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水下自航載具/小型水下自航載具(MUUV/SUUV)

美國海軍遠征水雷反制作戰(ExMCM)單位使用的Mk18 Mod2王魚中型無人水下載具。

美國海軍在2020年代初期啟動中型UUV(MUUV)項目,發展一種共通MUUV取代

美國海軍水雷與爆裂物處理單位使用的Mk18 Mod2王魚載具,以及潛艦部隊的

剃刀鯨(Razorback)水下無人載具。 

 

HII集團在2022年11月7日公布的REMUS 620載具想像圖,是REMUS 600後繼型號

 

2023年12月9日,美國海軍公布狄瓦爾號(USS Delaware SSN-791)核能攻擊潛艦第一次完成「黃鱔魚」
項目水下無人載具從潛艦魚雷管發射與回收的端對端測試的照片。黃鱔魚是結合MUUV、配合潛艦魚雷管
發射與回收的項目,整個單元稱為自主水下載具/抗震防火密閉膠囊(AUV/SAFECAP)。此次測試結合
REMUS600水下載具。

 

準備裝填到狄瓦爾號(USS Delaware SSN-791)核能攻擊潛艦的「黃鱔魚」水下無人載具從潛艦
,REMUS 600載具被封裝在一個相容於533mm魚雷管的容器裡。

 

2025年7月,REMUS 620結合「黃鱔魚」在維吉尼亞級潛艦彈艙整合設施(VCCPIF)進行自主水下載具/抗震
防火密閉膠囊(AUV/SAFECAP)的端對端測試。此時REMUS 620載具裝置在VCCPIF模擬的魚雷艙發射架上,
並準備填入前方的金屬密閉膠囊容器中。




 

──By Captain Picard


 

中型無人水下載具(MUUV)

剃刀鯨潛艦用UUV

在201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部署了由潛艦收放的剃刀鯨(Razorback)中型水下無人載具(UUV)進行實驗,主要目的是在沿岸淺水域增強潛艦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並且探測水雷爆裂物等威脅。

剃刀鯨載具是基於Hydroid(2020年成為HII的水下系統,)的距外環境監視單元(Remot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UnitS,REMUS)系列的REMUS 600發展而來。美國海軍總共發展兩種剃刀鯨型號,最早的是MK19,從潛艦加掛的乾式掩體艙(Dry Dock Shelter,DDS,用來收同特戰部隊所需的輸泳載具等裝備)來收放,或者從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潛艦(SSGN)的大直徑發射管收放,稱為剃刀鯨DDS版(Razorback Dry Deck Shelter)剃刀鯨MK19從2017財年開始採辦,2021財年開始在艦隊中部署。隨後,美國海軍又以剃刀鯨為基礎發展具備潛艦魚雷管發射與回收(Torpedo Tube Launch and Recovery ,TTL&R)能力的型號,稱為MK20,在2019年開始發展需求文件以及整合到潛艦的相關工作,並在2022年展開業界競標。MK20的發展並不順利,進度落後且無法滿足需求。

美國海軍總共擁有9具剃刀鯨UUV,配屬於潛艦部隊下轄的第一水下載具中隊(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Squadron-1,UUVRON-1);從2021年起,美國海軍開始實際測試潛艦與剃刀鯨UUV載具的聯合操作,UUVRON-1在2022年7月升格為一個主要司令部由太平洋艦隊潛艦武力(Submarine Force, U.S. Pacific Fleet)指揮官(少將階)直接管轄。 

在2016年10月26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水下作戰辦公室(OPNAV N97)主管William Merz少將在美國海軍潛艦聯盟(Naval Submarine League)年度論壇透露,美國海軍潛艦社群正努力加速發展無人水下載具(UUV)的領域;William Merz少將指出,在2012年,美國海軍第五艦隊部署了Mk18 Mod 2王魚無人水下載具投入實戰任務。而美國海軍太平洋區潛艦(U.S. Submarine Force Pacific)指揮官Fritz Roegge少將也表示,目標是在2019年在第五潛艦開發群( Submarine Development Squadron 5)之下成立第一個UUV中隊,進行各項潛艦配合UUV的實驗。美國海軍潛艦項目執行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r for Submarines)主管Michael Jabaley少將表示,在美國海軍開始規劃下一代核能攻擊潛艦(SSN(X),當時預估在2034年訂購第一艘)之前,必須先釐清潛艦部隊對於UUV或其他領域無人載具的相關需求,例如由潛艦部署的無人飛行載具(UAV)、能為值勤中的UUV充電的前進部署充電前哨站(Forward-Deployed Energy-Charging Outpost,FDECO)、潛艦用UUV由21吋魚雷管或3吋發射器(拋擲誘餌或艦上垃圾筒)發射與回收...等。

新一代SUUV/MUUV

在2020年5月21日,美國海軍發佈中型水下無人載具(Medium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MUUV)的需求徵詢書(RFP),打算發展一種新的中型UUV,一併取代遠征水雷反制作戰營(Expeditionary Mine Countermeasures,ExMCM)所使用的MK18 Mod2王魚UUV,以及潛艦部隊使用的剃刀鯨中型UUV(兩者都是基於REMUS 600。其中,潛艦型必須能從潛艦533mm魚雷管施放與回收。MUUV由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無人與小型水面作戰船艦項目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for Unmanned and Small Combatants,PEO USC)旗下的無人海洋系統辦公室(Unmanned Maritime Systems Program Office,PMS 406)以及遠征任務項目辦公室(Expeditionary Missions Program Office,PMS 408)一同執行;此外,潛艦項目辦公室(PEO Submarine)也會參與工作,協助發展從潛艦魚雷管部署的版本。潛艦版本MUUV要求TTL&R能力、能從魚雷管回收是一大技術難點,從魚雷管部署施放較為容易,但要自主回收很難;此外,將鋰電池驅動的MUUV整合到潛艦系統中,也有許多挑戰性。UUV如具備TTL&R能力,潛艦就不需要像一樣需要浮到水面上派出人員來回收載具,大幅提高潛艦作業的隱匿性與作業彈性,對於執行情報蒐集、海床探測、隱蔽水下通信等機敏任務特別有價值。

MUUV使用開放式架構與模組化設計,以單一通用基線載具(包含內建基本感測器等部件)為基礎,搭配不同單位各自的施放/回收系統;潛艦用的魚雷管發射/回收(Torpedo Tube Launch & Recovery,TTL&R)構型的主要任務是擴展潛艦的海洋水文環境感知以及情報蒐集能力(例如浮出水面蒐集通信等電子信號);而在水下爆裂物/水雷無人載具(MEMUUV)構型下,則是從水面上(如從RHIB艇)部署收放,主要用於水雷探測與反制任務。依照計畫,MUUV首先發展水面的水雷反制版本,取代遠征水雷反制作戰(Expeditionary Mine Countermeasures Companies,ExMCM)所使用的Mk18 Mod2王魚載具,隨後再發展潛艦操作的版本(潛艦版MUUV主要挑戰,是配合533mm魚雷管的施放/回收系統)。

在2021年8月3日美國海軍聯盟(Navy League)的海上/空中/太空年會(Sea Air Space 2021)上,美國海軍無人與小型作戰船艦項目辦公室旗下的遠征任務(expeditionary missions)項目主管Dan Malatesta上校透露,此時美國海軍發展的中/小型UUV項目的研發工作進展順利,預計未來2至3年就能取代美國海軍現有三種中/小型UUV。其中,新的小型UUV(Small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項目代號是獅子魚(Lionfish),目標是取代Mk18 Mod1劍魚小型UUV;而新的中型UUV(MUUV)項目代號是蝰魚(Viperfish),取代水面操作的Mk18 Mod2王魚以及潛艦用剃刀鯨UUV。由於Mk18 Mod 2王魚以及剃刀鯨UUV都是基於REMUS 600發展而來,因此將兩者結合成單一的蝰魚UUV,並不會改變原本各自用戶(處理水雷爆破物的ExMCM營以及潛艦)的基本操作。

依照海軍ExMCM單位的操作經驗,他們希望Mk18 Mod2王魚UUV能進行升級,包括更好的聲納、光電攝影機來提供更高解析度的水下態勢感知,並且能具備自動目標辨識、自主航行控制等新能力(包括引進機器學習、AI人工智能),可以自行決定在一個可疑物件周圍徘徊加強確認,提供額外的影像信息。

相較於原有Mk18 Mod2王魚,新的蝰魚MUUV自持力更長,每次作業能涵蓋更大的區域,並且執行得更快,且能到更深的水域作業,大幅提高美國海軍爆裂物與彈藥處理(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EOD)在嚴峻戰場環境執行水雷反制作業的能力。而對於潛艦部隊,新的蝰魚MUUV能直接從魚雷管部署與回收,讓每一艘核能潛艦都可以成為UUV母艦。先前已經實用化的剃刀鯨(Razorback)MK19 UUV載具由攻擊潛艦外掛的載乾式掩體艙(DDS)收放(剃刀鯨另有用潛艦魚雷管收放的MK20型,但發展並不順利)。如果所有的載人潛艦都能透過魚雷管收放UUV,就能運用UUV擴展潛艦的感測範圍,能抵達潛艦無法前往的水域(近岸極淺水域或超過潛艦潛航深度的海域)進行海床測繪、水雷探測、情報蒐集等高重複性或高風險任務,並減少潛艦人員暴露在風險的機會。

依照Malatesta上校在SNA 2021公布的簡報,現有的8個海軍遠征水雷反制作戰(ExMCM)營都已經配備Mk18 Mod2王魚UUV;而在2020財年預算中,美國海軍決定將ExMCM單位擴充一倍,即另外增加八個ExMCM營。前四個新ExMCM營成軍初期先配備現役Mk18 Mod2,後四個則預計在2024到2025年間接收新的蝰魚MUUV。

在2022年8月22日,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與Leidos簽署MUUV的發展合約,以現有REMUS 600為基礎來開發符合MUUV需求的新載具;如果所有選項都執行,總值會達到3.58億美元。在此合約中,Leidos會與其他伙伴合作,如L3Harris Technologies。 

黃鱔魚潛艦用MUUV技術

 

準備裝填到狄瓦爾號(USS Delaware SSN-791)核能攻擊潛艦魚雷管的

REMUS 600載具,封裝在一個膠囊容器裡;此一項目稱為「黃鱔魚」。

在2023年12月9日,美國海軍第32潛艇戰備中隊(Submarine Readiness Squadron 32)公布,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狄瓦爾號(USS Delaware SSN-791)第一次完成黃鱔魚(Yellow Moray)水下無人載具從潛艦魚雷管發射與回收的端對端(end-to-end)測試。此時美國海軍並未公布「黃鱔魚」的具體細節,僅透露這是REMUS系列的衍生型號。依照稍後的資料,「黃鱔魚」是伍德霍爾海洋研究機構(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配合MUUV從魚雷管施放/回收而開發的靠接技術項目,使用MUUV 600水下無人載具進行測試;而被封裝到密閉容器的水下載具稱為自主水下載具/抗震防火密閉膠囊(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hock and Fire Enclosure Capsule,AUV/SAFECAP)。

2025年5月,更換受損組件的黃鱔魚UUV載具在挪威Haakosnsvern海軍基地

準備重新裝入照片後方的狄瓦爾號(SSN-791)潛艦。此時狄瓦爾號帆罩架起

腳手架進行維修工作,而此次裝填是透過潛水人員協助裝入魚雷管中。

在2025年5月29日,美國海軍發佈新聞,透露狄瓦爾號(SSN-791)核子動力攻擊潛艦成功在美軍歐洲司令部(EUCOM)轄區完成首次黃鱔魚UUV的作業,展示了在潛艦上部署無人系統與機器人裝備的可行性;在此次部署中,狄瓦爾號共三次放出黃鱔魚UUV進行作業,三次都是使用同一部載具,每次作業時間6至10小時,驗證了黃鱔魚UUV的可靠度;在這三次作業中,黃鱔魚UUV都能自主離開以及返回潛艦魚雷發射管,狄瓦爾號不需要派出潛水人員協助載具收放。美國海軍潛艦武力司令巴伯.高徹中將(Vice Adm. Rob Gaucher)表示,能從魚雷管收放的黃鱔魚UUV,延伸了潛艦的感測距離,無論是在更淺更靠近岸的水域或者大於潛艦作業深度的深海,而且減少了潛艦執行某些枯燥、骯髒、高危險任務(如水雷探測、情報蒐集、海床探測等)時面臨的風險。美國海真透露,狄瓦爾號在此次部署中,於2025年2月在挪威峽灣水域首度嘗試收放黃鱔魚載具,但要從魚雷管回收時,幾次嘗試都失敗;於是黃鱔魚載具先浮出水面,由附近支援船隻上的美國海軍技術專家檢查後,發現有個關鍵組件故障。為了避免影響潛艦部署期程與作業,美國海軍潛艦部隊(SUBFOR)先將這個UUV載具送回美國本土維修來更換失效部件。在隨後狄瓦爾號的部署活動中有另一個機會來操作UUV,因此SUBFOR將這具修復的黃鱔魚UUV送回,在5月狄瓦爾號停靠挪威Haakosnsvern海軍基地進行短暫修整時,由潛水作業人員從魚雷管將載具重新裝載上艦。在接下來的作業中,狄瓦爾號數次成功施放與回收這艘黃鱔魚UUV。

在2025年7月公布的2026財年美國海軍預算中,並沒有為黃鱔魚UUV編列任何經費;稍早在2025年2月10日,美國海軍宣布取消剃刀鯨UUV的潛艦魚雷管收放版本(MK20)。這可能是2025年1月川普總統展開第二任期後,國防部重整三軍各個項目來節省成本,因此由潛艦魚雷管收放的UUV遭到犧牲。雖然如此,美國海軍對從發展潛艦魚雷管收放的UUV仍有興趣;此外,2026財年預算中,還是為從DDS艙收放的剃刀鯨MK19編列400萬美元預算,用來為剃刀鯨載具購置新的「機密性籌載」。此外在2025年裡,黃鱔魚仍繼續進行測試,例如在2025年夏季進行與新一代REMUS 620 MUUV載具結合的乾端與濕端測試(見下文)。

REMUS 620 

在2022年11月7日,杭亭頓.英格斯工業(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公布了REMUS 620無人水下載具,作為REMUS 600的後繼型號。REMUS 620是HII發展來接替REMUS 600的新一代中型水下自航載具(MUUV),參照HII的新一代REMUS 300小型UUV(SUUV,見下文)的系統架構與理念,並整合了HII在2022年公布的最新型Odyssey自主航行軟體控制系統。REMUS300與REMUS 620的軟硬體架構以及能力,都依照美國海軍無人海事自航架構(Unmanned Maritime Autonomy Architecture,UMAA)來開發。REMUS 620的外部尺寸重量與REMUS 600相同,直徑324mm(12.75英吋)。 

REMUS 620能根據任務續航力需求,使用三種不同構型的鋰電池組合(類似REMUS 300),並能快速更換充好電的電池模組;如使用容量最大的組合(三組電池段),能在水下持續工作110小時,航程275海浬。搭載合成孔徑聲納的構型之下,REMUS 620的電池模組能持續工作78小時,航行距離200海里。REMUS 620最大航速可達8節,導航誤差在行駛距離的0.1%以內。 

REMUS 620的籌載採用模組化設計,標準任務籌載包括合成孔徑聲納(synthetic aperture sonar),並且能根據任務擴充或者更換其他多任務模組,包括情報蒐集、監視、偵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以及支持密碼(cyber)與電子戰(electronic warfare)的模組等。REMUS 620設計具有通用艙口連結器,用戶或第三方開發者能根據HII公布的標準規格以及軟、硬體開發套件(SDK與HDK),自行開發相容的任務籌載並裝備於REMUS 620上。 

REMUS 620擁有HII在2022年公布的奧德賽(Odyssey)先進自主航行軟體系統方案,並包括奧德賽任務管理軟體套件(Odyssey Mission Management Software)。與REMUS 300相同,REMUS 620透過可攜帶SDD硬碟來儲存任務資料,支持WiFi無線網路以及銥衛星(Iridium)通信,其他操作選項包括視線內無線電傳輸、高速率資料傳輸、水下聲學資料鏈的數據機、光電數據機、插入Etnernet區域網路等。 

REMUS 620能由潛艦、水面作戰船艦、兩棲船艦、小型有人或無人船艇、直昇機等平台攜帶部署;此外,REMUS620本身的籌載也有潛力容納小型無人航空機(UAV)或無人水下載具(UUV)等。依照HII的計畫,該公司第一部REMUS 620可望在2023年下水,在2023年底到2024年初交付客戶。REMUS 620顯然也會是UUSV項目的主要競爭者。 

在2025年7月底,由HII、伍德霍爾海洋研究機構(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與美國海軍水下作戰中心紐波特紐斯分部(Naval Undersea Warfare Center Division Newport,NUWCDIVNPT)的團隊完成了REMUS 620與維吉尼亞級潛艦的武器處理、魚雷發射系統以及其他關鍵介面的相容性。在這項測試中,HII的REMUS 620新一代中型無人水下載具(MUUV)結合WHOI開發的「黃鱔魚」(Yellow Moray)對接停靠技術, 在維吉尼亞級潛艦彈艙整合設施(Virginia-class Cradle Payload Integration Facility,VCCPIF)中的MK-71潛艦533mm魚雷管完成了 自主水下載具/抗震防火密閉膠囊(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hock and Fire Enclosure Capsule,AUV/SAFECAP)全彈(All-Up Round”,AUR) 的端對端(end-to-end)乾式檢測(dry checkout)。達成這項里程碑之後,美國海軍會繼續於夏季於測試設施進行REMUS 620的水中端對端(end-to-end)施放與回收測試。

在2025年9月中旬倫敦國際防務裝備展(DSEI 2025)期間,英國巴布克(Babcock)與HII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準備將HII的REMUS無人水下載具與巴布克的潛艦武器處理與發射系統(Weapon Handling and Launch Systems,WHLS)整合;巴布克與HII早在2023年就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巴布克WHLS系統也被英國、加拿大、澳洲、西班牙與韓國潛艦採用。雙方的合作使搭載巴布克WHLS系統的潛艦,之後有潛力具備以魚雷管發射、回收REMUS載具的能力。 

 

小型水下無人載具(SUUV)

 

(上與下二張)杭亭頓.英格斯工業水下系統(HII UxS,前身為Hydroid)推出的REMUS 300

輕型無人水下載具,是廣為全球(含美軍)採用的REMUS 100的後繼型號。在2022年3月底,

REMUS 30正式被美國海軍選為下一代小型無人水下載具(SUUV),將取代基於REMUS 100

的美軍現役Mk18 Mod1劍魚載具。

  

 

HII集團人員測試REMUS 300載具的照片

 

REMUS 300載具在麻賽諸瑟州禿鷹灣(Buzzard’s Bay,Massachusetts)測繪出一艘沈沒帆船殘骸的聲學影像。

(上與下二張)HII、Kraken、VideoRay在2025年9月台北世貿航太國防展(TADTE 2025)聯合展出的

REMUS 300載具,可以直接插入加拿大Kraken公司的合成孔徑聲納(SAS)套件。攝於2025年9月20日

在2020年3月,美國國防部的國防創新部門(Defense Innovation Unit,DIU)分別與L3Harris Technologies和杭亭頓.英格斯工業(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水下系統(HII Unmanned Systems,HII UxS,前身為Hydroid,)簽署獨立合約,進行新一代小型無人水下載具(Small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的快速原型發展(rapid prototyping)階段,為期兩年;SUUV項目是要取代美國海軍爆裂物與彈藥處理(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EOD)單位使用的Mk18 Mod1劍魚(Swordfish)小型UUV(以REMUS 100為基礎)。快速原型發展作業包括完成原型SUUV,並完成特定任務有效載荷評估作業等,由DIU與美國海軍資訊作戰中心(Naval Information Warfare Center,NIWC)負責評估。其中,L3Harris Technologies以Iver 4型載具為基礎,HII UxS則提出REMUS 300。

在2021年8月3日美國海軍聯盟(Navy League)的海上/空中/太空年會(Sea Air Space 2021)上,美國海軍無人與小型作戰船艦項目辦公室旗下的遠征任務(expeditionary missions)項目主管Dan Malatesta上校透露,此時美國海軍發展的中/小型UUV項目的研發工作進展順利,預計未來2至3年就能取代美國海軍現有三種中/小型UUV。其中,新的小型UUV(Small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項目代號是獅子魚(Lionfish),目標是取代Mk18 Mod1劍魚小型UUV;而新的中型UUV(MUUV)項目代號是蝰魚(Viperfish),取代水面操作的Mk18 Mod2王魚以及潛艦用剃刀鯨UUV。Malatesta上校透露,此時Mk18 Mod1劍魚小型UUV的發展餘裕(如計算機能量)基本已經耗盡,沒辦法再整合新的技術如感測器、自主航行套件等。

在2022年3月30日,HII水下系統(HII Unmanned Systems,HII UxS)宣佈,經過為期兩年的快速原型發展階段之後,該集團的REMUS 300被美國海軍選為新一代SUUV。在3月18日,HII UxS就獲得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的採辦徵集(solicitation),內容包括多個SUUV生產批次(lot)、支援裝備、備用零件、工程服務等。依照SUUV項目時程,2023年會進入REMUS 300載具的生產與測試作業。

在2022年5月,SUUV項目完成第二次作戰測試評估,由一個海軍遠征水雷反制作戰(Expeditionary Mine Countermeasures Companies,ExMCM)營進行。

在2025年4月19日,HII宣布向美國海軍交付了首批兩具基於REMUS 300的獅子魚小型水下無人載具(SUUV);此合約如果後續選項都執行,美國海軍會購買200具獅子魚載具,合約總值擴充到3億4700萬美元。

REMUS 300 

在2021年4月,HII UxS正式向市場推出REMUS 300;隨後在2021年6月,皇家紐西蘭海軍向HII UxS購買四具REMUS 300,成為此型UAV第一個外銷實績。在此之前,紐西蘭海軍已經操作REMUS 100 UUV達14年。依照DIU的SUUV快速原型發展合約,HII UxS在2020年2月交付第一部REMUS 300給美國海軍,進行開發與測試作業,在快速原型發展程序中不斷螺旋地增添新能力。在2023年11月20日,美國國防部宣布HII無人系統(HII UxS)獲得2300萬4606美元的合約增修,繼續生產獅子魚SUUV。 

REMUS 300尺寸大致與要取代的Mk18 Mod1劍魚載具(REMUS 100)同級,可由兩人搬運攜帶,可執行的任務包括水雷反制(Mine Countermeasures,MCM)、搜索與救援(Search And Recovery,SAR)、快速環境評估(Rapi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REA)、水文研究(hydrographic survey)、再生能源探勘與海洋考古(renewables, marine archaeology)、海岸石油與天燃氣探勘(offshore oil and gas)、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 Warfare,ASW)以及情報監視/偵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

REMUS 300的平台設計基於經過多年驗證的REMUS 100為基礎,融入最新的技術。REMUS 300的載具本體外型基本沿用REMUS 100的設計,但做了不少改進,包括強化結構、全面更新感測器、引進新的資料分配系統,以及引進開放式系統架構來整合各種不同任務模組。

在標準構型(3kWh電源模組)下,REMUS的長度約230cm、直徑19cm、重56kg左右;根據不同的任務構型,REMUS直徑從19cm到20.7cm,全長介於190至250cm,重量介於45.35kg(遠征任務)到67.58kg(長程任務)。REMUS 300的最大潛航深度比REUMS 100增加三倍而達到305m。

REMUS 300的推進系統包括一個直流(DC)無刷電動馬達(brushless motor),驅動一個三葉片螺旋槳推進器,持續航速5節。

電源方面,可根據任務需求選擇三種容量不同的鋰電池模組,分別是1.5k瓦時(Wh)、3kWh與4kWh三種;三者的鋰電池單元數量不同,長度與總容量也因此不同。電源的盲配合連接器(blind-mated)的端帽(end cap)符合IP-X4標準,允許在任務期間快速更換電池;此外,載具也能連結外部電源直接充電,包括110V與220V兩種電壓。航行控制系統包含十字形(Cruciform)舵面,進行縱向與橫向控制。根據裝備的鋰電池模組不同,REMUS 300載具的尺寸、重量與自持力分別如下:

1.5k瓦時(Wh)模組:載具長203cm、直徑19cm,重48.5kg,自持力10小時、最大航程55km,充電時間6小時。

3kWh模組(標準構型):載具長239cm、直徑19cm,重58.5kg,自持力20小時、最大航程105km,充電時間12小時。

4.5kWh模組:載具長264cm、直徑19cm,重70.3kg,自持力30小時、最大航程165km,充電時間18小時。

REMUS 300載具根據籌載艙段以及電池模組的不同,可分為四種構型

 

REMUS 300載具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加裝長度不同的任務籌載段以及鋰電池模組,有四種構型:

1.基本構型(Base Configuration):裝備1.5KWh鋰電池模組,無額外任務籌載,自持力至多10小時。

2.大籌載構型(Large Payload Configuration):裝備1.5KWh鋰電池模組,加裝大型任務籌載,自持力至多10小時。

3.小型籌載構型(Small Payload Configuration):裝備3.0KWh鋰電池模組,加裝小型任務籌載,自持力至多20小時。

4.長程構型(Long Endurance Configuration);裝備4.5hWh鋰電池模組,無額外任務籌載,自持力至多30小時。

REMUS 300平台採用模組化設計,符合美國海軍模組化開放系統架構( Modular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MOSA)以及無人海事自主航行架構(Unmanned Maritime Autonomy Architecture,UMAA)等規範。REMUS 300系統還對外提供軟體發展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與硬體發套件(Hardware Development Kit,HDK),因此能整合第三方開發的籌載或自主航行軟體。

REMUS 300配備新的HyFleet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整合模擬器功能以及容量1TB的固態硬碟(solid-state hard drive);HyFleet具有很高的功能擴充性,能與許多現有應用程序相容,並快速整合新的模組與軟體。HyFleet提供了自動任務計畫驗證、拖拉式(drag-and-drop)介面功能,利於使用者快速設定任務計畫,並能同時監控多個REMUS載具。REMUS 300也具備載具介面程式(Vehicle Interface Programme,VIP),提供任務程式以及任務結束後的分析功能。

REMUS 300能根據任務需求,裝備多種不同感測器或任務籌載,開放式系統設計能迅速整合新開發的籌載、感測器以及演算軟體。載具可裝備的水聲感測器包括Marine Sonics的MK II Arc Scout雙頻(900/1800kHz)側掃聲納,解析度最高可達5cm,掃描寬度最大可達160m。此外,還裝備Klein MA-X的間隙填補(gap-filling )聲納、尼歐布朗海洋感測(Neil Brown Ocean Sensors, Inc.,NBOIS)的電導與溫度(Conductivity and Temperature,CT)感測器,以及TE Connectivity的深度聲納。REMUS 300的光電探測籌載包括Voyis的2G Robotics 4K HD靜態攝影機(stills camera)模組含高強度LED照明燈光棒,Seabird Scientific的Eco Puck Triplet環境感測器。REMUS 300的導航裝備包括iXblue Phins C3的慣性導航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長基線(Long baseline,LBL)聲學定位、Garmin商用衛星定位系統或GB-Gram軍規全球定位系統(GPS)、包含Teledyne生產的相位陣列式都卜勒聲素計(Doppler Velocity Log,DLV,工作頻率300 kHz,附帶200m的深度鎖)的航位推測 (Dead reckoning)儀。通信傳輸包括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的micromodem 2.0高頻(20~30KHz)水下聲學通信傳輸系統、Wi-Fi(2.4GHz)無線網路、Giga bits的Ethernet網路等,此外還能選擇裝備銥衛星通信(Iridium)。

加拿大遙控獵雷處置系統(RDMS)

在2022年12月7日,加拿大卡拉肯機器人公司(Kraken Robotics Inc.)宣布獲得加拿大政府合約,負責研製遙控獵雷與處置系統(Remote Minehunting and Disposal Systems,RMDS);此合約包括前24個月研發、產製並交付RMDS系統給加拿大海軍,會在2023年1月完成全部簽約並啟動,此外還包括交付後前五年的整合後勤支持(Integrated Logistics Support,ILS)。如果採辦合約與初始的五年ILS合約都獲得簽署,總價值會超過5000萬加幣。

卡拉肯在此案中的伙伴包括挪威康斯堡海事加拿大分公司(Kongsberg Maritime Canada Ltd.)、美國杭亭頓.英格斯工業(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任務技術分部(HII Mission Technologies Division)、德國泰森.克魯伯海事集團加拿大分公司(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TKMS) Canada Ltd)以及丹麥SH Defense。

RDMS的任務包括執行海軍水雷反制作戰、海床探測與可疑物標定、作戰前/作戰後的水雷清理等。。RMDS包含兩型負責探測水雷、水下爆裂物的無人自航水下載具(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AUV),分別是輕型AUV(Light Weight AUV)以及人員可攜行AUV(Operator Portable AUV),這兩型載具都由HII任務技術分部提供,輕型AUV會是REMUS 600型而可攜行AUV是REMUS 300;這兩型AUV都會裝備卡拉肯研製的AquaPix合成孔徑聲納。此外,RMDS還包括水雷處置系統(Mine Disposal Systems,MDS)、移動式指揮中心(Transportable Command Center,TCC)以及電腦化訓練系統(Computer Based Trainer,CBT);其中,MDS是TKMS加拿大分公司提供的SEAFOX水雷處分載具,而丹麥SH Defense則提供該集團基於標準集裝箱發展的「方塊」(The Cube)模組化系統技術,把前述設備(含水下自航載具、水雷處分載具、指揮控制、訓練等)都分別整合到可快速拆卸運輸的集裝箱模組裡,如可運輸的指揮中心、載具收容儲存模組(具備施放/回收能力)等。由於全部分裝在集裝箱模組裡,整套RDMS系統能迅速運輸到有任務需求的區域(透過空運、陸上運輸等),並且快速部署在任務船隻上。整套系統具備精準、彈性、各部件易於替換、成本效益高、操作人員不必涉險等優勢。

Iver4 900型潛艦用水下自航載具(AUV) 

L3Harris的Iver4 900型鋰電池推進水下自航載具(AUV),能由潛艦533mm魚雷管收放。

L3Harris的Iver4在水面船隻上進行測試。

Iver4 900型潛艦用水下自航載具(AUV)

在2024年11月12日,L3Harris宣布,將第一具量產型的Iver4 900型鋰電池推進水下自航載具(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交付美國海軍。Iver4 900型是一種中型水下無人載具,可由潛艦533mm魚雷管發射與回收(Torpedo Tube Launched and Recovered,TTL&R)部署收放,美國海軍又稱此型號稱為捕鼠器(Rat Trap)。Iver4 900可前出到潛艦前方水域進行偵察與情報蒐集,使潛艦能隱藏在相對安全的區域。L3Harris在2023年已經完成了此種載具原型在美國海軍潛艦魚雷管施放、回收的展示。 

Iver4 900是結合許多成熟商用與軍用技術的產物,任務包括長程偵察、情報蒐集、監視、水文研究、反潛作戰、水雷探測等,載具外殼由碳纖維與鈦合金等輕量高強度材料製造,長2.5m,載具本體直徑9吋,最大操作深度300m。載具前部有各種水下聲學與導航探測裝置,包括兩側的側掃聲納;載具中部有伸縮桅杆,裝置通信導航設備;載具尾部有十字形控制面,以及一個不秀鋼製三葉片螺旋槳推進器。推進系統是鋰電池驅動無刷直流電機驅動螺旋槳推進器,持續渡航速率3節以上,並能在短時間以5節加速航行。導航定位方面,載具在水面上操作時透過GPS衛星定位以及美國聯邦航空局開發的寬域擴增系統(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WAAS)來修正船位,使用基於iXBlue PHINS的Compact C3光纖陀螺儀(fiber-optic gyroscope)為基礎的慣性導航(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並結合Nortek的都卜勒航速計(Doppler Velocity Log,DVL)來探測本身運動速率。

載具上的高密度鋰離子電池系統由Inventus Power提供,電池單元的壽命為8至10年(高於一般電池的3至5年),搭配L3Harris的改進型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確保安全有效率的電源供應,整套系統已經獲得美國海軍武器系統爆炸安全審查委員會(Navy Weapon Systems Explosives Safety Review Board,WSESRB)通過審查;鋰離子電池可反覆充電使用,其能量密度高,能延長載具續航作業時間。

在2025年7月22日,Navy Lookout報導,皇家海軍機敏號(HMS Astute S119)先前在地中海作業期間,曾測試在潛航時從魚雷管發射與回收L3Harris Iver4載具。這項測試是Project SCYLLA的一部份,屬於澳洲-英國-美國三方同盟(AUKUS)的Pillar 2的範疇,也就是分享包含水下無人載具技術等關鍵戰略性技術。

 

註:Hydroid最初是美國伍爾霍茲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一個發展水下自航載具的部門。WHOI在1990年代後期推出了REMUS水下無人載具系列,由海洋系統實驗室(Oceanographic Systems Lab,OSL)設計。REMUS事業部門在2001年從WHOI分割成為Hydroid公司,成為REMUS系列水下無人載具的主承包商。Hydroid在2007年被挪威Kongsberg購併,成為Kongsberg Marine的子公司;在2020年3月,Kongsberg以3.5億美元的價格將Hydroid賣給HII,成為HII水下系統(HII Unmanned Systems,HII UxS)。從2001年以來,REMUS系列UUV已經被25個國家採用,總共銷售超過500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