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41垂直發射系統-斜射與舉升機動版(MK-70)

BAE Systems自行發展的適應性甲板發射器(ADL)概念,以固定的傾斜發射器容納

MK-41使用的各種戰術飛彈的容器,能輕易地部署在擁有大型甲板的船艦上。照片中ADL原型結合

ESSM防空飛彈的MK-25四合一發射箱進行試射。在2023年7月,BAE Systems獲得美國國防部

合約,發展非穿透性的海麻雀飛彈甲板發射器,就會參考先前ADL的經驗。


MK 70 Mod 1遠征發射器(Expeditionary Launcher)是基於MK-41發展的集裝箱化舉升式四聯裝飛彈發射器,

能裝填各種能相容於MK-41的戰術飛彈;此發射器可由陸地拖車底盤部署,或輕易布置在無人或有人船隻的甲板上。

2021年9月,美國國防部大君主幽靈艦隊計畫無人測試船遊騎兵號(Ranger)在海上試射標準SM-6飛彈,就是從

部署在甲板上的MK 70 Mod 1遠征發射器發射。

2022年9月14日,美國海軍駐防歐洲的第六艦隊宣佈,在歐洲成功進行一次SM-6飛彈在陸上車載

機動發射系統的性能展示,使用拖車底盤配合集裝箱化的SM-6飛彈發射系統。依照第六艦隊

公佈的照片,此一集裝箱發射單元類似MK 70 Mod 1遠征發射器。

洛馬集團製造的首批提豐發射車,由M-983A4拖車裝載一組集成在40英尺集裝箱的四聯裝舉升型MK-41

發射單元(編號為MK-70),裝填戰斧巡航飛彈或標準SM-6飛彈。第一個提豐連在2022年底交付美國陸軍。

洛馬集團製造的首批提豐發射車,由M-983A4拖車裝載一組集成在40英尺集裝箱的四聯裝舉升型MK-41

發射單元(編號為MK-70),裝填戰斧巡航飛彈或標準SM-6飛彈。第一個提豐連在2022年底交付美國陸軍。

美國陸軍第一個提豐武器系統打擊單位,包括一輛BOC指揮車與四輛MK-70發射車。

一輛提豐武器系統的MK-70發射車,四聯裝發射器為舉升狀態。

 將單管MK-41發射管攜帶戰斧巡航飛彈與ROGUE無人車底盤結合而成的長程飛彈發射車

(LMSL),是美國海軍陸戰團長程飛彈營的裝備。此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11團長程飛彈A營

在2023年7月11日成軍儀式的畫面,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個裝備LMSL的單位。

2023年9月13日獨立級薩凡納號(USS Savannah LCS-28)的照片,直昇機甲板上出現了MK-70遠征發射器

集裝箱模組,準備在2023年第四季的實彈演習中進行測試。注意甲板上還停著一輛陸軍AN/TPQ-53

反砲兵雷達車,作為指揮射控。

2023年10月24日,獨立級薩凡納號(LCS-28)在東太平洋首次以MK-70遠征發射器發射SM-6飛彈,命中預定的地面目標

 

──by Captain Picard


(1)   (2)    (3)

 

MK-41單管發射器(SLC)

針對小型船艦平台設計的MK-41單管發射器(SLC)

MK-41 SCL在2002年進行陸上發射測試的畫面,搭配四合一發射箱裝填ESSM防空飛彈。

標準的MK-41發射器單元是2x4的八聯裝模組,船艦平台必須預留相當的空間(包括甲板面積、下甲板深度等)才能容納。為了增加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安裝彈性,洛馬集團在2000年代初期推出了MK-41的單一發射管(Single Cell Launcher,SCL)版本,適合裝載於甲板空間較小的船艦平台。標準的八聯裝MK-41模組的熱焰排放系統是供八個發射管使用,而單管的SCL則使用同心圓排氣結構(cylindrical exhaust),將排焰系統整合在發射管周邊。

在2002年,SCL搭配MK-25四合一發射箱(用於裝填ESSM飛彈)在位於維吉尼亞州的海軍水面作戰中心達爾格倫分部(Naval Surface Warfare Center,Dahlgren)進行了ESSM防空飛彈的陸上發射測試。

日後洛馬繼續相容相容於集裝箱、可部署在陸地機動拖車或無人船艦甲板上的舉升發射版本(見下文),也應用了SCL發射器的技術與經驗。

BAE System:可適應甲板發射器(ADL)

(上與下)BAE Systems在2018年美國海軍水面學術研討會(SNA 2018)

展出的可適應性甲板發射器(ADL),可裝填配合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

各種戰術飛彈容器,包括ESSM防空飛彈的MK-25四合一發射箱。如此,

一些原始設計沒有考慮到安裝垂直發射器的艦艇,能以

最簡易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來相容使用配合MK-41的戰術性飛彈。 


在2018年初美國海軍水面艦年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 2018 symposium,SNA 2018)中,BAE Systems首度展出一種稱為可適應性甲板發射器(Adaptable Deck Launcher,ADL)的設計。這是一種安裝在船艦甲板上、非穿透性的低角度傾斜箱型發射器,能直接容納之前配合MK-41發射器的各種戰術飛彈的容器,包括標準防空飛彈系列、戰斧巡航飛彈、ESSM防空飛彈的MK-25四合一發射箱等。ADL與MK-41現有的發射控制系統(Launch Control System)相容,飛彈的介面無須修改就可以直接裝置於ADL中。ADL主要是針對一些原始設計並未考慮容納垂直發射系統的船艦(包括第二線後勤船艦),使之能以最簡易的方式相容於ESSM等配合MK-41的戰術飛彈,將工程變更幅度與成本降至最低,只需要一個面積與強度符合要求的甲板空間就可安裝。

在2023年7月6日,BAE Systems宣布獲得美國國防部彈藥技術聯盟(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Ordnance Technology Consortium,DOTC)合約,發展新世代海麻雀飛彈發射系統(Next Generation Evolved SeaSparrow Missile Launch System,NGELS),合約價值3700萬美元。在此合約中,BAE Systems會與北約海麻雀項目辦公室(NATO SeaSparrow Program Office,NSPO)一同設計並交付原型發射器。NGELS是一種非穿透性、固定角度的甲板發射器,能迅速部署在擁有足夠甲板空間的船艦上,迅速提高船艦的防禦能力。NGELS會利用先前BAE Systems自費發展的可適應性甲板發射器(ADL)經驗以及MK-41垂直發射系統現成的子系統,結合ESSM現階段使用的MK-25四合一飛彈容器(也是由BAE Systems製造)。

(上與下)2024年1月美國海軍水面艦年會(SNA 2024)中,BAE Systems展出

柏克級驅逐艦加裝ADL強化火力的概念圖,在艦首B砲位兩側以及艦尾船樓

安裝六組ADL傾斜發射器。此概念是利用ADL容納ESSM防空飛彈,使得

柏克級能騰出更多垂直發射管裝填標準SM-6或戰斧巡航飛彈等具備長程打擊

能力的飛彈,提高船艦殺傷能力。

集裝箱舉升式MK-41發射單元

在2019年8月20日,美國在加州聖尼古拉斯島以一座陸上機動發射器

(修改自艦載的MK-41垂直發射器)試射一枚戰斧巡航飛彈。美國陸軍

隨後開發的中程打擊能力(MRC),把四聯裝MK-41發射單元整合在

重型拖車上,裝載標準SM-6以及戰術型戰斧飛彈。

 

在2020年代,因應中國海上軍力擴張以及俄羅斯的威脅,美國海軍的戰略重新回到重視爭奪制海制空權以及「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等強權對抗的道路。為了因應中國海軍兵力的經人擴張,美國海軍大力推動分佈式海上作戰(DistributedMaritime Operations,DMO)與分佈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等概念,包括將飛彈等主要作戰武器分散到眾多水面平台、岸基的海軍陸戰隊單位等,迫使對手耗費更多資源去搜索與防禦。美國海軍從2019財年開始的發展的大型無人水面載具(Large Unmanned Surface Vessel,LUSV)就打算部署武器系統,使美國海軍的主要戰術飛彈從過去集中在巡洋艦、驅逐艦等大型昂貴平台上,變成分散在數量更多的小型平台上。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美國海軍會利用現成、已驗證的飛彈武器系統,重組成適合多種平台快速部署的模組版本。例如,將MK-41垂直發射器的模組整合到ISO 40英尺標準集裝箱,加上必要的控制與指管通情設備,快速部署到不同的海上平台(包括LUSV大型無人水面載具,或者原本非作戰任務的水面船艦如兩棲艦,以及原始設計裡沒有長程飛彈的LCS濱海作戰船艦等);只要平台提供足夠的甲板空間,就可以迅速安裝集裝箱化的飛彈發射器以及資料傳輸與射控單元,訓速成為火力投射節點,實踐分佈式的殺傷能力。

理論上,集裝箱化的舉升型MK-41發射器單元能相容於先前所有已經部署到MK-41垂直發射器的戰術飛彈,包括標準與ESSM防空飛彈、戰術型戰斧巡航飛彈、VLA垂直發射反潛火箭等;透過資料鏈系統從其他平台(如神盾艦)獲得目標資訊,就能從臨時部署集裝箱MK-41單元的平台上投射火力,執行防空、對地打擊、反水面以及反潛等各種海軍作戰任務。

以MK-41發展的集裝箱化舉升版本,應用先前洛馬集團開發的MK-41單一發射管(Single Cell Launcher,SCL)的技術,例如熱焰排放系統是緊湊布置在發射管周邊的同心圓(cylindrical)設計。

(上與下)在2021年9月4日,美國國防部公佈遊騎兵號原型無人載具在

海上發射標準SM-6防空飛彈的視頻畫面。此次試射的標準SM-6飛彈四聯裝

發射器設置在一個白色集裝箱模組裡,裝在遊騎兵號艦尾甲板,發射器

在發射之前從集裝箱裡舉升。 



在2021年9月,由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Strategic Capabilities Office,SCO)主導的大君主幽靈艦隊(Project Ghost Fleet Overlord)項目進行海上無人載具發射防空飛彈的測試,此項目中的大型無人水面船遊騎兵號(Ranger)裝載了由四聯裝MK-41垂直發射單元修改的集裝箱式舉升飛彈發射器,以及負責控制的虛擬化神盾武器系統(Virtualized Aegis Weapon System,利用小型商用計算機硬體在虛擬環境中執行神盾作戰系統的各項軟體),成功發射SM-6防空飛彈擊落標靶。在2022年美國海軍水面船艦年會(SNA 2022)中,洛克希德馬丁集團將集裝箱化的MK-41舉升發射武器系統稱為遠征作戰系統(Expeditionary Warfare System,ExWS)。遊騎兵號此次試射使用的標準SM-6發射器被美國海軍稱為MK 70 Mod 1遠征發射器(Expeditionary Launcher);依照洛馬集團的資料,「遠征發射器」源於洛馬集團開發的籌載投送系統(Payload Deployment System,爾後又改稱Payload Delivery System,PDS),是基於MK-41垂直發射器衍生的陸地機動版本,由拖車底盤拖運部署。

洛馬集團在SNA 2022展出的無人水面船艦選項(OUSV)的中部,搭載

兩個SEWIP Block 2的電子戰系統的20英尺集裝箱模組(左),以及兩個結合

舉升式MK-41飛彈發射器的40英尺集裝箱,稱為遠征作戰系統(ExWS)。


除了裝載與海上平台之外,美國陸軍在2019年退出中程飛彈條約之後,立刻推動中程打擊能力(Mid-Range Capability,MRC,打擊範圍500~2000km)計畫,利用海軍現成的戰斧巡航飛彈以及SM-6增程型標準飛彈衍生出對地飛彈。這個項目包括將衍生自MK-41的舉升式四聯裝發射單元部署到重型拖車上(可能就是前述的MK 70 Mod 1遠征發射器),再結合虛擬化神盾武器系統作為控制單元,稱為「提豐」(Typhon,希臘神話中的怪物)飛彈發射車。


除了美國陸軍「中程打擊能力」的「提豐」武器系統之外,美國海軍陸戰隊也以「海軍陸戰隊遠征船艦封鎖系統」(Navy Marine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NMESIS)中的遠征火力陸地單位(Remotely Operated Ground Unit for Expenditionary Fires,ROGUE)無人車結合單管MK-41發射管攜帶戰斧巡航飛彈,成為長程飛彈發射器(Long-Range Missile Launcher,LMSL)。NMESIS是將兩個海軍打擊飛彈(NSM)結合在ROGUE無人車上,而ROGUE是聯合輕型戰術車輛(Joint Light Tactical Vehicle,JLTV)的無人衍生版(由外部遙控)。NMESIS/ROGUE可由C-130運輸機或LCAC氣墊登陸艇快速部署到戰線前方小島,而咸信ROGUE與戰斧飛彈組合成的LMSL也有類似的能力。

2023年9月中旬,美軍演練用C-17運輸將一個MK-70 Mod1發射模組連同一枚

SM-6飛彈空運到丹麥波恩荷爾摩島機場。

2023年9月18日,獨立級濱海作戰船艦薩凡納號(USS Savannah LCS-28)

直昇機甲板載著一個MK 70 Mod 1 PDS發射模組與一套AN/TPQ-53雷達從

聖地牙哥啟航。 

在2023年9月中旬,美國海軍歐洲司令部與丹麥合作,演練將MK-70發射模組透過C-17運輸機空運到盟邦;此演習中,一套美國海軍MK-70 Mod 1籌載交運系統(Payload Delivery System,PDS)連同裡面裝填的一枚SM-6防空飛彈,經由C-17空運到丹麥位於波羅的海的波恩荷爾摩島(Bornholm)島的機場;而在9月18日,搭載一個MK 70 Mod 1 PDS模組與洛馬集團AN/TPQ-53 Fire Finder雷達的獨立級濱海作戰船艦薩凡納號(USS Savannah LCS-28)從聖地牙哥啟航在2023年10月24日,該艦於10月24日在太平洋東部水域首次試射裝填在MK-70遠征發射器的SM-6飛彈,並且命中預定的地面目標。

在2024年8月中旬由美國第三艦隊主辦的太平洋龍(Pacific Dragon 2024)多國聯合反彈道飛彈演習中,美國海軍首次將標準SM-3 Block 1A(RIM-161B)防空飛彈整合在MK-70 PDS集裝箱發射器中,由一艘無人船艦攜帶,透過資料鏈接收來自神盾艦的指令發射。這次演習證實了SM-3能透過MK-70 PDS快速部署在一些沒有反彈道飛彈能力的船舶上,透過資料鏈從其他單位(陸機單位、神盾艦等)指揮來發射,從而增加艦隊中可用的反彈道飛彈攔截器數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