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海軍無人化反潛作戰網路
英國國防部鯨魚座(Cetus)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XLUUV)圓形神劍號(XV Excalibur)
李奧納多開發的普特羅斯(Proteus)大型旋翼無人載具(RWUAS)展示原型想像圖。
普特羅斯的反潛構型示意,機體中段配置一個聲納浮標籌載艙
──by Captain Picard
起源 因應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俄羅斯造成的威脅,近年反潛作戰重新成為皇家海軍的高度優先項目。英國海上作戰概念(Maritime Operating Concept)對於本土與北大西洋水域將維持本土作戰以及維持北大西洋上作戰優勢(Operational Advantage in the North Atlantic)列為戰略重點。然而,當今皇家海軍擁有的高端反潛資產數量(包括有人反潛直昇機、反潛巡防艦、有人核子攻擊潛艦、有人海洋巡邏機等)數量稀少,更面臨人員短缺;因此,接下來英國反潛作戰的發展方向,就是研究,利用數量較多且更可負擔的無人(uncrewed)或自主操作(autonomous)系統來補強傳統有人平台來構建「大量與持續存在」(mass and persistence)的海上反潛能力。2025年國防戰略審查(Strategic Defense Review,SDSR 2025)就揭示,打算建立一支結合有人與無人資產的「混和」(hybrid)海上武力。 在2019年左右,皇家海軍啟動了名為「矛頭」(SPEARHEAD)的倡議,打算在隨後七年時間有效提高皇家海軍的水下作戰能力,並投資4億英鎊。「矛頭」分為兩個平行項目,第一部份是升級艦隊現有的反潛資產,尤其是Type 23巡防艦以及梅林(Merlin)反潛直昇機上的聲納系統。第二部份則是研究新的無人自主反潛系統如水下無人自主航行載具、無人飛行載具等。「矛頭」倡議啟動的另一個項目是卡律布狄斯計畫(Project Charybdis),尋求利用自主(autonomy)、機器人(robotics)以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chine Learning,AI/ML)等技術領域來構建一個易於部署(deployable)且能持續作業(persistent)的反潛搜索能力。 可能用於皇家海軍反潛任務的無人資產,包括「矛頭」倡議中發展的兩種無人系統技術展示平台,分別是「鯨魚座」(Cetus)超大型水下自航載具(XLUUV)以及普特羅斯(PROTEUS)旋翼無人航空載具等。「矛頭」倡議啟動的另一個項目是卡律布狄斯計畫(Project Charybdis),尋求利用自主(autonomy)、機器人(robotics)以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chine Learning,AI/ML)等技術領域來構建一個易於部署(deployable)且能持續作業(persistent)的反潛搜索能力。到2025年初,「卡律布狄斯計畫」第一階段(Phase 1)已經對26家企業發出合約來發展初始選項以及概念。此外,英國也領導「北約反潛大壩(NATO ASW Barrier)智能防衛倡議(Smart Defence Initiative,SDI)」,尋求可交互操作的海上無人系統方案,在幾個反潛作戰場景中提供戰力加乘效果。 Project CABOT無人反潛作戰網路 在2025年2月13日英國國防部的業界與市場接觸活動中,首次公布Project CABOT,目標是發展與建立使用無人系統的反潛作戰能力,並實現英國的「數位化北大西洋」(Digitalisa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的願景。Project CABOT是基於「卡律布狄斯計畫」以及「北約反潛大壩智能防衛倡議)等研究項目的成果來發展,目標是建立一支由無人/自主作業(uncrewed/autonomous)的空中/水面/水下的載具、感測器、節點構成,易於部署(deployable)且能持續作業(persistent)的反潛搜索能力,只需少量人員進行遠隔操作。 在2025年2月13日於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舉行的海軍科技2025年研討會(Navy Tech 2025)上,皇家海軍海上能力團隊(Maritime Capability)主管大衛.布魯頓准將(Commodore David Burton)透露,CABOT項目會成為接下來五年英國國防轉型的重要努力;此項目的交付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Phase 1):規劃大西洋網路(ATLANTIC NET),會交付一個由承包商擁有/營運、海軍監管(Contractor Owned, Contractor Operated, Naval Oversight,COCONO)的「反潛為服務」(ASW as a service)系統,包含由業界伙伴提供與操作的遠隔控制(remotely operate)或自主控制的無人系統,由少量人員遠端操作,由人工智能/機器學習(AI/ML)演算法驅動,並提供加密的一個遠端作業中心(Remote Operations Centre)讓皇家海軍人員來分析所有資料。 依照目前計畫,「大西洋網路」會在接下來2年(2027年)左右交付,能大幅增加反潛能力在海上的「大量與持續存在」(mass and persistence at sea),並將皇家海軍的有人平台從例行反潛監視中解放出來執行其他任務。 第二階段(Phase 2):稱為「大西洋稜堡」(BASTION ATLANTIC):將「大西洋網路」以及其他新開發的能力,轉型成一支由皇家海軍擁有/操作的的無人平台系統,與其他感測器平台連結,成為一個大量與持續存在的反潛系統,採用傳統的政府擁有/政府操作模式(Government Owned, Government Operated,GOGO)營運。皇家海軍已經啟動兩項關於反潛的無人載具,包括Type 92水面無人載具(USV)以及Type 93「戰車」(chariot)超大型無人水下載具(UUV)。「大西洋稜堡」也在考量其他尚未公開的水下戰場空間拒止能力(underwater battlespace area denial capabilities)。此時,「大西洋稜堡」預計在2030年交付並轉型為GOGO營運模型,由空中、水面與水下資產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