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鯊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
(上與下)印度Project 75潛艦計畫向法國購買六艘鲉魚型潛艦的首艦虎鯊號(Kalvari S50),在2015年4月7日於
印度國營馬札崗船廠移出廠房準備下水。注意到艦體兩側的長條型側面陣列聲納聽音。
下水後正在繼續施工的印度鲉魚型首艦虎鯊號(Kalvari S50)
试航中的虎鯊號
建造中的印度第二艘鲉魚型潛艦Khanderi號(S51)。
印度第二艘鲉魚型潛艦Khanderi號(S51)在2017年1月12日於馬扎崗船廠舉行下水典禮的照片。
印度鲉魚型潛艦在裝填魚雷,應為義大利製的黑鯊魚雷。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虎鯊級型傳統動力攻擊潛艦/印度 (Kalvari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印度/Mazagon Dock Shipbuilders Limited | |||
尺寸(公尺) |
長67.5(前四艘)/77.5(後二艘裝備AIP型) 寬6.2 高12.3 浮航吃水5.8 | |||
排水量(ton) |
浮航1615 tonne(1780短噸),潛航1775(1957短噸)(前四艘)/2000(後二艘裝備AIP型)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MTU 12V 396 SE84柴油發電機*4 永磁推進電動機*1/3500KW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 |||
航速(節) | 潛航20 浮航12 | |||
續航力(海浬) | 浮航6500/8節
潛航550/4節 | |||
最大潛深 | 300 | |||
水面偵測/反制系統 | Thomson-CSF
DR-3000U
D/K頻電子支援系統 或EDO Reconnaissance Systems AR-900電子支援系統 (由客戶選定) | |||
水下偵測/反制系統 |
Atlas CSU-83整合聲納系統(含艦首主/被動聲納、被動測距聲納(PRS)、側舷被動陣列聲
納、拖曳陣列聲納) C303/S魚雷反制系統 | |||
作戰系統 | SUBTICS戰鬥管理系統
INS整合導航系統 | |||
乘員 | 43 | |||
艦載武裝 | 533mm魚雷發射器*6(使用F-17 Mod 2/Mk 48/SUT/黑鯊魚雷或AS-39飛魚反艦飛彈等) | |||
數量 |
印度:第一批六艘(CM-2000),預計購買第二批六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S50 Kalvari |
2007/5/23 實際2009/4/1 |
2015/4/6 |
2017/12/14 | |
S51 Khanderi |
原訂2007/12 實際2011/10 |
2017/1/12 |
2019/9/28 | |
S52 Karanj |
原訂2008/12 實際2012/12 |
2018/1/31 |
2021/2/15交付 2021/3/10服役 | |
S53 Vela |
|
2019/5/6 |
2021/11/10交付 2021/11/25服役 | |
S54 Vagir |
|
2020/11/12 |
2022/12/20交付 2023/1/19服役 | |
S55 Vaghsheer |
|
2022/4/20
|
|
(1) (2)
起源 印 度在1990年代 中期開始尋求新一代的柴電攻擊潛艦,印度國防部在1997年正式批准名為Project 75的潛艦項目,預定在30年內完成24艘新型潛艦,其中在2012年之前建成12艘,2030年之前再建成12艘。最初印度打算續購印度現有的德國HDW製TR- 1500型,但由於國內爭議過大,從1998年起就轉向法國洽商採購法國鲉魚型(Scorpene)潛艦,首批數量為六艘,其中最前面少數潛艦由DCN承造(無AIP),後續則由DCN授權印度 位於孟買(Mumbai)的 國營馬札崗造船有限公司(Mazagon Dock Limits,MDL)建造,當時預計在2010至2015年間交艦,屆時將取代現役的四艘德製TR-1500。 此外,向來為印度提供潛艦的俄羅斯也向印度推銷最新的Amur 1650型柴電潛艦,但由於諸多因素(包括法製AIP已經實用化,但俄國配套Amur潛艦的燃料電池AIP進度卻不理想)而被排除。 在1999年5月到7月的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卡吉爾戰爭(Kargil War)之後,印度內閣批准30年潛艦建造計畫,並打算同時引進兩型潛艦同時建造(每型各六艘),加快進度;因此原本的Project 75計畫就分成由Project 75以及Project 75I。 印度與法國阿馬里斯(Armaris,由法國Thales與DCNS合資的企業)對Project 75案的交涉在1999年展開;在2002 年11月初,印度與法國高級防務委員會在巴黎舉行第五次會議,兩國針對印度 鲉魚級採購案進行了磋商;不久之後,印度國防部便批准購買六艘鲉魚型,並在印度國內建造,當時預計斥資20億美元,首艦預定在2010年左右交付印度海 軍。在2003年,印度與法國洽商的總價(潛艦本身)約為20至22億美元,印度方面則希望至多不超過25億美元,然而隨後法國將報價提高到34.8億美 元;此外,法國的提案是前2艘由原廠建造,後四艘才轉移技術在印度建造,但印度堅持全部六艘都要在印度本地建造;由於這些重大歧見,雙方談判一度陷入僵局。在2005年中,傳出印度轉向德國洽商購買214型柴電攻擊潛艦。雖然歷經波折,在法方使出渾身解數強力遊說、同意全部六艘都在印度組裝、端出其他附帶條件下,雙方在2005年9月中法國總理席哈克訪問印度期間確定了這筆交易,並於10月6日正式簽約,成為印度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軍購案。 在此合約中,印度就潛艦項目將支付法方613.5億盧比 (約42億7200萬美元),包含技術轉移、作戰系統整合、設計建造與權利金等, 購買潛射飛魚反艦飛彈的總值為106.2億盧比;此外,負責建造的馬札崗廠獲得總值588.8億盧比的合約,建造所需的相關 裝備、物料成本為216億盧比。依照最初的合約,這六艘鲉魚潛艦並沒有配備AIP,但據說印度隨後決定修改合約,要求其中至少三艘配備AIP。在此案中, DCNS協助馬札崗廠組裝 潛艦,印度方面的自製率將逐漸提高,最後一艘的60%組件將由印度自製;此外,印度國營的印度航空公司也一併購買43架空中巴士(總值18億歐元);此 外,法印此行商討的議題還包括協助印度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次、商用核能合作發展與反恐議題等。 依照合約架構,DCN International作為主承包商(西班牙Navantia則為次承包商),而Armaris負責提供艦上的作戰系統以及負責隨後技術轉移到印度MDL時的技術諮詢等 基本設計 Project 75潛航排水量為1615噸(1780短噸),潛航1775噸(1957短噸),長67.5m,直徑6.2m,高12.3m,吃水5.8m,以8節速率浮航續航力6500海里,4節速率潛航續航力550海里, 能持續在海上作業50天,編制8名軍官與35名士官兵;爾後印度更改合約,最後兩艘裝備AIP,艦體全長增為77.5m,潛航排水量增為2000噸 。Project 75的主機是四部MTU 12V 396 SE84柴油發電機組,主電池有360單元。在印度要求下,Project 75配備德國Atlas 公司的CSU-83整合聲納系統(與印度先前購自德國的TR-1500型潛艦同系列),包括艦首主/被動聲納、被動測距聲納(PRS)、側舷被動陣列聲 納、拖曳陣列聲納等,採用全數位化技術與平行聯網架構,能同時追蹤8個目標,被動聲納最遠可探測30至60km外的水面艦艇,而主動聲納的探測距離可達 20km。艦上武裝為六門533mm魚雷發射器(攜帶18件魚雷、飛魚反艦飛彈,或30枚水雷),此外還配備C303/S反魚雷誘餌。
建造進度與延誤 2006年4月底,法國 開始製造印度第一艘 鲉魚型潛艦的部件 。在2006年12月14日,印度馬札崗造船廠舉行第一艘鲉魚型潛艦的切割第一塊鋼板開工儀式,於2007年5月23日正式舉行安放龍骨儀式(但建造工作實際上在2009年4月才展開);該艦命名為虎鯊號(Kalvari),最初預 定於2012年12月完工交艦,而後續五艦將以每年一艘的速度開工,預定於2017年交艦完畢。 然而,Project 75的建造工作展開之後,卻發生法印雙方對艦上主要關鍵設備、技術物料供應合約的歧見,法國要求將艦上裝備的價格由原合約的4億歐元(約8億美元)漲價為7億歐元 (約13億美元),漲價幅度相當於200億盧比;由於印度並未立即答應加價,法方遂拖延鲉魚型的藍圖、設計等技術轉移作業。因此,在馬札崗船廠建造的首艦開工後,只能焊接外殼,內部幾乎沒有東西可裝。在2008年5月28日,印度方面證實 這項歧見的存在。由於裝備漲價與工期拖延,Project 75六艘潛艦最後總共要花費超過2000億盧比。 根據2010年3月印度媒體的報導,法方要求漲價的主因,是因為最初簽約時由於印度國防部長等相關人員的的疏失,導致若干項目未能釐清;後續消息進一步指出,當時印度方面簽署合約時,項目只包括購買潛艦設計、技術和作戰系統,卻沒注意到項目不包含感測器、推進系統以及相關的次系統等,法國遂趁機提高相關設備總價。 此時,Project 75的進度延誤已經達到2年以上,原本首艘鲉魚預計在2012年12月交艦,然而實際上在2014年結束前都不太可能交付 ;而根據2010年8月初印度國防部長的說法,即便印度方面同意追加10億美元,首艘印度鲉魚型的交付時間甚至都可能推遲到2018年下半。這些延誤嚴重 打擊了印度潛艦的更新計畫,印度所擁有的16艘柴電潛艦(10艘俄製Kilo型、4艘德製TR-1500與2艘俄製狐步舞(Foxtrot)型)日益老 舊,如新艦不能即時接替,到了2014至2015年, 印度海軍現役潛艦部隊規模恐怕會減少到五艘(依照2013年中旬的消息,此時印度海軍只剩10艘Kilo系列與四艘TR 1500等14艘柴電潛艦現役,其中Kilo系列中只有一半能夠值勤,而四艘TR 1500則亟需改良升級)。 根據2010年3月7日印度媒體報道, 在軍方和輿論的壓力之下,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同意為Project 75追加200億盧比的預算來滿足法方漲價的缺口,使專案加速進行。印度審計總署(CAG)曾猛烈抨擊印度政府,Project 75從1996年左右展開以來,足足用了9年才確定潛艦的廠商型號,此等延宕至少讓總成本增加283.8億盧比。此外,此案也在2006年初爆發官員向法國廠商索取回扣的醜聞,不過印度中央調查局在2008年5月透露,並無直接證據顯示出現弊端。 由於Project 75的延遲,導致印度潛艦更新計畫延後,因此在2011年底,印度內部也出現在既有Project 75計畫之中再增購3艘(配備AIP)的呼聲,使總數達到9艘,也可增快印度潛艦的汰換速度 ,但印度方面並未做成決定。根據2010年12月的消息,印度方面宣稱Project 75的歧見已經解決,延宕三年的建造計畫得以回到常軌,首艘鲉魚型預計在2015年交艦服役 ,後續艦以每9個月一艘的速率,至2018年全數交付完畢(此一時程在日後進一步推遲)。此外,印方也與DCNS洽商,為這批鲉魚型配備印度國產的AIP絕氣推進系統(見下文),首先裝備於Project 75的第五、六艘 ,而前四艘也將在日後回廠大修時插入配備AIP的分段;此種AIP系統由印度DRDO主導開發,參與的場商包括Thermax、IOCL、L&T、Texol、Indian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KSA, CDAC, Gigitronics, ROLTA and MDL. DRDO units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are NMRL, CEEFES, NSTL、RCI、NPOL等.,DCNS則協助將其整合到Project 75潛艦上。如同前述,AIP並非Project 75合約最初的項目,因此必須追加額外的費用。依照資料,印度DRDO開發的國產AIP系統是磷酸燃料電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 PAFC)。 在2011年6月,DCNS印度分公司與印度的Flash鑄造公司簽約,負責供應鲉魚型的相關零組件。鲉魚型的印度國產部分經過嚴格的檢測,首先由法國 DCNS的專家對生產過程與質量進行初步審查,隨後把產品送往三個不同的國防實驗室樣機進行檢驗(包括DCNS海軍材料與結構實驗室)。在2011年9 月,DCN印度分公司與印度SEC工業公司簽署合約,轉移技術給SEC為印度鲉魚型生產所需的組件;在2012年5月,法印雙方簽署了第二份相關的技術轉 移合約。依照2012年2月底的消息,Project 75首批印度國產裝備項目已經運抵馬札崗船廠。 在2012年7月,印度SEC工業公司正式揭幕啟用一個在DCN技術轉移下建造、面積1500平方公尺的新廠房,用於生產鲉魚型的水密隔艙艙門圍板。 依照2012年9月初的消息,印度首艘鮋魚型可望在2015年6月交付,最後一艘則在2018年9月交付。 這比最初預定2012年12月交付首艦的時程大約延遲三年;延遲的原因除了前述因合約疏漏導致遭法方漲價之外,印度國防工業在適應新技術遇到的困難也導致 整個計畫的推延與漲價 ,而馬札崗船廠本身某些項目的採購成本也高於先期的預算 。最初法方認為馬札崗船廠的基礎設施與技術流程無法滿足建造鲉魚型潛艦的需求,使馬札崗船廠必須先更新基礎設施,除了需要將原本廠方的英制建造工具改為配 合法製潛艦的公制工具 之外,法方早在2006年就建議馬札崗船廠購買2000噸規格的捲板機來處理潛艦耐壓殼;但馬札崗船廠擴充基礎設施的計畫 也發生延誤 ,例如遲遲沒有購買捲板機,導致安賽樂米塔爾公司生產的高張力鋼板運到馬札崗船廠之後遲遲無法施工,之後馬札崗廠直到2011年才購買了捲板機,然而此時 捲板的合約已經外包給其他廠商,導致這台新購的捲板機只能閒置在船廠內;此外,某些分包給印度國防產業的子項目的實際成本也高於先期預算,而許多新建造技 術的引用都發生困難。在Project 75建造過程中,馬札崗船廠的加工精度無法滿足此型潛艦的要求,在艦殼焊接、設備艤裝、管線敷設等方面屢屢被法方監造單位和印度海軍代表認定不合格,要求 返工,導致工期一再拖延,建造成本水漲船高。 除了建造工作之外,法方的技術轉移工作也不順利。在2013年時,曾有報導表示,法方的六批「設計數據轉移」(TDD)資料中,包含需要由CAD 5軟體開啟的潛艦設計與技術資料,然而此時船廠並沒有引進CAD 5軟體,導致這些資料一度無法使用。由於國營馬札崗船廠的種種低效與拖延,印度海軍委員會甚至一度提議,將潛艦建造工作轉給民營造船廠以確保工期,當然這 種構想無從實施。 為了提高作業效率,馬扎岡船廠與法國造艦局和西班牙納凡提亞公司簽署協議,要求納凡提亞方面提供建議和管理等服務,合約效期至2013年3月15日;然而在合約期間,這些來自納凡提亞廠的顧問卻待在孟買,並沒與致力於協助進行建造工作。 到了2013年4月,消息傳出由於法國DCNS與西班牙Navantia在印度的前一階段技術咨詢服務到2013年3月31日結束,然而MDL船廠卻沒有即時獲得印度國防部的許可,使得10名來自Navantia船廠的西班牙技術人員在4月初離開本專案 ;由於諮詢服務未能繼續銜接,勢將進一步影響鮋魚型的建造計畫,此時估計印度首艘鮋魚型的交付時間會因此繼續推遲到2016年底(而後續艦估計以平均每9到12個月一艘的速率交付)。此外,此時法印雙方對Project 75的計畫超支仍有歧見,DCNS希望MDL能支付額外的技術支援費用。到2014年8月,Project 75項目進度落後幅度達四年。在2014年11月,印度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帕內卡爾(Manohar Parrikar)表示首艘Project 75能在2016年9月交付;然而到2015年2月27日,哈爾.帕內卡爾則表示首艘Project 75無法在2016年交付,因為負責建造的馬扎岡船廠面臨國產建材不足的困境,不得不從國外引進。 魚雷方面,印度對歐洲廠商展開公開招標。在2013年3月下旬,印度正式選擇義大利WASS(Whitehead Alenia Sistemi Subaquei)公司的黑鯊(Black Shark)魚雷。 原訂這筆交易價值3億美元,共包含98枚魚雷,首批20枚在WASS原廠製造,其餘78枚則技術轉移至印度巴拉特動力公司生產。不過競爭對手德國STN- Atlas指控競標過程不透明且規則明顯利於WASS,並向印度當局提起上訴 ,導致魚雷採購案延宕 ,並受到印度當局的調查。由於義大利奧古斯塔.偉斯特蘭(AgustaWestland)在印度空軍直昇機採購案中爆發行賄醜聞,印度取消原先與該廠在 2014年1月簽署的12架AW-101直昇機採購合約(價值5.6億美元),而這項醜聞還波及到其母公司 Leonardo-Finmeccanica,而WASS公司同樣是 Leonardo-Finmeccanica的子公司;2014年5月印度大選之後,新政府宣布將 Leonardo-Finmeccanica以及其子公司列入黑名單,除了已經簽署的合約繼續執行之外,其他新簽署的合約都取消,且Leonardo- Finmeccanica以及其子公司不得參與印度新的軍備採購案,這項禁令直到在2021年11月中旬才解除。在2016年5月下旬,印度國防部正式宣布取消與WASS簽署的黑鯊魚雷採購合約。在服役初期,虎鯊級只能配置印度海軍原有的德製SUT(Surface and Underwater Target)魚雷。 作為替代黑鯊魚雷的方案,當時印度海軍考慮引進德國Atlas Elektronik的DM2A4海鱔(SeaHake)或法國F21潛射重型魚雷。此外,印度防衛研究發展組織(Defense Research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DRDO)旗下的海軍科學技術實驗室(Naval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Laboratory)也自行開發了Varunastra潛射線導重型魚雷,雷體重1500kg,雷體長7.6m,採用鋅銀電池推進,速率38節,射程約 20km,戰鬥部250kg,採用主/被動聲納尋標器加上線導,並結合GPS定位裝置;印度在2017年2月下旬宣布,將在Kilo級潛艦上測試 Varunastra魚雷。印度海軍訂購了73枚,價值1.32億美元,由布拉哈動力公司(Bharat Dynamics Limited,BDL)生產,而印度也向越南推銷Varunastra魚雷來裝備越南的Kilo 636M潛艦。此外,印度總理Manohar Parrikar在2016年6月26日宣布發展Varunastra魚雷的艦射衍生版。 在2015年3月下旬,印度新聞報導宣稱Project 75計畫已經進入常軌,2016年9月可望將首艦交付印度海軍,之後以每9個月一艘的速度,在2018年將六艘潛艦交付完畢。 在2015年4月6日,Project 75首艦虎鯊號在馬札崗船廠舉行命名下水儀式,次日移出船塢進行下水作業,隨後拖到印度海軍船塢工廠安裝設備,隨後就展開靜態測試,2016年5月1日首次試航。 在2017年3月2日,虎鯊號首次在水下試射法製SM-39飛魚潛射反艦飛彈。虎鯊號在2017年12月14日正式服役,這是17年來印度海軍獲得的第一艘柴電潛艦。 在2019年6月中旬,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正在試航的第二艘鮋魚型潛艦Khanderi 號(S51)在試航中出現了大量缺陷,其中最嚴重的是推進系統和螺旋槳的噪音過高,損及潛艦在作戰時的隱密性與生存性。此外,印度海軍還提出35項缺陷,要求在服役前能完成改正;其中,有29項缺陷需要在海況平靜時才能測試,而印度洋上由於季風的關係,要等9月以後海面比較平靜時才能實施測試;而另外有四個問題則必須在船塢裡進行測試,然而這與船塢設施先前預定的停靠計畫衝突,可能會影響印度海軍其他船艦原訂的維修計畫。此外,印度海軍第三艘鲉魚型Karanj(S53)目前也在測試,但印度海軍和馬扎岡船塢有限公司均拒絕透露是否也和Khanderi號一樣發現缺失。 而對於這項消息,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則回應表示,這項報導基於一些錯誤與不可靠的信息,並未正確反應真實情況;Khanderi 號在試航階段的確發生一些延誤,主要問題是螺旋槳發現一些輕微凹痕,隨後螺旋槳已經更換,此後所有的聲噪測試項目都已經順利完成,並且完全達到指標要求。 在2019年9月28日,Khanderi 號正式交付印度海軍。
Project 75首艦虎鯊號在2016年5月1日首次試航的畫面。
虎鯊號試航中的照片,攝於2017年5月。 印度鲉魚型潛艦洩密事件
(上與下)在2016年8月23日,消息傳出印度鮋魚型潛艦大量機敏資料文件外洩。 此為澳洲媒體The Australian披露的部分洩漏文件中,鮋魚型潛艦環形聲納的結構圖。 可以看到文件上標由「限制」(Restricted)的字樣。
在2016年8月23日,澳洲媒體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獨家披露,印度鲉魚型潛艦的大量機密資料外洩,總共有至少22400頁的技術資料外洩,包含詳盡的潛艦機敏資料與技術特徵 ,法國方面開始調查。依照澳大利亞人報的報導,外洩資料中有4457頁關於潛艦的水下傳感器,4209頁關於水面的傳感器,4301頁關於戰鬥管理系統, 493頁關於魚雷發射系統,6841頁關於潛艦通信系統,2138頁關於潛艦導航系統。外洩的文件內容記載了鲉魚型潛艦潛航時不同航速下的聲噪 水平、浮航時的聲噪、螺旋槳推進器聲噪特徵、磁場強度、紅外線特徵、潛航深度、續航力、自持力、使用潛望鏡時的航速與其他條件限制、電子截收系統蒐集的電 磁頻譜範圍、戰鬥系統與魚雷發射系統的規格等等。更有甚者,這批資料中還包括一些與印度無關的DCNS其他軍售案機密資料,包括銷售給智利的法製巡防艦、 原本為俄羅斯建造的兩艘西北風級兩棲突擊艦(後來轉售埃及)等等,因而顯示這些機密資料很可能是從DCNS內部洩漏。 此一嚴重的洩密案不僅引起印度官方高度重視,也引發澳洲方面的關切;在2016年4月下旬,法國DCNS在澳洲SEA 1000未來潛艦計畫中擊敗德國、日本等競爭對手,將為總價值高達500億澳幣的澳洲潛艦案提供短鰭梭魚型(Shortfin Barracuda)潛艦方案。而印度鲉魚型潛艦機敏資料外洩事件不僅讓澳洲方面憂慮法國方面的保密能力,連帶也使此案中負責提供作戰系統整合與武器系統的美國有所顧忌,而吝於將與美國海軍同等的最先進技術提供給澳大利亞。 對於這項洩密案,DCNS在澳大利亞人報披露消息當天晚間就向澳洲政府回應,並展開調查,同時向澳洲官方類似的洩密不會發生在澳洲潛艦案中。當時DCNS暗示鲉魚型潛艦機密資料是在印度境內外洩,而不是在法國本土。DCNS 表示,在法國、澳洲的合作模式下,不會有任何法國官方無法控制的技術資料,因為法方在此案中直接負責把技術資料傳遞轉移到澳洲,所有資料轉移、存取控制都 在法國手中;但在與印度的合作模式下,DCNS只負責提供設計並協助印度本國廠商進行建造,不負責技術資料的管控 。DCNS甚至。對於這項洩密案,澳洲國防工業部長(Minister for Defence Industry)Christopher Pyne也隨即發表一份聲明,表示這項洩密案不會影響澳洲本身的潛艦案 ,而接下來澳洲潛艦案的機敏資料流向與管控會以最嚴格的安全標準來執行。DCNS一開始也懷疑,這次洩密案是否為競爭對手針對DCNS的破壞(例如先前在 澳洲潛艦案競爭中失敗的德國與日本)。 然而,稍後澳大利亞人報在8月29日披露取得獨家機密外洩資料 的來龍去脈,顯示這些機密資料一開始就是由DCNS內部洩漏。這項消息是由一名曾在新家坡軍事裝備相關的代理商任職的澳洲人員向 澳大利亞人報方面披露。依照報導,這些機密資料一開始是在2011年由一名DCNS的次承包商人員違規帶出,這些資料原本被認為在2011年就被銷毀了; 這名人員原本是法國海軍軍官,在1970年代初期從法國海軍退伍後在DCNS任職超過30年,在承包印度鲉魚型潛艦時他以經離開DCNS並成為DCNS相 關業務的次承包商。據信這名資深人員聯手一名在DCNS工作的前同事,違反各種規定與相關法律,將這些機敏資料違規從DCNS中拷貝出來,兩人帶走資料後 到一家位於南亞的軍火代理商任職;推測這兩人可能是將這份關於印度鲉魚型潛艦的機密資料當作他們在新公司中任職的指引。然而之後這兩人與這家南亞公司的上 司(一名西方人)鬧翻,遭到解雇,然而兩人當初從DCNS帶走的印度鲉魚型潛艦的資料仍留在公司裡;根據報導,兩人中至少其中一人曾要求回公司取出這些資 料,但是遭到拒絕,兩人都不被允許再度進入這家公司裡(該公司的人不知道其中有違法的機密資料)。隨後這家南亞公司將這兩名法國前DCNS職員的業務交接 給一家總部設在新家坡的代理商,這家代理商的IT部門主管(應該同樣不知道手中有違規的機密資料)曾嘗試將這些資料上傳到位於雪梨的網路伺服器,交給一位 接替這兩名遭開除的法國人的業務的澳洲職員──也就是向 澳大利亞人報披露洩密的人。這家公司的要交接的資料──包含印度鲉魚型的機密資料──在2013年4月18日被存放在一般對外連線的網路伺服器上,不確定 這些機敏資料存在於伺服器中經過多久(可能數天,但也有可能長達一年), 也無法保證在這段期間這些資料是否以經遭到他國的情報單位在網路上取得。由於資料內容過大,無法透過網路傳輸到雪梨的網路伺服器,因此這家不知情的新家坡 代理商將其儲存在一般的(未加密)資料硬碟裡,透過常規的郵寄送到雪梨。 在4月24日,這名已經在軍事防務業界有多年經驗的澳洲人員從郵局拿到了這個硬碟,並在自家電腦中檢視檔案,原本以為收到的是一些敏感層級低的一般性海軍 計畫,然而打開的卻是大量完整透露印度鲉魚型潛艦各項關鍵性特徵與能力的高機密文件。當天晚上,這名澳洲人員立刻將這些資料轉移到一個加密的硬碟中,然後 以特殊的軟體將原本的硬碟完全清除,並在後院以榔頭將其擊碎銷毀。隨後,這名澳洲人員將這個加密硬碟保存在自己辦公室一個上鎖的保險櫃中,並繼續在該公司 任職兩年。直到2016年4月,澳洲政府宣布法國DCNS提供的短鰭梭魚潛艦(Short fin Barracuda)在澳洲SEA 1000潛艦案獲勝後,這名澳洲人員決定披露這起嚴重的洩密,提醒澳洲政府,DCNS對於控制機密資料存在重大缺陷,澳洲方面必須特別注意與DCNS合作 時的保密問題,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到澳洲甚至美國的國防安全;在墨爾本郊外Elsternwick一家名為Cafe Loco的餐廳中,這名澳洲人員與The Australian的記者會面,將消息披露,隨後在接下來的週一(8月29日)將這個加密硬碟轉交給澳洲政府;澳洲政府當局知道這名澳洲人的名字,而這 名澳洲人在整個過程中也沒有觸犯任何法律。這名長年經手國際軍事工業的 澳洲資深人員向路透社透露,洩漏的資料將嚴重影響每個鲉魚型潛艦的客戶,包括印度、馬來西亞、智利乃至於尚未開工的巴西等;這些資料的份量之大、對各項關 鍵機敏參數記載之詳細,能透露潛艦絕大部分的關鍵性能與特徵。 而最初將機密資料違法帶出DCNS的兩名法國職員,未來恐將面臨重罪起訴。 這起洩密案似乎很快就開始影響印度接下來的軍備決策。在2016年8月30日,也就是洩密案爆發大約一星期,印度國防部否決了DCNS一項透過外國直接投 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管道在印國防研究發展組織(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DRDO)指導下、在印度設立一個專門研究發展潛艦用AIP系統的外資公司(由DCNS百分之百出資)的提案。印度國防部在 2016年6月變更FDI法案,允許外國廠商得以在印度本土設立百分之百外資的國防公司,而法國DCNS是第一個提案者,在2016年初就向印度當局提出 FDI許可,不過在3月被印度商業/工業部長(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的國外投資鼓勵委員會(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ion Board)推遲;DCNS成立這個子公司不僅是瞄準印度打算在最後兩艘Project 75潛艦上追加AIP的計畫,同時也為印度打算在2017年展開、斥資120億美元建造六艘AIP型潛艦的Project 75I計畫佈局。印度國防部方面並沒有正式評論,否決DCNS提案是否與洩密案有關,僅表示DCNS打算提交的方案與DRDO正自行開發的潛艦AIP類 似;一位印度資深海軍官員表示,DRDO自行開發的AIP系統正在計畫定義階段,正準備建造測試原型,並裝備於最後兩艘Project 75潛艦上。一位不具名的資深軍事專家表示,DRDO內部擔心DCNS打算在印度設立的外資分部,將使DCNS能直接向印度國防高層推銷其AIP系統,進 而排擠DRDO自身的計畫,這是印度國防部否決DCNS提案的主因。已經退役的印度海軍將領Arun Prakash反對國防部否決DCNS提案的作法,認為印度仍應從國外引進這種高價值的先進推進系統技術;而印度前國防部財政顧問Amit Cowshish也表示,此時取消DCNS的提案無助於解決洩密案已經造成的傷害,也無法挽救印度海軍的顏面。 印度國產燃料電池絕氣推進系統(AIP) 依照2017年的消息,印度海軍有意為六艘Project 75虎鯊級潛艦都會在日後升級改裝作業時,加裝由DRDO所屬、位於阿姆巴爾納特(Ambernath)的海軍材料實驗室(Naval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y,NMRL)所開發的燃料電池AIP系統。原本印度打算在最後兩艘Project 75(第五、第六艘)上安裝NMRL開發的AIP,但此時很明顯已經來不及了(最後兩艘Project 75此時已經進入先期製造階段);雖然如此,印度海軍仍希望日後在這六艘Project 75進行翻修時加裝API,這麼做需要切開潛艦耐壓殼,插入一截包含AIP的新分段(長度近10m)。此時,NMRL開發的燃料電池系統已經完成初步原型測試,正進行進階測試。
NMRL開發的潛艦酸燃料電池AIP安裝在一個艙段中,日後Project 75潛艦進行升級時,將艦體切開並插入AIP艙段。 NMRL開發的新型燃料電池AIP功率約為250KW,能供應潛艦在水下持續潛航14天。NMRL的AIP使用磷酸燃料電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氫氣燃料透過硼氫化鈉 (Sodium Borohydride)和水進行水解 Hydrolysis,BH)反應而產生,產物包括氫氣以及偏硼酸鈉化合物(sodium metaborate)。相較於一些燃料電池AIP透過柴油重整取氫,硼氫化鈉水解反應產生氫氣的過程不需要額外的加熱燃燒,最後也不會產生氣態廢物需要加壓排除(會消耗額外動力、增加機械複雜度並產生噪音)。水解反應器因為反應溫和,使用壽命長。而與金屬儲氫(例如德國的PEM燃料電池)相較,硼氫化鈉儲存氫氣的密度、產生氫氣的品質都好得多。 磷酸燃料電池(PAFC)是商業化發展歷史悠久、發展最快也最成熟的一種燃料電池。磷酸燃料電池採用100%磷酸電解質,常溫下是固體,相變溫度是攝氏42度,並使用廉價的炭材料為電池骨架。工作時,氫氣燃料被加入到陽極,在催化劑作用下與氧反應成為氫質子,氫質子與水結合成水合質子,同時釋放出兩個自由電子;自由電子向陰極運動,而水合質子通過磷酸電解質向陰極移動。因此,在陰極上,電子、水合質子和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水分子。磷酸燃料電池一般工作在攝氏150至200度左右,採用鉑作為催化劑,效率達到40%以上。 相較於全世界最早裝備於海軍潛艦上的質子交換膜(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PEM)燃料電池(德國開發),磷酸燃料電池陽極和陰極上的反應相同;但由於磷酸燃料電池工作溫度較高,陰極上的反應速度要比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更快。雖然工作溫度較高,磷酸燃料電池仍需要在電極上使用白金催化劑來加速反應。磷酸燃料電池的優點包括構造簡單、穩定、電解質揮發度低等;由於工作溫度較高,磷酸燃料電池對雜質的耐受性相對較強(反觀PEM燃料電池對雜質就非常敏感),反應物中含有1~2%的一氧化碳和百萬分之幾的硫時仍可以運作。磷酸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比其他類型商用燃料電池更長,統計上可達45000運轉小時(PEM燃料電池則只有5000小時以內)。此外,與堿性氫氧燃料電池相比,磷酸燃料電池最大的優勢是反應中不產生二氧化碳,不需要相對應的處理設備。而磷酸燃料電池的缺點則是效率比其它燃料電池低,約為40%,此外由於工作溫度較高,暖機所需的加熱時間比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長。磷酸燃料電池在商業領域上已經有很長的發展歷史,例如作公共汽車的動力,或者用於地面發電站(包括為醫院、學校、小型電廠供電等)。 在磷酸燃料電池應用上,一般的技術挑戰包括需要儲存高腐蝕性的高密度磷酸電解質,需要開發一系列耐腐蝕材料以及工程部件,而NMRL已經發展出許多相關的技術。NMRL為磷酸燃料電池開發的相關技術還包括用於燃料電池堆的低成本石墨氣體分配器板材(graphite gas distributor plate),並研製矽氧烷(siloxane)基的微孔材料凝膠(microporous gels)來增加保水能力,避免磷酸燃料電池系統在使用中頻繁開機、關機造成的壽命損耗。相較於舊式磷酸燃料電池,NMRL開發的磷酸燃料電池AIP的工作溫度相對較低,減少了用於維持反應溫度的功率消耗。NMRL的燃料電池系統中,如果有部分燃料電池單元失效,管理控制系統能自動重組,繼續用其他正常的單元供電運轉,系統可靠度與存活性高。NMRL為Project 75潛艦開發的燃料電池AIP模組分段的長度低於潛艦全長的10%,重量估計低於300噸;此一AIP系統內也沒有任何重大的旋轉機械,對潛艦的靜音性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NMRL與Themax Ltd合作開發的N11
11.5KWJ級燃料電池堆原型,準備用於潛艦AIP。 NMRL開發的磷酸燃料電池堆是印度本國第一個在工業上實用化的燃料電池系統,相關的研發工作都由印度本國業界合力完成。NMRL已經將此種磷酸燃料電池堆技術轉移給位於浦那(Pune)的Thermax Ltd,由Thermax Ltd負責生產磷酸燃料電池單元,包括原物料生產、組裝、品管測試等。在研製階段,Thermax Ltd向NMRL交付了24個磷酸燃料電池單元,每個單元功率3KW;隨後,NMRL與Thermax又合作開發N11型磷酸燃料電池堆,準備用於潛艦AIP系統,每個功率11.5KW級,並通過了衝擊、震動等測試;此種單元可透過串連、併聯組成至多500KW級的燃料電池系統。 在2019年10月30日,印度海軍參謀長(Chief of the Naval Staff)Karambir Singh上將以及國防部研究發展部長、DRDO主席G. Satheesh Reddy博士抵達阿姆巴爾納特巡視NMRL,參觀了陸基AIP系統原型的運作,並肯定了這個項目的發展成果。 2021年1月底,DRDO宣布,AIP的陸上原型完成了連續工作14天的展示。在2021年3月8日,NMRL的AIP陸地原型達成一項重要里程碑,在持續功率以及最大功率運轉模式下各項性能表現都符合指標。 DRDO選擇了Larsen & Toubro(L&T)為合作伙伴,負責生產此種NMRL開發的燃料電池AIP系統,在2021年簽署技術轉移合約。在2023年1月23日,NMRL與法國海軍集團在孟買簽署延伸合作協議,正式展開將印度國產AIP整合到Project 75虎鯊級潛艦的細部設計階段;在此協議中,海軍集團會負責認證這種AIP系統的整合工作。在2023年6月下旬,DRDO與L&T公司簽署合約,產製首批兩套燃料電池AIP系統來換裝虎鯊級潛艦。依照DRDO的規劃,虎鯊級首艦虎鯊號(Kalvari S50)會在2024年底照排程進塢維修時,加裝印度國產AIP系統。 除了用來升級六艘Project 75之外,印度接下來規劃的Project 75I也可能採用NMRL開發的磷酸燃料電池AIP。 第二批三艘虎鯊級
在2023年7月13日,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Shri Rajnath Singh)領導的國防採辦議會(The Defence Acquisition Council)正式批准,向法國訂購26架Rafale M戰鬥機
以及三艘?魚型柴電潛艦;此時為巴士底日 (Bastille Day,法蘭西共和國國慶)前夕,印度總理穆迪(Narendra Modi)正在法國巴黎訪問並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會面。其中,增購的三艘?魚型潛艦項目則是先前Project 75的延續,價值約3000億盧比,仍由孟買的馬札崗(MDL)船廠建造,並安裝印度DRDO開發的AIP系統。首艘增購的?魚型預計在簽約後5至6年後建成。先前Project 75項目的六艘虎鯊級潛艦預定在2024年初交付完畢(總花費超過2300億盧比),這六艘隨後都會在回廠翻修時加裝DRDO的AIP系統。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