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級船塢運輸艦

(上與下) 2016年5月17日對外開放的「左營海軍故事館」中展出的國產新型兩棲運輸艦模型,整體設計高度匿蹤化,

採用封閉式桅杆(內裝中科院開發的三維對空搜索雷達),配備包括MK-75 76mm快砲、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斜射型海劍二防空飛彈等武裝。攝於2016年11月11日。

2016年6月20日台灣海軍公布的未來造艦計畫中的「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想像圖。

(上與下)2017年8月18日台北世貿航太國防展中展出的「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模型。

 

「鴻運計畫」首艦在台船高雄廠的照片,出現於2021年3月15日。

一旁還有建造中的海巡署4000噸級巡防艦。

2021年4月13日,「鴻運計畫」首艦在台船舉行命名下水儀式,命名為玉山艦(LPD-1401)

試航中的玉山艦,正駛離高雄港

(上與下)在2021年7月22日,台船配合玉山艦建造的LCM-1162號人員登陸(LCM)

在高雄試航。這是五艘配合玉山艦一同建造的LCM的第五艘。

停泊在台船高雄廠碼頭的玉山艦,正在試航階段。攝於2022年8月20日

(上與下)玉山艦在2022年8月22日上午通過高雄港第二港口出海試航

玉山艦在2022年8月23日上午通過高雄港第二港口出海試航

玉山艦試航時,測試側舷吊放小艇

試航中的玉山艦,艦尾塢艙開啟 

 

從正面看玉山艦,攝於2023年11月12日高雄新濱碼頭。

從正面看玉山艦,攝於2023年11月10日高雄新濱碼頭。

從前方俯瞰玉山艦,攝於2023年11月10日高雄旗山。

掛起滿艦飾的玉山艦,攝於2023年11月4日高雄新濱碼頭。

從側面看玉山艦,攝於2023年11月10日高雄新濱碼頭。 

從後方看玉山艦,攝於2023年11月12日高雄新濱碼頭。  

玉山艦艦體中部,可以看到四組八聯裝海劍二防空飛彈的傾斜式發射箱以及側舷的T-75 20mm機砲。

攝於2023年11月5日。

玉山艦艦體中部的玉山艦艦體中部,可以看到四組八聯裝海劍二防空飛彈的傾斜式發射箱,

攝於2023年11月5日。

玉山艦前部船樓,可以看到艦首背腹安裝的76mm快砲、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艦體中部甲板,兩邊是傾斜式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箱型發射器,兩側的傾斜平台

各裝兩組八聯裝發射箱。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上的傾斜式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箱型發射器,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的艦尾,此時塢艙上半部艙門打開。攝於2023年11月10日。

玉山艦的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艦尾的大型機庫分隔成左、右兩半,各能容納一架S-70C(M)1直昇機。

機庫右側裝備一座30噸級起重機,可協助裝載作業。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的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玉山艦採用折疊式機庫門,鋼板較為厚重,可提高防護力。

攝於2023年11月11日。 

(上與下)從後方看玉山艦,艦尾塢艙敞開,此時內部停放四艘LCM登陸艇。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的艦內塢艙,此時內部停放四艘LCM登陸艇,而後部空間還能在停放一艘體型更大的

LCU通用登陸艇。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塢艙內的L282登陸艇。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車輛甲板;畫面右側黃色圓圈標示是用來調轉裝甲車方向的轉盤,黃色方框則是

連通下層輕型車輛甲板的升降機。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的手術室。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的直昇機庫,機庫結構中間有分隔壁結構,將機庫分成左、右兩區,各能收容一架S-70C(M)1直昇機。

機庫艙壁敷設金屬色的防火棉。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的艦橋,右側藍色為艦長(指揮官)座位。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的航行顯控台區域。攝於2023年11月11日。

玉山艦的航行操作控制台。攝於2023年11月11日。

 

從玉山艦艦橋看艦首方向。注意艦橋外部前方有個走廊平台,用於維修保養作業。 

攝於2023年11月11日。

艦名/使用國 玉山級船塢運輸艦/中華民國
承造國/承造廠 台灣/台灣國際造船
尺寸(公尺)

長153 寬23 吃水5.8

排水量(ton) 滿載約106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MTU 20V 8000柴油機*4/53641

雙軸 

航速(節) 21.5
續航力(海里) 7500
偵測/電子戰系統

CS/MPQ-90海蜂眼X波段旋轉相位陣列雷達*1

KT-2000低截獲率導航雷達*1

古野(Furuno)導航雷達*2

電子戰系統

射控/控制系統

CS/SPG-6N(T) X/Ku波段火砲射控雷達*1

人員 船員190

搭載兩棲部隊250名(搭載人數可再增加233人)

艦載武裝

MK-75 76mm 62倍徑快砲*1

MK-15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CIWS)

八聯裝海劍二型防空飛彈發射器*4

T-75 20mm機砲*2

7.62mm機槍*4

艦載機

機庫容納:UH-60M或AH-1W直昇機*2

甲板停放一架CH-47D

登陸載具 塢艙搭載:

AAV-7 兩棲突擊車*9,或

H6兩棲突擊砲車1、悍馬車*7,或

LCU通用登陸艇*1、LCM機械登陸艇*4

數量

預計二艘

艦名 開工時間 安放龍骨 豎桅儀式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LPD-1401 玉山 2019/5/6 2020/6/9 2021/3/18 2021/4/13 2022/9/30交付
2023/6/19成軍
 

 

──by captain Picard

 


玉山艦圖片集(1)   (2)   (3)  (4)

起源

台灣海軍向來編制兩艘船塢登陸艦(LSD),雖然在2000年代獲得了一艘美國除役的安克拉治(Anchorage class)級船塢登陸艦,命名為旭海號(LSD-193),但後來並沒有繼續引進,導致二次大戰期間建造的中正號(LSD-191)仍得繼續服役到2012年中旬。2012年中正號除役之後,台灣海軍就只剩下旭海號一艘LSD,勤務空窗壓力大增;且包括旭海號、中和級戰車登陸艦(原美製新港級)都日漸老舊,維修成本增加且艦況日益下滑,越來越無法滿足台灣海軍的任務需求。

在2008年馬英九上任台灣總統時,台灣海軍就向上級呈報建造新戰車登陸艦、救難艦的計畫,然而由於缺乏經費而沒有下文。2014年1月,台灣海軍公布「未來15年兵力整建願景」,其中包括多個造艦計畫,涵蓋國造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功能包括兩 棲作戰、搭載部隊與物資支援外島補給等,艦上搭載登陸艇、 車輛和直升機,或者將空間拿來容納特定功能的貨櫃模組來執行人道救援任務。 海軍稱建造新兩棲運輸艦的計畫為「鴻運計畫」,預計建造兩艘,總經費約180億台幣。 在2015年初,國防部與聯合船泊設計發展中心簽署合約,進行新型船塢運輸艦的合約設計案, 合約價值4863萬元。船泊中心就1萬6千噸級兩棲船塢運輸艦進行規劃, 參考美國海軍2萬噸級聖安東尼奧級(San Antonio class)、 新加坡海軍6000噸級堅忍級(Endurance class)等現有設計。 在2016年3月18日,台灣海軍司令部正式公布「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技術服務案」的招標公告 (4月18日截止,執行期限是截止投標日起五年內),正式展開下一代船塢運輸艦的前置作業。

在2016年4月初,當選台灣總統(5月20日就任)的民進黨籍蔡英文宣示,上任後全力支持「潛艦國造」,粗估在接下來20年內投入8000億新台幣的經 費來支持包含「潛艦國造」在內的海軍各項造艦案。在2016年4月下旬,消息人士指出,即將執政的民進黨為了兼顧資源分配的平衡性,對2014年台灣海軍 提出的「15年兵力整建計畫」的清單不可能全部執行,有限的國防資源不可能一半投入船艦項目。即將執政的總統蔡英文聽取國防部簡報時表示,「國防自主」項 目聚焦於潛艦國造與自主研發新一代空軍教練機,未提及水面艦部分。一般推測,蔡英文政府執行的第一任期四年內,比較可能落實的造艦項目為「鴻運計畫」,即 建造二艘兩棲船塢運輸艦,此時進行包括興建藍圖在內的合約設計;台灣造船廠商擁有建造半潛式舉升船的經驗,較容易落實。

在2016年5月17日對外開放的「左營海軍故事館」中,首度展出了海軍規劃的新型兩棲運輸艦模型。

啟動首艦招標

依照2016年9月上旬送交立法院審理的民國106年度(2017年)國防預算書,海軍編列的預算中,「鴻運計畫」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計畫總經費62.9億新台幣,分5年執行,106年度編列13億元。 在2017年4月12日,台灣海軍對台灣本土造船廠公布建造兩棲船塢運輸艦的招標書,廠商需在5月10日之前回覆。

台灣海軍對「鴻運計畫」船塢運輸艦的基本規格要求包括:艦體全長約153m,最大寬度約23m,滿載部隊之後滿載排水量不高於10600噸, 最大巡航距離不得小於7500海浬;使用壓載水艙/預備燃油艙裝載燃料時,續航距離可再增加5000海浬。車輛基本裝載能量包括了9輛AAV-7 兩棲突擊車,或H6兩棲突擊砲車1輛加上7輛悍馬車;登陸艇方面要求裝載一艘LCU通用登陸艇、四艘LCM機械登陸艇;機庫能停放2架 UH-60M黑鷹直升機、AH-1W眼鏡蛇直升機等級的中型直昇機,飛行甲板能停放一架CH-47D大型運輸直升機。人員鋪位方面,船艦本身人員需有190床, 兩棲部隊250床以及預留233個床位,全艦共計有673個床位。 艦上的武器系統包括一座MK-75 76mm快砲、傾斜發射的海劍二短程防空飛彈、兩座MK-15近迫防禦系統等。

招標階段與追加預算

台灣政府採購網在2016年8月31日首度刊登「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的採購預告公告,在2017年4月12日首度公布「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原訂在5月10日截止投標 ,然而公告一個月之後,國內沒有任何一家船廠投標,因而在5月15日流標。 此時「鴻運計畫」全案預算62億9700萬元新台幣,但建造船體載台的預算僅36億204萬新台幣(其餘是艦上作戰裝備、武器系統等), 包括台船、中信等國內主要船廠都認為預算過低, 在招標之前的邀商說明會與建議書上多次反應;但軍方表示全案經過精算,承造的船廠有合理的利潤空間,表明不會變更招標內容 。 在海軍最初的標案中,「鴻運計畫」62.97億新台幣的預算中,27億是 給中科院,進行作戰系統、武器與射控系統、通信系統的安裝整合工作。依照軍方重大採購程序,若首次開標沒有任何船廠前來投標,海軍承辦單位必須寫檢討報告,並確實針對先前船廠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正,隨後再公告二次招標的時間;依照規定,必須等第一次開標(流標)後至少兩週,才能公告第二次招標的作業時間。

先前由台船獲得磐石號快速戰鬥支援艦建造案的得標價是40.9億新台幣,比「鴻運計畫」的船體載台部份還多約4億新台幣; 而磐石號是後勤支援的非作戰艦艇,艦體用料與結構強度標準還低於「鴻運計畫」船塢運輸艦。例如, 磐石號的艦體沒有使用任何特殊鋼材,而「鴻運計畫」則要求機庫 、第四層甲板 、艦尾起降甲板、艦體中部船艛等部分外板採用中鋼研製的HSLA-80高強度鋼材,使船艦擁有較佳的抗戰損能力;因此,「鴻運計畫」的船體用料與施工成本 勢必高於磐石號才合理(有民間船廠認為兩棲船塢運輸艦的船體建造成本起碼要45億元新台幣才合理)。 此時,台灣海軍打算修改招標規範(研究的的變更包括提高造艦預算,或者將部分電力系統改由中科院承包來降低成本等) ,在6月底重新對外公告。此外,媒體也引述官員私下透露,現階段台灣有能力建造兩棲船塢運輸艦的只有台船、中信、慶富三家, 但不排除有較小的船廠與這些業者合作,透過向三大船廠租借船塢設施的方式來參與標案。

「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的第二次招標在2017年6月21日公告;此次經過國防部內部討論之後,先以不增加預算總額( 仍為36.204億新台幣 ),在船體載台項目中減列裝備,包括將第一次招標中包含的部分備份零組件以及一艘LCU登陸艇取消(日後另外建案編列預算採購);至於中科院承製的部分則不予更動,海軍認為這是已經報請國防部核定後執行的案子,若要更動則需重跑建案程序,會大幅拖延時程。 第二次招標 原訂7月5日開標, 開標前夕台船提出異議,指出招標書中要求採用的中鋼HSLA-80高強度鋼材雖通過各項抗壓測試,但至今還未完成金屬疲勞的測試;海軍接受台船意見後,緊急將開標時間延到7月10日 ,並修改招標規範,將原定採用 HSLA-80高強度鋼材的部位改成與艦體本體相同的高強度鋼材,為此飛行甲板與機庫等部位外板需要加厚,使艦體重量增加約30到50噸,對於萬噸級船艦還可以接受 。但最後到7月10日投標截止時,只有中信船廠參與投標,不到決標所需的三家廠商,在7月12日公告流標;然而,海軍隨即再度進行公告(只有中信一家), 7月19日開標; 在7月20日,台灣海軍司令部表示,「鴻運計畫」 依政府採購法採公開招標,採用最有利標決標方式辦理採購;依照政府採購法第48條規定, 第一次開標因投標廠商未滿三家而流標者, 第二次招標得以不受需有三家廠商投標的限制。因此,國防部將7月這兩次對外公告視為一次性, 針對唯一參與投標的中信造船,繼續循政府採購法等規範辦理審查。 在7月26日, 台灣國防部對唯一參標的中信造船實施 資格 審查,檢視其計畫書、押標金與證明文件時,發現中信造船計畫書所提 的裝備系統有缺項,不符招標規範,因此被判定為資格不符,因此鴻運計畫第二度流標;隨後在8月3日,台灣國防部正式公告,此次中信公司投標文件因發生政府採購法第50條第1項第2款「投標文件內容不符合招標文件之規定」情形,為不予決標對象,依法宣布廢標。海軍司令部表示,基於造艦預算獲得不易,會審慎研討是否調整預 算,並依循「政府採購法」等規範,完成後續採購作業。依照消息,海軍在 「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 第三次公告招標時可能進一步調整內容;如果繼續維持原預算額度並減列裝備,就只能在中科院負責的作戰武器系統(總額約27億)著手;若減列裝備仍無法滿足成本需求,就只能增加預算;而最終方案需由國防部決定後,再與行政院協調定案,因此招標時程將會延到年底,才會進行第三次招標作業。

在2017年8月8日,「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第三次公布招標,然而最後仍在8月21日由於無廠商投標或未達法定開標家數而撤案。原本海軍打算在2017年底進行「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第四次招標,但由於2017年內負責承包「康平專案」獵雷艦案的慶富集團陸續爆發詐貸洗錢到中國大陸、嚴重財務危機並遭聯貸銀行團假扣押等,引發諸多政治風暴,在2017年12月13日正式遭國防部解約。基於獵雷艦案的教訓,台灣海軍遂全盤檢討正在執行的各項「國艦國造」採購案,以避免再次發生行政院調查獵雷艦案所提出的「五大缺失」;這使得多項正在規劃的「國艦國造」採購案都往後延遲半年,待國防部完成審視與制訂新的規範,再進行公開招標作業。因此,「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一度遭到凍結,直到2018年1月19日才第四次公告招標,截止投標日期與開標日期是2月26日,建造預算金額提高為46億3576萬元新台幣(總預算增為73億3212萬4000元新台幣),比原本增加10億3476萬元新台幣,押標金額5000萬新台幣,仍採用最有利標方式評選;基於先前獵雷艦案的教訓,此次「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採購公告明訂參標廠商需檢附曾完成1000噸級以上船舶船段的製造組合相關承作文件,且廠商實收資本額不低於本案標的預算金額十分之一(約4.64億新台幣)。

在2018年1月19日公布的第四次公開招標,由於只有台船一家投標,不符合「政府採購法」須三家以上合格廠商投標的規範而流標(由於此次招標相較於先前更改了內容,視為第一次開標)。國防部隨即在3月1日第五次公開招標,在3月8日開標,依政府採購法規定,先前流標而第二次公開招標就不受須有3家以上合格廠商投標的限制;此次同樣只有台船一家參標,因此直接進行審查。依照台船送交國防部的計畫書,多相設備以同級產品取代台灣海軍指定的設備(應是基於成本考量),經海軍評定替代設備具有同樣功能後,在3月8日晚間通過審查,確定由台船得標(決標金額為46億3500萬元新台幣),負責建造海軍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在簽約後5年(約2022年4月)履約完畢。

由於台船在2017年營收慘陪、虧損58億新台幣(因為海運市場不景氣,多家船東技術性延遲交船甚至撤單,加上許多造船工程延誤而遭受鉅額罰款等);因此,之後台船獲利目標就放在海軍的「國艦國造」政策。依照2017年底的消息,台船決定 將施作商船比例從95%下修為50%,將未來業務重點放在國艦國造以及離岸風力發電機等。

依照消息,中信造船在「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案 」第二次招標失利之後就不再參與投標,是評估認為造軍艦的技術難度較大、風險更高,加上承造「康平專案」獵雷艦的慶富船廠爆發詐貸與財務危機,導致銀行對造船業放款的意願大幅降低。中信過去只有維修海軍軍艦的紀錄,然而從沒有獨自建造大型艦艇的經驗;兩棲船塢運輸艦後部有泛水船塢,工程技術較為複雜,再加上海軍造艦合約 金額向來砍到見骨且條件嚴格(包括高額押標金,或者類似慶富執行獵雷艦案的預付款還款保證金等),沒有犯錯空間,稍有閃失就會賠上所有獲利空間,這對中信的技術能力與財力風險很大。以台船先前承造磐石號油彈補給艦為例,最初台船提案的主機規格不符招標文件規定,但台船認為調整後耗油與輸出馬力就能與規範一致,測試時才發現事與願違,最後只能更換主機並吸收所有返工成本;由於更換發動機以及一些管線問題的重工,台船在磐石號的建造工程最後以賠本7億新台幣收場。因此,中信內部評估認為承造軍艦無論技術與資金供應的風險都過大,最後決定不繼續參與投標。

立院審查爭議

在2018年12月立法院審查2019年度國防預算,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審查因「鴻運計劃」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時,部分立委對於此案追加10億3476萬元預算「沒有印象」(實際上都已經公布在政府採購網的得標公告上),一度質疑國防部是「偷渡預算」,而立委也質疑同樣追加預算的「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案」是「浮編」,朝野立委對這兩個追加預算有許多意見;軍方人士則表示,這兩個增列預算案是依法報國防部核定後增列,以新的預算額度由立法院審查,並無違規情事。

立法院在審理「鴻運計畫」兩棲船塢運輸艦案預算時,多位在野的國民黨立委不滿軍方「先斬後奏」,自行追加10億預算並和台船簽約,事後再向立院要錢。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表示,「請海軍將合約拿出來」,因為海軍編列的預算為「包裹式」,包含技術服務、戰系與載台預算,全案總預算較去年審查時增加10億餘元,但軍方未第一時間和立院溝通,有先斬後奏之嫌。民進黨立委何欣純則表示,此案未來應排專案報告。經立法院討論後,朝野立委都認為,此案去年立法院只同意能花62億元(編列於2017年度),「軍方不能先花了再來要」;如果立法院不同意追加,這些錢誰出?海軍官員對此說明,鴻運計畫從去年起執行(至2021年),預算原編列62億餘,其中36億餘建造載台,其他則用於戰系等項目;但因造艦底價太低,多次流標,在國防部同意後,海軍增加10億元經費,今年台船以46億3500萬元得標,全案預案因而增加至73億餘元。為了讓預算能通過,國防部長嚴德發還一度決定,全案減項減量,再改回62億。

在2018年12月26日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的會議中,經朝野協商後,對兩棲船塢運輸艦預算做成最後決議,全案凍結2億元,待海軍向立院做專案報告後始得動支。在質詢中,國防部長嚴德發承認,海軍籌建兩棲船塢運輸艦案,未經立法院同意即擅自追加預算,是重大作業疏失,已要求國防部督察室全面調查;追加預算的原因是前3次流標後,海軍提高標金10億元,在第4次招標時由台船得標;而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同意海軍增加預算時,也不知道海軍已決標了,因此「軍種要檢討」。海軍參謀長李宗孝表示,海軍坦承程序不周,完全認錯;之所以預算會增加,是因物資成本變高後,沒有船廠要投標。
 

原型艦建造階段

依照2018年11月12日「上報」的消息,台船先前經過8個月的設備選商、檢視建造藍圖後,從11月底開始系統設備之間的電腦模擬測試與修正;依照先前負責細部設計的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的建造藍圖,進行艦上系統、設備、線路的整合測試,包含推進、供電與輔機系統等各系統運作,並檢測整合式載台管理系統與各操控介面架構測試是否符合規定;如測試結果無誤,所有程序完成後,計畫在2019年5月正式啟動建造工程,2020年底下水,2021年交艦。原型艦交付後,海軍首先進行測試評估,作為後續三艦改進的依據,再根據經費預算等因素,決定後續三艘船塢運輸艦的建造期程。

依照「上報」消息,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的裝備數量與建造難度都遠大於先前台船造的磐石號快速戰鬥支援艦,例如除了一般的推進、供電、輔機、壓載艙平衡等系統外,下層船塢還有泛水浮箱,且停放AAV7兩棲突擊戰車與登陸艇的艙區分成兩層,這兩層甲板之間需要設置液壓移動跳板等機械裝備來連接,此外飛行甲板上也有較多機械裝備(如起重機等)。在設備評選期間,國內外各家設備廠商,紛紛透過台船內各管道及工程師,不斷推銷各項裝備;不少人士透過人情關係,將許多等級較差的設備都排入評選範圍,使得設計建造單位工作量大增、苦不堪言,也讓裝備評選作業的期程拉長。遵循國防自主政策,台船評選兩棲船塢運輸艦設備,原則上只要國內廠商有技術能量,就一律由國內廠商製造;例如,艦上液壓系統完全由協聚德公司來承製,協聚德是中鋼、台塑的供應鏈,也是台船的協力廠商,該公司的液壓控制技術向來深獲肯定;同年中台船完成海軍茄比級潛艦海獅號的深度大修工程,其中潛艦液壓系統就由協聚德公司負責整理與更新,包括液壓系統內部液壓油清理、潛艦舵面控制液壓控制系統、潛航深度伺服閥等。

 

「鴻運計畫」船塢運輸艦首艦進行主發動機吊裝作業。

「鴻運計畫」船塢運輸艦首艦正在吊裝主減速齒輪。


「鴻運計畫」船塢運輸艦首艦進行豎桅儀式前夕,攝於2021年3月中旬。

在2019年5月6日,第一艘「鴻運計畫」船塢運輸艦在台船高雄總廠開工;船塢運輸艦上層建築所需的複合材料部位(封閉式桅杆等)則再由中船發包給次承包商製造。在2020年6月9日,第一艘「鴻運計畫」船塢運輸艦在台船高雄總廠舉行安放龍骨儀式。

在2021年3月18日,「鴻運計畫」首艦在台船舉行豎桅典禮,代表即將進入第3階段下水工程。值得一提的是,首艦編號為1401,打破了過去長久以來台灣海軍船艦舷號避開「4」、或者數字總和不能有4的禁忌。台灣海軍軍司令部表示,依照「新成軍艦艇命名及編號作業規定」,新造兩棲艦舷號以「14」為首,並以四位數編列。「鴻運計畫」首艦在2021年4月13日舉行命名下水儀式,命名為玉山(LPD-1401)。

配套LCM登陸艇

台船簽署的玉山艦建造合約中,還包括五艘配套的LCM人員登陸艇(Landing Craft Mechanized,LCM)。在2021年7月上旬,台船配合玉山艦建造的新型人員登陸艇首艇LCM-1158號在高雄開始試航。與以往的平底LCM相較,LCM-1158型雖然仍然具有艦首坡板供搶灘登陸,不過船底改成V型,比較能排開海浪前進,航行較以往平底LCM更為平穩;此外,LCM-1158型使用水噴射推進器,航速比舊式LCM快,達20節以上。LCM-1158型的駕駛台設置在艇尾,採用密閉式設計。此型LCM艇平時執行各項兩棲演訓,以及支援欠缺港口的外離島運補作業(例如運送居民重大工程所需的重型機具與物資);戰時編入聯合兩棲特遣部隊,支援兩棲突襲等作戰任務。

此型LCM登陸艇艇體以5383型全鋁合金材質製造,長17.5m,寬4.95m,高5m(桅杆倒放狀態),艇首吃水0.43m,艇尾吃水0.65m,設計航速20節以上,是舊型LCM-6的兩倍以上(實測時在裝載15噸滿載狀態下航速達21節以上,在高雄港內測試時曾達到23.5節),最大載重15噸,推進系統含柴油主機與兩部490H.C.T噴水推進器。艇上能裝載2輛悍馬車、1輛中型戰術輪車或一輛CM-25裝甲車。在風力4級(含)以下、浪高5英尺、能見度2海里以上的情況下正常作業。此外,此種新型LCM吃水比LCM-6低,進出登陸艦塢艙甲板時,登陸艦不需要進一步調整壓艙深度。

2022年9月30日玉山艦交付儀式當天,一同交付的五艘LCM之一。

試航作業 

依照2022年3月22日國防部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的業務報告,玉山號兩棲船塢運輸艦預定於2022年6月底以前交艦。依照2022年6月3日「上報」報導,原本規劃玉山艦是在2022年6月交付海軍並展開作戰測試評估,但艦上指揮管制與防空作戰系統的調校測試,照進度最快也要到8月底才能完成,超過交艦的管制節點,所以只能將交付海軍的時間延到9月以後,交艦後由海軍與中科院對於艦上各項指管通情與武器系統進行測試評估。實際上,玉山艦本身到了2022年6月初,都還沒有展開廠方試航的跡象,因此光是船艦平台本身,顯然都趕不上原訂6月底交付的節點,遑論艦上指管通情與作戰武器裝備。

在2022年6月14日,台船副總經理周志明表示,依照台灣海軍程序,玉山艦測試分為七個階段,2022年初起已陸續完成前五個階段測試,估計2022年6月底至7月初,就會進行第六階的靜態繫泊測試,隨後進行第七階海上測試,2022年第三季完成交艦。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數月來台船員工與廠商服務工程師均有確診案例發生,目前每日確診數已降至80人左右並趨穩定,亦與海軍商議彈性調整工程進度,預計於今年(2022年)第3季交艦。這顯示玉山艦的交期,已經從原訂2022年第二季結束前(6月)延後到第三季。玉山艦在7月6日展開首次試航,預定9月交艦。

在2022年9月30日,玉山艦正式交付台灣海軍;一同交付的還有五艘新造LCM,其中四艘裝備於玉山艦塢艙,一艘岸置備用。海軍表示,玉山艦在今年(2022年)4月1日編裝生效,隸屬海軍一五一艦隊。 在2022年10月11日,玉山艦離開台船,首次抵達設籍的左營軍港。玉山艦被視為一級艦,艦長為上校階。

測試中的玉山艦,正在開啟折疊式的機庫門

測試中的玉山艦,正在開啟側舷駛進/駛出坡板

測試中的玉山艦,艦尾塢艙的上半部艙門開啟

玉山艦艦內車輛甲板,AAV-7兩棲裝甲車在旋轉盤上調轉方向 

在2023年1月12日「國軍112年春節加強戰備媒體參訪活動」中,台灣海軍司令部首次向媒體公開展示玉山兩棲船塢運輸艦的作戰能力。在展示中,台灣海軍首度將AAV-7兩棲突擊車從碼頭經由駛進/駛出坡板開進艦內車庫,並在艦內旋轉盤進行頭尾調整,以利後續的下卸活動。在展示活動裝,塢艙停放四艘配合玉山艦建造的新型LCM登陸艇,以及一艘裝載一輛雄二反艦飛彈機動發射車的LCU通用登陸艇。之後還讓媒體記者登上LCM機械登陸艇,從玉山艦的泛水塢艙出發,然後進行搶灘作業回到岸上。海軍表示,玉山艦具備防衛型攻勢作戰能力,可載運200名海軍陸戰隊,對重要戰略目標實施增援或登陸,此外可載運機動雄風二/三型反艦飛彈發射車,由LCM登陸艇載運部署到外離島(包括東沙與南沙等),達到對解放軍的嚇阻任務。

在2023年3月9日凌晨,玉山艦在屏東外海進行防空作戰測試,以海劍二防空飛彈成功攔截由中科院在屏東九鵬基地發射、模擬反艦飛彈的靶機。

 

測試期間的進水意外

在2022年6月14日,消息傳出玉山艦在台船船塢進行測試時,曾發生船艙後段大量進水的意外。依照自由時報報導,此意外發生在5月初玉山艦進行第五階測試。台船在6月14日證實,當時因操作過程中「忽略注意事項」,造成艦體後段進水與積水(應為泛水塢艙),不過當下立即排除,強調後續測試仍會如期展開,並於本年度第三季交艦。先前在2020年11月28日,台船為陽明海運建造的一艘貨櫃船的半成船體從船塢拖出到碼頭時(當時有兩艘船併檔作業,一艘要出塢,這艘半成貨櫃船船體則要移動;此外為海巡署建造的首艘4000噸級強化救難巡防艦則要進塢開工),過程中發生浮船失敗、進水傾斜的意外,船上已經安裝的管路都得更換,損失不小。當時檢討就有人提到台船工作紀律有待加強(船塢注水的正常程序,船上一定要有人處巡視艙間是否有氣密部分未緊密,若發現進水就要馬上停注水並封住進水處),而玉山艦測試再次因為操作程序疏失發生意外。

在2022年9月29日、玉山艦交艦前一天,「上報」報導6月14日玉山艦在船塢進行測試時因人為疏失,船艦後部至機艙大量進水,外傳主機與相關系統線路都有泡到海水。「上報」引述消息稱,在測試時,台船當下就發現進水原因是玉山艦底艙閥門未關上,導致海水湧入並進入放置主機的機艙內;當時台船人員立刻關上底艙閥門,最後海水並未淹到主機,但周邊部分的系統管路的確浸泡到海水。船艦上推進主機、供電與傳輸訊號等線路,若被海水浸泡過,一定要用清水加上柴油、潤滑油清洗多次,完全清除殘留在管線上的海水納離子;因為納離子結晶會產生導電作用,之後可能造成設備發生「短路」而當機;依照程序,用清水或水蒸氣清洗後,再於絕緣電阻量測儀來檢測,透過電阻的系數就可以知道是否有把海水納離子完全清洗乾淨。台船人士表示,當時操作過程中因「忽略注意事項」造成機艙進水,但海水並未傷到主機,機艙內部分系統管線確有被海水浸泡;經過淡水清洗等標準處理後,透過絕緣電阻量測檢驗達標,再由海軍與國防部檢驗組複驗通過各項規範,才完成交艦所有的驗收工作,新艦不會有任何品質問題。「上報」稱,台灣海軍對於玉山艦船艙後段大量進水相當有意見,雖然清洗之後有檢測,但檢測標準就不是以「新品」數據為主,外界戲稱「明明採購的是新車,結果拿來的是修好的泡水車」;因此,台灣海軍依此向台船提出延長保固期以及減價等方案,此時海軍與台船雙方就延長保固期達成共識,但對於減價則有不同看法,雙方還在合議中。依照聯合報報導,對於以減價及延長保固來交艦,台船在記者會上回應因涉及商業機密,不表評論;海軍官員對此則表示,主機可透過延長保固來克服,關於減價接收則不予評論。此外,還有傳言稱台船的玉山艦工班曾以海水清洗艦上管路,台船則澄清表示,絕對沒有以海水清洗管路一事。

軸承套超磨

依照2023年09月11日「上報」報導,玉山艦日前依合約進台船碼頭進行保養時,發現該艦交付海軍才將屆滿一年(2022年9月30日交付),大軸的軸承套(Thordon)磨損情況卻遠超預期(一般而言,軍艦與公務船艦的軸承套設定5年,或2萬運轉小時才需要更換),而過去海軍新艦從來沒有發生類似的問題。上報指出,軸承套位於主機系統的大軸到船用螺旋槳車葉之間,一般使用具有潤滑成分的彈性聚合物材料製造,又分一般型、耐磨型與超耐磨型;小型船艦的軸承套通常採用橡膠圓柱體材料。「上報」稱,玉山艦的保固期為2年,依合約規範,2022年9月30日交艦後,玉山艦已到台船進行兩次保養作業;由於目前還在保固期限內,台船要負責免費更換好軸承套;但若不查明軸承套嚴重超磨的原因,未來每1到2年就要更換軸承套,玉山艦的後勤維修成本必然增加。海軍朝設計瑕疵、施工細節、不當操作等三方向進行調查。

基本設計

依照2016年9月16日開幕的第一屆「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中新船塢運輸艦的數字, 「鴻運計畫」船塢運輸艦排水量約10000噸級,長度153m,寬23m,吃水6m,航速21.5節,日後玉山艦實際測試達到22.1節(空船試航時最快曾達到26節以上的航速)。玉山艦具有高度匿蹤化的外型特徵,雙軸推進,擁有艦首橫向推進器;艦上裝備兩座封閉式桅杆。  推進系統方面,玉山艦採用四部德國MTU 20V 8000柴油機,單機輸出功率10MW(13410軸馬力),艦上電力由四部1100KW的柴油發電機供應。 

玉山號兩棲運輸艦具備多元的運輸機能,可載運車輛、LCU/LCV登陸 艇、AAV-7兩棲登陸車、直昇機、乾貨彈藥物資等等,也具備完整的防空與對海面自衛能力,能長時間在外海獨立執行各類作戰任務。 此外,也具備支持救災、人道支援任務的能力,或者利用艦上空間開設野戰醫院,搭載救災、醫療人員後, 投入國內外大型天然災害或人道危機等救難與運輸任務。

依照台船的新聞,玉山艦配備台船自行研發的「智慧型調水系統」,用來調整控制全艦各壓載水艙水量,除了在登陸載具進出時調整船艦姿態讓塢艙泛水之外,也能大幅改善船體操作的機動性。此外,導入產品全壽期管理系統(PLM),整合現有船廠資訊管理系統,為未來配套「國艦國造」的「造修合一」做足準備。

(上與下)玉山艦艦橋頂部的中科院CS/SPG-6N(T) X/Ku波段射控雷達,

用來指揮艦首76mm快砲。攝於2023年11月4日與5日。

玉山艦上配備較強的武裝,包括艦首一座MK- 75 76mm快砲、前後各一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艦體中部船艛兩側裝置了兩組朝舷外、裝填海劍二防空飛彈的傾斜發射器 ;早期外界傳出玉山艦會配備16管海劍二防空飛彈發射器,但最後實際上裝備四組八聯裝傾斜發射器共32管。玉山艦使用的MK-76 76mm艦砲的匿蹤砲塔殼是中科院自行研製的版本,與陀江、塔江艦的構型相同(成功級、康定級升級MK-75 76mm砲使用意大利OTO原廠的套件含匿蹤砲塔殼;而中科院版本的匿蹤砲塔則用於翻修升級現有的MK-75砲,用於陀江、塔江級以及玉山號等二級艦上)。艦橋後方兩側各有一個舷外平台,各裝置一座機砲;早期外界推測艦上可能裝置中科院基於美國ATK公司MK-44 30mm鏈砲開發的「艦載鏈砲遙控系統」,不過初期玉山艦安裝的還是海軍現有的T-75雙聯裝20mm機砲。除此之外,船樓前部兩側與直昇機庫頂兩側各有一個7.62mm輕機槍的槍架,裝置T-74 7.62mm機槍。

海劍二防空飛彈由中科院的三維雷達負責搜獲目標與射擊控制,收容於後部封閉桅杆下層;此雷達是中科院先前推出的CS/MPQ-90蜂眼機動點防禦相位陣列雷達的衍生型號,稱為「海蜂眼」,日後海軍塔江型飛彈巡邏艦也裝有同型雷達。而MK-75 76mm艦砲則由中科院的CS/SPG-6N(T) X/Ku波段射控雷達指揮(安裝在艦橋頂)。

玉山艦上層船樓兩側各有一個機砲砲位,服役初期裝置T-75 20mm機砲。

攝於2023年11月12日。

玉山艦艦尾設有一個直昇機庫,內部分隔成兩區,各可容納一架海軍S-70C直昇機(共2架);直昇機起降甲板由高張力鋼板(應為HSLA-80)製造,強度可供陸軍CH-47重型運輸直昇機起降。玉山艦雖沒有類似成功級、康定級直昇機甲板的軌道式直昇機牽引系統,但仍配備纜繩式牽引系統,由作業人員將直昇機掛上牽引纜繩後,由動力繳盤帶動。直昇機起降甲板左側設有一座起重能力30噸級的大型起重機,用來裝卸物資與車輛,例如可將車輛吊到直昇機甲板上,然後由直昇機甲板上的一座7噸級升降機送入下方的塢艙(濕區)。

玉山艦艦體後部設置塢艙甲板,可攜帶AAV7兩棲突擊車、通用登陸艇(LCM)等;塢艙甲板區域分為乾、濕兩區,乾區在前用於停放裝甲車輛,濕區在後(直到艦尾艙門)為可泛水的濕區,用來停放LCM、LCU或AAV7兩棲突擊車等登陸載具,兩者之間由一個斜坡道連通。乾區、濕區交界處右側有兩個坡板艙門,能讓裝甲與輕型車輛直接駛進駛出塢艙甲板;坡板艙門入口設有一個旋轉盤,裝甲車輛入艙後由旋轉盤協助轉向,便於安放車輛與調度。乾區甲板下方還有一個輕型車輛庫房,用來容納悍馬車等輕型車輛,通過一個升降機與乾區甲板連通,升降機位於車輛旋轉盤左側;輕型車輛從坡板艙門駛入塢艙甲板(乾區)之後,就直接由升降機運到下層輕型車輛庫房。如果整個塢艙甲板(含乾、濕區)全部用來停放AAV-7裝甲車,則可達到32輛的最大裝載數量。此外,位於塢艙濕區左側設有一座7噸級垂直升降機連通上方直昇機甲板,在未泛水狀態下能用升降機在塢艙甲板與直昇機甲板之間轉移調度。依靠台船研製的「智慧型調水系統」,艦尾塢艙注水約30分鐘後就可達到2公尺水深,讓各型兩棲載具、登陸艇進出或執行裝卸。

玉山艦兩舷各設有一個小艇艙,可收容RHIB快艇或人員輸送艇,每個艙設有兩道側開的折疊式艙門。艦上塢艙與周邊艙室以及直昇機庫等艙間,艙壁都廣泛敷設防火棉隔層,在火災發生時能延緩災情擴散。

玉山艦上也有醫療設施,包括診療室、手術室、牙科室、恢復室與病房。其中,診療室配有胃鏡、腹部超音波掃描機、心電圖機、耳鼻喉科治療儀與尿液分析儀等設備,可進行內科診斷與耳鼻喉治療;手術室配有電動手術台、麻醉機、電燒灼器、手術用無影燈、急救設備及X光機,可執行一般外科及骨科手術;牙科室設有牙科治療台、RO逆滲透淨水器與空壓設備,可執行洗牙、齲齒填補及假牙黏合等牙科診療。除了醫療室之外,艦上還設有健身房供官兵使用。

依照2016年在6月20日台灣海軍司令部公佈的「未來12項造艦計畫」中對「兩棲船塢運輸艦」的敘述 ,其要點包括:可裝載AAV7兩棲突擊車、通用機械登陸艇(LCM)以及正在規劃中的快速佈雷艇; 具備基本自衛防空與核生化防護能力;具備指揮兩棲登陸作戰所需的電腦兵棋圖臺,以利指揮官掌握戰場(任務)全景。

依照2022年7月4日自由時報報導,玉山艦使用中鋼開發的新一代強韌軍用鋼板(咸信就是HSLA-80),強度比101大樓或超大型貨櫃輪使用的鋼板高出20%,耐低溫衝擊的溫度達到攝氏-84度,遠優於一般陸上結構用鋼(要求攝氏-5度)或海上結構用鋼(要求攝氏-40度)。除了水面艦艇之外,中鋼的HSLA-80也用於IDS「潛艦國造」項目。

 

複合材料桅杆

(上與下)玉山艦的前桅杆,桅杆頂設有一具KT-2000低截獲率導航雷達。

艦橋頂部裝置一座CS/SPG-6N(T) X/Ku波段火砲射控雷達來帶76mm砲。

攝於2022年8月20日。

 

(上與下)玉山艦的後桅杆,裡面收容一座中科院的海蜂眼X波段相位陣列雷達

用來指揮導引海劍二防空飛彈。攝於2022年8月20日。

玉山級是第一種使用台灣自主複合材料技術的海軍船艦;此種複合材料技術由中科院研製,並技術轉移給製作遊艇複合材料的先進複合材料公司(先進複材)生產,為台灣海軍的需求供貨。在2018年,中科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投入船艦用複合材料及製程技術開發,協助台灣本地產業建立自主研發能力。當船艦進行通訊或偵測時,此種複合材料的艙間隔板或地板結構必須能讓特定電磁波頻率通過,或者遮蔽。在2019年,中科院改良複合材料的電性設計,接合碳纖維、玻璃纖維、金屬圖層等8種材料,以不到2公分的厚度,微波遮蔽效果達到99%,既能降低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也滿足國防或通訊電磁防護的需求。在2019年,中科院技術移轉給製作遊艇複合材料的先進複合材料公司(先進複材),已開發出具有吸收電磁波功能的艙間隔板及地板,且以蜂巢式結構達到輕量又可承重的效果。由於是新興技術,業者普遍關心「如何知道產品的電磁波防護效果?」。為此,中科院在2020年建立1-10GHz微波電性複合材料驗證場域,促成先進複合材料公司完成電磁防護板材產品,並出貨供應國防需求;另外,也驗證大型船艦桅塔的電波穿透與遮蔽等特性,應用在海軍第一艘萬噸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即玉山艦)的甲板上層結構設計;隨著玉山艦在2021年4月下水,成功帶領本土廠商,將高端複合材料跨足應用到船舶及國防市場。

依照2022年3月中科院新新季刊敘述, 中科院材料暨光電所在研製艦載複合式桅塔時,由於桅杆塔底部要收容一個 短波雷達(即中科院的X波段電子掃描雷達),面對 桅杆塔厚度需增加來承受重量、又必須滿足短波長雷達透波性 的衝突需求,試製0.5m小型件時,前後進行數百次試製,最後達成6米以上大型件真空灌注工法並 建立製程。在研製過程中,曾發生4月製作的試製片成果良好、7月用同一工法 配方成品卻變形失敗的情況;仔細檢討各變因以及搜尋資料後,發現真空灌注法的 樹脂流動以及硬化時間,大幅度受到環境溫度影響,氣溫過低或過高都會 導致製作失敗。由於此計畫需求為一體成形超大型桅塔,能滿足此一需求的 大型廠房無法進行溫控;因此,中科院複材組透過大量改變配方的實驗,開發出能 適應廣泛溫度範圍灌注的配方參數,從原本適用於攝氏23至26度,擴大到攝氏18至35度都能 進行灌注,克服了夏季與冬季場域溫度差異,全年都能製作。

玉山艦操作三軍各型直昇機的議論

在2021年12月立法院審查國防預算時,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提案,要求國防部就作戰任務需求,完成陸、海、空三個軍種各行直升機進行日夜間起降玉山艦程序驗證,及包括武器、油料、料件庫儲、掛載訓練、醫護人員支援等規劃,使玉山艦能發揮全戰力,全案獲委員會無異議通過。馬文君指出,目前海軍裝備的直升機只有反潛直升機,因飛機上已裝置大量反潛設備,沒有多少空間再裝載人員或物品;而目前國軍具備運輸能力的直升機只有陸軍的運輸直昇機及空軍的搜救直升機,但這些運輸直昇機要在艦上起降之前,必須完成前置準備與訓練。每一型船艦上層結構佈局不同,在海上航行時產生的氣流場各異;要讓某一型直昇機在某一型船艦上安全起降操作,必須要經過一連串嚴謹的程序驗證,建立直昇機起降的包絡資料。以往台灣海軍主力作戰艦艇都從美國與法國獲得,可從國外直接取得相關資料;而現在「國艦國造」就必須要自行進行一連串驗證程序,建立直昇機起降操作的包絡與準則。馬文君強調,國防部花費近70億建造的「玉山艦」,必須能發揮所有功能。立院通過此決議時,點名要求實施船艦起降訓練的機種包括陸軍各型武裝與運輸直升機,包括AH-1W攻擊直升機、CH-47SD運輸直升機等。

在2022年1月3日,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少將對媒體透露,玉山艦後續將依照立法院的指導,評估三軍直升機部隊作戰任務與機種性能差異之後,規劃妥適的訓練方案。國防部官員接受中央社訪問時進一步指出,降落在海上船艦是直升機訓練中最難的科目,各軍種直升機飛行員各有飛行專業,降落船艦受限軍艦速度、浪潮、風向及風速、訓練程度、膽識等因素,不像降落在學校操場這麼單純,必須進行長時間訓練;因此,立法院要求三軍直升機都要完成玉山艦的落艦訓練,這項要求「有挑戰性」,需要審慎評估。

依照2021年1月16日聯合報報導,海軍針對各軍種直昇機實施在玉山艦起降、艦機整合訓練準則的初步評估曝光。軍方認為,由於各型直昇機油料、裝備與功能互異,此案「仍由海軍S-70C海鷹反潛機執行為宜」。軍方評估指出,陸軍與空軍直升機都使用JP8燃油,而海軍直升機則因考量安全性(需在艦上儲存直昇機燃油),使用燃點較低的JP4或JP5。因此,即便陸軍、空軍直昇機能在玉山艦降落,如果艦上沒有儲存匹配的燃料,就無法實施落地加油,使運用能力大打折扣。

此外,玉山艦本身的機庫設計上是容納兩架中型的海軍S-70C直昇機(艦尾機庫總容積雖龐大,但是被分隔為左、右兩區,每區空間剛好停放一架S-70C(M)1),無法容納陸軍CH-47契弩克運輸直昇機。以陸軍航空隊直升機種為例,應是只有AH-1W攻擊直升機符合駐艦出航的要求,一來該機種原本就是美軍陸戰隊的機型,具備在海上飛行操作的條件,且該機機體狹窄修長,旋翼無須折起,初步評估玉山艦機庫有可能停放兩架以上的AH-1W。然而,如果要讓AH-1W攻擊直昇機駐艦作戰、延伸海上打擊作戰的距離,玉山艦的機庫就必須具備完整的保修能量,能為AH-1W實施加油整補乃至於掛載武器彈藥,甚至考慮全天候指揮管制能力;而玉山艦目前並沒有規劃這些能量。因此,軍方評估認為,若直升機只是「形式上」能在艦尾甲板著艦,卻無法進入機庫以及實施整補,實際上並不能隨艦出海執行任務(一如海巡船艦雖有直升機起降甲板卻沒有著艦加油整補能量),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