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級的四號艦迪化號(FF-1206),攝於2015年10月24日左營港。

從後方看康定級的六號艦武昌號(FF-1207),攝於2021年10月9日高雄港

迪化號側舷。注意上層傳舷邊緣、後桅杆上等位置都設有一排噴淋用的水龍頭(金色),

用於核生化環境下的消洗作業。

迪化號艦橋的操舵、推進系統控制台。

(上與下)康定級的上層結構安裝的兩組四聯裝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發射器,採用半埋式安裝。

上圖為武昌號(FF-1207),下圖為承德號(FF-1208)

由艦尾起降甲板看迪化號機庫。攝於2015年10月24日左營港。

迪化號的機庫,中央是直昇機牽引裝置的軌道。

承德號(FF-1208)的機庫

迪化號的上層結構後部,包括頂部MK-15近迫武器系統、兩側Bofors 40mm 70倍徑快砲以及直昇機起降甲板兩側

的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都是台灣自行規劃加裝的;因此,康定級的上層結構後部設計相較於原版拉法葉級

做了較大的更動。攝於2015年10月24日左營港。 

康定級首艦康定號(FF-1202)艦橋後方的雷達,前為Thales Castor-2C I/J頻射控雷達

後為DRBV-26D Jupiter-II二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攝於2015年10月24日左營港。

康定級承德號(FF-1208)船樓前部上方的電子設備,由前而後是Najir MK-2光電偵測儀、Thales Castor-2C I/J

頻射控雷達、DRBV-26D Jupiter-II二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攝於2023年3月19日基隆港。

康定號側舷小艇收容艙,此時艙門打開;而旁邊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排焰口也處於開啟狀態。

攝於2016年11月11日左營基地。

(上與下)康定級六號艦武昌號(FF-1207)的艦首76mm快砲,此時已經換裝匿蹤砲塔殼。攝於2021年10月9日高雄。

(上與下二張)康定級六號艦武昌號(FF-1207)的榭樹防空飛彈發射器;發射塔內設置一名操作手,完全由

人力控制接戰,對付現代化反艦飛彈等威脅幾乎毫無作用。康定級的榭樹防空飛彈是拆自陽字號驅逐艦

武進一型的裝備,原本只是暫時作為墊檔,但因為拉法葉命案、佣金案而使升級無門,服役前二十多年

就只能使用海榭樹。

 

康定級承德號(FF-1208)艦橋內的控制台。

(上與下)從艦橋內部俯瞰康定級承德號(FF-1208)艦首,可以清楚觀察海叢樹防空飛彈的

發射器與平台。攝於2023年3月19日基隆港。

武昌號前桅杆(含煙囪)的DRBV-26D Jupiter-II二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前方有一座

Thales Castor-2C I/J頻射控雷達以及一個Najir MK-2光電偵測儀。

武昌號前部船樓頂上的Thales Castor-2C I/J頻射控雷達以及Najir MK-2光電偵測儀。

武昌號(FF-1207)的主桅杆。桅杆後部下層平台裝置一部Thales Castor-2C I/J頻射控雷達,其上裝有一具

Triton-G G頻中程對空/平面搜索雷達;桅杆底部兩側平台裝置電子戰天線。

從正面看承德號(FF-1208)上層結構。此時艦首已經換裝匿蹤版76mm快砲。

攝於2023年3月19日基隆港。 

(上與下)承德號(FF-1208)艦體前部。此時艦首已經換裝匿蹤版76mm快砲。

攝於2023年3月19日基隆港。 

 

(上與下二張)西寧號(FF-1203)進入高雄港的中信船廠八號浮動乾塢進行維修,攝於2022年8月23日。

(上與下)一艘康定級巡防艦發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的視頻畫面,發射出管後折疊的彈翼展開

(上與下三張)在2023年12月底,康定級承德號(FF-1208)停泊在台船碼頭。該艦進高雄港、抵達

台船廠區時,上層結構所有電子裝備、武器都已經被拆光。承德號會作為康定級現代化升級工程的

首艘原型艦。此照片攝於2024年2月25日,主桅杆搭起腳手架,前桅杆煙囪等八沙木結構被拆卸,

艦首B砲位的舷牆被拆除一塊。

(上與下)在台船大塢中進行翻修升級的承德號(FF-1208),攝於2024年6月15日。

 

 


 (1)   (2)  (3)  (4)

艦體設計

康定級艦以中國各地的省會命名(以國民黨統治中國大陸時期為準),命名艦(第一艘)為康定艦,於1996至1998年陸續完工服役,分別編入海軍124艦隊的242戰隊與264戰隊。康定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先進的艦體匿蹤設計,艦身造型非常洗練簡潔,並且帶有傾斜角,避免複雜的造型或菱角。其金屬結構的塔式桅杆也採用匿蹤造型,並塗有反雷達波塗料,雷達截面積(RCS)比傳統的格子桅大幅降低。此外,本級艦盡量將天線、裝備與武器隱藏入艦身中,例如反艦飛彈發射器便採用半埋式安裝,就連小艇也隱藏在艦側艙門內。以上簡潔化、傾斜化的外型設計是匿蹤艦艇的必備條件,可以分散雷達波的反射,使敵方雷達接收的訊號強度降低。除了雷達匿蹤之外,康定級在降低紅外線與噪音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與原裝拉法葉相同,康定級的上層節後段到機庫同樣由輕質高強度的複合材料結構製成,主體是經過防火處理的巴沙木,外層敷設玻璃纖維強化塑膠材料(FRP)。康定級還具有核生化防護能力、完善的損管防火能力 ,採用堡壘式上層結構設計,可以在船艙全密閉的情況下維持戰備運作;由於已在拉法葉級一文中介紹,在此便不予贅述。康定級的前段船身與原版拉法葉級大致相同,後段機庫結構則由於在兩側各裝一門波佛斯40mm快砲而有所不同。此外,康定級的對空搜索空雷達桅杆在前,主桅杆在後,與法國拉法葉級相反,兩者造型也不盡相同。由於康定級 的整體武裝配置比法國原裝拉法葉更為繁複,使得雷達匿蹤能力無法達到後者的水準 。相較於源於美國海軍低檔二線船的成功級,康定級在設計理念上則是不折不扣的「一線艦」,舉凡艦體施工質量、防護設計與系統冗餘度都非成功級可比;在與法國洽商購艦事宜期間,法國藉機觀摩當時中船進行中的成功級建造案,便對成功級的結構建造採用「點焊」頗不以為然(拉法葉的施工為連焊),認為是粗製濫造;成功級的艦體鋼板在近距離能以12.7mm機槍擊穿,而拉法葉級的艦殼則需要 以20mm機砲才能穿透;拉法葉級各系統配置皆以多重為原則,而成功級則有不少 重要系統根本沒有備援(例如飽受詬病的單軸推進系統)。

康定級的動力系統與拉法葉級相同,皆為四具SEMT-Pielstick 12 PA6 280 STC 12汽缸柴油機,帶動雙軸螺旋槳,最大航速25節。當時法國曾提出兩種出力更大的動力系統,第一是複合柴油機或燃氣渦輪(CODOG),另一種則是SEMT-Pielstick的18汽缸柴油機,兩種都能提供更大的出力;然而, 台灣海軍認為康定級定位為反潛艦艇,不需要太高的航速,因此沒有多花這筆錢 。此外,拉法葉級以三具750kw柴油發電機(設置於同一個輔機艙中)提供電力,台灣海軍則要求另外增加一套功率300kw的緊急用柴油發電機,並設置在獨立的緊急發電機艙中,以確保在主發電機艙受損而失去功能時,艦上的戰鬥系統與武器仍能由緊急發電機獲得電力。由於艦上作戰裝備比原版拉法葉更多,康定級的人員編制便擴大為176名,其中軍官為20名。康定級輪機控制室設有五座輪機控制台,包括值更官、推進、輔機、電力、損管席位,監控全艦所有機電、推進、損管與輔助設施運作。

據說在康定號完工返國時, 台灣海軍出海迎接的警戒艦隻(包括成功級巡防艦)均無法以雷達發現康定號的位置,最後是由康定號主動回報船位;不過此時康定號是空船航行,後來安裝各種武器裝備後,勢必無法達成此一性能。不過 ,法國拉法葉級外觀如此簡潔的原因之一就是武裝數量不多,而台灣海軍面臨較高的威脅強度,所以 「加料」是必然的;如果要增加武裝而兼顧匿蹤性,就必須把武器裝備本身的造型也納入整體匿蹤考量,但這些都是需要一開始就仔細規劃的事。

康定級剛從法國接回時,使用法國原廠具有吸收雷達能力的匿蹤塗料;然而此種匿蹤塗料特別容易氧化、髒舊乃至脫落耗損,這可能是比較早期的鐵基原料匿蹤塗料,對於傳統軍艦塗料的基本要求如抗氧化、抗鹽分腐蝕、殺死附著在船底的海中生物避免增加航行阻力等等,這類早期匿蹤塗料的效果都比較差。此後,台灣海軍不再使用法國原裝的雷達波吸收塗料,改用類似顏色(海軍灰)的一般船隻塗料,原本容易髒舊的問題遂大幅改善,但據說雷達回波也因而變得較為明顯。

康定級具備全封閉運作能力,因此艦橋兩側瞭望哨的望遠鏡也採用潛望鏡並設置

在艦橋內,航行值更的瞭望人員在艦內就可以作業。此照片攝於迪化號。

武器裝備

如同前文所述,台灣最初從法國購買康定級時,並不包括任何武裝 ,回台之初就暫時裝上台灣海軍現有裝備墊檔;原本台灣與法國打算在後續交易中進一步商談購買的武器系統,但由於尹清楓命案爆發而做罷。康定級安裝的武器包括:艦首A砲位 安裝一座MK-75 76mm快砲,B砲位裝置一座拆自武進一型陽字號驅逐艦的RIM-72C海欉樹(Chaparral )四聯裝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直昇機庫兩側各裝一門波佛斯(Bofors)350PX 40mm 70倍徑快砲,上層結構中段以半埋式安裝兩組四聯裝中科院研製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發射器,直昇機甲板兩側各裝一組MK-32魚雷發射器 ,艦上搭載一架S-70C(M)1反潛直昇機。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法方要求台灣用於康定級的所有武器都必須是 新品,否則不保證最後的射擊測試能成功,為此海軍將原先預計用於後幾艘成功級的新購40mm快砲讓給康定級,另外改用拆自陽字號驅逐艦(當時已陸續降編縮裝)的40mm快砲 來裝備成功級。

康定級的四號艦迪化號(FF-1206)艦首海叢樹防空飛彈發射器。

此種防空武器移植自先前 陽字號武進一型驅逐艦,完全沒有與艦上的作戰

系統整合,由旋轉塔內的人員 自行操作接戰,在現代化空中威脅之下幾乎

沒有效用。

 

 康定級武裝最令人非議之處,就是繼續沿用武進一型陽字號驅逐艦的RIM-72C海欉樹(Chaparral )四聯裝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海叢樹飛彈基本上是將陸軍的叢樹飛彈發射器搬到船艦上, 最初是越戰時期美國為二線非作戰勤務船艦的應急裝備,最後未獲採用(當時美國使用的是以麻雀飛彈衍生的BPDMS),全世界只有中華民國海軍使用這種裝備。海叢樹與船艦系統 沒有整合,作戰時艦上戰情室以語音無線電方式將雷達偵測的目標方位口頭傳給海叢樹飛彈發射塔內的射手,隨後的計算、瞄準與發射完全由發射塔內的射手負責,只能算是一種最簡單的防空武器;此外,海叢樹飛彈 衍生自AIM-9D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尋標器靈敏度與運動性也不足以應付現代化反艦飛彈的威脅。其實,海欉樹防空飛彈 只是暫時安裝充數的權武器,但因為後來台法軍購管道因弊案而受阻,連帶使康定級的防空飛彈換裝案長期沒有著落。 扣除聊勝於無的海叢樹飛彈後,康定級面臨空中威脅時只能靠機庫頂的美製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獨撐大局。

相較之下,法國海軍自用的拉法葉級的裝備,包括艦首一座DCN 100mm火砲、八枚飛魚反艦飛彈、一套海響尾蛇NG短程防空飛彈與一架美洲山獅中型直昇機等,實際上裝備項目比康定級更少、更陽春。其中,法製100mm艦砲的彈藥與後勤都與台灣慣用的美式系統(127mm或76mm口徑)不相容,且以康定級任務,主砲主要用於防空、近距離防衛,而不是岸轟與火力支援,因此現有的MK-75 76mm快砲較符合需求,而台灣海軍也從未考慮引進法製100mm艦砲。反艦飛彈方面,康定級自然使用性能與法製飛魚同級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反潛直昇機也用台灣現有、購自美國的S-70C(M)1。而防空飛彈方面,海響尾蛇NG由艦載作戰/射控系統指揮,自動化作業,接戰效能固然優於台灣現有的海欉樹系統(完全由砲位上的人員操作接戰);然而,海響尾蛇同樣也只是近程的點防禦防空系統,而且一次只能對付一個目標。當時法國新一代的SAAM艦載防空飛彈系統(含ARABEL相位陣列雷達、由Sylver A43垂直發射的Aster-15防空飛彈)仍在開發中(2000年代初期才進行海上整合測試),而無論法國拉法葉級、台灣康定級的B砲位都預留安裝Sylver垂直發射系統的空間,法國最初也曾打算在後續的拉法葉級上加裝SAAM系統,因為經費不足而作罷;而法國拉法葉級只裝備已經在服役生涯後期、潛力有限的海響尾蛇短程防空飛彈系統,台灣海軍自然興趣不大。

依照媒體「新新聞」在2020年3月下旬一篇報導,台灣海軍退役將領回憶稱,法國團隊曾於1993年12月初抵達,當時法方同意出售包括Aster-15防空飛彈等多項作戰系統(即SAAM)來裝備康定級,平均每艘花費100億新台幣(相當於成功艦的2/3價格);未料雙方協商的兩天後,12月9日就爆發了尹清楓命案,當時參謀總長劉和謙遂下令主動終止對法軍購活動,當時外界也猜測,此舉是李登輝總統聯手劉和謙鬥爭轉任國民黨副主席的郝柏村。之後在2005年起,台灣海軍也曾與法國接觸購買Aster-15防空飛彈系統來為康定級升級,但法方的報價極其高昂(見下文),沒有下文。

康定號艦體上部的反艦飛彈發射開口,此時排焰口向外打開,可以看到發射器後端。

康定號試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的畫面。

一架S-70C(M)1繫留在康定級的甲板上。康定級仍使用法製SAMAHE魚叉式

輔助著艦系統, 滑車構型配合S-70C(M)1的後三點起落架。不過S-70C(M)1的

機腹掛勾是配合美製RAST輔助降落 系統,而沒有配備相容於魚叉系統的

捕捉桿,因此康定級不具備在甲板自動固定S-70C(M)1的能力。

康定級的SAMAHE輔助降落系統的直昇機牽引滑車。

迪化號(FF-1206)機庫內的直昇機牽引滑車。

康定級的艦尾設有一座直昇機庫,起降甲板法國的SAMAHE魚叉式輔助著艦系統,起降區設有一個圓形鋼製捕捉柵格,此外直昇機甲板設有滑軌連接機庫,以牽引滑車將直昇機從起降區拖回機庫或從機庫將直昇機拉至起降區。 魚叉輔降系統的牽引滑車原本是配合海豚式、超級美洲山獅等採用前三點起落架的法製直昇機,而配合康定級的SAMAHE系統則使用修改過的牽引滑車,以配合台灣海軍 後三點起落架的S-70C(M)1直昇機; 然而,魚叉式輔降系統設在甲板上的圓形捕捉網孔需要直昇機腹的捕捉桿來配合,而S-70C(M)11的 著艦捕捉設計是配合美製RAST輔助降落系統。台灣購買康定級時,曾配合引進裝在S-70C(M)1直昇機上的魚叉輔助降落探針,但實際測試發現並不特別實用。

偵測與射控

偵測雷達/射控 方面,康定級的電子系統雖為法製,但與法國拉法葉級不盡相同;以對空搜索雷達為例,法國本身的拉法葉級配備DRBV 15C海虎二式(Sea Tiger Mk.2)中程對空搜索雷達,但顧慮到台灣海軍艦艇面臨較高的空中威脅,遂改採與法國戴高樂級(Charles De Gaulle class)航空母艦同型的DRBV-26D木星二型(Jupiter-II)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 。 DRBV-26D是DRBV-26C(用於C70卡沙級飛彈驅逐艦)的進一步改良型,結合了DRBV-26C的後端固態發射機,增加新一代信號處理技術,並換裝荷蘭Signnal LW.08雷達的天線(附有一具敵我識別詢答天線)。DRBV-26D能選擇7.5轉/分與15轉/分等兩種轉速,最大偵測距離360km以上,脈衝回覆頻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是450 ips,可同時追蹤64個目標,能在275km外偵測到雷達截面積(RCS)10平方公尺的目標,在215km外偵測到RCS為2平方公尺的目標,即便是RCS僅0.1平方公尺的目標,也能在60km外偵測到。此外,康定級 的後桅杆上設有一具海神G(Triton G) G頻中程對空/平面搜索雷達(法軍編號RS3050),轉速40轉/分,目標更新速率優於木星二型,主要用於測低空接近的快速目標,最大搜索距離60km,可同時追蹤32個目標,能在35km外偵測到雷達截面積10平方公尺的目標,在19km外偵測到雷達截面積2平方公尺的目標 ,在12km外偵測到雷達截面積0.1平方公尺的小型目標,此外還擁有自動追蹤、重新標定、過濾雜波與跳頻等能力,電子反反制性能頗佳。

 

康定號的主桅杆。桅杆上部兩側各有一個弧形電子截收截收(ESM)天線,

是中科院開發的 CS/SLQ-6電子戰系統。注意排煙口右側有一個突出的

八角形平台, 是台灣海軍一開始要求裝置戰術空中導航儀(TACAN)

天線的平台;不過康定級原始設計是利用艦尾Racal Decca 20V90導航雷達

來追蹤管制直昇機的進場降落,實際上不需要TACAN。 最後台灣海軍

適應了使用導航雷達進場管制的方法,因此康定級後來就將TACON天線拆除。

迪化號的主桅杆後部,注意原訂裝設TACAN天線的八角形平台,此外還有一具

Triton-G G頻中程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天線。

康定號艦橋上部的Thales Castor-2C I/J頻射控雷達,注意前方還有一個

Najir MK-2光電偵測儀。攝於2016年11月11日左營基地。

承德號(FF-1208)艦橋頂部的Najir MK-2光電偵測儀以及

Thales Castor-2C I/J頻射控雷達。攝於2023年3月19日基隆港。 

(上與下)武昌艦(FF-1207)艦橋上方的Thales Castor-2C I/J頻射控雷達

艦上兩具Racal Decca 20V90導航雷達應為同一家公司1229 DRBN 34A的姊妹品,分別位於艦橋頂端以及直昇機甲板左側末端 ,任務為導航與直昇機管制,有效使用距離32km。首艦康定號完工後從法國開往台灣途中遇上大颱風,位於直昇機甲板後方的Racal Decca 20V90航管雷達竟然被大浪打壞了,可以想見當時海況之惡劣 。由於Racal Decca 20V90導航雷達可直接遂行直昇機進場管制,所以康定級無須再安裝台灣海軍慣用的戰術空中導航儀(Tactical Air Navigation, TACAN,台灣海軍慣稱「太康」);然而,台灣在規劃時仍將TACAN入艦上裝備,結果在原始設計上造成一些衝突。TACAN系統由裝載於航空器上的「問訊機」及地面或艦上的「答訊機」組成,透過此二裝置,可解算出雙方的方位及距離等資料,進而達成導航之目的;因此,問訊機與答訊機天線之間不能有障礙物,否則會降低效能,所軍艦上的TACAN天線規定必須設置於全艦制高點,也就是桅杆頂點。最初台灣海軍選擇與「光華一號」(成功級)相同的電子掃描式TACAN導航儀,但當時美方拒絕單機出口;於是台灣海軍通電處委請中科院研製,經登艦實測並研究電路後評估可行,立刻獲得海軍委任建案,並在期限內完成,隨後空軍進行驗證,其導引飛航距離、精度均符合規格。不料準備裝艦時,才發現康定級採用單一木質桅杆,構型上無法同時安裝電戰天線與TACAN天線;而且法國人把TACAN天線的平台設在主桅杆後方低於海神G雷達處,此位置根本不適合。後來經過法方的教學之後,台灣海軍學會透過艦上Racal Decca 20V90導航雷達進行進場導航;而原本中科院為康定級研製的TACAN系統則被海軍移裝到諾克斯巡防艦上,汰換艦上原本的舊式機械掃瞄導航儀。數年後,監察院審查光華二號,發現未按照原計畫在康定級上安裝太康導航儀,遂提出糾正案;經調查雖無弊案,但由於計劃不周,海軍通電處處長與中科院此案負責人各記一申誡結案。

康定級艦尾左側末端的Racal Decca 20V90直昇機管制雷達,在直昇機進場降落

時用來精確追蹤直昇機的動態。此種運作方式與台灣海軍慣用的TACAN

不同,台灣海軍一開始仍要求法方在桅杆上設置TACAN,導致一些設計

衝突。最後台灣海軍適應了利用導航雷達指揮直昇機降落的程序,

因此康定級就不需要使用TACON了。

射控方面,康定級並非配備拉法葉級的CTM整合光電/雷達射控系統(整合Castor 2J射控雷達以及光電偵測系統),而是兩具單獨的Thales Castor 2C I/J頻照明雷達(其雷達天線旁仍整合有輔助用的光學追蹤儀),分別位於一號桅杆前方以及二號桅杆後部,現階段主要用於導控OTO 76mm快砲與40mm快砲,而艦橋頂上還有一具Najir MK-2光電偵測儀。此外,康定級上還另外裝設台灣自行開發的「大成」戰術資料鏈系統,相當於美國Link-11的台灣版。

電子戰方面,台灣採購康定級時,並未成套引進法製電子戰系統,只引進消耗性的誘餌發射器,也就是兩具與拉法葉級相同的Matra製Dagaie MK-2干擾彈發射器。隨後台灣海軍委由中科院研發康定級的電子戰系統,包含電子反制與電子支援,但這項工作一開始並不順利,為此中科院還曾在2000年3月遭到監察院警告 。目前康定級裝備中科院研製的CS/SLQ-6電子戰系統,包括主桅杆頂部的電子截收天線(ESM)以及桅杆兩側平台上的電子干擾天線。據說台灣海軍 曾購入一套法國原裝的電戰系統,安裝在 康定級的迪化號(FF-1206)上進行測試。

康定級迪化號(FF-1206)主桅杆兩側的電子反制天線 ,是中科院開發的

CS/SLQ-6電子戰系統的一部分。

(上與下)迪化號上層兩側安裝的Dagaie干擾彈發射器。

Dagaie干擾彈的儲放效期只有五年,而台灣海軍依照戰備存量規定而保存相當數量的誘餌;至2006年6月底總,台灣海軍總共有五百多枚Dagian干擾彈過期。隨後在經濟部工業合作推動小組的協調下,聯勤203廠與Dagaie的法國原廠Lacroix達成「干擾彈舊品整修與組裝合作協議」,由Lacroix廠轉移技術並協助聯勤203廠培訓人員、建立生產設施和取得認證,全案於2009年3月完成。此後,聯勤203廠得以直接翻修檢整過期的Dagian干擾彈,使用壽限與品質都回復到新品標準,而翻修一枚干擾彈的成本比採購一枚新品節省70萬台幣,以台灣海軍的Dagian庫存量而言,總計節省3億新台幣。此外,由於聯勤203廠取得Dagaie新品與整修品的供應傷認證合組裝許可,將能爭取亞太地區各國Dagaie干擾彈新品與整修品的委託製造合約。

聲納

法國拉法葉級並未被賦予反潛任務,因此未裝備艦體聲納與魚雷管;但其基本設計擁有極佳的靜音設計,包含輪機安裝、氣泡屏蔽等,具備良好的反潛潛力,因此拉法葉系列中便包含加裝艦艏聲納、拖曳陣列聲納與魚雷管的反潛型,而康定級便是拉法葉的反潛型 。這些先進完整的反潛偵測裝備,堪稱當時海軍會更改決定的一個重大誘因;當時海軍陽字號驅逐艦僅擁有相當老舊的艦首中頻聲納系統,而美國拒絕提供能低頻/大範圍偵測的拖曳陣列聲納。例如,光華一號向美國訂購的派里級飛彈巡防艦(成功級)時, 美國也拒絕提供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康定級 配備Thomson Marconi Sonar提供的Alose聲納系統,整套系統包括艦首下方的TSM-2633 Spherion-10B中頻主/被動聲納以及位於艦尾艙門內的ATAS(V)3主/被動拖曳鎮列聲納組。ATAS(V)3是DSBV-62的外銷型號,這是一種先進而精密的聲納系統,由 一個主動可變深度聲納(VDS)與Lamproie低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組成,搭配Spherion-10B艦首聲納,形成一個完整的水下偵測體系;日後Thales也以ATAS為基礎,進一步開發操作頻率更低、偵測距離更長的CAPTAS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

TSM-2633 Spherion-10B艦首聲納使用涵蓋面廣的球型陣列音鼓,具有極佳的電子化三度空間穩定功能,主動聲納部分擁有全向、特定方向扇面等波束拍發模式,操作頻率5KHz,最大偵測距離32km,具有48個聲道,能 自動處理/分析聲納回波,並同時追蹤5個水下目標;Sperion-10B的聲納波束非常穩定,即便在干擾嚴重的淺水域以及惡劣海象下仍能有效運作,相當適合用於台灣海峽。 至於ATAS(V)3的VDS音響陣列位於一個強化玻璃纖維(GRP)製造的浮體內,並由鋼纜施放並拖曳,最大偵測距離約64km,最大施放深度為235m,操作頻率為3.5Hz,能同時自動追蹤10個目標;搭配的Lamproie被動陣列聲納則具備 寬頻與窄頻兩種監聽模式,擁有監聽、偵測、識別與定位的功能,最大偵測距離約100km,能將接收到的訊號與聲紋資料庫比對,以辨識目標種類 ,此外也負責接收VDS的低頻主動聲納波。Lamproie另一大特點就是具備分辨回音方向性的能力,這是傳統拖曳陣列聲納辦不到的,這要歸功於其三角形排列的聽音器配置 ,利用分辨相同聲波到達同組三個聽音器的時間差來分辨目標距離與方位 ;不過,這種直接分辨左右的功能只能在較高的操作頻率(鑑別度較高)使用,主要用來配合主動操作模式,或者快速偵測來襲魚雷的方向(魚雷信號的頻率較高)。總之,康定級擁有全台灣海軍最先進的艦載反潛偵測設備。

台灣海軍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康定級施放拖曳陣列聲納施放時會影響艦體航行的穩定性,或許是因為Lamproie聽音陣列較長,加上配套的VDS音鼓,對戰術機動影響較大;反觀諾克斯級的SQR-18屬於輕型托曳陣列聲納,陣列長度較短,對航行的影響相對較小。

 

TITAVIC 2000作戰系統

康定級的作戰系統是拉法葉級使用的TATIVAC 2000的衍生型(部分資料稱之為TACTICOS);由於台灣康定級比拉法葉級增加了反潛作戰能力,艦上的電子與武器裝備也不同,因此康定級的TATIVAC 2000的硬體與系統架構相較於拉法葉級的原版系統,有許多相異之處。首先,康定級的TITAVIC 2000與拉法葉級一樣,都擁有兩部負責處理戰術資料的MLX系列電腦,以及兩組由MLX系列電腦為核心的網路介面單元(NIU,作為艦上電子、武器裝備與戰鬥系統之間的界接),並使用兩組以太(Ether-Net)區域網路;但康定級系統的MLX電腦改用精簡指令集(RISC)型式的處理器,而不是拉法葉級系統的MLX 32的Motorola 68040複雜指令集(CISC)處理器。法國原版拉法葉級的TITAVIC 2000透過NIU介面單元連結各式雷達、電子截收裝置(ESM)與武器系統等,而康定級的雷達、聲納、武裝的介面都直接連結到TITAVIC 2000的乙太網路;不過康定級的系統仍保留兩部NIU,用來連接一些無法直接連接到乙太網路的系統。

拉法葉級的TITAVIC 2000只有五座Vista RM顯控台,而康定級則由於要負擔反潛作戰,因此戰情中心(CIC)總共有六座Vista RM顯控台;依照Norman Friedman的「世界海軍武器系統」(World Naval Weapon System)第五版的記載,康定級的六部Vista RM顯控台 之中,戰情室指揮官(CO)與防空作戰主管(Air Director或Tatical Director)各擁有一部Vista RM;空中監視組擁有三部Vista RM,負責監視與處理空中雷達圖像、航空管制等;而反潛作戰部門也有一部Vista RM,負責處理水下戰術圖像(咸信也可透過資料鏈顯示S-70C(M)1反潛直昇機聲納回傳的信息),此外還有一部專屬於拖曳陣列聲納的顯控台,兩部顯控台可同時分別進行低頻(LF)與極低頻(VLF)的被動監聽操作。而依照詹氏(Janes)的海軍武器系統(Naval Weapon System)的記載也類似,康定級六部Vista RM顯控台分別是一座CIC主管,一座空中戰術行動管制官(ATACO),三座用於空域監視(目標指派以及顯示長程、短程搜索雷達),一座用於水面/水下戰術監視。 

除了六座Vista RM顯控台之外,康定級的CIC裡還有一座用於顯控Racal Decca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的20V90顯控台,一座用於控制Castor-2C射控雷達以及艦砲射擊的顯控台,一座Naji MK-2r光電偵蒐儀的顯控台,一座Dagaie Mk.2誘餌發射器的控制台,一部Precilec DHS自動描跡桌(描繪水面與水下的目標動態;法國原版拉法葉級使用Prcilec E8000描跡桌)以及一部通信/資料鏈控制台等;此外,還有若干台灣自行增加的控制設備,如中科院研製的電子戰系統控制台與通用的目視參考單元、雄風二型飛彈系統控制台,以及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的顯控面板等等。

康定級的艦橋上有一座DHS監視顯控台(基於Vista SRD 6551A顯示器),能顯示提供TITAVIC 2000傳來的基本的作戰信息。據信康定級的TITAVIC 2000同時能接戰20個不同的空中、水面與水下目標。

在台灣海軍各型二代艦之中,康定級的作戰系統水平最為先進,尤其是人機介面、系統整合程度等;這是台灣第一種以視窗化界面操作的船艦戰系,戰系的六部Vista RM顯控台之間可彼此交換功能,或者將多個不同任務都交由單一顯控台監看執行,這意味較佳的戰損容忍備援能力。而在2000年代台灣獲得9000噸級美製紀德級(Kidd class)飛彈驅逐艦之前,康定級同時掌握射控級精確度目標的數量,是台灣海軍作戰艦艇之冠;只可惜康定級沒有裝備適合的自動化防空武器系統(如Aster系列防空飛彈),完全無法發揮系統原有的多目標接戰潛力。康定級的戰鬥系統的軟硬體架構也比台灣其他二代艦甚至紀德級艦先進,較大程度地與硬體抽離;如果要整合入新感測器(如雷達),只需要加入對應的軟體(前提是法國方面開放介面),並不需要連帶配合更換戰系或顯控台。而成功級與紀德級艦戰系仍是舊型美國軍規系統,如果要更換感測器,就必須搭配專屬的顯控台,連帶影響到作戰系統,擴充作業十分麻煩。
 

服役評價

在台灣三種二代艦(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之中,康定級的作戰系統最為先進,而且是唯一完全整合的作戰系統,每一個顯控台都能自由存取顯示各種不同機能並相互備援。而成功級 與濟陽級的作戰系統中,每一個次系統都需要一個專屬的顯控台,不能交替存取,部分顯控台之間完全沒有任何資料傳輸方式,只能靠人工輸入來交換資訊。康定級的作戰系統完全使用視窗化操作介面,十分容易上手,而成功級、濟陽級上的電腦介面多為老舊的指令式,其中大量操作還要靠機械、機電式開關。此外,設計於1990年代的康定級,起居空間自然遠優於1970年代設計的成功級和1960年代的濟陽級。

由於康定級航速在三種二代主力船艦之中最低,只有25節(甚至不如老陽字號驅逐艦) ,從港區與作業海域的往返時間就會加長,在緊急反應任務中也較慢抵達現場,而且經驗顯示通常難以即時追上越界的漁船(以往台灣海巡署兵力不足,追擊越界漁船的工作主要都由台灣海軍負責)。然而,康定級以四部柴油機推進,油耗經濟性上比成功級(燃氣渦輪)、濟陽級(蒸汽渦輪)為優。因此, 康定級主要都執行航線與班次固定的海上任務,而台灣海軍遠程的東沙、南沙偵巡任務也較多分派給康定級,而立即待機、快速反應等任務則主要由燃氣渦輪推進的成功級擔任。此外,康定級以反潛為主要任務,就作戰的觀點,航速較低其實問題不大。另外,雖然康定級擁有先進的電腦化穩定鰭,能有效降低橫搖,但由於艦體長 度較低且長寬比例較低,縱搖情況比較明顯。當然,康定級防空武力貧弱(在濟陽級也移植了武進三號的標準一型防空飛彈等裝備後,康定級成為台灣海軍防空能力最弱的主戰艦艇),也是被台灣海軍詬病的主要原因。

 康定級 在剛進入海軍服役時,可靠度曾遭到官兵抱怨,大軸經常漏油,先進的氣泡反魚雷掩護系統常常被海中異物堵塞,這些都得進乾塢才能解決,導致康定級的出勤率不如成功級,有時甚至發生六艘康定級全部全部停留港中的事 。康定級服役後,也傳出靜音能力不如預期,據說是由於艦體設計變更以及台灣堅持變更機電架構(如發電機),產生了較大的低頻共振;此外,也可能是艦上若干震動點的防震措施並未妥當,或者是大軸品質有瑕疵。

由於軍購弊案導致台灣軍方與法方關係大壞,雙方管道受阻,連康定級的維修也往往產生困擾;例如,艦上廁所的法式真空吸收式馬桶(類似航空馬桶)與台灣慣用的美系艦艇沖水式截然不同,台灣海軍與廠商無法應付,光是這種小東西就不得不與 向法國原廠求助,自然難以即時修護,造成了艦上人員日常生活的不便。 而台灣既沒有參與康定級的施工建造,最初購買時也沒有取得藍圖等設計資料,很難在沒有法國原廠的支持下進行大規模改裝工程。

 

後續改良

依照媒體報導,海軍曾在2000年代初期打算升級成功級與康定級的方陣近迫武器系到Block 1A的水準,換裝新型射控軟體以及能大幅增加命中率的砲管支架,不過實際上似乎並未執行。

1.資料鏈升級

在2000年代初期台灣開始進行「博勝計畫」,建置完善的數位化資料鏈,向美國採購首批50套三軍通用的Link-16聯合戰術情報分配系統(JTIDS),其中海軍兩艘成功級、三艘康定級以及四艘從2005年起陸續移交台灣的美國紀德級飛彈驅逐艦都分配到了Link-16終端機,成功級與康定級在2004年初安裝完畢,其餘各艦在未來也會陸續跟進 ;配合相關的後端基礎建設, 台灣海軍便可獲得與三軍共通的資訊傳輸能力。

2.升級76mm快砲

在2014年,康定級的武昌號(FF-1207)被發現換裝中科院開發的76mm匿蹤砲塔殼;2015年服役的沱江號雙體大型飛彈快艇(PG-608)的76mm快砲都使用中科院製造的匿蹤砲塔殼,造型各有不同,顯示還在嘗試與測試階段。此外,台灣海軍也執行「76砲IROF性能提升案」,據說是向義大利OTO Merela原廠購買Strales反飛彈套件(包含DART導向砲彈以及配合導向砲彈的Ku頻照射雷達)。 

2014年下旬出現的武昌號(FF-1207)換裝匿蹤76mm砲塔殼的照片。

武昌號(FF-1207)的匿蹤版76mm砲塔,緊鄰的另一艘同型艦仍配備原本的76mm砲。此照片攝於左營港。日後,武昌艦的76mm快砲換成義大利原廠版的匿蹤砲塔。

在2016年8月,媒體「上報」披露,台灣海軍與義大利即將簽署合約,為台灣海軍制式的MK-75 76mm快砲(OTO Merela 76mm快砲授權美國生產的版本)加裝Strales升級套件,使之兼具反飛彈自衛能力。在2017年1月,媒體「上報」披露台灣海軍在2016年10月已經秘密將一座經海軍戰系工廠檢整過的MK-75快砲,以貨櫃分裝的方式由海運送至義大利北方的OTO Merela測試場,由該公司進行升級,加裝Strales套件(包含整合到砲塔的RFGS射頻導引系統、射控系統、DART導向砲彈、配合更新火砲的裝填與儲彈機構等),隨後展開一連串實彈射擊測試,從攔截低空慢速目標到以DART砲彈攔截模擬次音速掠海反艦飛彈的靶機,結果DART砲彈成功在10公里外擊落模擬反艦飛彈的靶機,令台灣海軍十分滿意。這門MK-75快砲完成升級後,再度拆解分裝,由海運送回台灣左營基地(為了避免遭到香港查扣,台灣海軍決定變更貨櫃輪航線,不照原船期先停靠香港,直接將火砲運抵高雄港後,再折返香港進行原定貨物的裝卸,為此台灣海軍支付航運公司增加的成本),之後挑選一艘康定級來安裝。對於這套以Strales套件為主的升級方案,義大利原廠的報價約每門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000多萬元),被認為相當划算;然而由於台灣海軍此時預算優先用於國艦國造、升級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等案子,因此應該到民國107年度(2018年)才會進行76mm快砲的升級案。

不過由於預算有限,之後台灣海軍並沒有立刻開始購買採用Strales套件來升級76mm快砲,而是採用意大利OTO原廠更廉價的IROF套件升級方案:升級現有火砲機構,使射速提高到100發/分(但並非換成射速120發/分的超級快速型),更新彈藥,並改用OTO原廠的匿蹤砲塔殼。在2017年9月1日,台灣國防部進行「76砲IROF套件等4項」限制性招標的開標作業,得標廠商是義大利李奧納多(Leonado S.p.A.,即OTO Merela的母公司),最初決標公告日期為9月30日,實際上在10月3日公告。此案採購數量為一件,預算為1234萬9689.23歐元(合新台幣4億4570萬284元)、底價為歐元1231萬170.22元(合新台幣4億4427萬4043元),廠商得標金額為1228萬7940.78歐元((合新台幣4億4347萬1783元),台幣兌歐元匯率為1:36.09。

依照2018年1月底台灣海軍舉行「春節加強戰備演訓」期間公佈的新聞,康定級巡防艦武昌號(FF-1207)的76mm主砲已經升級,射速提高到100發/分並使用匿蹤砲塔殼,也就是購自意大利的IROF套件升級。在2018年6月初的漢光34號演習中,參演的康定級巡防艦迪化號(FF-1206)以及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岳飛號(FFG-1106)上,76mm艦砲都換成IROF套件的升級版。之後台灣海軍成功級、康定級巡防艦的76mm砲都陸續換成IROF套件的版本(含OTO原廠匿蹤砲塔殼);而先前安裝早期中科院版本匿蹤砲塔殼的武昌號(FF-1207),也換成相同的IROF套件型號。而中科院自行研製的76mm砲匿蹤砲塔殼則主要用於既有的MK-75舊砲升級(包含由原廠檢整維修),用於沱江號(PGG-618)、塔江級飛彈巡邏艦以及玉山號(LPD-1401)船塢運輸艦等新造二級艦上。

在2018年6月上旬參與漢光34號演習的康定級巡防艦迪化號(FF-1206)

艦上火砲已經換成新的匿蹤版76mm快砲,應為義大利OTO原廠製品。

在民國112年度(2023年)國防預算中,由於預算增加,台灣海軍終於開始編列76mm快砲升級STRALES型套件與DART導引砲彈,使可以有效執行對水面、地面、低飛慢速空中目標丶次音速反艦飛彈等各類戰術任務。在民國112年度國防預算中,台灣海軍啟動「76快砲STRALES型加改裝」案,總金額67億1817萬3000元新台幣,從民國112年度執行到民國122年度(2023到2033年)完成,為期11年;另一項相關計畫則是「76快砲STRALES型DART彈」外購案,總金額為27億零80萬元新台幣,從民國112年度執行到民國120年度(2023到2031年),為期9年。依照2023年5月14日「上報」報導,此時中科院光華計劃室正與意大利廠商(李奧納多)議約中,預計最快可在2023年6月底完成。

2022年9月4日自由時報引述台灣海軍人士指出,台灣海軍在2017年就已先送一套76快砲系統到義大利原廠改裝升級(應為前述「76砲IROF套件等4項」招標),包括更改為匿蹤砲塔、提升快砲的射速達到每分鐘100發。台灣海軍計畫為艦上所有MK-75型76mm快砲進行升級,因國防預算額度有限,遂以分階段、分項方式執行,部分76快砲已陸續改用意大利OTO原廠匿蹤砲塔(裝備於成功級、康定級上)。

在2024年1月2日,國防部在政府採購網公布一項彈藥採購案,開標與決標日期是2023年10月4日(決標公告日期是10月3日), 得標廠商是意大利Leonardo S.p.A,廠商原始投標金額(即決標金額)為6億5132萬7000元新台幣預算金額預算金額6億5460萬元新台幣, 履約時間從2023年12月14日到2026年12月18日(預估),履約地點在高雄左營。這應該就是海軍向意大利購買76mm艦砲的砲彈(應為DART)。

 

3.康定級艦通信暨輪控系統精進案

在2016年4月6日,台灣海軍司令部公布「康定級艦通信暨輪控系統精進案」決標(限制性招標),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預算總額17.7億新台幣,從從民國104年執行到民國112年(2015~2023年);預估分包給中小企業的價格9億2370萬6000元新台幣,履約日期從2015年8月12日到2018年12月31日。此案將更換康定級的通信、輪機控制系統,取代艦上原有的法製系統。由於台法關係不良、法國零件索價高昂、部分零附件維修期程耗時過長,加上服役日久之後許多原本的零件停產,康定級的後勤零件供應經常面臨不即時、待料過久、商源消失等問題;這不僅包括輪機控制、通信等設備,還包括雷達、作戰系統等作戰裝備,因此必須逐漸將原本的法製裝備更換成國產設備。海軍表示,若將康定級送回法國原廠維修,不僅曠日廢時且預算龐大;改委由中科院執行,除降低維持費用之外,更能建立國防自立維修能量。

「康定級艦通信暨輪控系統精進案」包括換裝中科院研製的整合通信系統(ICS),含通信主系統、通信備援系統、通信介面模組、通信終端、時間顯示系統以及廣播系統,除涵蓋康定級艦原有的通信系統功能外,還增加艦上通信系統遙控功能、整合艦內自動電話、主時鐘增加全定位系統對時、異地備援機制。ICS全面採用商規現成(COTS)組件,例如觸控式介面。而康定級電羅經介面轉換器則由海軍方面負責整合。輪機控制方面,原本康定級輪機控制室的五座輪機控制台的資料處理單元與顯示控制單元,在改良作業中都會更新,由結合了控制軟體與觸控式液晶顯示器的工業規格電腦取代;升級後,每個顯控台可交換功能,互為備援。

在2018年6月上旬,消息傳出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會議中,有立委質疑海軍委託中科院執行「康定級艦通信暨輪控系統精進案」,有破壞艦體原本結構、降低功能的疑慮。立委質疑,原康定級艦的法製SNTI-240通信網路系統設計,以單一光纖串聯各次系統、感測器、警報系統;而中科院的新系統卻設置5條光纖,安裝作業不僅破壞原艦體氣密結構(需要在艙壁打洞布置額外纜線),更新後也無法保有原SNTI-240通信系統的功能。針對此一質疑,海軍在質詢中回應,康定級艦原本SNTI-240系統沒有複式備援設計;而中科院採用的是最新軍規光纖網路複式備援設計,共建構五個超高速光纖迴路,能確保系統穩定運作、傳輸不中斷, 並適應未來進一步升級的需求,而原本各系統感測器性能都維持不變。關於破壞艦體結構完整性的疑慮,海軍表示, 相關的穿艙布纜工程,都經過海軍造船發展中心、124艦隊等單位會勘,確認不會影響康定級核生化防護功能。 海軍表示,由中科院執行的系統及裝備設計,都依照當初簽署的委製協議書內系統規格及安裝規範等文件施作; 海軍驗收時,採多方及審監到場依驗收程序會驗,紀錄備查。124艦隊也成立評估小組,確認工項符合原有規格, 且雙方達成共識後,才執行相關工程。隨後中科院也在6月11日以新聞稿澄清,康定級通信暨輪控系統更新案經海軍成立評估小組, 確認工作項目、符合原有規格後才執行,目前已完成首艘艦安裝與驗測; 全案執行結果,經驗證均可符合軍種要求,除可有效提昇該艦性能, 亦大幅減少執行預算,更能建立國防自力維修能量。

依照2022年4月初台灣海軍送交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康定級通信暨輪控系統精進案此時已完成4艘安裝及驗測,其餘兩艘預定民國111年度(2022年)完成。此報告指出,此案原規劃在民國109年度(2020年)完成,但執行初期未能如期通過海軍驗收,導致全案進度延後兩年,海軍也因此修改交裝期程,不過不影響海軍戰備任務執行。報告指出,隨後海軍協助中科院共同突破困難,目前各項進度已在修改後的交裝期程內,將陸續完成全案。 

4.電子戰升級

在2020年4月6日,國防部發布公告,海軍以8億355萬4103元新台幣預算向法國購買DAGAIE MK2干擾火箭發射系統升級套件,此為限制性招標,由法國國防顧問公司DCI.DESCO得標,稱為「康定級艦DAGAIE干擾彈發射系統延壽案」,履約期間是民國109年(2020年)3月31日到民國112年(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台灣海軍還進行「康定級艦推進系統避震墊更換工程案」案,總預算額度8674萬9000元新台幣,從民國109年度執行到民國111年度(2020~2022年)

 

防空武器升級計畫

防空是所有人公認康定級最需要強化的項目。當年法國並非拒絕出售拉法葉級所需的海響尾蛇等防空飛彈系統,但由於報價太高,加上弊案爆發後海軍飽受打擊,因此根本沒有探討的可能。海響尾蛇雖然是短程防空飛彈,但與艦上戰鬥系統整合,操作完全自動化,發射器上備彈數(八枚)是海叢樹的兩倍,整體 作戰能力比全人工操作的海叢樹高得多。消息指出 台灣海軍在每年台法雙方舉行的「華璧會議」(應該是法製武器的售後服務項目)中,不斷要求法國協助提升康定級的防空性能。

由於拉法葉弊案導致台灣對法軍購管道全面中斷,加上康定級的法式系統與美式系統不相容,導致康定級的防空升級計畫屢屢受挫,原本只用來「墊檔」的海叢樹飛彈始終無法代替。以下便分別簡介康定級歷年的防空升級方案。

1.法國Aster-15短程防空飛彈系統

純就技術而言,康定級最合理的升級方案,自然是採用法國的防空作戰與武器系統。 拉法葉的原始設計中,本來就預留了換裝法國新一代SAAM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的空間,這個組合包括一套ARABEL X波段被動相位陣列雷達與垂直發射的Aster-15主動雷達導引短程防空飛彈;而這套系統也與拉法葉的作戰系統相容。由於Aster-15採用終端主動雷達導引,因此經過如此升級的拉法葉級,可同時以Aster-15飛彈對付十幾個空中目標。康定級的 B砲位本來便預留安裝兩組八聯裝Sylver A-43垂直發射器的空間(只需將此處的隔艙板即可裝設),故可容納16枚Aster-15防空飛彈。法國原本希望在該國最後兩艘拉法葉級上配備ARABEL相位陣列雷達與16枚垂直發射Aster-15飛彈的組合,但由於經費不足而繼續沿用先前的海響尾蛇防空飛彈。

從1990年代,台灣海軍一直有希望為康定級換裝ARABEL/Aster-15防空系統的呼聲,如此不僅性能良好,而且完全不會有系統整合的問題;然而礙於軍購弊案的陰影以及國際政治因素,使這個方案幾乎不可能進行。當年 台灣海軍還曾商請法國研究MICA空對空飛彈的艦載垂直發射版,這是鑑於全套Aster-15/Sylver系統太昂貴,加上康定級購艦案本身已經籠罩在弊案陰影下,所以台灣海軍想到利用空軍既有MICA飛彈來搞個案子掩人耳目;當時法國方面也願意配合發展,可惜 台灣終究因為政治因素而打消念頭,不過法國MDBA仍舊完成了MICA艦射垂直發射版的研發 (稱為VL MICA,搭配Sylver A-35垂直發射器),並在2000年代多次國際知名海事國防展覽中展出 ,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海軍則成為此型飛彈的第一個客戶 ,安曼也在2007年年底簽約採購。由於Aster-15飛彈與Sylver垂直發射器所費不貲(以沙烏地阿拉伯購買防空放大版拉法葉的經驗,兩組八聯裝A-43發射器含裡面的16枚Aster-15飛彈,便要價超過一億美元),加上近年法國與 中國在政治上越靠越近, 將來台灣購得的希望仍然渺茫。

由於康定級的防空升級懸而未決,過去一直不斷有台灣與法方進行相關接觸的消息,在2005年甚至有傳聞指出即將成事,六艘康定級將陸續回法國洛里昂廠完成換裝。不過當時法國開出90億法郎的天價(當時1法郎兌換5.5新台幣,合計約500億新台幣),令台灣方面難以消受。而在2006年12月法國政府官員與台灣軍方的秘密會議中, 台灣方面繼續提出採購Aster-15的意願,但法方卻開出1000億新台幣的天價(當時1法郎已經升值到兌換7元新台幣) ,這個新台幣帳面數字已經超過原本台灣購買六艘康定級的總額。一方面,台灣提國際仲裁向法國追討拉法葉案以及幻象2000戰鬥機佣金,讓法國對台灣十分不滿,因此刻意在台灣嘗試繼續接觸購買武器系統時開出天價嚇退台灣;此外, 當時法國一直設法就拉法葉案與台灣達成庭外和解,甚至曾傳出「用判賠佣金折抵新軍購案」的傳聞 (這與2008年初曝光的「鏈震」案相關),因此也有人推測法方在台灣後續軍購洽談中增加價格,將台灣求償的金額再洗回去。由於報價太過離譜,加上鏈震公司曝光後立刻成為眾矢之的、被迫解散,台灣這一波嘗試購買Aster防空飛彈系統就無疾而終。

2.一波三折的海劍二型艦載防空飛彈

在向法國尋求防空升級的努力屢屢受挫後,從2000年代以來,康定級防空升級的焦點,便集中在中科院研發的艦射版「天劍二型」飛彈。 天劍二型本來是中科院為IDF戰機研發的主動雷達導引中程空對空飛彈,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射程80~90km。

早在1998年,便有消息指出中科院進行垂直發射版陸/海基劍二的研發工作。根據1999年3月出版的中科院「新新雙月」的報導,當時中科院在劍二垂直發射型的兩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分別是飛彈升空轉向的向量推力控制系統與「冷發射」垂直發射技術。

垂直發射版海劍二部署於康定級的最大立即問題是彈體尺寸;康定級的B砲位雖有預留安裝垂直發射器的空間,但是其高度是配合長度較短的法國Sylver A-43垂直發射器(深5.4m)。法國Aster-15防空飛彈彈體長僅2.6m(加上助推器為4.2m),但是空射版天劍二型的長度就已經高達3.6m,艦射版還要 另加上一截故太火箭;如此,垂直發射版海劍二所需的發射器深度勢必超過A-43或美國MK-41最短的自衛型版本(5.3m),如安裝於康定級的B砲位,勢必突出甲板甚多。

在過去,不斷傳出海軍內部爭論康定級應該以傾斜發射器(只需安裝的甲板強度夠,不需穿透艦體結構)或垂直發射器來部署海劍二的爭論。首先,台灣並未獲得康定級的工程設計資料與知識產權,也不曾參與建造工程;在此情況下,台灣方面很難貿然對艦體結構進行大幅施工(以往台灣海軍改良陽字號的武進計畫,都是在既有砲位上更換新武器,或者安裝僅需強化甲板、不需穿透甲板的新系統),如果施工過程中發生差錯或估算錯誤,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的 破壞。 相形之下,固定的傾斜發射箱明顯簡單便宜,不需要冒險穿透甲板 破壞原有結構,擁有廣泛的適裝性(例如部署在原始設計難以改裝垂直發射器的船艦,如濟陽級巡防艦);但傾斜發射器的射界限制很大,並增加上層結構的雷達截面積。再者,由中科院研製的飛彈如何跟艦上的法製作戰系統、偵測裝備整合,也是工程浩大。綜合以上,把海劍二整合到康定級上,很難在不與法國簽署新合約、經法國原廠支持下的情況下,由台灣自己完成;然而台法之間的軍售管道已經被弊案、佣金案搞壞,加上中國大陸的政治干預,當時很難談新的台法軍購合作。

台灣軍方首度編列預算發展艦射版劍二,是2005年編列預算執行的「迅隼案」(2006到2007年執行);然而此階段海軍實際上並不太情願,而且軍備局對於此計畫目標與期程的說法,與實際執行者中科院的說法差異甚大。依照2006年6月20日的立法院公報,軍備局局長對國防委員表示,中科院能在兩年半內完成垂直發射版劍二的研發以及上艦測試;然而,中科院的原始計畫是花費兩年發展海劍二飛彈(包括將天劍二空對空飛彈改成海上發射的工程修改、替代商源已經消失的過時零組件)以及基本的斜射版,接著花費五年 發展垂直發射版劍二系統(還不包括艦上測試)。而當時台灣國防部對項目的認知基本上是依照軍備局的說法,所以在「迅隼案」發展斜射版海劍二的預算剛開始執行,國防部長就政策指示修改計畫綱要,改成「劍二垂直發射武器系統展示確認」,結果到了原訂時程,中科院根本無法完成。此一情事在2008年還遭到監察院糾正。隨後直到民國104年度(2015年)國防預算中,才正式編列發展海劍二的預算,並在2014年下半於濟陽級 巡防艦的淮陽號(FFG-937)進行實彈試射。 在2016年5月中旬,國防部長高天忠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的質詢中表示,確定將在2017年完成海射型劍二型防空飛彈的開發工作,並開始裝備於康定級巡防艦上。

在2017年12月21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審查民國107年度(2018年)國防預算時,海軍參謀長李宗孝中將接受立法委員質詢時表示,海軍正規劃為康定級艦換裝中科院開發的海劍二防空飛彈,計畫在民國109到117年(2020~2028年)進行。

依照2018年1月底的消息,衍生自天弓三型的海弓三防空飛彈以及「定海專案」海劍二防空飛彈都會在2018年進行艦上實彈測試。海劍二預定2020年裝備於康定級巡防艦上,現階段台灣海軍為康定級規劃的海劍二仍選擇使用傾斜發射器,交叉設置在B砲位甲板;如果使用MK-41垂直發射器,需要穿透B砲位甲板並變更艦體前部結構,附近的消防設施與管線也要配合變更,這些需要得到法國原廠同意,並派遣技術人員協助台灣進行設計與施工,否則無法進行。
 

由於另有專文介紹海劍二防空飛彈,在此不予贅述。 

3.「定海專案」

在2009年中旬,有消息指出海軍似乎打算放棄在康定級上裝置艦射版劍二飛彈 。此時,一個研擬中的替代方案,是尋覓美製防空作戰裝備來提升康定級的戰力,這個計畫稱為「定海專案」,打算以美國的海公羊(Sea RAM)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來取代康定級現有的海叢樹,並以兩門洛馬集團的GDM-008千禧年(Millennium,詳見英國海軍區海精靈級巡防艦一文)35mm自動化防空/反水面快砲取代康定級現有的40mm快砲。無論是RAM防空飛彈發射器或是GDM-008火砲系統,安裝時都不需要穿透甲板,可大幅簡化施工。 不過際上,「定海案」只是某廠商向海軍提報的建議案,內容除了海公羊防空飛彈、GDM-008千禧年35mm機砲等,甚至還有ESSM短程防空飛彈,此時這些武器裝備的對台輸出許可根本都不存在,台灣軍方也沒有向美方爭取 。

依照2014年7月的消息,「定海專案」這個名稱被用於濟陽級巡防艦進行防空升級、換裝劍二防空飛彈系統的案子。

4.再度對法國接觸

在2020年3月下旬,媒體「新新聞」撰文稱,台灣海軍為康定級執行的作戰系統升級案,原訂從明年(2021年)起由中科院執行。此時,中科院已經為兩艘康定級巡防艦完成「通信暨輪控系統精進」,今年(2020年)要進入第二階段作戰系統升級的建案與編列預算,明年(2021年)起由中科院負責研究,將國產海弓三型飛彈等武器系統整合到康定級上。

「新新聞」報導宣稱,此時海軍卻改變政策與作戰需求,首先喊停後續康定級的升級案(包括通信及輪機系統以及後續的作戰系統升級案),並於近期派員前往法國完成考察。「新新聞」稱,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國安會於2018年7月安排立法委員前往法國考察,打算透過升級康定級巡防艦重新與法國軍工產業接觸,修補先前因拉法葉、幻象2000佣金仲裁案導致的交惡,促進台法關係解凍與升溫。「新新聞」引用熟悉內情人士稱,台、法雙方建立默契之際,化名「小R」的軍火掮客積極運作,使得台灣海軍原訂的康定級升級案突然轉向,改向法國Thales集團接觸。依照日後消息,此次國安會與法國接觸後,台灣海軍就轉而力推由法國原廠執行康定級升級案;海軍人士並私下抱怨,中科院的「迅聯系統」效能,只有防空部分尚且合格,其他方面(對水面、水下作戰等)並不達標。

「新新聞」報導引述曾有「豐富建案經驗」的海軍人士概略換算,拉法葉艦作戰系統升級案如需投入1000億新台幣(此數字是2006年12月法方就Aster-15防空飛彈系統對台灣的報價),平均每艘花費165億新台幣,這個數字比當年康定級艦體儎台成本(每艘約130億台幣)以及成功艦全系統含訓練與後勤(每艘約150億新台幣)都高。「新新聞」引述曾任拉法葉艦重要職務人士稱,就康定級的系統升級,法商的整合度當然最高,但如果每艘升級要花費165億新台幣,還不如去買80艘飛彈突擊艇,效費比還比較高。

「新新聞」報導稱,台灣海軍內部對是否應爭取引進Aster防空飛彈系統有兩派意見。持反對立場的海軍退役人士表示,康定級的TAVITAC-2000作戰系統已經過時,如能更換中科院開發的分散式系統,可以連結各式國產武器;即便海弓三因為體積太大而無法裝艦,至少能換裝由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衍生的海劍二型,或由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衍生的海劍羚短程防空飛彈系統,可有效提升防空戰力。但也有海軍將領表示有條件支持法方系統,表示康定級反潛與接戰能力極強,但前提是要能獲得完整的威脅參數軟體;康定級戰系原本可同時追蹤兩百個目標,並自動分類、排定威脅等級,然後建議接戰與反擊方案;如果沒有獲得相關的完整軟體,就無法發揮完整的作戰能力。

對於「新新聞」的這篇報導,海軍司令部在2020年3月31日已新聞稿表示,報導內容多為媒體臆測。海軍將持續秉持「國防自主」政策,提升艦艇作戰能力,並以審慎嚴謹態度管制海軍各項建案規劃執行,籲請媒體勿妄加揣測。外界推測,有可能是海軍與負責執行升級方案的中科院產生歧見(預算、時程、交付項目等等),因此海軍可能以接觸法方作為對中科院的籌碼;而另一方就從媒體放出「海軍再轉向法國」的風聲並重提拉法葉弊案、鏈震案的陰影,嚇阻再度向法國接觸的可能性。

5.2021年:康定級升級案定案(法國Thales為主,結合中科院海劍二防空飛彈)

在2020年12月7日,「聯合報」報導,軍方內部近期盛傳,台灣海軍明年將建案進行拉法葉艦的性能提升案,由法國Thales集團主導執行。此報導稱,法方透過「英系立委」去年(2019年)訪問法國,返國後繞過國家安全會議、直接向蔡英文總統報告此案,並獲得台灣高層支持,透過參謀本部要求海軍盡快進行,在明年建案、針對六艘拉法葉艦進行性能提升,全案約需300億元預算。「聯合報」稱,「核心管道」低調證實確有此事,因為有立委角色在其中;而原本應掌握、審核軍購相關國安單位,均未介入,但最高決策者尚未核定此案。被影射的立委是2019年3月受法國參議院主席邀請,在5月底訪問法國,並在5月28日在參議院盧森堡宮舉辦「台灣現狀與前途研討會」的民進黨立委羅致政;羅致政受訪時澄清,「我並不了解全部的東西」,赴法時並未與法方或軍方人員談及此事;若有這種案子的話,他認為國安會不可能未掌握此事;但他強調,自己沒有受法方委託。被問及「是否曾關切此案」?羅致政表示「沒辦法評論。」

依照2021年2月11日聯合報報導,台灣海軍政策上已經決定,由中科院作為康定級性能升級方案的主承包商。聯合報報導引述消息來源稱,法國方面也向台灣提出相關方案,並已批准輸出許可,但期限只到2021年六月,希望藉此壓力促使台灣確定方案並排入預算中。聯合報稱,法國方面為康定級的提升項目包括雷達、聲納、輪機等(都是康定級原本就由法國提供的部分),不包括武器系統;而法國的提案也曾包括由台灣中科院負責武器系統升級,但法方報價每艘就需要11億新台幣(應包括修改升級康定級原有作戰系統,並與中科院的海劍二型防空飛彈系統整合在一起),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先前台灣已經向法國購買的「DAGAIE MK2干擾火箭發射系統升級」的費用(在2020年決標,由法國DCI.DESCO公司得標得標,預算8億155萬1103元新台幣,2023年1月底完成)。如果採用法國方面的完整提案,包括法方升級雷達、聲納、輪機並整合中科院開發的防空飛彈,每艘升級的總成本約需100億新台幣(3億4000萬美元),所費不貲。「聯合報」稱,中科院方面提報的康定級升級案,包含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全案六艘報價為200多億新台幣,只有法方的三分之一。

不過,實際上中科院和法方提報的升級案範圍不同,並不能直接比較。法國的提案主要是針對艦上平台輪機以及雷達、聲納等原本就是法國原裝的系統進行升級;如果還要加上法國原裝的武器系統(例如Aster-15防空飛彈、戰系升級等),價格勢必大幅加碼,以往台灣與法國在2000年代後期(陳水扁執政後期)接觸時,法方對Aster防空飛彈系統的報價就讓台灣倒抽一口氣。由於升級雷達、聲納等都牽涉到與艦上原裝法製戰系的整合,中科院不可能在沒有與法方合作的情況下去動這些系統───除非將艦上原本的法國系統換掉,但這樣工程浩大,中科院既沒有現成方案,價格也不會比法國佔優勢。

聯合報報導稱,此時海軍要求康定級升級案採用垂直發射系統;先前規劃的是斜射架,但這會破壞艦體匿蹤,而且使飛彈發射角度大受限制。中科院向美國購買MK-41垂直發射器來試射海弓三、海劍二防空飛彈之後,才取得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的完整相關技術。

在2021年4月22日,媒體「毅報」報導,原本海軍委由中科院執行拉法葉艦升級案,先就2艘進行「穿艙佈纜」改造, 台灣海軍當時曾一再向立院保證執行情況良好;沒想到國安會於2018年7月安排立委前往法國考察後,海軍卻成「嫌貨人」 ,向立法院重新力陳,拉法葉艦升級案「還是交由法方原廠來執行更為適宜」。 此外,此報導也指控,前一年海軍選擇由法國廠商執行DAGAIE干擾彈發射系統延壽升級,在電子戰系統確定使用法國貨之後,連帶著戰系也必須使用法國貨,是軍火界常見的「小案綁大案」。

依照2021年2月18日「上報」報導,台灣海軍近年逐一對康定級巡防艦的輪機控制、通信等項目,委託美國廠商進行升級後,會從民國111年度(2022年)起編列預算300億餘元新台幣,分8年為康定級進行防空與戰系性能提升案。「上報」稱,此案由中科院擔任主成約商,與法國Thales集團合作,將中科院研製的防空飛彈系統(海劍二、海弓三等,以及相關的「迅聯」後端系統)整合到康定級上,並使用美製MK-41垂直發射系統。

「上報」引述軍方人士稱,康定級加裝中程防空飛彈的性能提升案,早在2016年以前就開始規劃;當年台灣海軍與法國Thales集團(原Thomson-CSF)談判,規劃的就是將中科院研製的防空飛彈系統與配套「迅聯」戰系安裝在康定級艦上,打算在康定級艦首安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B砲位平台(軍方人士稱B砲位深度足夠)。日後「上報」稱,台灣最初向法國購買康定級時,因沒有購買配套的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原本艦首B砲位預留安裝垂直發射器的空間就挪作他用,改成官兵的生活空間;若要重新啟用裝入垂直發射器,B砲位下方的空間也要隨之更動,連帶使艦首內的輸配電、纜線、消防等管線都要一起變動;此外,增加新裝備(垂直發射系統以及配套戰系、雷達)增加的供電需求,艦上供電系統也必須匹配。由於法國原廠才擁有變更平台設計的知識產權以及詳細技術資料,因此這些變更都必須獲得法方同意,並在法國的技術協助下進行。一開始,包括將中科院「迅聯」戰系以及國產飛彈系統整合到艦上,並與原本康定級戰鬥系統相容,同時升級雷達與電子戰設備,法方開價甚高,每艘達1.3億歐元(超過新台幣50億元)。當時中科院迅聯專案的研發專案也才剛啟動,因此台灣海軍並未急著定案,而是持續與Thales集團在台分公司洽談。

「上報」稱,在這段時間,台灣海軍陸續與美商L3Harris簽署合約,針對康定級輪機控制、通信等次系統進行整合提升,並都達成作戰需求,這讓Thales集團感覺到壓力。由於這段期間台灣推行「國防自主、政策,包括台灣空軍AT-5高級教練機、海軍IDS潛艦的戰鬥系統都由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進行,因此法商也循這個模式與中科院合作,提出整合了中科院產製的防空飛彈以及迅聯系統的升級方案,六艘總報價為300億餘元新台幣,並表示若台灣海軍找到其他國際廠商報價更低的話,他們願意退出。「上報」稱,台灣海軍與美國、英國廠商接觸並評估後,也認為法商提出方案報價最低,經台灣國防部核定後,開始進行相關的規劃作業;同時,法方廠商也向法國政府申請相關出口許可,包括艦體平台的改動、原法製戰鬥系統軟體升級等輸出許可。

依照原先台灣海軍規劃,配合「迅聯專案」期程,康定級巡防艦的防空飛彈與戰系性能提升案,會在2021至2029年度執行,中科院與Thales集團也簽署了合作備忘錄(MOU)。然而,由於受到「迅聯專案」進度落後、海弓三防空飛彈期程延後一年,加上2020年臨時向美國購買岸置型機動魚叉攻陸飛彈系統,使得康定級艦的升級案順延一年,從2022年展開。雖然順延一年,負責的中科院同意先代墊此案的前置作業費用,因此相關工作仍能進行。

「上報」稱,康定級防空系統與戰鬥系統提升案的預算,只包括系統整合以及現有裝備(雷達、戰系等)的性能提升,並不包括購買MK-41垂直發射系統、防空飛彈以及配套相位陣列雷達等費用。此時,MK-41發射器與海弓三防空飛彈已通過作戰測評,而海劍二此時仍以中科院自製的垂直發射系統進行測試中;如果海劍二要整合到美製MK-41,必須獲得洛馬集團授權以及技術轉移。目前中科院正盡快進行海劍二飛彈的測試,也正與洛馬集團商談技術轉移以及授權費用,在2022年康定級升級案啟動前,讓各項相關的次系統都能到位。

依照2021年2月21日「上報」報導,由中科院負責的康定級升級案,也會面臨跟同時期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相同的問題;如果海劍二等中科院的飛彈系統要配套中科院自行研製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重量、功率需求都必須在康定級艦體載台能承受的範圍內(先前中科院提供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體積重量都超過海軍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規定的上限)。以2014年7月海劍二防空飛彈安裝在濟陽級巡防艦的淮陽號(FFG-937)進行海上測試為例,當時配套的被動相列雷達安裝在直昇機庫上方位置,而用來支持雷達的後端以及供電等設備,塞滿了直昇機庫。由於康定級升級案要在2022年啟動,如果找不到適合的相列雷達系統,海軍只能先選擇用現有系統與迅聯防空系統先進行整合(例如海劍二試射階段使用中科院「野戰防空相列雷達」作為配套雷達),再作下階段的規劃。

依照2021年4月14日「上報」報導,台灣國防部日前審核通過,從明年度(2022年)起編列320餘億新台幣,位康定級巡防艦進行作戰系統、防空武器升級,由中科院擔任主承包商,再由中科院與法國Thales集團簽約執行。「上報」稱,台灣海軍最早計劃分兩階段執行康定級升級案,第一階段先挑選一艘當原型艦進行升級改裝,測試驗證通過之後,第二階段再對後續5艘進行性能提升;但由於兩岸關係日益惡化,考量加快期程與技術專利等問題,加上考慮納入中科院的國產防空飛彈,因此決議這次升級案採用「一次到位」,採取由中科院承包但實際上以Thales集團為主的方式執行。在評估期間,美國廠商不斷向台灣海軍表達有能力與技術來升級康定級;但最後基於知識產權等因素,台灣海軍仍決定與法國廠商合作。由於康定級升級案金額龐大,自然成為各方勢力角力焦點;近期媒體有許多雜音,繪聲繪影指出外部勢力介入康定級升級案,變成「名義上是中科院承包,實際上都是法國人執行」的「假國造」,「法商吃肉我方只能喝湯」,這些新聞多是來自美系代理商的小動作,目的自然是阻止法國廠商重回台灣軍火市場。 

2021年4月7日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質詢中,立委馬文君在書面質詢紀錄中記載,傳聞中科院與法國將於五月簽署康定級升級的合約,由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合約執行中,除了海劍二飛彈以及戰系性能提升由中科院執行外,其餘包括雷達、聲納、輪機等,都透過中科院向法方採購,合計總預算約三百億元新台幣。依照2021年5月10日聯合報報導,台灣跟法國即將簽署關於康定級巡防艦升級的合約。

依照2021年5月10日聯合報報導,引用知情人士稱,原本中科院質行的「迅聯專案」新一代艦載戰鬥系統不僅用於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震海專案」,也能用來升級康定級艦;但高層已經指示康定級升級案由法國方面執行大部分升級項目,中科院僅負責海劍二飛彈。聯合報稱,負責研發的業務人士表示,康定級升級案轉向法國,不僅會排擠海軍「承海計畫」的11艘「高效能艦艇後續艦」的最後5艘的建造預算,也讓迅聯專案研發成果無法部署,「震海專案」戰系也將因此轉向外購,已經投資「迅聯專案」的60億元研發預算將「血本無歸」。

在2021年6月下旬,有消息傳出六艘康定級升級案的總經費從原評估的300餘億新台幣,上漲到400餘億;對此中科院在6月21日回應,指全案海軍尚未正式委中科院處理。

在2021年9月,台灣國防部將民國111年度(2022年)國防預算送交立法院。其中,海軍首度為康定級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編列預算,總額431億5990萬元新台幣,自從民國111年至民國119年度(2022~2030年)共計9年,升級範圍涵蓋戰鬥管理系統、雷達系統、防空飛彈系統(中科院研製的海劍二垂直發射防空飛彈)。此案首先升級一艘作為原型艦,包含前期系統整合測試與規劃、實際施工改裝與測試評估,總共約需三年;原型艦通過測試評估後,再陸續進行後續艦的升級(應是配合各艦塢修進度實施),總計在9年時間執行完成。台灣海軍表示,康定級艦戰鬥管理系統升級案可大幅提升此型艦防空、反飛彈作戰能力,且在多重威脅環境下,可有效進行各類型作戰並防衛自身安全,強化艦隊防空及反潛作戰能力。

2021年11月29日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審議民國111年度國防預算的議事中,多位國民黨立法委員提出質疑,包括預算太高,全案期程長達九年,以及此案由中科院辦理,但中科院是否有能力對該艦的法式系統進行研改...等。海軍參謀長蔣正國接受質詢時表示,此案由中科院作為主合約商,(國外)合作廠商「我們知道,但不便公開說明」,外商的輸出許可「均已獲得」;明年(2022年)是評估階段,海軍必須找國外廠商一起合作,簽約需預付款,明年作勘艦評估(此案2022年度編列10億新台幣)。蔣正國表示,拉法葉艦是找法國原廠執行比較適合。有立委隨即追問「所以是法國?」,蔣正國則堅稱,目前還是在作規畫,沒有限定哪個廠商執行,但評估是法國原廠來執行最為有利。中科院院長張忠誠則回答立院,此案包含自製、外購,技轉的整合,中科院都已規劃好了,包括許多中科院成熟裝備系統,「所有飛彈系統都由中科院負責」,且「法製裝備可以指揮我們自製武器」;由於因涉及很多整合工作(法國戰系結合中科院的飛彈武器系統等),因此原型艦含測評就要3年。

依照「上報」2022年1月27日的報導,「康定級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是由台灣方面與法國軍備總局(The 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rmement ,DGA)進行洽談,法方同意台灣的提出需求後,再由DGA委由法國造艦局(DCNS,實際上已經改為海軍集團,Naval Group)針對戰鬥系統性能提升等項目細節進行商議,此案屬於軍售案層級。「上報」稱,法方負責此案的執行人員已經陸續抵達台灣。其中,法方計劃主持人是法國海軍退役校級軍官,具有專業技術背景以及潛艦專業背景,因此台灣方面相當禮遇法方計劃主持人。上報稱,中科院曾主張應比照海軍「劍龍級潛艦性能提升案」以及空軍「寰展案」,由中科院作為主合約商,但這些案子在執行上發生許多狀況造成進度延宕,因此台灣海軍堅持由法方來主導全案,再整合中科院研發次系統與防空飛彈。

「上報」稱,法方規劃的康定級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會納入中科院研發的迅聯作戰系統,主體為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以及中科院的三維電子掃描雷達(「野戰防空相列雷達」衍生型);而海劍二會整合在中科院以「華揚計劃」研製的垂直發射系統。「上報」稱,為避免觸及向美採購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相關知識產權,並且為了便於與法國戰鬥系統整合,法方同意提供部分技術來修改中科院的垂直發射系統。此次升級會在康定級B砲位空間裝置32管海劍二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

「上報」稱,康定級升級案總共分為三階段,分別是前期準備、首艘原型艦改裝與測試評估,以及後續五艘陸續進行改裝。第一階段是由法方與台灣方面(含中科院與海軍等)人員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在2022年執行,包括系統整合測試、船艦結構勘、設計改裝方案並繪製施工圖,並進行改裝工程評估;一旦可行性評估通過之後,就進行第二階段原型艦改裝施工(2023與2024年),同時也進行垂直發射海劍二防空武器系統的海上測試;原型艦改裝完成後,在2025年進行試航以及全艦作戰測試評估,包括海劍二防空武器系統的最終作戰測試評估。如果通過測評,就進入第三階段,依序執行後續五艘康定級艦的改裝升級與測試驗證,從2026至2030年以每年一艘的方式分年執行。

此時,「康定級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確定會從法國採購3項裝備,另有2項裝備採取技術授權共同研發, (應是將雄二反艦飛彈和海劍二防空飛彈整合到升級的戰系中)。

依照2022年12月10日「上報」報導,台灣海軍康定級巡防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選定二號艦西寧艦(PFG-1203)作為原型艦;此時,第一階段系統整合測試、船艦結構勘驗、設計改裝方案並繪製施工藍圖,以及改裝工程評估等工作,都已經完成。擔負合約主承包的中科院日前已經邀請台灣各船廠代表登上西寧號(西寧號在2022年8月底先在中信造船廠進行了一輪基本檢修)勘查艦體以及之後的換裝工程項目。

「上報「稱,此升級案實際上由法國國營海軍集團(Naval Group)主導,也就是原法國海軍造艦局(DCNS);由於海軍集團代表法國政府,該案被定位為法國對台灣的軍售案(政府間交易),而不是純粹的商購案;為此,海軍集團在2022年初在台北設立專案辦公室作為執行單位,工作項目涵蓋康定級升級工程(包含法國原廠的戰鬥系統與雷達升級)、人員訓練,以及日後台灣本地船廠執行後勤維修的相關技術轉移以及工業合作。「上報」稱,在改裝工程中,艦首B砲位甲板要切開,加裝中科院「華揚計畫」開發的垂直發射系統共32管,除了裝填海劍二防空飛彈外,也可發射法製防空飛彈(型號不詳);連帶地,軍艦前半部的內部空間與管線(電纜、消防水管等),都要進行變更。在此次升級中,配合更換新戰鬥管理系統,艦內大部分電纜、管線都要重新鋪設;且由於更換新雷達等電子系統,也會換裝新的桅杆(FRP玻璃纖維強化塑膠材質),外型類似新家坡可畏級(Formidable class)巡防艦的桅杆。

在船廠方面,「上報」報導,台灣可執行康定級升級案艦體平台改裝工程的船廠,只有台船與中信造船兩家;主承包商中科院是以72億元新台幣的預算進行「船艦載台性能升級」招標(平均每艘約12億),採最有利標來評選船廠,預定2023年第一季進行招標,若順利決標則可望在2023年第二季展開改裝工程。一般認為台船是公營企業,規模最大,且目前執行IDS潛艦原型艦建造工作,與中科院專案人員多有配合,所以在康定級升級案具有絕對優勢。

在2023年2月7日,自由時報報導,軍方人士稱康定級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在日前完成決標,首艘接受改裝的西寧艦在2月底啟動工程(然而實際上之後首艘接受改裝的是承徳艦)。在2023年2月初,新聞報導台船獲得海軍「康定級軍艦-船艦載台性能提升案」合約,自今年(2023年)年底開始進廠更新設備與做維修,預計7年內全部完工,全案預算共70餘億,在2月內正式簽約。此案因是軍事艦艇的維修案,台船依例不會發布重要訊息,全案由海軍是委託中科院辦理。簽約後,台船預計在2023年中先領到合約10%的簽約金,開始進行維修更新案的規劃以及長期採辦備料等前置作業,首艘將在明年(2024年)中進廠維修更新,預計後年(2024年)第三季完工,屆時台船累計收款可達全案三成,全部6艘預計民國119年(2030年)第二季完成。

依照2023年5月16日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在聯合報的撰文,法國在2022年夏季批准海軍集團對台灣海軍康定級巡防艦進行中期性能提升案,包括提供SETIS戰鬥管理系統與CAPTAS-1主/被動拖曳式聲納陣列等,但拒絕出口Thales集團的雷達系統(如SeaFire),甚至還禁止了繼續對台輸出台灣已使用多年的STIR系列射控雷達,這導致台灣海軍無論是繼續建造沱江級飛彈巡邏艦或者2023年啟動的新一代輕型巡防艦案(另有專文介紹),都只能另覓射控雷達(替代方案應為意大利產品,意大利已經批准對台輸出OTO 76mm快砲的DART/STRALES防空套件,包含配套的射控雷達);這顯然跟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政府基於國際情勢考量(如2022年開始的俄烏戰爭對歐洲與全球經濟的影響、考量到法國在中國的經濟利益以及控制台海危機的風險等等),希望同時跟西方盟國與中國維持較平衡關係、不與中國市場完全脫鉤有關。然而在同時間,英國卻不斷提高對台灣的軍事技術支持,例如對台灣執行的IDS自製防禦潛艦案輸出各種潛艦用紅區關鍵裝備並提供關鍵工程技術協助(包括BMT公司的協助);此外,英國也批准對台灣提供BAE Systems的Artisan三維對空搜索雷達(英國自用型號為Type 997),康定級升級以及輕巡防艦案都會使用此種固態電子掃描三維雷達。

在2023年12月底,媒體披露承徳艦(FF-1208)拆光了艦上武器與電子裝備進入高雄港的照片,隨後該艦進入台灣國際造船高雄廠區。依照2024年5月11日自由時報報導,軍方人士透露,承徳艦是首艘接受戰鬥系統性能提升計畫的康定級艦,2023年年底就將76快砲、海欉樹飛彈、對空搜索雷達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方陣快砲等武裝全數卸下,僅留下導航雷達,202024年則會安裝新系統並測試。

依照政府採購網資料,法國公司DCI.DESCO連續在2023與2024年獲得台灣海軍司令部「艦艇戰系載台零附件」合約,標的屬於「結構金屬產品及其零件」,兩次都是限制性招標,只有DCI.DESCO一家參與。其中,2023年的合約開標日是2月6日,公告日2月18日,預算與決標金額均為19億6380萬元新台幣(需求數量1),履約日期是民國112年(2023年)2月6日至至民國114年(2025年)12月31日(預估)。2024年的合約開標日是1月18日,公告時間2月16日,預算與決標金額均為24億9120萬元新台幣(需求數量1),履約日期是民國113年(2024年)1月18日至民國115年(2026年)1月18日(預估)。DCI-DESCO公司為法國國際防衛諮詢公司(Defense Conseil International,DCI Group)下水機構,而DCI是代表法國國防部的海外營運商,因此這兩項採購案顯然與康定級有關,很可能是康定級升級案的先期採辦備料。

意外事故

在2010年11月於1日上午,康定級的昆明號(F-1205)從左營軍港出發航向台灣西南海域,在上午11時20分左側柴油主機發生漏油,因為溫度過高而產生火災,溫度達攝氏500度。艦上損管人員花了20分鐘左右撲滅火勢,無人傷亡。這場火災 是康定級服役後第一次失火,導致昆明號左主機控制管線與設備損毀,損失超過100萬新台幣。隨後昆明艦以未受波及的右主機返航,事後初步調查顯示左側主機潤滑油管線夾因為老舊而鬆脫。此一意外發生後,台灣海軍隨即檢查所有康定級艦上的相關組件。

在2016年2月1日上午10時,康定級的承德艦(1208)於高雄、左營附近海域執行維修後試航任務時,後主機艙因潤滑油管路夾鬆脫,導致高溫的主機滑油外洩,後主機艙先是冒煙,隨即閃燃起火燃燒,將一名正在後機艙進行維修作業的油機上士燒傷;附近人員立刻拿噴滅火器救災,迅速撲滅火勢。此次意外並為對艦上主要設備造成損害,只有一人受傷。

在2021年1月16日,康定級的西寧號(FF-1203)從母港左營出航執行任務時,左側俥葉在左營軍港出口附近碰觸不明物,俥葉受損;西寧艦隨即返港靠泊,經檢查發現左俥葉部分受損,其餘都正常。西寧艦稍後安排進塢,由台灣海軍自行更換受損俥葉。依照媒體報導,當時西寧號異常偏離航道,靠近軍港南防波堤淺灘,左側俥葉的葉片觸底被打斷,船艦失去戰備能力;稍後海軍派出水下作業大隊在事發水域搜尋,已尋獲被打斷的兩片俥葉。先前在2015年10月6日,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子儀艦(PFG-1107)也在同一水域觸灘,造成聲納音鼓護罩受損;海軍稱當時是一位剛訓練完畢的新進人員掌舵,可能因經驗不足,將艦長下達右舵的指令聽成左舵,導致事故。但為何6年內在同一水域發生2次觸灘事件,這才是應該探討的重點。前海軍軍官呂禮詩在媒體表示,編制完整的主戰艦艇,在海軍最熟悉的航道、康定級艦的駐地,仍然發生觸灘海事,且6年內在同一水域發生2次觸灘事件,應該好好檢討問題癥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