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島級兩棲運輸艦

 

首艘獨島級兩棲運輸艦獨島號(L-6111)在海面上的雄姿。

獨島號在2005年7月下水的照片。

 

(上與下二張)從空中俯瞰獨島號。

(上與下二張)由後方看獨島號。 

一艘美國海軍LCAC氣墊登陸艇正準備進入獨島號 

正從艦尾塢艙施放AAV-7兩棲登陸載具的獨島號

獨島號的艦尾泛水塢艙特寫,可以看到艦島後部的甲板升降機實際上是直通車庫與塢艙。

獨島號的下甲板機庫,位於艦島前部升降機下方,其容積不大,只能容納四架SH-60等級的直昇機。

照片中停放一架超級大山貓直昇機。

2011年美韓聯合軍事演習中的獨島號

與美國海軍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3)航空母艦並排航行的獨島號

2015年10月中旬在慶祝韓國海軍建軍70週年活動中,獨島號搭載大批民眾出海參觀艦隊校閱。

2015年10月中旬在慶祝韓國海軍建軍70週年活動中,獨島號與KDX-2飛彈驅逐艦大柞榮號(DDH-977)(後)並排航行。

2015年10月中旬在慶祝韓國海軍建軍70週年活動中,獨島號與兩艘高峻峰級戰車登陸艦

高峻峰(LST-681)與毘盧峰(LST-682)對向通過。

2016年一次聯合演習中的照片,獨島號在美國胡蜂級(Wasp class)兩棲運輸艦之間,畫面上方是拳師號

(USS Boxer LHD-4),下方是好人李查號(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相較於四萬噸級的美國

兩棲運輸艦,約兩萬噸的獨島號個頭顯得嬌小。 

2021年8月底,獨島號率領的韓國海軍編隊與英國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 R08)

率領的CSG21打擊群一同操演。

在2017年4月28日,韓國開始建造第二艘獨島級馬羅島號(L6112),此為想像圖;此圖顯示韓國有意向美國購買MV-22

傾斜旋翼機來裝備獨島級,強化兩棲作戰的空中突擊能力。 

(上與下)獨島級二號艦馬羅島號(L6112)在2018年5月9日於韓進重工釜山廠下水。

馬羅島號艦島近照。相較於獨島號,馬羅島號電子設備與武裝有了很大的不同,包括裝備以色列

Elbit EL/M-2248 MF-ST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四面固定式相位陣列天線)、一具SPS-550K三維對空監視雷達等

正面看馬羅島號

試航中的馬羅島號 

俯瞰馬羅島號

馬羅島號艦島,攝於2021年6月28日該艦成軍典禮當天

馬羅島號於2021年6月28日該艦成軍典禮當天的照片。

(上與下)由後方看羅島號

(上與下二張)2022年6月初,馬羅島號在菲律賓海與美國海軍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 CVN-76)

航空母艦編隊進行聯合演習。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獨島級兩棲運輸艦(Dokdo class)/大韓民國
承造國/承造廠 大韓民國/韓進重工(Hanjin)釜山廠
排水量(ton)

標準13500~14500

滿載18800

尺寸(公尺)

長199 寬30 吃水7

飛行甲板長179 寬31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AD

SEMT Pielstick 16 PC2.5 STC 柴油機*4/41600

雙軸CRP

艦首推進器

航速(節)

23

續航力(海浬)

8000/16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L6111原始:

SMART-L 3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系統*1

Thales MW-08 C頻3D中程對空/平面監視雷達*1

Daewoo SPS-95K導航雷達*1

SLQ-200(V)5K SONATA電子戰系統

其餘不詳

 

L6111升級後:

韓華主動相位陣列雷達*1(四面固定式天線)

LIG Nex1 SPS-550K E/F頻3D相位陣列對空搜索雷達*1

 

L6112:

Elbit EL/M-2248 MF-ST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固定式相位陣列天線*4)

SPS-550K三維對空監視雷達*1

Daewoo SPS-95K導航雷達*1

其餘不詳

射控/作戰系統 L6111原始:

BAE KDCom1戰鬥管理系統

TEOOS日/夜間光電搜索與追蹤系統

 

L6111升級後:

韓華系統海洋之盾Baseline 3戰鬥管理系統

SAQ-600K光電/紅外線偵測系統

乘員

船員320~330名

搭載部隊720名

艦載武裝 L6111:

門將近迫武器系統(CIWS)*2

21聯裝MK-49公羊(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1(L6111)

L6112:

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防禦系統*2

艦載機

中/大型直昇機(至多10架左右,下甲板機庫容納四架)

艦載小艇/車輛 LCAC氣墊登陸艇*2或

AAAV兩棲運兵車*12

姊妹艦 原訂四艘,目前只建造一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L-6111 獨島(Dokdo) 2002/10/28 2005/7/12 2007/7/3
L-6112 馬羅島(Marado) 2017/4/28 2018/5/9 2021/6/28
L-6113 白翎島(Baeknyeongdo)
L-6114

 


 

起源

韓國從1990年代大肆擴充海軍的力量,除了備受矚目的KDX-1/2/3驅逐艦以及獲得德國授權生產的209 TR-1400與214兩型現代化傳統動力潛艦之外,更在「2000-2004年中期防務計畫」中納入兩艘大型兩棲直昇機突擊艦,計畫名為LP-X。雖然在2001年8月由於 韓國經濟陷入危機,導致海軍LP-X以及空軍空中預警機(E-X)與新一代防空飛彈(SAM-X)等國防計畫都受到延宕,不過隨著韓國經濟在2002年由谷底強力反彈,LP-X又得以繼續大步邁進了。韓國海軍在2002年10月正式確定購買兩艘LP-X(L-6111、6112), 最終打算建造三至四艘,首艦獨島號(L-6111)於2002年10月28日在韓進重工的釜山造船廠開工,在2005年7月12日下水,於2007年7月3日於鎮海海軍作戰司令部正式成軍 ,在2009年左右形成完整的戰鬥力。獨島號的造價約5000億韓元。

獨島號服役後,韓國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獲得了大幅 度的強化,特別是韓國海軍以往不具備的直昇機垂降突擊能力,並作為一個有力的指管通情平台。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當局刻意選擇與日本發生領土爭議的獨島(日本人稱之為竹島)作為首艘LP-X的命名,宣示主權以及與日本打對台的意圖明顯;而後續本級艦的命名,也以 韓國周邊離島為準 ,例如二號艦以韓國最南端領土馬羅島(L-6112)命名,三號艦則根據韓國最西端的領土命名──白翎島(L-6113)。除了兩棲作戰外,獨島級也將用於國際間人道、維和等方面,一如日本的大隅級輸送船。韓國海軍也在獨島號下水時強調此級艦的載運能量是日本大隅級的兩倍以上,較勁意味濃厚。

獨島級的二號艦馬羅島號原訂於2008年下水、2010年服役;不過爾後韓國國會否決了第三、第四艘的建造預算,二號艦是否動工則尙不明朗。由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又對 韓國經濟造成顯著影響, 導致獨島級的後續建造工作遭到延宕。在2012年8月中旬,由於日韓在獨島問題上的摩擦日漸增溫,韓國國防部宣布將建造獨島級的二號艦 馬羅島號,預計2019年以前服役。 直到2017年4月28日,第二艘獨島級才在韓進重工釜山廠安放龍骨,在2018年5月9日下水,2019年5月20日開始試航,原訂2020年中服役,因為COVID19疫情等因素,延遲到2021年6月28日成軍。

 在韓國「2014年國防白皮書」中提到,韓國海軍陸戰隊必須能夠捍衛外島、具備快速反應能力,能夠實施現代化、多領域的兩棲作戰; 為此,韓國海軍考慮訂購第三艘獨島級兩棲運輸艦,2011年開始建造的天王峰級登陸艦總數將達到四艘,而韓國海軍陸戰隊也已經表達 對於採購重型運輸直升機、攻擊直升機的興趣,包括引進美國MV-22魚鷹傾旋翼運輸機的可能性。在2017年12月下旬, 消息傳出韓國正在考慮引進F-35B來裝備第二艘獨島級。

技術特徵

獨島級艦型類似全通甲板兩棲運輸艦(LHA/LHD),擁有類似兩棲攻擊艦(LHA/LHD)艦的長方形全通式飛行甲板,艦島位於右舷,設置下甲板機庫、艦內車庫以及後部泛水塢艙,可容納大型登陸載具。不過,相較於排水量四萬噸以上的美國海軍兩棲攻擊如胡蜂級(Wasp class),獨島號的滿載排水量只有一半不到,因此無論是起降甲板、車庫甲板、機庫甲板、塢艙等規模都小得多;尤其是獨島號的下甲板機庫容量十分有限(只能搭載四架SH-60等級的中型直昇機),艦上用來容納車輛、兩棲載具的空間還比較多。因此,雖然獨島級擁有全通式飛行甲板,但整體航空支持與運輸能力比較類似船塢運輸艦(LPD),而不是航空操作能力較強的兩棲攻擊艦(LHA/LHD)。

獨島級的水線面積頗大,艦首部位略帶弧狀,使其具備量好的壓浪性,在惡劣海象下能減輕艦體的搖晃。獨島級採用鋼質艦體,劃分為15個甲板,艦體下部各艙房部位均互不相通,各自獨立,以達到侷限戰損的目的。為了提高生存性,獨島級在許多重要部位都加裝鋼質裝甲,艦內並劃分為五個火災防護區域與三個核生化防護區域,即便有三個水密隔艙破裂也能不會沈沒。雖然以軍規的標準來達到高生存性,但獨島級在不少地方仍採用普通商船的標準建造,以降低成本與複雜度,使每艘獨島級的成本控制在與一艘神盾驅逐艦相當的水平。艦島前方設有一具 出力19噸級的大型起重機,用來裝卸登陸載具與物資。獨島級的外觀具有一定程度的匿蹤設計,艦島與艦體造型力求簡潔,儘量減少開口與突出物,此外艦島與其上的塔式桅杆也都採用傾斜表面以降低雷達截面積。

動力方面,獨島級配備四具法國SEMT Pielstick 16 PC2.5 STC柴油機(單機功率7760KW,約10400馬力,搭配兩套Franco Tosi變速箱與齒輪組,驅動雙軸五葉片可變距螺旋槳(符合MIL-S-901D A級標準以及美國海軍可變距螺槳規範),最大航速可達23節;艦上的電力由四個柴油發電機組供應。作為韓國最大型兩棲運輸艦,獨島級自然配備了完善的醫療設施,艦上的醫院擁有三個手術室、一個牙醫手術室、一個實驗室、病房、X光室、電腦斷層掃瞄室等等。由於獨島級的編制內含女性人員,故艦上也規劃有女性人員專用的起居艙間。

獨島號的作戰中樞是從英國BAE System引進技術的KDCom1作戰管理系統,功能包括指揮兩棲作戰、航空管制、海上作戰以及艦艇本身的防空自衛等,採用分散式系統架構,以美國軍規的ADA語言撰寫,擁有八個多功能顯控台,由一組FODMS二餘度光纖資料多路傳輸系統連接,總共有100個處理器。雷達方面, 韓國約在2002年9月左右進行招標決選,對空搜索雷達的競標廠商包括Thales荷蘭分公司(前Signnal)的SMART-L 3D多波束雷達與美國AN/SPS-48E 3D頻率掃瞄雷達競逐,而精確追蹤雷達則有SPN-46與SPN-720等競爭者。 最後,韓國選擇了較為新型但也比較昂貴的SMART-L,而不是SPS-48E。除此之外,獨島號的主桅杆頂端還裝有一具Thales 的MW-08 3D C頻中程對空/平面搜索雷達,這是從KDX-1/2驅逐艦就開始沿用的裝備 ,而艦上的電子戰系統為SLQ-200(V)5K SONATA。為了強化在近岸作戰的視覺偵測能力,獨島級還配備一套光電日/夜間監視與目標追蹤系統(TEOOS),與艦上的戰鬥系統連結,能全自動地在三度空間內搜索並追蹤敵方目標,即便在惡劣天候下也有良好的效果。TEOOS整合有兩具日間用電視攝影機、一具微光電視攝影機、一具信天翁(Albatross)第三代焦平面凝視陣列紅外線熱影像儀、一具Cilas護眼雷射測具儀,其影像透過KDCom1作戰系統,能顯示於作戰資訊中心或艦橋的任何一個顯控台上。

武裝方面,獨島號裝備兩種防空自衛裝備,第一是同被KDX系列驅逐艦採用的荷蘭門將(Goalkeeper)30mm機砲式近迫武器系統,兩門分別位於艦首以及艦島末段,第二種則是一具位於艦島頂端的美製21聯裝MK-49公羊(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而二號艦馬羅島號則在艦島末端裝置聯裝K-LVS垂直發射器,裝填韓國國產的K-ASROC垂直發射反潛火箭、LIG Nex1研製的海弓防空飛彈(詳見FFX-II大丘級巡防艦一文)等,取代了原本的美製RAM;此外,原本獨島號採用的荷蘭門將近迫武器系統已經停產,因此馬羅島號改用兩具美製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防禦系統。馬羅島號艦尾左側舷外增設了平台,將後方的MK-15 Block 1B方陣系統設置在此處(原本獨島號將朝後的門將設置在船艛末段,但馬羅島號此位置改裝了垂直發射器)。

韓國配合LPX新開發的LSF-2氣墊登陸載具,堪稱美國LCAC的韓國版。

航行中的LSF-2型氣墊登陸艇(LSF-632號)。

配合馬羅島號(L-6112)而建造的第二批LSF-2,此為LSF-635號

獨島級飛行甲板長179m,寬31m,左舷設有五個直昇機起降點 ,可同時供五架直昇機起降操作,艦島後方另有兩個直昇機停放點,起降甲板的強度足以承載美製CH-47/53等重型直昇機(日後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測試在獨島號上起降MV-22傾斜旋翼機),艦島前 、後方各有一個縱向的大型升降機。

由於排水量與有限,獨島號的下甲板機庫尺寸不大,設置在飛行甲板前部下方(前升降機以下),可容納四架SH-60等級的中型直昇機;加上 露天停放在甲板上的直昇機,全艦最多應能容納10架左右。而獨島級艦體中部以後的下甲板空間,主要是作為車酷甲板以及艦尾泛水塢艙;其中,車輛甲板比起艦尾的泛水塢艙甲板高出一層,艦島後方的升降機向下直通車輛甲板,升降機降到最低位置時與車庫甲板齊平;車庫甲板透過一條斜坡車道來連接再低一層的塢艙甲板。一般而言,兩棲運輸艦飛行甲板以下一整層甲板被作為機庫,其下才作為車庫以及泛水塢艙甲板;而獨島號受限於艦體規模有限,且避免讓艦體高度過高、重心不穩,因而採用機庫佔據前部、車庫/塢艙佔據後部的設計,而不是在車庫/塢艙以上再設置一層機庫甲板。 部分外國資料指出獨島號若不搭載任何車輛,則下甲板空間最多能搭載10架直昇機;然而,就算將部分直昇機儲存到後部車輛甲板,在此處也只能在旋翼、機體折疊之下進行靜態存放,因為車輛甲板並沒有相關的後勤整補設備,直昇機必須轉移到飛行甲板上才能整備。 獨島號只有一個起降點可以供MV-22傾斜旋翼機起降,而二號艦馬羅島號的航空操作設施經過強化,可同時供兩架MV-22起降操作。

根據韓國海軍的設想,獨島級能以5至8架直昇機,在30分鐘內將登陸部隊輸送完畢,並擔負登陸作戰的空中警戒任務。

 

獨島號的前部甲板升降機,此升降機直通前部機庫。獨島號的下甲板機庫容積不大,

只能容納四架SH-60等級的中型直昇機。

(上與下)獨島號的艦尾車輛甲板與泛水塢艙。艦島後方的後部升降機實際上是通至艦尾塢艙甲板,

降到最低位置時齊平車庫甲板,圖中左側的斜坡道用來連結車庫甲板以及更低的泛水塢艙甲板。

外界經常探討獨島號上能否部署美製F-35B STOVL戰鬥機,但實際上F-35B不可能進入艦上狹小的機庫,最多只能停放在飛行甲板上,實用性不佳。 在2009年初,有美國軍方人士表示,韓國正尋求引進F-35B供海軍使用, 裝備於獨島級兩棲運輸艦乃至於日後韓國可能建造的中型航空母艦上。 在2009年7月,某些外電報導讀島級的三號艦白翎島號(L-6113)的飛行甲板 將會強化,升降機與其他航空支援設施也予以擴大,為操作F-35B預作準備; 在2013年,有消息表示韓國正在規劃的獨島級二號艦馬羅島號進行設計變更來操作F-35B,包括加裝滑跳甲板,艦內結構也有必要作大幅調整(例如增加機庫高度、擴大機庫面積等); 然而以上都只是假設性推測,馬羅島號2018年5月建成下水時公布的照片顯示,其艦體規模、乾舷高度、飛行甲板等基本上都與獨島號相同,因此整體航空作業能力應該沒有顯著改進。

在2014年,韓國政府正式決定購買40架F-35A戰機,在2018至2021年交付,價格7.3兆韓元。 先前韓國「朝鮮日報」曾刊登文章表示,韓國海軍已研究過關於航空母艦的三階段計畫, 第一階段是將獨島號改成輕型航母(操作STOVL戰機),第二階段是將獨島級二號艦改成輕型航母, 第三階段則是在2028到2036年間建造兩艘3萬噸級輕型航母。

獨島號塢艙收容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LCAC氣墊登陸艇。

一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V-22傾斜旋翼機降落在獨島號上。攝於2015年3月。

登陸載具方面, 位於獨島級艦尾的泛水塢艙長約56m,寬14.8m,可容納兩艘美國軍規的LCAC氣墊登陸艇,或至多12輛美國新一代的AAAV兩棲運兵車;泛水塢艙之前則是一個車輛甲板,比泛水塢艙甲板高出一層,兩者透過斜坡車道相通。 獨島級編制320名船員,另可搭載600~83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標準為720人),此外可攜帶登陸所需的裝備與物資, 包括戰車、裝甲車、砲兵武器與彈藥等等,例如艦內車輛甲板可搭載包含10輛主力戰車在內的機械化裝備。連同艦上的兩棲登陸載具與直昇機,獨島級共可攜帶5000ton的相關物資裝備。

配合獨島級, 韓國根據從美國輸入的技術開發了韓國版LCAC──LFS-2,由韓進重工生產,全長26.5m,寬13.8m,輕載排水量58ton,滿載排水量87.2ton,尺寸與載運能力比美國原版LCAC(長26.8m,寬14.6m,輕載排水量87.2ton,最大載重約70ton)小一號,這是因為 韓國K-1與K-1A1主力戰車均不超過55ton,而美國M-1A2主力戰車重量則高達70ton,因此LSF-2所需的載重量就沒有美國LCAC這麼高。人員編制方面,美國LCAC編制操作船員5名 ,而LSF-2則編制8名船員 (另可多增加10人)。LSF-2能搭載一輛主力戰車,或兩輛裝甲運兵車,或者55噸的物資,如用來搭載部隊則可容納至多150名士兵。LSF-2的自衛武裝為兩挺K-6 12.7mm重機槍。與美國LCAC相同,LSF-2也採用四具燃氣渦輪主機,出力均為16000軸馬力;而拜重量較輕之賜,LSF-2滿載時的最大航速高達55~60節,勝於美國LCAC滿載狀況下的40節。 韓進重工首批建造兩艘LSF-2型(黑鳶(Solgae)-631與黑鳶-632)來搭配獨島號,在2007年交付;隨後配合獨島級二號艦馬羅島號,韓進重工在2016年又獲得價值1524億韓元(1.26億美元)的合約,生產第二批二艘LSF-2(黑鳶-633與635),在2023年6月1日交付韓國海軍;此後,韓國海軍打算再繼續建造四艘。 

在一般情況下,獨島級能搭載720名兩棲陸戰隊士兵、10輛主力戰車、10輛卡車、三件砲兵武器、7輛AAV裝甲車與二艘LCAC氣墊登陸載具。 如果將飛行甲板的空間全都用來裝載車輛,則總共能搭載約200輛各型車輛(包含主力戰車)。

除了自用之外,大宇重工也曾以LPX的基本設計競標東南亞等國的兩棲運輸艦案,例如馬來西亞的13000ton直昇機船塢登陸艦競標案,此案的其他競爭對手包括荷蘭堅持者系列(Enforcer)的13000噸型、德國HDW的MHD 200系列(17000至20000噸)、法國西北風型、中國071型(似乎已遭到排除)等,而新加坡、印尼的廠商也可能進場角逐 。此外,在2010年代土耳其兩棲運輸艦(LHD)案中,大宇重工也以獨島級為基礎參與競爭,不過最後土耳其選擇了西班牙的戰略武力投射艦(SPS)。

馬羅島號的變更

獨島級二號艦馬羅島號的電子裝備有了很大的變動,採用以色列Elta的EL/M-2248 MF-ST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詳見以色列SAAR-5巡邏艦一文),總共有四面陣列天線,一面朝前方的陣列設置在艦橋頂,其他三面則集中在艦島中部的塔狀桅杆上。此外,裝備一座韓國國產SPS-550K三維對空監視雷達(SMART-S MK2的韓國版)。馬羅島號採用韓華系統(Hanwha Systems)研製的戰鬥管理系統。與獨島號相較,馬羅島號的艦島後端頂上增設一個擁有全景視野的航空管制室。

服役經歷

據說獨島號的艦體與電子系統之間的匹配與兼容性設計不良,在試航期間就發現雷達波掃到艦體,進而產生大量假目標。針對這個問題,獨島號在交付前至少對艦島進行4次細部修改,但這個問題直到2007年7月交付韓國海軍時仍無法完全解決。依照2008年韓國媒體報導,獨島號的射控雷達(應為MW-08)在360度探測時會隨機出現1至3個假目標,停在特定區域掃描時更會出現3到4個假接觸目標,經過修正後也只能降低為1至2個假目標。而對空搜索雷達(應為SMART-L)也有類似情況,360度探測時會隨機出現1至3個假目標,停在特定區域掃描時會出現3至4個假接觸目標,而且並沒有實施有效的修正工程。

在2013年9月10日上午,獨島號正前往仁川港參與紀念韓戰期間麥克阿瑟率領聯合國軍從仁川港登陸的活動,上午10時40分右側發電機艙突然失火,該發電機停止運轉;而隨後在消防滅火作業時, 抽來滅火的海水流入另一個發電機艙,導致另一個發電機組進水停擺,獨島號至此失去所有電力,不得 在海上不停航,滅火過程中有一名值班人員燒傷。由於無法在海上恢復電力,獨島號只能放棄參加原訂的紀念活動,由拖船拖回京畿道平澤的韓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此次意外顯示獨島級機電配置的生存性似乎並不周全。

依照朝鮮日報的後續消息,獨島號有四個發電機組,在2013年4月時因艦上人員對管道筏門操作失誤,導致兩個發電機室進水故障,只好將這兩個泡水的發電機組暫時拆除等待法國原廠進行維修,接下來幾個月獨島號靠著剩下的兩部發電機組繼續運作;而在9月10日的意外中,剩下的兩組發電機中有一組燒毀,另一組則進水,至此獨島號已無任何供電。

獨島號壽命中期翻修升級(2025-2027)

在2022年11月,韓進重工(HJ Heavy Industries)獲得韓國國防部合約,進行獨島號壽命中期翻修與現代化工程的初期研究與可行性工作,目標是在2027年完成並重回現役。2024年10月29日,韓國國防採辦局(Defense Acquisition Program Administration,DAPA)宣布,獨島號的改裝升級設計工作已經完成,此項目總預算預估1980億韓元(約1億4290萬美元),工程在2025年7月展開。

依照DAPA公布的資料,獨島號的升級項目包括更換艦上的主要感測裝備與作戰系統,包括以韓華系統(Hanwha Systems)的純國產海軍作戰系統,取代獨島號上由韓國與英國BAE Systems合作開發的戰系;新戰系是韓華系統的「海軍之盾」(Naval Shield)Baseline 3.0,此系統是為韓國海軍第三批FFX巡防艦(忠南級)而開發。由於科技進步,「海軍之盾」Baseline 3的信息處理速率比獨島號原戰系提高100倍,同時追蹤的目標數量增加五倍,系統也更容易操作與維護。艦上的戰情中心(CIC)也會全面翻新,以新的顯示控制系統取代現有系統,整個空間的佈局也會現代化。感測器方面,獨島號會以韓國國產的四面固定式主動電子掃描雷達(AESA,與FFX-3巡防艦的雷達同系列),取代原本的Thales SMART-L雷達;為了安裝固定式AESA陣面,獨島號的上層結構、桅杆都要經過修改。此外,還會以LIG Nex1的SPS-550K 旋轉式S(E/F)頻3D相位陣列對空搜索雷達取代原本Thales MW-08搜索雷達,以韓華系統的SAQ-600K光電/紅外線偵測系統取代原本Safran的吸血鬼(Vampir)紅外線追蹤系統(IRST)。

此外,艦上的電力、冷卻、空調、輔助設施也會全面更新,生活起居空間也會翻新。為了增加存活性,還會升級魚雷聲學反制系統(Torpedo Acoustic Countermeasure,TACM)。

從獨島級看韓國海軍邁向藍水

擁有獨島級之後,韓國海軍的兩棲武力投射能量有了相當大的成長;因為先前 韓國海軍兩棲艦隊的主力只是幾艘老舊的戰車登陸艦而已,若想實行空中垂直機降作戰,則非得靠美軍的協助不可。部分軍事專家認為,光是一艘獨島級,就能迫使 朝鮮增加兩個師的海岸警備兵力,牽制效果極大。然而,韓國海軍 的大洋化,並非只針對朝鮮,不僅要在黃海、東海與日本、中國一爭長短, 更是韓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如人道、維和行動以及2008年以來索馬利亞反海盜勤務等)的重要平台。

獨島級首艦獨島號編入母港於斧山的韓國海軍第三艦隊,這在以往是相當反常的,因為韓國第三艦隊實力向來相對薄弱,不會優先配置最新型艦艇。然而,韓國第三艦隊的防區為朝鮮半島南部以及濟州島方向,面臨東海以及與日本交界的對馬海峽、獨島海域,周邊的漁業、石油等海洋資源豐富,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獨島號向第三艦隊報到,顯示出 韓國與日本爭奪該處海域主權與利益的企圖。有消息指出,獨島號可能定期巡邏於對馬海峽與獨島水域(這就產生「獨島號捍衛獨島」的情況),搭配韓國近年向美國新購的F-15K戰鬥攻擊機, 韓國就能在東海上籌組強大的攻防力量,平時能有效捍衛面臨日本方向的港口、基地、海上鑽油平台與航運線,戰時則從空中與水面給敵人施予迎頭痛擊,此種配置擺明就是衝著日本而來。

韓國海軍希望未來能擁有至少三艘獨島級,組建兩個隨時能出動的機動艦隊,每個艦隊以一艘獨島級為核心;其中一個艦隊在韓國東、西海岸擔負機動作戰任務,另一個隨時待命支援,這使 韓國海軍不僅能有效捍衛海運線與海上經濟利益,遇到突發狀況時也能迅速投射實力,對周邊地區頗有影響力。

不過,這段時期韓國海軍邁向大洋的關鍵是1997年金泳三總統執政時提出的政策,因為當時預估韓國、北朝鮮在將來很有希望完成統一,而統一之後就需要建立一支與韓國國力與形象相稱的大洋海軍,與日本一較長短。然而,2000年代以來兩韓局勢卻日趨不穩,兩次延坪海戰分別在1999與2002年發生,2006年北朝鮮試射核子武器之後兩韓關係顯著惡化;隨後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影響韓國經濟,這些因素都使2008年上任的李明博總統對於發展遠洋海軍興趣缺缺,使得韓國海軍的發展腳步放慢,獨島級的後續艦也自然沒了下文;而2010年發生的天安艦被擊沈事件(詳見浦項級巡防艦一文)更讓 韓國輿論群起批判先前海軍太過朝向大洋發展,忽略了實際上北朝鮮仍舊是韓國最嚴重的威脅,隨後韓國又再度將北朝鮮作為建軍備戰的頭號敵人。直到2012年以後,才有獨島級後續艦的新聞出現,並在2017年付諸建造。

「大型運輸艦-II」(LPD-II)

在2019年7月12日韓國聯合參謀本部會議通過了下一階段(2020~2024年)長期軍備發展計畫,隨後在8月24日由國防部公佈,其中包括發展一種新型大型兩棲登陸艦,預計在2026年進入服役,以抗衡中國與日本的海上勢力。韓國參謀部稱此一計畫為「大型運輸艦-II」(LPD-II),初期研究工作會持續數年;一位匿名的政府相關人士向媒體表示,此計畫實質上會是一種航空母艦,稱為大型運輸艦只是降低敏感性。 依照韓國媒體報導,「大型運輸艦-II」項目中的確有記載能搭載「短距起降戰鬥機」,顯示原始設計上就要能操作F-35B。

依照部分媒體推測,LPD-II排水量約30000~40000噸級,飛行甲板長250m,粗估能搭載16架STOVL戰機、3000名海軍陸戰隊以及20輛裝甲車。LPD-II排水量是現役獨島級(滿載排水量近19000噸)的兩倍,也比日本海上自衛隊出雲級(滿載排水量約27000噸)更大。韓國空軍在2014年購買40架F-35A戰機,並且有興趣增購20架能在輕型航母起降的F-35B STOVL戰機。推測LPD-II可能在2030年代進入服役。

在2020年7月下旬,消息傳出韓國考慮將正在進行的FX III戰鬥機項目第二階段採購目標改成20架具有STOVL能利得F-35B戰鬥機;先前FX III戰鬥機第一階段已經購入40架F-35A來裝備韓國空軍,第二階段原訂增購20架F-35A,汰換韓國空軍剩下的F-4、F-5戰鬥機。這意味著韓國可能考慮在獨島級或後續LPD-II上上裝備F-35B戰鬥機。在2020年12月30日,韓國正式宣佈啟動LPX-II輕型航母項目,以操作F-35B為主,取消塢艙。由於另有專文介紹LPX-II,在此不予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