續兩艦也發生相同的問題。俄羅斯花了很多力氣與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也使三艘塔瓦級的交艦時程都至少延誤一年以上 。此外,艦上還裝備八枚垂直發射的Igla-1E(北約代號SA-16)短程防空飛彈,八個垂直發射器安裝在3S-90單臂飛彈發射器前方。
塔瓦號艦首的3S14E八聯裝垂直發射器,用於裝填SS-N-27或布拉莫斯反艦飛彈。 塔瓦級的反艦飛彈裝填於一組KBSM的3S14E八聯裝垂直發射系統 (見俄羅斯海軍區Project 22350高西可夫上將級飛彈巡防艦)內,位於3S-90單臂發射器後方,其構型類似美國MK-41,而非俄羅斯艦載垂直發射系統一貫的轉輪式。前兩艘本級艦八枚俄製3M54E反艦飛彈(北約代號SS-N-27俱樂部(Club)-N,Kalibr的外銷版),這是一種雙速制反艦飛彈,以次音速巡航,接近目標時 以2.9馬赫進行衝刺,最大射程220km,詳見俄羅斯阿穆爾型(Armu)柴電潛艦一文。至於三號艦塔巴號則是印度首艘裝備印、俄合作研發的PJ-10布拉莫斯 (BrahMos)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水面艦艇,同樣裝填於3S14E垂直發射器內。 可裝填口徑(Kalibr)系列飛彈(含3M54反艦飛彈、3M14陸攻飛彈、91PT4反潛飛彈等)、P800(Onik)反艦飛彈(飛彈型號3M55)等。 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的前身為俄羅斯OKB-52設計局開發的P-800寶石(Oniks)中型反艦飛彈(北約代號SS-N-26),是俄羅斯第一種能由飛機、潛艦與水面艦發射的三軍通用反艦飛彈(潛射版需由專門的垂直發射管發射,而無法容納於潛艦的魚雷管中)。P-800堪稱前蘇聯登峰造極的P-700重型反艦飛彈(北約代號SS-N-19)的輕量版,彈體編號3M-55,沿用P-700的彈鼻進氣設計。3M-55彈長6.1m(空射版)/8.9m(艦射版),彈重2500kg(空射版)/3900kg(艦射版),戰鬥部重300kg,採用與P-270(北約代號SS-N-22)相同的衝壓發動機,飛行速度2馬赫(高空)/2.8馬赫(低空),射程300km(高-低空)/120km(全程低空)。 據說P-800沿用俄羅斯為P-700規劃的飛彈間資料傳輸/編隊攻擊技術 ,這事前蘇聯時代就開始發展的技術,不過似乎沒能在冷戰結束前實用化,俄羅斯廠商在1996年的歐洲海軍防務展(Euronava)中首次公布,據說在2001年正式部署此套系統。P-700的攻擊模式是一波齊射的飛彈升空後同時設法捕捉目標(可能是依靠飛彈上的電子截收設備來截收敵艦的電子信號),最先捕捉到敵艦的飛彈就成為領彈,並自動啟動一個向後發射的編碼無線電信標,其餘飛彈就追隨著這個信標飛行,並調整航向向著信標信號(即領彈)的方向飛行與搜索目標;由於這個信標只朝飛彈的後方發射,敵方很難加以截收。P-800發射後會先爬升到14000m的高空 ,以其強力主動雷達尋標器掃瞄目標,完成初步標定後便切換為雷達被動接收模式;接近至目標60~80km處,飛彈再次開啟主動雷達鎖定目標,隨後降低至10~15m的掠海高度,接近至25~30km處則切回雷達被動接收,循著敵艦各種防空搜索、射控雷達的訊號直攻目標。由於P-800擁有2.8馬赫的高速,彈體又塗有吸收雷達波的塗料,因此突防能力十分強大 ,高速與大型戰鬥部能帶來極大的殺傷力,一枚命中便足以摧毀神盾巡洋艦這類的大型艦艇,二到三枚命中至少可以重創一艘美國尼米茲級這樣的超級航空母艦。P-800的研發投產未能趕在蘇聯解體前完成,而在蘇聯解體後則成為俄羅斯國防工業外銷的品項之一 。為了確保彈體能承受持續以2.8馬赫飛行時,摩擦空氣所產生的高熱,P-800飛彈使用大量堅固耐用但較為沈重的材質(例如不鏽鋼)。印度在1990年代看上了P-800飛彈,不僅引進技術成為布拉莫斯飛彈,印俄兩國並合資成立布拉莫斯公司來拓展其銷路。拜印度軟體撰寫人才充裕之賜,布拉莫斯的導引系統較原版P-800更為精進,不僅進一步改良其編隊攻擊與目標選擇能力,而且也賦予其對地攻擊的能力 。布拉莫斯飛彈首先安裝在拉杰普特級飛彈驅逐艦首艦拉杰普特號進行測試,四次試射分別在2003年2月12日與11月23日、2004年11月3日以及2005年4月15日舉行,其中第四次試射的標靶是一艘移動中的印度除役艦艇,結果布拉莫斯飛彈高速以及高威力彈頭帶來的強大破壞力當場使這艘靶艦四分五裂 ;而潛射版布拉莫斯反艦飛彈則在2013年3月20日首度成功進行水下試射,並命中距離292km以外的目標。前兩艘塔瓦級據信日後也會換裝布拉莫斯反艦飛彈 ,而俄羅斯新推出的黑龍江(Armu)950型柴電潛艦也可安裝垂直發射器來使用布拉莫斯飛彈;此外,之後印度新造潛艦如Project 75I或國產核能潛艦可能也會裝備潛射布拉莫斯飛彈。布拉莫斯飛彈堪稱印度海軍最凶猛的利牙,也是其潛在假想敵 中國、巴基斯坦海軍的心腹大患。
一艘塔瓦級發射布拉莫斯反艦飛彈的瞬間,攝於2014年1月29日。
\垂直發射後的布拉莫斯反艦飛彈轉向,彈體前部有個側向固態火箭會點燃幫助轉向。 反潛方面,塔瓦級的艦橋前方裝有一具RBU-6000 12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這是一種常見的俄製反潛武器,口徑為212mm,可發射90R反潛火箭以及RGB-60深水炸彈,射程600~4300m。艦體中段兩側各有一組雙聯裝533mm DTA-53-11356魚雷發射器,使用SET-65E/53-65KE魚雷。直昇機庫兩側各有一組CADS-N-1 Kashtan型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每座擁有兩具30mm機砲與8枚SA-N-11短程防空飛彈。艦尾設有一座直昇機庫與直昇機甲板,操作一架俄製Ka-28/31同軸反轉雙旋翼反潛直昇機,未來應該也能選用印度自製的ALH先進輕型直昇機。 在2008年,鑑於索馬利亞海盜活動日漸猖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該年6月2日和10月20日分別通過第1816號和1838號決議案,允許外國軍艦進入索馬利亞領海追捕海盜,並可使用「必要方法」打擊在國際水域活動的海盜。印度很早便響應此一活動,而塔瓦級的塔巴號(INS Tabar F-44)便是印度派出的第一艘艦艇。在2008年11月18日夜間,塔巴號在亞丁灣水域開火擊沈一艘「可疑的海盜船隻」,首開各國艦艇在亞丁灣水域的擊沈紀錄;然而經查證後,那艘被當作海盜的船隻,實際上是一艘泰國拖網漁船。 第二批塔瓦級
印度海軍訂購的第二批塔瓦級首艦長劍號(INS Teg F-45),此時在揚塔爾船廠準備下水。 由於印度海軍對塔瓦級十分滿意,遂在2006年1月16日與俄羅斯簽約,續夠第二批三艘此級艦艇,合約總值約16億美元,由加里寧格勒的揚塔爾(Yantar)造船廠建造,首艦於2007年6月開工,三艦預計在2011至2012年間陸續交艦。第二批三艘塔瓦級的裝備將進行改良,目前已知這批艦艇將換裝俄、印合作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反艦飛彈 ;此外,以兩座AK-630 30mm近迫機砲來取代第一批使用的喀什坦砲/彈合一系統 ;原本外界推測第二批塔瓦級會裝備以色列製Barak-1垂直發射短程防空飛彈系統與AK-630組合,但目前並沒有安裝的跡象,而原本八管垂直發射的Igla-M防空飛彈也依舊保留。 第二批三艘塔瓦級分別命名為長劍號(INS Teg F-45)、箭(INS Tarkash F-50)與弓(INS Trikand F-51),這些是印度海軍首度採用的艦名,而非繼承以往沿用的名稱。 最初第二批塔瓦級預定在2011(1艘)與2012年(2艘)交付 ,首艦原訂2011年4月交艦;然而在2009年8月,揚塔爾造船廠卻發表聲明,由於匯率變動造成的鉅額損失,導致船廠虧損嚴重,為印度建造的第二批三艘塔瓦型將延遲交付,並要求加價;該廠宣稱匯差已經導致5億盧布的損失,雖然先前該廠 已經向俄羅斯國家發展銀行(VEB)借貸1.1億美元,但是他們仍需要六千萬美元的資金來完成這批巡防艦的建造。在2009年10月初,揚塔爾造船廠宣稱已從俄羅斯國有開發銀行取得約1.1億美元的貸款。 除了資金問題之外,第二批塔瓦級也因為若干系統整合的技術問題而發生延誤,揚塔爾船廠表示這主要是來自於印度對電子裝備與武器系統的改進要求,為此廠方花了額外的處理與測試時間,而印方對此一延誤與超支也能表示諒解。 在2010年12月初,揚塔爾造船廠向俄羅斯國防工業出口公司致函,要求更改這三艘巡防艦的合約,除了加價約30億盧布(約1億美元)來彌補美元貶值的匯差之外,並要求延後履行合約的時間,隨後俄羅斯總統在訪問印度時討論此一問題。 根據2011年8月底印度國防部的表示,第二批三艘塔瓦型的首艦延遲12個月交付,第二艘進度延遲11個月,而第三艘則延遲14個月交付。在2012年4月27日,首艦長劍號交付印度海軍。 在2012年11月,揚塔爾造船廠宣布,由於第二批塔瓦級的延遲交付,印度要求4500萬美元的罰款
此外,在建造期間,印度也進一步討論再進一步購買第三批塔瓦級的可能性。
在2012年7月,外電消息傳出俄羅斯與印度正進行關於印度繼續增購三艘巡防艦的初步討論(這包含於2012年4月間俄羅斯與印度洽談的兩國軍事合作方針之中),並在7月17日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訪問印度期間進行討論與磋商。此時
,楊塔爾船廠正為俄羅斯海軍建造六艘改良自塔瓦級的Project 1135.6M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Admiral Grigorovich
class)飛彈巡防艦,因此第三批塔瓦級可能會改用Project 1135.6M的規格。 第三/第四批塔瓦(Project 11356M) 在2010年,印度訂購的第二批塔瓦級仍在揚塔爾廠中建造時,俄羅斯國防部便與揚塔爾廠簽約,訂購改良自塔瓦級的Project 11356M飛彈巡防艦,原建造六艘(分兩批各三艘)來裝備俄羅斯黑海艦隊,首艦於2010年12月18日在揚塔爾廠安放龍骨,命名為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Admiral Grigorovich)。相較於塔瓦級,Project 11356M最大的變更,是將原本塔瓦級的3S90單臂飛彈發射器,換成三組12聯裝垂直發射器3S90E冷射式垂直發射器;整個防空系統仍為Shtil-1,唯飛彈改成適應垂直發射的9M317ME。 在 2014年,俄羅斯在烏克蘭政變推翻親俄政府後併吞克里米亞,使得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軍工供應關係完全斷絕;此時,首批三艘Project 11356M所需的烏克蘭製燃氣渦輪機組已經交付俄羅斯,但在建造中的第二批三艘Project 11356M則無法獲得推進系統,導致建造工作無以為繼。在2016年8月初,消息傳出俄羅斯已經與印度達正在協商,將第二批三艘仍在建造中的Project 11356M轉賣給印度,並可能轉移到印度船廠建成;隨後在10月中旬,消息傳出印度與俄羅斯簽署合約,向俄羅斯購買四艘Project 11356M(兩艘在俄羅斯建造,兩艘在印度建造),總價值約30億美元。印度能將供塔瓦級的庫存燃氣渦輪裝上這三艦,或者向烏克蘭方面採購新品(印度與烏克蘭的關係並無問題)。 印度本國雖然也在進行許多造艦計畫,包括由塔瓦級系列改良而來的本國Project 17,但印度本國造艦進度與產能無法滿足印度海軍迫切的汰換需求;而印度海軍已經熟悉前面兩批六艘塔瓦級巡防艦,對其表現也十分滿意,自然願意繼續增購同系列艦艇。 不過,俄羅斯海軍始終強烈反對將建造中的三艘Project 11356M轉賣給印度(因為俄羅斯海軍亟需新艦替換陣中大量前蘇聯時代服役的老舊艦艇),2017年上旬俄羅斯化國產燃氣渦輪開始測試運轉後,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USC)高層立刻表示這三艘Project 11356M將在2018年恢復建造。 在2018年2月底,消息傳出印度已經與俄羅斯完成簽約,增購四艘Project 11356M巡防艦,價值約2000億盧比(約30億美元),平均每艘500億盧比(7.75億美元);其中,前兩艘由俄羅斯楊塔爾造船廠建造;後兩艘則技術轉移到印度果阿造船廠(Goa Shipyard Ltd。GSL)。此時,印度國防部的議價委員會正在敲定合約細節,最後送交印度議會和財政部批准。 先前有消息傳出印度希望這批四艘新購艦艇都能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不過鑑於印度MDL、GRSE、GSL等本國船廠也忙於其他多個造艦案,產能已經飽和,因此仍需要向俄羅斯楊塔爾原廠訂貨。 在2018年10月28日,印度經濟時報報導,俄羅斯和印度正式簽署了一項價值相當於9.5億美元的協議(2018年11月20日完成簽署),向印度供應兩艘Project 1135.6M軍艦(由俄羅斯楊塔爾船廠建造),預定在2022年之前交付;這兩艘原本是楊塔爾廠為俄羅斯海軍建造的Admiral Butakov跟Admiral Istomin,因為艦上採用的烏克蘭燃氣渦輪貨源中斷而喊停。印度另外與烏克蘭簽約購買艦上所需的燃氣渦輪主機,由印度購得後送到楊塔爾廠裝艦。印度將原Admiral Butakov艦命名為Tushil,2021年10月28日下水(轉手並完成改裝後二次下水);原Admiral Istomin艦則命名為Tamala。
2021年10月28日,印度購買的第七艘1135.6巡防艦Tushil在俄羅斯楊塔爾 造船廠下水。該艦原本是為俄羅斯海軍艦造的第四艘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 巡防艦Admiral Butakov。
在俄羅斯楊塔爾造船廠艤裝中的Tushil號
2024年3月5日,媒體拍攝到Tushil號展開試航,舷號漆成435 在2018年10月29日,印度經濟時報報導,俄羅斯和印度正在簽署一項價值相當於9.5億美元的協議,向印度供應兩艘Project 1135.6M軍艦,預定在2022年之前交付,而這就是先前印度與俄羅斯商談的購艦合約;由於此時美國已經以「反制美國敵人制裁法」(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 Act)向從俄羅斯購買武器的國家實施制裁,印度會直接以盧比兌換盧布的方式付款,而不像以前先將盧比換成美元。這兩艘俄羅斯建造的Project 1135.6M可視為第三批塔瓦級。在2024年3月5日,媒體報導首艘第三批塔瓦級Tushil號開始在俄羅斯巴提斯克(Baltiysk)海軍基地水域展開試航;根據照片,該艦舷號漆成435。
在2019年1月30日,印度政府與印度國營的果阿造船廠(GSL)簽署合約,由GSL為印度海軍建造兩艘改進型塔瓦級飛彈巡防艦,分別預定在2026年6月和12月交付;這就是印度向俄羅斯增購的四艘Project
11356M巡防艦的後二艘,在2020年12月於GSL船廠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的儀式開始製造,兩艦分別在2021年1月與6月安放龍骨,預定在2026、2027年交付。這兩艘轉移到印度生產的Project
1135.6M可視為第四批塔瓦級,首艘Triput號於2024年7月23日在GSL船廠下水。 結語 俄製克里瓦克I級巡防艦的首艦於1970年服役,到印度塔瓦級已經超過了30個年頭,足見克里瓦克級基本設計的生命力之強大,不斷有最新的衍生型問世。而印度目前進行的Project-17敘瓦利克級(Shivalik class)造艦計畫就是一種以塔瓦級為基礎進行放大與改良的飛彈巡防艦,總共預計建造12艘,以反潛為主要任務,將沿用許多與塔瓦級相同的武器裝備,艦體匿蹤設計與電子系統、偵測裝備進一步強化。印度於1997年先批准前三艘敘瓦利克級的建造,建造合約於1999年簽訂, 原訂在2005至2008年陸續服役,然而又因為面臨技術難題 、船廠能量飽和以及大量的管理問題,第一艘直到2010年才成軍。先前印度有多次先購買或者獲得授權生產國外現成設計的艦艇,之後再自行大幅修改設計的例子,例如德里級(改良自蘇聯卡辛級)、戈達瓦里/布拉哈布查級(改良自英國李安達級),其中德里級與布拉哈布查級的設計與建造都非常不順遂,進度大幅延誤而成本飛漲,在在暴露出印度國防自主計畫的管理與整合問題,以及長久以來造艦廠商效率低落的老毛病 。 偏偏印度在21世紀初期亟欲大力擴充海軍來控制印度洋,汰換陣中不少老舊軍艦,本國造艦的能量與效率卻不勝負荷,這也是印度在本身已經推出改良自塔瓦級的Project 17甚至Project 17A等國產艦艇計畫之後,卻還是向俄羅斯繼續訂購更多塔瓦級系列的原因;當然,由於Project 17的排水量大幅增加到超過6000噸,已經相當於驅逐艦等級,價格也水漲船高,這也可能是印度仍繼續增購4000噸級塔瓦級系列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