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31巡防艦各廠提案:巴布克集團;箭頭(Arrowhead )120/箭頭140
──by captain Picard
Babcock International提案 |
||
型號 | Arrowhead 120 | Arrowhead 140 |
設計方 | 英國/Babcock International | 丹麥/OMT(Odense Maritime Technology A/S) |
資料年份 | 2017年9月 | 2018年5月 |
尺寸(公尺) |
長120 寬19 |
長138.7 寬19.8 4.8 |
排水量(ton) |
4000 |
5700以上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LAD 柴油主機x2 低速推進電動機*2 雙軸 |
CODAD 柴油機x4/44000 雙軸 |
航速(節) | 24以上 | 28 |
續航力(海浬) | 6000/15節 | 9000/12節 |
偵測/電子戰系統 | 3D中程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 3D中程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
聲納 | 艦尾預留安裝拖曳陣列聲納、可變深度聲納空間 | |
射控/作戰系統 | TACTICOS Baseline 2戰鬥管理系統 | |
乘員 | 80(最多容納120人) | 100(至多可容納180) |
艦載武裝 |
中口徑火砲(57mm、76mm、127mm)*
1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2 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2 30mm機砲*4 12.7mm機槍*2 |
中口徑火砲(57mm、76mm、127mm)*
1 海攔截者(Sea Ceptor)短程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24 預留安裝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的空間 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2 近程防空武器(RAM防空飛彈或30mm/40mm防空火砲)*2 預留安裝324mm反潛魚雷發射器的空間 |
艦載機 | 反潛直昇機*1(機庫容納:MH-60/NH-90等級直昇機;甲板起降:MV-22傾斜旋翼機、CH-47運輸直昇機) | 反潛直昇機*1(機庫容納:梅林直昇機;甲板起降:CH-47運輸直昇機) |
物資裝載空間 | TEU 20英尺集裝箱*4 | |
艦載小艇 | 11m長RHIB突擊艇* | RHIB突擊艇*4 |
箭頭120
(上與下)英國巴布克國際集團 (Babcock International)在2017年9月提出的箭頭(Arrowhead)120多任務巡防艦提案,
艦體中部與艦尾具備大型任務模組艙。不過最後巴布克團隊在2018年確定另以丹麥OMT的現成
SF3500AAW防空巡防艦的設計為基礎來競標,稱為箭頭140。注意艦體中部兩側以及艦尾兩側都有收放小艇
的任務艙口。
(上與下)英國巴布克國際集團 在2017年倫敦防務展(Defence and Security Equipment International,DSEI 2017)
展出的箭頭120巡防艦模型。
在2017年9月7日,巴布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正式公布參與Type 31e的設計方案,稱為箭頭(Arrowhead),具體提供給Type 31e的方案稱為「箭頭120」。巴布克集團表示,「箭頭」一種符合成本效益的通用巡防艦,設計上具有良好彈性以及適應性來滿足全球各國客戶的需求。「箭頭」概念設計是基於巴布克集團的最尖端設計與研發經驗,並吸取了之前巴布克商業與軍用船艦的經驗。 「箭頭」採用模組化系統架構,其基本構型能容納不同的任務構型與裝備,並能依照客戶的需求選擇裝備。艦上設有大型、可迅速重構的任務籌載艙,能依照不同的任務而搭載不同的籌載,包括人道支援/災難救助(Humanitarian Aid and 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HADRO)的相關設備(醫療、收容、儲存物資),或者各型水面與水下無人載具;客戶可以選擇配置多重任務艙(Multiple mission bays),使船艦能快速更換裝備模組,滿足不同的任務需求。「箭頭」可選擇的裝備構型涵蓋低威脅的安全維護任務,到伴隨特遣艦隊聯合部署作戰。艦上的作戰任務系統採用開放式架構,整合並管理艦上各種感測系統、電子作戰系統、通信系統與射控武器系統等,提供船艦良好的態勢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艦上可搭載不同的離艦式有機(organic)載具或固定裝艦(offboard)的裝備,執行各式各樣防禦或攻擊性作戰。「箭頭」全面使用市場上現成的貨架產品(COTS),能在極具市場競爭力的價格之下,提供最大化的作戰能力。
巴布克國際集團在2017年9月首度公布的的「箭頭」巡防艦想像圖。 依照巴布克集團提供的「箭頭120」的提案,艦體長120m,全寬19m,排水量約4000噸,最高航速24節以上,航速15節時續航力達6000海里,採用複合柴電(Diesel-Electric CODLAD)推進系統。「箭頭120」很重視生存能力,艦上設置備用的電動推進器,在主推進系統失效時仍可讓船艦低速返航;而艦上的結構設計能在至多三艙進水的情況下保持不沈。艦上編制80人,並保留另外容納40人的空間。 「箭頭120」的艦尾設有一個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機庫尺寸能容納一架美製MH-60或歐洲NH-90等10噸級中型直昇機,自然也能容納較小的AW-159野貓(Wild cat)以及美製MQ-8B垂直起降無人飛行載具(UAV);而直昇機起降甲板的面積與強度則可操作梅林(Merlin)或美國MV-22鶚式(Osprey)傾斜旋翼機這樣的大型旋翼機。艦上設有兩個多功能任務艙(mission bay),第一個位於艦體中部設有,施放艙門位於左舷,能搭載人的RHIB小艇或水面/水下無人載具(UUV/USV);第二個任務艙設置在直昇機起降甲板下方,艦尾有一個向下開啟的大型艙門,艦體兩側靠近水線設有人員與小艇收放艙門,能夠部署與收放長度至多11m的RHIB小艇、USV/UUV載具、可變深度聲納/拖曳陣列聲納等。 武裝方面,「箭頭120」艦首可設置一座中口徑艦砲,至多可容納127mm火砲,艦砲後方可設置最多兩組八聯裝垂直發射系統。主桅杆後方與單邊任務艙之間的甲板空間可裝置兩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艦體兩側各設有六個可以裝置小口徑火砲的點,其中位於反艦飛彈位置兩側以及直昇機庫兩側位置的四個點可容納30mm遙控機砲,其餘位置(包括艦橋兩側共四個,以及煙囪前後共四個)則可裝置12.7mm機槍。 此外,「箭頭」巡防艦提案還包括巴布克集團開發「信息化巡防艦技術」( iFrigateTM technology),艦上擁有一套網路化的平台監控管理系統,透過傳感網路連結艦上各裝備,具有資料蒐集、分配、控制能力,能實時(Real Time)掌握艦上各系統運作情況,即時運算分析出船艦需要的後勤支持,並透過網路與地面廠站端的系統分享信息;如此,一旦裝備運轉發生異常,系統就立刻能得知並示警,系統也通過計算分析來預測船艦所需要的補給、料件以及維護服務,使後勤支持系統能提前準備,減少船艦系統因等待料件與修理而停止運轉的時間,更因為提前預測後勤補給需求而可以適度減少廠站庫存,降低了操作所需的成本。 iFrigateTM是由目前用於皇家海軍的複雜評估表現分析(Complex Asset Performance Analytics ,CAPA)系統發展而來,Type 23巡防艦進行延壽升級工程時增加了CAPA。 巴布克集團表示,「箭頭」巡防艦能由單一造船廠建造,或者依照「國家造艦戰略」的要求,由多家船廠同時建造不同的船段模組並予以組裝。巴布克強調,該集團擁有豐富的業界合作經驗,能提供完整的造艦方案,包括合約、設計資料、造艦物料、提供或支持升級造艦基礎設施、支持建造工作等等。例如,在建造伊莉莎白級航母的工程中,巴布克集團就擔負重要工作,航母最後是在巴布克集團位於羅賽斯的船塢組裝以及下水之後的艤裝。 由以上觀之,「箭頭」的設計理念與史泰勒集團的「斯巴達」類似,都強調模組化能力、具備大型多功能任務艙、採用複合燃氣渦輪與柴電推進系統、重視生存能力等。不過相較於史泰勒設計公司單純提供船艦設計,巴布克集團本身擁有建造民間與海軍船艦的實績,並擁有自己的船塢以及建造、維運設施,因此其方案擁有更多業界實績經驗的支持,且一併考量整個壽命週期維護操作的後勤支持系統,例如前述「信息化巡防艦技術」技術。 |
(上與下二張)在2018年5月31日,由巴布克領導的團隊正式公布參與Type 31競標的設計,稱為箭頭140(Arrowhead 140),
基本船型來自於先前丹麥奧斯登船廠為丹麥海軍建造的SF3500AAW伊萬.休特菲爾德級(Iver Huitfeldt class)防空巡防艦。
想像圖中,艦體中部裝置32管海攔截者(Sea Ceotor)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此位置還可選擇裝置四組八聯裝MK-41
垂直發射器以及兩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
(上與下)箭頭140的母船型:丹麥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彼得.威廉斯號(Peter Willemoes F-362)
箭頭140想像圖的艦體中部。艦體中部裝置24管海攔截者(Sea Ceptor)防空飛彈發射器,此外還預留安裝
其他武器(如32管MK-41垂直發射器)的空間。原本丹麥SF3500AAW船樓兩側各有一個任務艙門,
箭頭140增為兩側各兩個。
箭頭140(下)與母型SF3500AAW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上)的線圖。箭頭140的船體線型與尺寸與伊萬.休特菲爾德級
相同,上層主要區別是艦橋、桅杆以及船艛兩側任務艙等部位更改了設計。當然,箭頭140的防空作戰裝備
比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簡化許多。
(上與下)巴布克集團(Babcock)在2019年9月倫敦國際防務裝備展(DSEI 2019)展出的箭頭140(Arrowhead 140)
巡防艦模型。在2019年9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蒞臨DSEI 2019會場時宣布,
巴布克團隊在Type 31巡防艦案獲勝。依照DSEI 2019展出的箭頭140模型,武裝包括艦首一座MK-110 57mm快砲
(Bofors 57mm快砲授權美國生產的版本)、前後各一座Bofors 40mm Mk 4機砲、24管垂直發射的海攔截者防空飛彈、
兩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等。
2021年倫敦國際防衛裝備展(DSEI2021)期間,巴布克集團展出的箭頭140巡防艦模型以及能使用的裝備;
這些是箭頭140可能選配的桅杆模組,包括英國Type 31採用的桅杆(右)、Thales集團的
APAR Block 2 X波段相位陣列雷達(中),以及疑似美國雷松集團的AN/SPY-6(V)1相位陣列雷達(左)。
在2017年11月,BMT Defense確定與巴布克組成團隊,之後雙方審視各自的設計,產生最終的競標方案。在2018年1月8日英國防衛大臣Gavin Williamson訪問巴布克位於Applefore的船廠時,巴布克正式宣佈組成競爭團隊,團隊其他廠商包括負責設計船艦的BMT、研製任務系統的Thales集團 ,此外還列入位於蘇格蘭克萊德(Clyde) 格拉斯哥(Glasgow)港的福格森海事工程(Ferguson Marine Engineering)、位於北愛爾蘭貝爾發斯特(Belfast )的哈蘭&伍爾夫(Harland & Wolff.);巴布克集團的羅賽斯(Rosyth)船塢負責船艦總裝。巴布克表示,參與競爭的是一種全新設計,結合「箭頭」以及BMT的 Venator-110的長處。 經過評估與接觸之後,丹麥奧斯登海事科技(Odense Maritime Technology A/S,OMT)也加入巴布克團隊。在2018年5月31日,巴布克團隊正式公布參與Type 31的方案,稱為「箭頭140」(Arrowhead 140)。箭頭140的船艦基本設計來自丹麥OMT的前身──奧登斯鋼鐵造船廠(Odense Staalskibsværft, Lindø,英文為 Odense Steel Shipyard,2012年關廠)先前為丹麥海軍建造的SF3500AAW伊萬.休特菲爾德級(Iver Huitfeldt class)防空巡防艦 。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箭頭140的艦體由115個小型分段構成,由不同船廠製造;115個小分段先組成五個預艤裝的超級分段(super-blocks),然後將五個分段合攏成完整船體。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母船型是為丹麥海軍SF3500阿布沙龍(Absalon class)多功能支援艦(Flexible Support ship)。阿布沙龍的設計大量借鏡商規船隻的設計,尤其是丹麥為馬士基(Maersk)航運公司設計的大型集裝箱船。這些特徵包括:船體結構設計、管路與纜線盡量採取長的直線,盡量減少彎曲;艦內預留通道用來裝卸、移動大型設備,此種通道稱為軟性通道(soft patches),預先預留可以卸除的甲板與艙口,不需要在艦體額外挖洞,這使建造與日後維護升級工作更為快速簡易,並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較於先前的箭頭120以及其他參與Type 31的競標方案,箭頭140的尺寸與排水量明顯大一截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滿載排水量約6645噸,不過箭頭120的偵測與武器裝備明顯簡化,排水量與造價都可降低) ;艦上有裝置32管MK-41垂直發射器的空間, 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的空間也比較寬裕 ,機庫能容納皇家海軍最大的梅林(Merlin)反潛直昇機,起降甲板的空間與強度足以承載CH-47契努克(Chinook)之類的15噸級重型運輸直昇機。 依照資料,箭頭140的主要尺寸幅度與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相同,吃水與排水量則由於裝備簡化而降低。箭頭140排水量5700噸 以上,長138.7m,最大寬度19.8m,吃水4.8m,推進系統是四部柴油機組成的CODAD,總功率32.8MW(約44000馬力),航速28節,航速12節時續航力9000海里,可起降操作15噸級直昇機。箭頭140艦內的起居空間能容納180人,不過規劃的船員編制低於100人;艦上起居空間寬敞舒適,官兵安置在單人套房、雙人或四人套房,艦上並有桑拿、健身房以及寬敞的餐廳、交誼廳等設施。箭頭140艦體中部有充裕的武器安裝空間;以丹麥原版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為例,艦體中部可同時安裝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兩組12聯裝DP-48 ESSM發展型海麻雀飛彈垂直發射器以及兩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依照想像圖,箭頭140的艦體中部安裝24管海攔截者防空飛彈的垂直發射器,並預留空間安裝其他武器(如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箭頭140雖然不是基於反潛作戰設計的艦艇,但平台本身仍十分安靜,艦首聲納能在航速12節以內工作。 先前丹麥建造伊萬.休特菲爾德級時,成本(平均每艘約3.25億美元)明顯比歐洲其他國家同類型防空作戰低一截,因此被視為成本控制良好的範例。 不過,丹麥海軍一些控制成本的手段,在英國不適用,這些包括;艦體船材的製造加工工作分包給人力成本低廉的東歐國家船廠(英國Type 31e要求全部在英國本土製造),船艦設備系統整合工作由丹麥海軍本身的人力進行(英國則是全部交給承包商),此外丹麥船艦採用標準彈性(STANFLEX)模組化規格使許多裝備能輕易在不同船艦之間轉移、不需要為每艘船都購置(Type 31e的裝備都是固定安裝)等等。 Babcock表示,箭頭140的設計大致維持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而沒有重大改變。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原始設計是依照挪威DNV(Det Norske Veritas)船級社的規範,而箭頭140的設計也符合北約(NATO)海軍船艦規範(Naval Ship Code,ANEP-77)以及勞氏船級社的海軍船艦規範(Lloyd's Register's Naval Ship Rules)。 相較於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原始設計,「箭頭140」取消了APAR/SMART-L防空雷達系統,只在主為杆頂上安裝一座旋轉式三維多用途雷達(例如皇家海軍的Type 997,或者Thales集團的NS100),此外修改艦橋設計、在兩側增加延伸到舷外的露天耳台。原本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船樓兩側各有一個可搭載小艇的任務艙,布置在兩側煙囪附近(由於兩個煙囪是左前-右後交錯布置,任務艙門佈局也配合為右前-左後交錯);而箭頭140則進一步擴大任務艙到垂直發射器兩側,因此又增加兩個任務艙門(總共四個) ,可容納皇家海軍的9.5噸RHIB快艇。 箭頭140的直昇機起降甲板下方有一個大型任務空間,可放置四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TEU 20),容納無人載具的任務控制設備或額外人員使用的艙室;裝卸集裝箱是經由可拆卸的艙蓋,由岸上起重機進行吊裝。起降甲板下方的任務艙間並不符合Type 26巡防艦的標準(可直接操作、收放各種UUV、USV載具),但箭頭140的寬敞直昇機庫可以收容UAV飛行載具,兩側四個小艇艙可收放USV、UUV與載人小艇。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原始設計符合丹麥海軍的STANFLEX標準彈性規範,任務模組與艦體平台設計並不緊密藕合,且經由標準的介面來整合;這讓船艦平台能迅速更換任務籌載(包括武器或任務裝備)來滿足不同的功能,而拆卸到岸上的模組就在岸基設施維護與保存,等著安裝到另一艘STANFLEX船艦平台上執行下一趟任務。箭頭140沒有沿用STANFLEX規範,因為Type 31e的主要作戰裝備只需固定設置,沒有彈性更換任務裝備的需求;不過,艦上仍預留大量空間,在未來能逐步依照需求增添或升級各項裝備。 巴布克的管理總監 Craig Lockhart表示,箭頭140基於經過驗證的方案,具有很高的作戰能力與任務適應彈性,能滿足皇家海軍以及其他潛在國外客戶的需要。基於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箭頭140全長將近140m, 比起BMT原先作為起點的箭頭120更長且更寬,具有更高的空間裕度,不管是設計、建造施工或日後維護升級都更加容易。Craig Lockhart表示,箭頭140相較於其他方案,成本並未顯著增加,但任務能力、生存性、船艦適航性全都增加;在惡劣海象操作(如北大西洋海域)時,艦上人員舒適性以及起降操作直昇機的能力也比較高。Type 31e計畫啟動時預算十分吃緊,裝備選項極少。然而,隨著日後英國政治與經濟環境變化,將來如果皇家海軍獲得更多預算,就能升級Type 31e的作戰能力;而在所有參與Type 31e競爭的設計中,只有箭頭140預留了足夠空間進行重大升級,包括安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下甲板增設拖曳陣列聲納、編制梅林大型反潛直昇機等等。 箭頭140採用Thales法國分公司的 TACTICOS Baseline 2戰鬥管理系統,此系列作戰系統在過去25年已經出口銷售到全球24個國家,具有豐富的使用實績,也被證明能充分適應未來的戰場環境需求,其服務裝備支援套件(equipment in-service support package)能提供充裕的彈性來滿足全世界不同客戶的需求。TACTICOS系列採用開放式架構,系統規模能依照客戶需求彈性擴充或裁減,且人機介面比英國BAE Systems更為簡易;TACTICOS擁有許多先進自動化能力,包括圖像彙編(picture compilation)、快速分析(rapid assignment)等。箭頭140的船艦平台管理自然也基於BMT開發的信息化巡防艦技術( iFrigateTM)。此外,艦上配備Thales集團的PARTNER C整合通信管理系統、COMTICS多媒體通信系統(可結合智慧型手機到軍規無線電系統中)、雷松(Raytheon )開發的導航雷達整合艦橋航行控制系統(Integrated Navigation and Bridge System)等。 巴布克領導的Type 31巡防艦競標團隊稱為Team 31,總部設在布里斯托( Bristol),分工如下: 巴布克(Babcock):主承包商,負責船艦設計、建造、總裝、平台整合,船艦在羅賽斯船塢總裝與下水。 Thales:負責整合船艦戰鬥系統,包括戰鬥管理系統與各作戰裝備的設計、製造、安裝整合等。 OMT;提供已經服役、經過驗證的船艦平台設計(伊萬.休特菲爾德級)。 BMT:負責平台設計與客製修改 此外,競標團隊也納入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哈蘭&伍爾夫(Harland and Wolff in Belfast)以及位於蘇格蘭克萊德(Clyde)的福格森海事工程(Ferguson Marine Engineering)。 在2019年3月下旬,法國Thales在英國成立辦公室,與巴布克團隊就Type 31巡防艦項目一同合作。 在2019年9月12日,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宣布,由巴布克集團獲勝成為Type 31的主承包商。 外銷 |
2022年11月印尼防衛展(Indo Defense 2022 Expo)中,巴布克集團展出的印尼版箭頭140模型,
裝備大量垂直發射器、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等;不過艦首加裝垂直發射器與原本箭頭140的
船型設計設計不符。
2022年12月9日,印尼PT-PAL船廠舉行首艘Arrowhead 140巡防艦開工儀式上透露的想像圖。
1.印尼
印尼從2009年開始展開最小基本武力(Minimmum Essential Force,MEF)計畫;MEF的第三階段(Phase
3,2019至2024年執行)包括建造兩艘新的主戰巡防艦,也是印尼在2014到2018年建成服役兩艘由荷蘭達門集團(Damen)設計的SIGMA
10514巡防艦(Martadinata級)之後,下一階段的主戰水面艦艇建造案。 2020年初,由於中國漁船頻繁出現在印尼專屬經濟海域的納土納群島(Natuna)而引發印尼與中國關係緊張,使得印尼新巡防艦案變得更為迫切,以強化印尼的海上防禦力量。在2020年2月,印尼方面代表團訪問丹麥,參訪了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尼爾斯.朱爾號(Niels Juel F363)。依照印尼媒體報導,印度國防部副部長Sakti Wahyu Trenggono在2020年3月表示,已經責成印尼PT PAL船廠研究,在丹麥的協助下,在五年內設計、建造兩艘船艦,預算約1.1萬億印尼盾(約7.2億美元)。隨後又有印尼媒體報導,在2020年4月30日,印度國防部代表、PT PAL船廠代表以及在負責代理丹麥OMT的印尼代理商PT Sinar Kokoh Persada簽署了協議,準備購買丹麥製巡防艦。 不過,印尼巡防艦案是對國際間公開招標,除了英國/丹麥團隊之外,荷蘭、日本、義大利也向印尼提出了提案。在2020年9月底,日本自衛隊高層以及三菱重工代表曾一同訪問印尼。在2020年11月4日,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官員透露,日本正與印尼洽談出口巡防艦,可能出口的設計是日本正在建造的30FFM多機能護衛艦。 在2021年3月11日詹氏防務(Janes Defense)報導,印尼國防部已經列出了新巡防艦案的可能選項,包括繼續增購荷蘭達門集團SIGMA 10514型巡防艦的改進型、意大利芬坎提尼(Fincantieri)集團的Bergamini級多任務巡防艦(FREMM)、英國巴布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與丹麥OMT合作的箭頭(Arrowhead)140(就是英國Type 31e的母型),以及日本防衛省提供的30FFM巡防艦。 在2021年6月10日,印尼正式與意大利芬坎提尼簽約,購買六艘FREMM巡防艦,外加兩艘義大利海軍即將除役的二手西北風級(Maestrale class)巡防艦。隨後在2021年9月16日在倫敦舉行的國際防務安全裝備展(Defence and Security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DSEI 2021)中,巴布克國際集團宣部,該集團即將獲得Arrowhead 140巡防艦的第一次外銷成功,與印尼國營PT PAL船廠簽署合約,為印尼海軍建造兩艘Arrowhead 140巡防艦,在技術轉移之下由PT PAL船廠(位於Surabaya)建造。在DSEI 2021期間,在印度、英國雙方國防部長見證下,巴布克國際集團總裁David Lockwood與印尼PAL船廠總裁Kaharuddin Djenod在皇家海軍阿爾蓋號巡防艦(HMS Argyll F231)上簽署了合作協議。 印尼PT-PAL船廠稱,為印尼建造的Arrowhead 140主機為四部功率9100KW的柴油機,最大航速28節;艦上裝備56枚垂直發射的防空飛彈(分裝在兩種型式的垂直發射器)以及16枚垂直發射的反艦飛彈。印尼版Aerrowhead 140長143.57m,寬19.7m,吃水5m,標準排水量5996噸,滿載排水量6450噸,最大航速28節,自持力21天,艦上編制165名人員。
在2022年12月9日,首艘印尼版的Arrowhead 140在PT-PAL船廠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儀式正式開工,2023年8月25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 |
2.希臘巡防艦案 在2020年9月中,希臘總理正式提出軍備現代化計畫來因應與土其關係的惡化;其中海軍方面包括訂購四艘新造巡防艦以及新型魚雷,並且升級現役四艘MEKO 200HN九頭蛇級( Hydra class)巡防艦等。英國巴布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與丹麥OMT以箭頭140(Type 31e)參與競爭。
|
2022年4月8日PGZ首次公布的波蘭版箭頭140想像圖,艦上裝備Thales集團荷蘭分部研製的
Sea Master 410 S頻相位陣列雷達(四面固定式陣列天線)以及NS58 X頻旋轉式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武裝包括艦首一座OTO Melara 76mm快砲、16枚瑞典SAAB的RBS Mk3/4反艦飛彈、
32管垂直發射Sea Ceptor防空飛彈、兩座OSU-35K 35mm機砲等。
(上與下)2022年9月上旬出現的波蘭版箭頭140模型。
2022年12月初PGZ首次公布的波蘭版箭頭140(劍魚級)想像圖,比起4月的版本稍有調整;艦橋頂的
NS58X相位陣列雷達增加了球型外罩;此外,16枚SAAB的RBS Mk3/4反艦飛彈的布置經過調整,分成
艦體中部橫向八管(四組雙聯裝),另外還有四組雙聯裝發射器部署在兩舷。
2023年12月下旬公布的劍魚巡防艦想像圖。
(上與下)2024年9月中旬公布的劍魚巡防艦想像圖,注意直昇機庫上增設一座桅杆結構,將朝後的
Sea Master 410 S相位陣列雷達陣面移到其上。而這座後部桅杆結構頂上也增設一座
Rohde & Schwarz Kora雷達/通信電子反制(RESM/CESM)的截收天線組。
2024年9月中旬,波蘭首艘劍魚級的第一個300噸級超級分段已經完工,此時正在噴塗。
艦名/使用國 |
劍魚級巡防艦/波蘭 (Miecznik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波蘭/ Gdynia Stocznia Marynarki Wojennej | |||||
尺寸(公尺) |
長138.7 寬19.75
4.8 |
|||||
排水量(ton) |
滿載7000以上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AD MTU 20V 8000 M71柴油機x4/44000 雙軸 |
|||||
航速(節) | 28 | |||||
續航力(海浬) |
6000/18節 8000/12節 |
|||||
偵測/電子戰系統 |
Thales
Sea Master 410 S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固定式四面陣列天線) Thales NS 58 X頻旋轉式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Thales Artemis紅外線搜索與追蹤系統(IRST) Rohde & Schwarz Kora雷達/通信電子反制(RESM/CESM) Terma C-Guard誘餌發射系統 SAAB海軍雷射警告系統(NLWS) |
|||||
聲納 |
Thales Blue Hunter固定式聲納x1 Thales CAPTAS-2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x1 Wavefront Sentinel IDS反蛙人探測聲納 |
|||||
射控/作戰系統 |
TACTICOS Baseline 2戰鬥管理系統 Thales STIR 1.2 EO Mk2射控雷達 PIT-Radwar ZGS-35K光電射控儀x2 |
|||||
乘員 |
約100~120名 最多可搭載160~187名人員。 |
|||||
艦載武裝 |
OTO Melara 76mm快砲x1(含Strales/DART防空套件) POZ PIT-Radwar 35mm AM-35(OSU-35K)35mm遙控機x2 NSM Block 1A反艦飛彈 x 8~16 EuroTorp B515 324mm魚雷發射器 x2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x4(裝填Sea Ceptor短程防空飛彈等) |
|||||
艦載機 | 梅林或野貓反潛直昇機x1 | |||||
艦載小艇 |
11.5m長RHIB突擊艇x2 7.5m長RHIB突擊艇x2 |
|||||
數量 |
粗估至少5艘 |
|||||
艦名 | 開工時間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除役時間 | |
|
2023/8/16 | 2024/1/31 |
|
|||
|
|
|
||||
|
|
|
|
|
在2021年7月27日,波蘭武裝監察局(Armament Inspectorate,AI)與波蘭國營軍備組織波蘭軍備集團 (Polska Grupa Zbrojeniowa,PGZ)簽署協議,由PGZ推動波蘭新一代巡防艦計畫,稱為「劍魚」(Miecznik),打算經由國外廠商技術轉移(Technology Transfer ,ToT),由PGZ旗下的格但尼亞海軍造船廠(Gdynia Stocznia Marynarki Wojennej)建造三艘新巡防艦,健全波蘭海軍的海上防衛能力。在簽約儀式上,波蘭國防部長表示,PGZ聯盟會在2021年11月底之前準備好三種候選提案,並在2022年開始之前正式確定獲勝的提案以及廠商。 「劍魚」項目總花費估计達80億波蘭茲羅提(20億美元),包含設計、建造、購置武器裝備、系統整合與測試、後勤支持以及訓練等等。「劍魚」是波蘭2021至2035年度軍備現代化計畫的重要項目之一,這15年間的國防現代化總投資估計為1150億歐元。
「劍魚」項目設計工作在2022年內展開,首艦在2023年展開建造工作,預定在2028年6月建成並進行測試,並依照測試結果改進後續兩艘的設計;二號艦預定在2033年交付,而三號艦則緊接著在2034年。 在2022年4月8日,PGZ-MIECZNIK聯盟在會議中首次公布波蘭版箭頭140PL巡防艦(Arrowhead-140PL)的概念設計。在2022年9月7日,巴布克集團宣佈,已經與波蘭方面簽署了船艦設計合約(The Class Design Contract)以及技術轉移框架(Transfer of Knowledge & Skills,TOKAT)協議。 依照TOKAT框架,巴布克集團會分享技術、工程以及業界專業給波蘭軍備集團(PGZ)、PGZ旗下的格但尼亞海軍造船廠,以及Remontowa造船廠,對船廠設施以及建造流程進行升級、訓練人員,然後展開三艘「劍魚」巡防艦的建造工作。巴布克集團與波蘭軍備集團隨後會根據波蘭海軍的需要進行細部設計,首艦預定在2023年切割第一塊鋼板開工。在2022年12月1日,PGZ-MIECZNIK聯盟像波蘭國防部軍備局提交了劍魚項目的構型文件,這是確認最終構型的基礎;此項目預定在2023年中技術認可,隨即進入建造階段。依照此時項目期程,首艦在2023年8月安放龍骨,2026年1月下水,2028年6月交付;二號艦預定2029年9月交付,三號艦預定在2030年8月交付。 依照2023年7月14日PGZ-MIECZNIK聯盟透露的信息,首艘劍魚級預定在2023年8月16日於PGZ格但尼亞海軍造船廠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的開工儀式,在2024年第一季舉行安放龍骨儀式,在2026年第三季左右下水,2028至2023年進行各項測試與驗證,並在2028至2030年間交付。二號艦預計在2025年第二季切割第一塊鋼板,同年第四季安放龍骨,2027年第三季下水,2030年第二季交付;而第三艘預計在2026年第三季切割第一塊鋼板,2026年第四季安放龍骨,2028年第三季下水,2031年第二季交付。 在2023年12月12日,波蘭國防部武裝局與PGZ-MIECZNIK聯盟簽署主合約的第四號附件(annex 4),設計與建造四艘Project 106劍魚級巡防艦;而在12月20日PGZ Stocznia Wojenna與Rolls-Royce Solutions簽署合約,供應船艦所需的MTU 20V8000 M71柴油主機以及MTU 12V4000 M53B柴油發電機組。這些合約簽署後,此項目合約總值增加到148億茲羅提(約34億歐元),達到整個項目大約92%的預估成本。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艦上的飛彈、彈道、作戰裝備等,加上之後所有合約項目總值會達到160億茲羅提(36億歐元)。
2023年12月下旬公布的劍魚巡防艦想像圖。 劍魚級全長138.7m,寬19.75m,型深5.5m,排水量約7000噸,艦上採用複合柴油機(CODAD)推進系統,四部MTU 20V8000 M71柴油主機總功率33.6MW,雙軸可變距螺旋槳推進,電力供應包含四部1400KW級的MTU 12V4000 M53B柴油主發電機組(440VAC、60Hz)。劍魚級最大航速28節,航速18節時續航力6000海里,航速12節時續航力80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作業30天無須補給;艦上編制100至120名人員,必要時最多可搭載160~187名人員。 劍魚級的整合作戰系統項目稱為ZWS,包含戰鬥管理系統、偵測系統、武器系統等;依照PGZ-MIECZNIK在2023年7月14日透露,只有首艘劍魚級會一開始就裝備完整的ZWS系統,後續兩艘一開始只會安裝部分系統,其餘裝備預留空間,這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以及加快進度。劍魚級的偵測與武器裝備比英國的Type 32強化,裝備整合桅杆系統,桅杆上整合一套Thales荷蘭分部研製的Sea Master 400 Block 2 (後稱為Sea Master 410)S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採用固定式四面陣列天線;此外,桅杆頂部設置一座Thales荷蘭分部的NS58(屬於NS50系列) X頻旋轉式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最初劍魚級的設計是將四面Sea Master 410天線集中在單一整合桅杆,2024年9月中旬透露的設計則是在機庫頂上增設一座桅杆結構,把朝後的Sea Master 410陣列天線移到這座結構上,避開上層船樓後部其他的遮擋物;此外,這座後桅杆結構頂部也裝置一座Rohde & Schwarz Kora雷達/通信電子反制(RESM/CESM)的天線組,以及安裝在機庫頂上的ZGS-35K近防機砲的光電射控儀。 艦上其他電子裝備包括艦橋頂部Thales的STIR 1.2 EO Mk2射控雷達(用來導控76mm快砲)、兩座PIT-Radwar ZGS-35K光電射控儀(指揮OSU-35K 35mm遙控機砲)、Thales的Artemis紅外線搜索與追蹤系統(InfraRed Search andr Track,IRST)、SAAB的海軍雷射警告系統(Naval Laser Warning System,NLWS)、Thales的敵我識別系統(含TSA6000詢問器以及TSC4000應答器等)。水下反潛/聲學探測裝備也都由Thales提供,包括Blue Hunter固定式聲納、CAPTAS-2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Thales TUUM-6測深探測儀(bathymetric probe)及水下電話等;原本打算裝備的反蛙人探測聲納是SAES DSS-03,但根據2024年9月的消息換成了SAES DDS-03Wavefront Sentinel IDS。艦上配備OSI Maritime Systems的導航與整合艦橋系統,此外還有PGZ SW與羅德.史瓦茲(Rohde & Schwarz)的通信裝備。艦上的作戰中樞是Thales的戰術資料與指揮(Tactical Information And Command System,TACTICOS)戰鬥管理系統,戰情中心(CIC)有18個多功能顯控台,此外參謀作業室還有兩個;波蘭海軍三艘升級後的Project 660M奧肯級(Orkan class)飛彈攻擊艇(原屬東德海軍,東西德統一時出售給波蘭)以及購自德國的MEKO A100 PL巡邏艦ORP Slazak,也都配備TACTICOS系列戰鬥管理系統。 劍魚級的武裝包括艦首一座OTO Melara 76mm快砲含(Strales/DART防空套件),艦體設置八組四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裝備MBDA的CAMM海攔截者(Sea Ceptor)防空飛彈;海攔截者以四合一發射箱整合到MK-41,每個MK-41發射管可容納四枚海攔截者,而波蘭也在考慮引進射程延長的CAMM-ER。此外,艦上裝有兩座POZ PIT-Radwar 35mm AM-35(OSU-35K)35mm遙控機砲,分別位於艦橋前方與直昇機庫頂,每座各由一部PIT-Radwar ZGS-35K光電射控儀指揮;此外,還有兩座 ZSMU-1276 A3B遙控武器站(裝置ZM Tarnów 12,7 mm機槍)以及兩挺人力操作的ZM Tarnów WKM-Bm 12,7 mm 機槍。劍魚級的反艦武裝經過強化,最初打算配備至多四組四聯裝瑞典SAAB的RBS Mk3/4反艦飛彈共16枚,不過2024年9月中旬公布的資料則改成NSM Block 1A反艦飛彈,平時裝備兩組四聯裝(橫向布置),必要時可在煙囪兩側各再裝兩組四聯裝發射器(朝後)。 艦上反潛武器包括兩座B515/2V 324mm艦載反潛魚雷發射器,以及一架反潛直昇機(至多容納一架AW-101等級的重型直昇機)。艦上可搭載四艘RHIB小艇或大小類似的無人水面載具(USV),其中兩艘長11m,兩艘長7.5m。此外,直昇機甲板下方是多任務艙空間,可安裝四個20英尺集裝箱(TEU)任務模組,或者是2個20英尺集裝箱加上20個1頓級拖板(pallets)。
4.澳洲/紐西蘭巡防艦案 |
(上與下)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巴布克英國分公司展出箭頭140
巡防艦方案,主要是針對澳洲的「Tier 2水面船艦」需求。
在2023年8月,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英國巴布克集團向澳洲與紐西蘭提交聯合提案,提議以該集團箭頭(Arohead)140模組化巡防艦為基礎來替換兩國的紐澳軍團級(ANZAC class)巡防艦;此提案是針對澳洲在2023年進行的防衛戰略審查(Defence Strategic Review,DSR)中所定義的「Tier 2」水面船艦。巴布克集團澳洲分公司執行長Andrew Cridland在報導中稱,箭頭140只需編制100名核心人員,讓澳洲海軍能以更少的人力來部署更強的能力。 在2023年11月6日,巴布克集團公布,該集團與超過65家紐西蘭本地中小企業(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討論, 以巴布克集團箭頭140巡防艦為基礎,結合紐西蘭本地產業組成的供應鏈, 共同參與紐西蘭國防部的海軍更新案。 |
5.箭頭140多任務海軍平台(A140 MNP) |
(上與下)在2023年6月下旬,巴布克集團公布了箭頭140多任務海軍平台(A140 MNP)的概念設計,
以箭頭140/Type 31為基礎,針對英國規劃中的Type 32巡防艦項目而推出的多用途/可適應型號。
(上與下)A140 MNP艦體長度增加2m,擴大了直昇機庫以及船樓內的任務艙;艦體中部原本32管
MK-41垂直發射器取消,整個空間都規劃成一個橫貫艦體的任務艙,類似Type 26巡防艦的設計。而原本
位於兩側煙囪附近的任務艙則維持不變。直昇機庫右側增加一個駛進/駛出坡板艙門,能讓載運裝備
的車輛直接駛上/駛下。直昇機庫至多可容納2架大型的梅林直昇機。
A140 MNP取消P艦體中部MK-41垂直發射器,成為一個貫通艦體橫幅的大型任務艙,
可裝置較大型的船艇以及集裝箱模組。其後的任務艙維持原設計,用來搭載RHIB小艇。
A140 MNP艦尾甲板下方規劃成任務甲板,可攜帶四個20英尺集裝箱模組;艦尾設有坡板艙門
來快速收放RHIB小艇。
在2023年6月下旬,巴布克集團公布了以Type 31發展的多任務衍生概念,稱為箭頭140多任務海軍平台(Arrowhead 140
Multi-Role Naval Platform,A140 MNP),這是針對英國國防部在2020年代初期規劃的Type
32巡防艦(此時尚未獲得預算)的需求而設計。 原本箭頭140艦尾下方已規劃了多任務(mission bay),A140 MNP則進一步將之擴充為任務甲板(mission deck),裡面可容納四個20英尺TEU集裝箱;此外,在艦尾增加一個坡板艙門,能讓RHIB快艇快速進出。
A140 MNP艦尾增設一個坡板艙門,讓小艇快速進出。 為了彌補取消艦體中部垂直發射器,A140 MNP利用艦首B砲位空間設置兩組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單元,發射管數只有原先一半。
A140 MNP進一步擴大原本箭頭140/Type 31艦體中部的多任務艙;原本箭頭140/Type
31在艦體中部設置32管MK-41垂直發射器,發射器兩側為任務艙空間。而A140MNP則取消艦體中部垂直發射器,使該區域成為一個貫通艦體橫幅的大型任務艙區,類似Type
26巡防艦的設計。為了彌補,A140MNP改在艦首B砲位設置垂直發射器;由於B砲位空間較為有限(原本最多用來容納76mm快砲),此處只能安裝兩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單元共16管,載彈量少了一半,這是A140
MNP優化多任務籌載而做出的犧牲。箭頭140/Type 31船樓兩側各有兩個尺寸相仿的大型任務艙門,A140
MNP調整任務艙佈局後,任務艙門構型也有改變:艦體中部的貫通式任務艙區艙門比原本更大,可搭載較大型的快艇;而原本布置在兩側煙囪附近的任務艙(非貫通式)以及艙門則維持不變。此外,直昇機庫右側增加了一個坡板艙門,能讓運輸車輛直接駛進/駛出機庫甲板和任務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