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75I傳統動力攻擊潛艦
(上與下)在2020年8月中旬,法國海軍集團公佈了SMX 3.0設計,以短鰭梭魚為基礎
,排水量縮減為3000噸級。SMX 3.0用於競標印度Project 75I潛艦案。
印度媒體2024年10月透露的德國TKMS集團對印度的潛艦提案,外型具備與德國、挪威合作的
Type 212CD潛艦相似的折線型外觀來降低聲納回波,此外也跟212CD一樣使用X型尾舵;不過
其帆罩外觀以及艏上水平舵設計則比較類似214型。2024年10月初,消息傳出TKMS在
Project 75I項目獲勝。
──by captain Picard
(1) (2)
Project 75後續計畫:Project 75I 在Project 75項目於2005年與法國DCNS簽約、引進六艘法製鲉魚型(Scorpene)潛艦之後,印度海軍計畫購買更多柴電潛艦,並在2007年11月通過必要性評估(acceptance of necessity)。根據2008年8月的報導,在第一批六艘 鲉魚型潛艦之後,印度還打算進一步購買更多新型柴電潛艦;如包含首批六艘鲉魚型,印度打算在30年內陸續獲得總數24艘的新型柴電潛艦。首先,印度打算續 購 第二批六艘鲉魚型,仍在印度本國馬札崗等船廠裝配,建造工作將緊接在首批六艘鲉魚之後;至於剩下12艘的數量,印度打算另外招標新的設計(稱為 Project 75I),將在印度國內建造,甚至不排除在國外廠商協助下,由印度本土主導設計新的國產柴電潛艦,而絕氣推進系統將是基本需求之一。 在2008年10月,針對下一階段柴電潛艦需求,印度向國際間幾個主要柴電潛艦大廠發出需求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nation,RFI),對象包括法國專門負責軍火出口的Armaris、德國HDW、西班牙Navantia以及俄羅斯 Rosoboronexport等,因此 鲉魚與後續改良型將繼續與德國214型 、西班牙S-80、俄羅斯阿穆爾(Amur)等主要對手繼續角逐印度柴電潛艦換裝的市場。 在2009年,鑑於Project 75裹足不前,印度海軍曾建議提前展開Project 75I計畫,但印度政府並沒有立刻下定決心。 根據2010年7月初印度國防單位的消息,Project 75I的預估成本已經上漲到5000億盧比,相當於110億美元,六艘潛艦平均每艘耗資18億美元以上,成本上漲幅度十分驚人。印度海軍希望 Project 75I展開之後,第一艘潛艦能在計畫開始之後六到七年成軍。
在2010年8月,印度國防採辦議會(Defence Acquisition
Council,DAC)批准執行Project-75(I)項目,此案隨即進入印度國防採辦程序(Defence Procurement
Procedure),預算約為5000億盧比(當時約9.5億美元);依照當時DAC的規劃,將六艘Project 75I柴電潛艦中,三艘由國營馬札崗造船廠(Mazagaon
Docks Ltd,MDL)建造,三艘由維薩卡帕特南(Visakhapatnam)的印度斯坦造船廠(Hindustan
Shipyard,HSL)建造。在2010年9月7日,印度海軍發出Project
75I的新一輪需求徵詢書(RFI),有意的廠商需在9月30日之前回覆。依照2012年12月印度海軍部長發佈的聲明,Project
75-I「即將啟動」,但實際上至此都沒有實際動靜。 在2013年6月,傳出印度財政部(Indian Finance Ministry)對於海軍新購六艘柴電潛艦(Project 75I)的計畫有疑問,推遲印度海軍要求用來建造潛艦的120億美元資金。在2013年9月中旬,印度國防採購局批准印度海軍購買六艘Project 75I柴電潛艦所需的79億美元。依照2013年底印度海軍的說法,Project 75I的六艘之中,四艘會在印度國內建造,兩艘由國外船廠建造;最初Project 75I六艘打算全在印度建造,然而2013年8月中旬發生的Kilo潛艦INS Sindhurakshak(S63)因裝填彈藥走火而在孟買港爆炸沈沒,使印度對於潛艦汰換的壓力加遽 ;但考量到印度船廠效率低落,所以將前兩艘Project 75I轉移至國外建造。原訂Project 75I應該在2013年內決標,但隨後一再拖延。由於Project 75I嚴重落後,印度不得不在2014年規劃為現有的Kilo潛艦進行大規模的延壽工程。 在2014年1月1日,印度國防部決定,Project 75I中,兩艘會在國外原廠建造,三艘在馬扎崗造船廠(MDL)建造,最後一艘(第六艘)在印度斯坦造船廠建造;然而,先前印度斯坦造船廠在2006年開始維修印度海軍Kilo潛艦INS Sindhukirti,但一直未能完成工程,直到當時該艦都還躺在該廠的船塢。 在2014年10月25日,印度政府再次宣布展開新購六艘柴電潛艦的計畫,並準備 在2015年向世界各國潛艦廠商發出需求徵詢書 (Request for proposal,RFP) ,預算總額約130億美元 以上(估計5000到8000億盧比),有興趣的廠商包括法國DCNS、德國TKMS、西班牙納凡提亞以及俄羅斯Rosoboronexport等 ;而而參與競標的印度本國船廠包括國營馬札崗(MDL)、印度斯坦(HSL)造船廠、科欽造船廠(Cochin Shipyard)、民營Larsen & Turbo(L&T)集團以及皮帕瓦夫造船廠(Pipavav Shipyard)。新潛艦仍將在印度本土建造。在2015年1月,印度總理穆迪(Modi)表示已經主動詢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否有意參與Project 75I潛艦的競標。日本在2014年正式以「防衛技術轉移三原則」取代原本消極禁止軍事技術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則」,澳洲已經積極地與日本接洽合作開發新一代潛艦。 在2015年2月下旬,印度安全委員會做出決定,將恢復最初1999年Project 75的計畫目標,購買總數24艘的新型柴電潛艦;照原訂計畫,前12艘應該在2012年就全部建成,但到了2015年初實際上一艘都沒下水。 在2015年3月9日,印度媒體報導印度拉森&特博洛和皮帕瓦沃國防&海上工程公司獲得印度國防部價值約95億美元的合約,成為建造六艘Project 75I的廠商。 在2015年4月下旬,印度「星期日衛報」報道表示,當年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希望透過引進鲉魚型潛艦,從法國獲得技術轉移與造艦業務培訓,以「移交-經營 -移交」的合作方式在印度建立起本國的先進潛艦生產線。可是Project 75項目實際執行的結果卻讓印度政府非常失望,不僅進度嚴重落後並大幅超支,負責的馬札崗船廠也嚴重依賴法國方面的後勤支援和技術協助,船廠在潛艦製造工 藝(例如艦殼焊接)也無法達到大規模生產的要求,無法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令印度海軍非常不滿。這或許是後續的Project 75I不再交給馬札崗船廠建造的原因。該報導也宣稱,印度軍方已經將法國視為一個「不可靠的合作夥伴」,法方恐難獲得Project 75I的訂單。 在2017年7月下旬,消息傳出印度對國際間各主要潛艦廠商下達Project 75(I)潛艦計畫的資訊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預計在2018年底宣告L1階段的評估結果。此時Project 75(I)計畫打算斥資5000億盧布(78億美元),獲得六艘新型柴電攻擊潛艦並在印度境內建造。印度總共對七個不同國的柴電潛艦廠商下達RFI,分別是日本川崎重工(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與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德國泰森.克魯伯海洋系統(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TKMS)、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原DCNS)、瑞典SAAB、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俄羅斯魯賓設計局(Rubin Design Bureau)與韓國大宇造船及海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DSME)。 在Project 75(I)之中,印度要求廠商完全轉移潛艦設計、製造技術(含軟體原始碼),完全在印度本國廠商建造,並能針對印度的需求進行修改,整合印度國產系統,如垂直發射的布拉莫斯(BrahMos)反艦飛彈。 在2017年10月下旬,消息傳出日本的三菱與川崎重工決定不回覆印度Project 75(I)的RFI,不參與競標;日本決定不參加競標的主要原因在於,日本對於軍事技術出口(尤其是潛艦技術轉移)仍然非常保守,印度方面要求100%的技術轉移(涵蓋設計、建造技術、材料、作戰系統軟體原始碼等等),使印度廠商能完全吸收並在將來自行進一步發展印度本國的潛艦,而日本不願意如此大方地提供對他們視為機密的潛艦技術。印度一位退役海軍軍官Abhijit Singh對媒體表示,日本方面對潛艦技術的敏感程度高於其他政府,而且潛艦建造工作完全會在印度國營廠商進行,三菱與川崎很擔心如果印度方面的執行工作出了差錯,將影響這兩家日本企業的商譽;Abhijit Singh並表示,相對於印度方面的需求,日本提供的蒼龍型過於龐大複雜,如果要針對印度的需求大幅修改設計,風險就會大為提高,工作程序也會更複雜。印度與俄羅斯長久以來就有緊密的軍備合作,包括海軍艦艇與潛艦,因此日本自然擔心若將潛艦技術轉移給印度,將流向俄羅斯、中國等敵對陣營。一位曾多次參與印度軍事採購評估小組、位於新德里的獨立國防專家K.V. Kuber表示,印度潛艦的選項最可能是在法國DCNS(此時已改名為Naval Group)以及德國HDW (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屬於TKMS集團)之中二選一。依照媒體消息,俄羅斯在2018年向印度國防部提議,提供柴電潛艦的技術轉移,經由政府間管道進行(而非公開競標)。 在2018年2月,先前DAC為Project 75I核准的預算額度過期;依照2019年1月DAC更新核准的Project 75I預算額度,總額是4000億盧比(約50億美元)。 在2019年4月,印度對六家國際潛艦廠商發佈意向表達(Expression of Interest,EOI),徵求六艘可發射反艦巡航飛彈、陸攻巡航飛彈的柴電潛艦。原本印度國防部對於韓國DSME的邀請較慢,因此隨後給予特別延期;因此,韓國DSME是在2019年6月參與期限截止之後,才正式加入Project 75I項目。在2019年7月,西班牙納凡提亞回覆印度的EOI,意味著該集團重新回到競爭(先前在2017年發佈的RFI時,納凡提亞並沒有回應)。
在2019年9月,瑞典SAAB宣布退出競爭,原因是印度此案對「戰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ship)規定的疑慮;日本與瑞典SAAB相繼退出後,參與Project 75I的廠商剩下五家。 競爭過程 在2020年1月21日,印度國防部宣布,總共有兩家印度本國船廠與五家外國廠商入圍價值超過5000億盧比的Project 75I柴電潛艦項目,這將是「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之中最大型的項目之一。負責評估的組織是印度國防採辦議會(Defence Acquisition Council,DAC),主席是國防部長Rajnath Singh,而印度參謀總長Bipin Rawat將軍也列席其中。Project 75I是在戰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ship,SP)架構之下進行,在Project 75I的架構下,獲選獲勝國外廠商扮演技術轉移與協助角色,協助被印度政府列為戰略伙伴(SP)的本國船廠建造潛艦,並在印度境內建立相關的產業供應鏈,包含研發組織與供應商等。依照規劃,Project 75(I)可能會配備印度DRDO開發的國產AIP絕氣推進系統。 兩家印度本土船廠被納入印度政府戰略夥伴(SP)名單,分別是國營馬札崗(Mazagaon Docks Ltd,MDL)以及Larsen & Turbo(L&T)集團。而令一組參與競爭的Adani Group則在最高委員會的細部審查評估程序中遭到排除,該集團因為與印度斯坦造船廠(Hindustan Shipyard Limited,HSL)有密切關係而進入SP決選。在前一週,印度國會曾指控,印度政府在潛艦案中偏袒Adani集團。在1月21日的DAC會議中,國防部長Rajnath Singh表明立場,表示選擇SP的流程必須嚴格遵照規範,不能為特定對象開啟特例,因此排除了Adani 。 此外,五外國家廠商被DAC納入 原始裝備製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OEM)名單,包括德國泰森.克魯伯海洋集團(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TKMS)、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原DCNS)、俄羅斯魯賓設計局(Rubin Design Bureau)以及韓國大宇造船及海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DSME)。其中,德國TKMS提案是214型潛艦,西班牙納凡提亞提案是S80A Plus,俄羅斯魯賓設計局提案是Amur-1650,DSME的提案是韓國國產KSS-3柴電攻擊潛艦(3000噸級)的衍生型,稱為DSME3000。依照早期資料,法國海軍集團的提案是鲉魚型(Scorpene),但該集團在2020年8月公布了用來競標Project 75I的SMX 3.0提案,這是短鰭梭魚(Shortfin Barracuda)大型柴電潛艦的衍生版,排水量為3000噸級。入圍SP的印度船廠L&T與MDL會從這些國外廠商中挑選合作夥伴。瑞典SAAB集團(提案是A26系列潛艦)與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的蒼龍型潛艦則在競爭早期階段就被排除(依照日後消息,SAAB表示無法接受印度方面對競標廠商的要求而退出)。 在2020年8月底,消息傳出印度會在2020年10月展開Project 75I潛艦項目的招標程序,預算約5500億盧比。Project 75I招標的前期作業包括用於發布需求徵詢書(RFP)的規格、關鍵需求等,已經由印度國防部各個相關單位完成。依照程序,印度國防部會分別向MDL以及L&T發布提案徵詢書(Request for Proposal,RFP),兩家廠商需根據RFP在期限內回覆各自的提案,由印度國防部進行評估;隨後,MDL以及L&T必須在五家合格的外國廠商團隊之間挑選合作夥伴。不過實際上,進度有所延後。 在2021年6月4日,印度國防部長Rajnath Singh在印度採辦議會(Defence Acquisition Council ,DAC)宣布,啟動建造六艘Project 75I的標案,總預算約4300億盧比(約58億美元);隨後在7月20日,印度海軍將新潛艦的提案徵詢(RFP)發給兩家獲選為戰略伙伴(SP)廠商的印度本國廠商:MDL及L&T兩大船廠。 在2021年8月19日,印度經濟時報 (The Economic Times)報導,德國TKMS集團表示,將不會繼續參與Project 75(I)潛艦的競標作業。TKMS退出的原因主要是印度在Project 75(I)項目對國外廠商的要求太嚴苛, 一方面要求大量的技術轉移(包含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使印度能自行用於未來的本國軍工項目)、相當高的比例必須在印度本地產製,同時卻要求國外廠商負起很高的責任;同時,TKMS也認為印度當局給予的預算額度 (4300億盧比,將近60億美元)對這個項目而言並不足夠。TKMS次表示,除非印度方面更改競標條件,否則該公司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無法繼續參與。經濟時報報導稱,先前瑞典SAAB集團就是因為無法接受印度方面開出的條件而退出。 在此時,Project 75(I)項目要求,首艦約45%的工作量需在印度本地進行,後續艦則提高到60%。 經濟時報報導,印度要求國外競爭廠商提供經過驗證的絕氣推進系統(AIP)方案,只有瑞典SAAB、德國TKMS以及韓國DSME符合條件;法國、俄羅斯跟西班牙的提案雖然都包括各自的AIP方案(都是基於燃料電池技術),但都還沒有經過海上測試驗證;印度DRDO本身雖也在研製潛艦AIP,此時同樣僅在陸地測試階段,DRDO宣稱還需要四到五年測試驗證。而在TKMS退出後,就只剩韓國DSME包括已經經過海上測試的AIP系統(仿自德國的PEM燃料電池,用於KSS-3安昌浩級潛艦上)。
在德國TKMS宣布退出後,競爭Project 75I的團隊剩下四家: 2.韓國大宇造船及海洋工程(DSME):提案為DSME-3000,衍生自本國的KSS-III安昌浩級潛艦。這是所有競爭者中,唯一母船型已經具備垂直發射器以及AIP的一種。依照2021年6月韓國釜山國際海事防衛展(MADEX 2021)DSME公佈的資料,用來競標Projcet 75I的DSME3000潛艦方案,全長83.5m,寬9.7m,吃水14.7m,浮航排水量約3300噸。;艦上可選用鋰電池(預定用於韓國海軍第二批KSS-III)。與韓國自用的KSS-3相較,DSME3000進一步改善住艙艙間以及便利設施。DSME3000的武裝標準武裝是艦首六座533mm魚雷發射器,並可選配六管垂直發射器(與KSS-3第一批相同)。 3.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提案是S80 Plus柴電潛艦,衍生自為本國海軍建造的伊薩克.佩爾級(Isaac Peral class)。在2020年3月於英國舉行的水下防衛安全2020(Underwater Defence & Security 2020)會議中,納凡提亞提出S80A Flight 2,是S80 Plus的後續發展型,可能會用於競標Project 75I。S80A Flight 2全長80.81m,全寬11.68m,高13.69m,耐壓殼直徑7.3m,吃水6.21m,浮航排水量2695噸,潛航排水量2965噸,續航力4300海里(8000km),艦上編制32人加上8名特戰/潛水人員,艦內能儲存航行50天所需的物資。納凡提亞為S80 Flight2研發X型尾舵以及鋰離子(Li-Ion)電池系統,取代S80 Plus現有的十字形尾舵以及傳統鉛酸蓄電池。 4.俄羅斯阿穆爾(Amur)系列:為本國建造的Project 677拉達級(Lada class,即Amur-1650)的衍生版。 在2022年2月25日,印度金融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俄羅斯正式通知印度,退出印度潛艦競標案。Rosoboronexport發言人向金融時報透露,原本俄羅斯打算以Project 677E(Amur-1650)潛艦參與印度競標,但研究印度的需求徵詢書內容後,以技術問題為由退出競爭。此外,俄羅斯表達願意,提供現有的Kilo型潛艦給印度。之後在2022年8月莫斯科舉行的軍隊2022(Army 2022 expo)軍備展中,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Rubin Design Bureau)副總裁Andrey Baranov表示,印度Project 75(I)的提案徵詢書(RFP)要求的條件不切實際,承包商必須在緊迫的時間內完成,而且必須承擔太多責任;然而,由於要求建造工作完全在印度本土進行,原廠無法真正控制建造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為執行結果負責。 在2022年4月29日,法國海軍集團正式宣佈退出Project 75I。如此,唯一剩下的競爭者只剩DSME。印度海軍少將Shekhar Sinha向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表示,韓國DSME是競標廠商中,唯一提供現成AIP技術(燃料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的競爭者。 由於有意參與的廠商陸續打退堂鼓,Project 75(I)的廠商回覆提案期限從原本2022年6月30日推遲到12月31日。印度海軍也請求國防部放寬過於嚴苛的條件,因為許多限制導致有益院的廠商陸續退出。 德國TKMS重新部署 在2023年2月25至26日,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到印度新德里會晤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時,向印度提出了合作建造六艘德製潛艦的提案,總價值約52億美元。依照路透社報導,印度與德國政府對此都拒絕評論;路透社引述印度外交部消息,印度會要求德國保證合作製造,而不是僅僅的單方面支援。令一位印度國防官員則表示,德國總理蕭茲意圖振興德國與印度之間的國防與經貿關係;德國在2023年2月放寬了對印度出口軍備的條件,允許對印度提供一系列包裹項目。 在2023年6月7日,TKMS與印度馬扎崗造船廠(Mazagon Dock Shipbuilders Ltd)在孟買(MDL總部所在地)簽署了一個合作備忘錄(MOU),在TKMS的協助下於印度生產配備絕氣推進系統(AIP)的柴電攻擊潛艦,符合「印度製造」的政策原則。這是德國國防部長Boris Pistorius的印度訪問行程結束前達成的協議。德國報紙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透露,德國與印度達成的協議合約總值可望達70億歐元(約75億美元)。 依照2023年11月19日歐亞時報(Euro Asia Times)報導,TKMS對印度提出的潛艦提案總價值約48億美元,提供六艘裝備AIP的214型潛艦。依照2024年10月的新聞,TKMS對印度提案的潛艦想像圖,採用與德國與挪威合作建造的212CD類似的折角設計來降低聲納回波,此外也使用X型尾舵(214型是十字尾舵),但是維持與214型類似的帆罩外觀以及艏上舵設計(212CD將前水平舵布置在帆罩上);因此,德國出口印度的提案可能是以212CD型的新技術改良後的214系列。 西班牙納凡提亞重新部署 在2023年7月10日,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宣布與印度Larsen & Toubro (L&T) 簽署協議,雙方組成團隊參與印度海軍Project 75I潛艦競標,並聯合向印度提交提案。納凡提亞與L&T會以納凡提亞的S80A潛艦為基礎,包含艦上的AIP系統。除了潛艦項目之外,納凡提亞與L&T還會探索其他軍事以及綠能項目。 印度海軍測試各家AIP系統 在2024年6月中旬,納凡提亞船廠證實,印度海軍正評估他們在Cartagena廠區的重要設施,顯然是AIP推進系統的陸地測試站。 在2024年7月11日,金融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此時德國、西班牙都已經向印度海軍完成了各自AIP推進系統的運行展示。在這系列展示中,TKMS是實際在德國海軍的212型潛艦上向印度展示AIP實際工作的狀況;而同時期納凡提亞的AIP還沒有實際安裝的潛艦,因此是在陸地測試站來向印度海軍展示AIP的工作情況。TKMS印度分公司總裁Khalil Rehman表示,測試顯示TKMS的燃料電池方案完全符合印度的技術指標,並展現TKMS系統的隱身能力;TKMS向印度展示是212型潛艦上的現有版本,而該集團向印度提案的是新一代的升級版燃料電池AIP。 德國TKMS獲勝(2024年10月)
在2024年10月初,消息傳出德國TKMS在Project
75I勝出,印度即將與TKMS協商合約,技術轉移在印度國營馬扎崗船廠(Mazagon Dock Shipbuilders
Limited,MDL)建造六艘裝備AIP的柴電潛艦,首艦預計在簽署合約之後7年交付。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