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自製防禦潛艦(海昌計畫)
(Part 6:生產準備/船廠人員訓練)
台灣造船廠(原中國造船廠)在2002年10月公開的「潛龍計畫」所完成的潛艦結構施工模型,陳列在高雄廠區。
左為包含魚雷管的艦首段,右為安裝輪機的耐壓殼段,這兩個部位是潛艦耐壓結構體中施工最困難的部位。
台船為了準備潛艦建造工作而預先試研製潛艦耐壓殼圓筒段船段,用來進行水下爆震測試。
照片中,包括海軍聘請的外籍顧問、海軍海發中心人員以及潛修大隊等正在檢視這個試製的耐壓殼段。
2016年「焊接年會」上,中鋼發表該廠研製的HSLA-80高強度-低合金鋼材與HY-80高張力鋼板的
性能相比。相較於HY-80,HSLA-80由於含碳量極低,焊接時不需要預熱,大幅簡化加工程序
並降低人力成本。HSLA-80的整體性能相近於HY-80。
台船廠區為建造IDS潛艦而新建的潛艦專用廠房,照片中應為率先完工的主體建築──潛艦製造廠房
(又稱船段製造工廠)。 此照片出現於2020年11月初。
2020年11月24日,IDS潛艦在台船高雄廠主持開工儀式當天,蔡英文總統也為潛艦廠區的
設計及行政大樓舉行揭碑啟用典禮,稱為「海昌大樓」。
IDS潛艦的船段製造工廠,攝於2020年11月24日IDS首艦開工典禮當天。
(上與下)2021年12月2日莒光園地節目中出現的台船高雄廠區潛艦船段製造廠房建造過程中的畫面。
(上與下)台船高雄廠區潛艦製造廠房,攝於2022年7月23日。
台船高雄廠區建造的新廠房,潛艦各個耐壓殼分段與結構在裡面組裝完成,並從此下水。攝於2022年7月23日。
IDS潛艦項目包括「水下爆震」測試以一個由HSLA-80
CRHS56高張力鋼板製造的仿潛艦耐壓殼結構
進行,台船稱之為「大白球」。此為「大白球」在台船高雄廠碼頭下水、準備拖往測試海域的照片。
此畫面公布於2023年9月28日首艘IDS潛艦命名下水儀式當天。
IDS潛艦項目「爆震測試」使用的耐壓艙段結構從台船拖出海的照片,注意岸上台船的潛艦廠房
此時仍在建造。畫面公布於 2023年9月28日首艘IDS潛艦命名下水儀式當天。
(上與下)IDS潛艦項目水下爆震測試的畫面,是在台灣東部海域進行。
──by Captain Picard
(Part 5:立法院預算審查以及專案報告)
(Part 6:生產準備/船廠人員訓練)
(Part 7:關於蔡英文總統、海軍司令黃曙光、台船董事長鄭文隆)
(Part 9:韓籍崔姓與池姓顧問事件/立委馬文君洩密事件)
潛艦生產廠區規劃(2018年)
由於潛艦國造的過程為機密,目前台船正在興建負責建造、維修潛艦的「綜合廠房」(2018年底完成)與「潛艦建造專區」(2020年完成);不同於水面艦的建造工作,潛艦製造全程在室內廠房進行(外界與衛星無法探測建造進度以及判斷潛艦的構型、技術與設備來源等),建造完成後直接打開廠房大門經由軌道下水,下水後也會在較隱密的碼頭進行艤裝作業。除了「造修合一」的潛艦廠區之外,相關設施還包括「測試平台」專區,用來進行潛艦上各種機電設備(不含作戰裝備)的整合測試,例如空調等輔助維生設備的運作以及與潛艦主動力的聯合運作;這些設備必須先通過陸地聯合調整測試,之後才能裝艦。依照2018年8月13日「上報」的報導
,台船透過美方牽線,已委由日本潛艦製造商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相關部門的退休人員組成潛艦建造廠區評估小組,針對台船選定的潛艦建造/維修廠防預定地進行勘察與建造評估,並在2018年10月向台船提出評估建議書。建議書內容將包括廠區建造工程需要注意的專業事項、計算廠區需要的生產機具設備數量以及位置。由於潛艦廠區需要保密,因此外觀上與其他廠區大致相同,但內部車間與產線佈局與一般生產水面船隻的廠區大不相同。此外,潛艦設備測試平台專區的規劃書也由日本專家撰寫。台船會根據日方提出的建議書,精算出設廠費用後,向海軍提出預算概估,然後由海軍向國防部爭取第一階段建廠所需要的費用。 依照2018年8月13日「上報」的報導 ,在建造潛艦最根本的焊接技術上,台船除了原有的德籍顧問之外,也透過日方競標團隊的管道,聘請了多位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潛艦部門退休技術人員,從2018年9月起前來台船,開始為台船培訓潛艦建造工作所需的專業焊接技術人員;而這些日籍技師在未來也將擔任IDS自製防禦潛艦進入建造階段後的焊接技術顧問。 在潛艦建造工程中,需要第一到第七級焊接技術,而日方前三菱、川崎重工技術人員會針對台船焊接人員逐一進行指導與訓練。其中,初級的日籍焊接技師於2018年9月直接飛抵高雄,隨後開始訓練台船招募的新焊接人員,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初級潛艦焊接技術訓練;通過初級訓練之後,再進行潛艦中級焊接技術訓練。每期訓練完成後,由台船的德籍顧問進行考試認證(含實際操作焊接驗證),通過測驗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訓練。若一切順利,2020年底首艘IDS潛艦開始建造時,台船將擁有數量足夠、具備基礎焊接潛艦壓力殼的人力;隨著建造工作推進,具有高級焊接技術認證的人員也會陸續加入建造工作,而台船的焊接技術人員也會隨著經驗累積以及訓練而具備足夠的焊接技術。 「上報」宣稱,由於台日雙方向來交流密切,且來台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潛艦部門人員對台灣都相當熟悉;基於這些優勢,未來潛艦組件如果台灣方面無法製造,可能會向日本採購,或引進日方技術在台生產。
台船潛艦生產專區 依照「上報」在2018年2月18日報導,2019年度建造潛艦廠區的相關預算通過後,台船規劃在2019年開工建造潛艦建造/維修廠房。台灣海軍先前曾聘請退休的德國、日本潛艦資深退工程師,到台船選定的廠區位置進行勘察,並提出多項建議與注意事項,台船據此再進行規劃。 台船潛艦生產專區分為「建造廠房」(又稱為「船段製造工廠」)與「綜合廠房」兩個部分,「修造合一」,鄰近台船2碼頭;廠房採用封閉式設計,建造期間廠房的外部機械門也將關閉,無法從外部或空中、衛星拍攝潛艦建造進度。其中,潛艦「建造廠房」是全新建造,廠址就是先前台船競標獵雷艦案時選定的位址,靠近台船2號碼頭。在競標「康平專案」獵雷艦案期間,台船與義大利Intermarine船廠商談合作事宜期間,Intermarine船廠就特別指出,依照台船廠區周邊環境,選定的廠址要實現無磁相當困難,因為獵雷艦必須滿足嚴苛的無磁條件,就連建造廠房的土地與附近環境都必須考量到無磁;爾後義大利Intermarine與美商洛馬集團選擇與慶富造船廠合作,並由慶富取得標案。而確定作為建造潛艦廠房的位址後,台船會先清除這個廠址的地上物,然後開工建造全新的潛艦建造廠房。潛艦建造廠房內部高度達45公尺。 此外,緊鄰「潛艦廠房」廠址的一間現有廠房,則被規劃成潛艦廠區的「綜合廠房」。這個廠房過去被台船用來建造大型貨輪的分段,近年來國際船運市場萎縮,商用大型貨輪的訂單減少,使得此一廠房遭到閒置。因此,台船就將這個貨輪分段廠房改為潛艦廠區的一部份,充分利用現有資產。改成「綜合廠房」時,內部除原有的設備外,也會增添其他新設備如立新彎板機等,以滿足生產潛艦的需要。 台船潛艦專區的「建造廠房」與「綜合廠房」都為長方形,兩個廠房內都鋪設軌道,建造期間潛艦的設備、組件、分段都是利用軌道車在廠區內輸送,建造完成後也經由軌道運送到廠房外,從2號碼頭的斜式碼頭下水。 此一「造修合一」專用廠房,設計最大容量可同時放置三艘潛艦(建造或維修),面積廣大,廠房地基需要近四千根地樁,而這也是建造廠房最費時的工程部分。 2019年5月9日,蔡英文總統在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海軍司令黃曙光陪同下,於高雄港出席海軍潛艦國造專用廠房動土典禮,許多協力廠商代表也參加,這代表台灣「潛艦國造」案即將進入實質生產階段。台船潛艦廠區的主建築包括「建造廠房」、「組合廠房」以及「綜合大樓」等三座,其中「建造廠房」有三個大門。潛艦廠房在2019年9月正式動工建造;若一切順利,可在16個月完成潛艦修造廠區的設計 ,並在2020年底完成潛艦廠房的建造。設計建造廠房的同時,具實際經驗的國外廠商也會派人來台灣幫忙訓練台船相關人員,為實際建造潛艦做準備;等潛艦廠區興建完成,就會先試做一個潛艦船段,測試台船人員的工藝及材料。在5月9日破土典禮上,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表示,台船公司自2016年12月展開海軍的潛艦合約設計,在2017年9月完成造型設計,2018年3月完成初步設計,2019年3月完成合約設計;破土典禮以後,就會開始建造廠房,並製作潛艦施工細部藍圖,興建廠房的同時也會在其他地方開始演練製造潛艦壓力殼的技術,等2020年 底廠房建造完成,IDS潛艦就會正式進入生產階段,首艦預計從現在起60個月後下水,78個月完成交艦給軍方。 台船總經理周志銘表示,首艘IDS潛艦原型艦總預算493億6170萬元新台幣,分7年動支(2019年到2025年),最高峰會在2021年達到113億元。此外,台船為這艘潛艦賦予非常特別的廠方船號,編號「1168號」,用意是相信國防自主一定「一路發」。周志明對媒體比少,潛艦所需主要裝備如推進器等,因考慮政治風險、政治情勢變化、國際間戰略考量,除了來自國外的商源,還有國內的備案;若潛艦國造推動順利,裝備籌獲沒有問題,基本上會按照計劃,預計2024年第3季下水、2025年底交艦給海軍,進行測試評估作業。周志明表示,「潛艦國造」首艦1168號交艦後,艦齡70幾年的海獅潛艦就可光榮除役;此後,海軍仍會保有4艘潛艦的戰力,之後將一艘艘增補;依照政府規劃,台灣海軍大概需要有8艘潛艦,當國造潛艦數量達到8艘後,劍龍級海龍、海虎潛艦就可以功成身退。 依照2019年9月5日媒體「上報」的消息, 台船建造IDS的「綜合廠房」與潛艦「建造廠房」,「綜合廠房」只需修改廠房內現有設備,以及增購若干機工具,就具備潛艦產製能量,因此此時已開始試運作;而專用廠房用來製造潛艦的各項機具也已訂購完成,預定2020年8月以後就陸續進廠安裝測試,然後在2020年底正式開始製造潛艦。「上報」表示,由於台船對於潛艦所需的特殊專業技術有所不足,因此目前已從國外聘請潛艦建造相關的資深工程技術人員來台指導;此時,已有來自美、德、日、韓、西班牙、印度等六國的技術人員參與協助,指導並帶領台船人員執行焊接等建造工作,台船人員從做中學,建立起本身的潛艦工藝技術能量。 日後台船新造的潛艦建造廠房就稱為「海昌工廠」。海昌工廠的土地、廠房設備都是國家投資,並不屬於台船的資產。
台船、中科院對於潛艦建造工作時數分配的紛爭(2019年) 依照2019年9月3日「上報」的信息,知情人士透露,台船就IDS潛艦建造標與中科院協調、並分配工作時數時,中科院竟要求過半的建造時數,台船方面認為非常不合理;與中科院協調無效後,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直接寫報告向國防部與國安會投訴。 知情人士指出,台船之所以的不滿,主要是潛艦國造IDS案從設計標到建造標,都是台船依照海軍的指導,從上到下費心費力,動員可用資源全力配合而完成的;只要是有關IDS潛艦的重要會議與談判,董事長鄭文隆都親自參與,並當場作出決斷,希望IDS能順利進展。反觀中科院雖為戰鬥系統主承包商,但是真正的裝備與系統選商決策,幾乎都是由海軍與美商洛馬公司決定;而且,中科院參與會議時,大部分由「神龍計劃」的孫姓執行長出席,最高也只有中科院副院長層級出席。中科院以戰鬥系統主承包商的姿態,就輕鬆分配到高額度預算,讓台船方面相當不快。 該名人士表示,台船取得價值25億9172萬多元台幣IDS設計標案,其中關於潛艦戰鬥系統委由中科院尋找美國廠商來規劃,就占了8億多元新台幣;部分關鍵組件與軟體由國內廠商與中科院試製,又占6億多元;台船發包給設籍在英屬直布羅陀的Gavron Limited公司進行潛艦合約設計,約5.8億元,因此台船本身在設計標中只分配到5億多元。然而,大部分潛艦設計工作以及設計建造潛艦專用廠房、洽談訂購機具設備,都是台船在負責,台船認為設計標的預算分配失衡;台船為配合國家政策,只能任勞任怨地辛苦將標案完成。 「上報」表示,IDS原型艦總預算為493億6170萬元,第一年(2019年)編列的75億1000多萬元預算,大部分是用於簽署潛艦製造機具與部分載台設備等合約,以及建造專用廠房所需的費用,而分配建造時數就關係到分配到的預算,分配到較多時數就是分配到較多預算。 該知情人士指出,台船與中科院協調建造時數分配時,中科院竟獅子大開口,要求過半的建造時數;在中科院提出的分配時數的使用單位中,包括一般行政單位等全部納入,這讓台船無法接受。台船認為,整個建造標案從動工建造潛艦專用廠房開始,到之後進入潛艦建造工作,從鋼板加工、焊接、船段結合等,台船都需要花費更多人力與物力來完成,因此分配的建造時數比例自然應該要比較高;而中科院的戰鬥系統都是委託美商洛馬公司整合,大部分戰系整合工作都是國外廠商在執行,中科院只是配合的角色。而且,中科院自行研發的軟體與設備並未納入IDS戰系中,若還要求過半的建造時數,根本不合理。 「上報」表示,中科院也提出各單位投入IDS戰鬥系統的工作時數分配,認為這是合理的計算,且態度相當堅持、不願退讓;在無法取得共識下,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就直接寫報告向國防部與國安會投訴,說明中科院不合理的要求。最後,在軍方高層出面協調後,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對於「上報」這篇報導,海軍司令部在9月4日上午記者會中,並未正面否認此事,只強調台船與中科院已完成關於潛艦戰系整合合約的簽署作業,目前專案執行進度正常。
潛艦生產廠房的建造工作 在2019年10月7日,「上報」報導台船在完成近4千根地樁地基工程後,於2019年9月初開始建造潛艦專用廠房。「上報」表示,台船向德國與義大利廠商訂購潛艦建造專用機組設備,在國外廠商配合下提前展開製造工作;月前台船等單位前往國外工廠,進行實地驗收後,部分機組設備將於年底運抵高雄。台灣海軍與台船已經向負責提供潛艦生產機具的各家歐洲廠商要求,加緊趕工,提前在2019年年底交付台灣。隨後2019年10月21日「上報」又報導,分別德國與義大利廠商製造的彎板機、自動焊接工作母機設備,此時都已製造完成,經台灣海軍與台船與聘請國際專業檢驗測單位前往原廠,進行現場製造彎板鋼板與焊接,已共同完成驗收,台船規劃在2019年底前運抵高雄廠區,並進行安裝的各項測試。依照2020年3月6日「上報」報導,台船與海軍海發中心向歐洲訂購潛艦各項建造加工設備時,都將期程往前提,為潛艦生產單位爭取更多時間進行船段試製工作,檢驗各項建造技術是否達到標準,在2020年底能順利啟動潛艦原型艦建造工作。 同時,海軍與台船也修訂了潛艦專用廠房工程的時程,比原訂計畫(2020年底)提前6個月,在2020年6月就完工,包括完成建造潛艦相關機具設備的安裝與測試工作。「上報」表示,由於潛艦專用廠房提前6個月完成,台船與建造潛艦專用廠房的工程顧問公司、營造商與各協力廠商討論時,各廠商表達扣除天氣下雨等因素,若要提前完成,許多工程進度都要24小時連續工作才能完成,假日不休連續趕工,而台船已同意加班趕工的方案;至於廠商和外籍顧問多出來的加班費用則依照按勞動基準法第24條規定辦理。依照「上報」在2020年3月6日報導,潛艦專用廠房的建造工作,台灣營造商依據日本技術顧問的規劃書來建造,建造過程中的監工、安裝廠房內各項電力與消防管線,以及安裝生產機具等等,都由韓國籍技術顧問負責督導(受顧於韓國SI公司)。
「上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潛艦國造IDS原型艦的細部設計與製造藍圖、施工圖等,在英、德、日本資深顧問與資深工程師協助下進展順利,預定在2019年年底可完成近9成的建造藍圖,2020年3月前可完成所有詳細建造藍圖以及裝備表,材料表及相關製造所需的各項資料。「上報」表示,先前各廠商訂出的交貨期程都比較保守,台船依各廠商訂出專用廠房完工以及建造IDS的期程。 依照海軍與台船的新計畫,潛艦專用廠房可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以及包含專用大型吊車、壓力殼自動焊接機組等各項生產設備的總測試;隨後,潛艦專用廠在2020年7月展開潛艦各項設備與系統之間的平台試測;同時,潛艦綜合廠房則開始進行一般性零組件的試製工作,並由海軍聘請的英國顧問公司(BMT)審核。一切就緒後,在2020年10月前正式啟動IDS潛艦原型艦的建造工作。 依照2020年3月6日「上報」報導,向歐洲訂購的部分自動化設備未受到歐洲疫情影響,已啟運來台,在4月中由海運抵達高雄。不過,此時台船的潛艦專用廠房尚未完工落成,所以這些設備運抵後無法進行安裝;這些機敏設備不能存放在露天區域,因此台船規劃先暫放其他廠房內保管,並派專人管理。台船重新盤點各流程後,與協力廠商與技術顧問達成協議,採取假日無休的連續趕工,讓潛艦專用廠房能在2020年5月底提前完成,然後在廠房內安裝各項主要自動化生產設備以及其他相關機械設備後,各項設備進行單元測試與聯合運作測試、校正,然後開始試製潛艦壓力殼的圓筒殼段,經檢測達到標準後,就會進入真正的原型潛艦建造流程。依照原合約,潛艦專用廠房要在2020年10月完成,完成後馬上進入建造階段;因此所有的前置作業與人員技術訓練,都要往前推6個月,才能符合建造潛艦的需要。依照「上報」 2020年3月15日報導,依照目前進度,潛艦專用生產廠房希望在2020年5月31日完工,且所有建造潛艦所需的機械設備組件都要到位完成安裝,從6月1日開始試車運轉;所有建造潛艦的機具設備完成個別測試與聯合測試後,就進入試製船段來,驗證各項建造潛艦的基本技術。 依照2020年4月15日蘋果日報的新聞,參與潛艦國造的資深人士透露,台船潛艦國造三棟專用廠房(船段製造工廠、組合工廠與綜合大樓)在去年(2019年)5月9日開工,此時廠房建造進度超前(原本廠房預計在2020年底前建成)。在2020年1月,台灣海軍潛艦小組就已警覺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可能衝擊建造進度,提前部署準備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並陸續啟動分流辦公。到目前為止,疫情並未影響造艦進程。而對參與潛艦項目的外國人員,台灣海軍也特別為他們申請延長在台居留時間,因此目前工作進度完全沒受疫情影響。此時,台船向國外訂購的潛艦機具設備即將抵達高雄港,並未因為歐洲疫情嚴重而擔擱。此報導稱,以目前的進度觀之,IDS潛艦原型艦提前在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卸任前(2024年5月20日)下水,並非不可能。照原本規劃,IDS潛艦原型艦在2024年6月下水,隨後拖至潛艦建造專用碼頭,花一年時間進行艤裝、調整測試以及航行測試等,在2025年交付台灣海軍成軍服役;知情人士透露,讓第一艘原型艦提前下水,已經成為造艦單位的目標;至於可以提前多久,仍在審慎評估中。 依照「上報」在2020年7月5日的消息,台船在2020年6月底完成潛艦製造專用廠房,7月開始將建造潛艦所需的各種主要生產設備(在5月初已經陸續從歐洲海運抵台)安裝到潛艦建造廠房,預定在9月前可全數完成,隨後開始進行各項設備的試俥驗測;若一切運作且認證順利、達到開工建造標準,經國外技協顧問作最後驗測合格後,首艘IDS原型艦可望在2020年11月初開工建造,在2024年第三季下水,2025年交付,由台灣海軍進行各項測試。
依照2020年11月2日聯合報報導,台船潛艦生產廠房規劃的三棟建築「建造廠房」、「組合廠房」以及「綜合大樓」,目前完成一座(應為主體的「建造廠房」),另兩座仍在趕工興建中;而IDS首艘原型艦則在11月內開工。2020年11月3日蘋果日報報導,海軍造船發展中心主任邵維揚接受專訪時透露,生產潛艦的機具都已經就定位,相關技術人員已都完成培訓,而首艘潛艦會在11月內擇日開工。而「組合廠房」此時正在趕工中,預計在2021年完工啟用。 保密安全措施
依照2019年10月27日「上報」報導,由於潛艦國造被海軍視為「重中之重」,不僅軍方安全保密上採最高規格管制外,參與設計建造潛艦的台船人員,除依「國防廠商安全管控機制」辦理境管外,在簽訂的保密條款中有還特別規範,不得進入中國大陸與過境港澳地區。「上報」指出,這是國安單位的建議,因港澳地區機場海關電腦系統都與中國國安單位有通報機制;即使港澳過境,只要是中國國安列管名單,都會被中國盯上請去「喝咖啡」,因此連國安軍情系統退役的人員都避免過境港澳,以免被對方清查出來而惹上麻煩。因此,現在台灣國安與軍情系統人員都不過境港澳地區,以避免行縱被中國掌握;對有關參與國防事務機密人員,若涉及最高等級的人員,國安單位都會建議保密條款中註明不要過境港澳地區。因此,台船參與IDS機密等級高者,都有不過境港澳的規定。就連到軍方人員到立法院報告潛艦案進度,軍方」僅有少數參與人員可進入,包括立委在內,所有與會人員都不得攜帶手機入場。 依照2020年4月1日「上報」報導,IDS潛艦案的資料與人員安全管制,是依照國安會與國防部制訂的最高規格來設計,由國安會副秘書長陳文政召集國安局、國防部成立專案小組,負責各項督導與安全查核事項。在電腦資料方面,台船潛艦發展中心專案辦公室以及海發中心辦公室的電腦,基本上都採用封閉式網路,與外界網路實體格離;兩處辦公室之間有專線進行資料聯結,兩處前端都設有保密器與偵測器,利用網路傳輸的資料都先進行加密,接收方收到後再解密還原使用;若傳輸專線探測到異常流量,系統會立刻示警、由監控室追蹤原因,並立刻切斷傳輸工作。台船潛發中心以及左營海發中心兩處潛艦辦公室的電腦,都沒有插入外部儲存裝置(如隨身碟)來讀取或輸入資料的接口,且每台電腦都有權限設定。 在人員安全查核措施上,在工作規範以及與外籍人員簽署的合約中明訂,要如實登錄個人使用的電子郵件、行動電話、通訊軟體帳號等,並同意這些裝置必須被查核。專案人員的個人手機比照國軍規定,不得用中國製造手機,且手機要裝入軍方防拍照、錄音的軟體;安全單位會不定期抽查手機內的安全軟體,以防範洩密。進入管制區的人員不能攜帶行動電話,要統一放置在管制區外統一保管。安全查核小組會無預警到台船或海軍的潛艦辦公室,對個人手機等裝置,檢查是否有違反規定事項。所有參與IDS潛艦案的人員(含外籍的顧問與工程師),都不能將管制資料攜出辦公室在外作業;如果違反規定,對於台灣本地的人員(海軍、台船)是依法究辦,外籍人員的合約中則明文規定涉有刑責與龐大的違約金。台船的涉密人員出國公務或旅遊,都需經過核准與出境管制。
而新造的潛艦生產廠區的門禁安全管制,也會區分不同等級的管制通行證;例如,建構潛艦專用廠房等機密等級高區域,四周都會安裝監視系統,系統內含人臉辨識軟體,可從攝影機影像中辨識出區域內外出沒的人員;一旦辨認出未經核準的人員,該系統會立即發出警訊,由控制中心通知安全警衛前往處理,以防範外力的潛入。
潛艦耐壓殼試製 同時,台船與台船在外籍顧問指導下(台船聘請的顧問包括英、日、韓等,海軍則聘請海軍聘請德、美、西班牙等),開始試製潛艦耐壓殼的一小部分船段,驗證潛艦焊接技術。潛艦耐壓殼由圓筒殼(Cylindrical Shell)、半球形殼(Dome End)及圓錐殼(Conical Shell)三種結構所構成;此次台船試製的部位是圓筒殼船段,以中鋼生產的HSLA-80高強度-低合金(High Strength Low Alloy,HSLA)鋼材,進行板材彎板及焊接接合作業。焊接潛艦的工作需要6G以上的技術認證,在外籍技術顧問協助培訓之下,此時台船己有部分潛艦焊接技術人員通過初級與一般級認證,但潛艦壓力殼彎板焊接每圈小環時一定要焊成真圓, 幾個小環再焊接成環面;如果耐壓殼施工不良而失圓,艦體結構在深海中應力會集中,四面八方來的水壓很容易使殼體瞬間崩裂。所以耐壓殼製作所需焊工等級要求極高,焊接前所需預熱的環境也有很高的標準。除要達到全圓形截面構型之外,焊接接合技術也是其重點。 「上報」指出,在台船試製壓力殼船段過程中,經X光發現焊接處有細處裂痕,資深外籍顧問此時正研究原因,究竟是焊接的預熱程序出問題,或者是焊接過程中造成。在開始正式建造前,台船會不斷進行船段試製,一面找出所有缺失,同時在過程中磨練受訓人員的技術,訓練出高階焊接技術人員,以符合建造IDS原型艦所需求的各項人員技術標準。 依照2019年11月17日「上報」報導,台船試研製潛艦耐壓殼圓筒殼船段時曾發生一段插曲。知情人士指出,因生產工業壓力槽聞名的屏東銘榮元公司也積極參與潛艦項目,為了展示該公司擁有生產潛艦耐壓殼的能力,已自費聘請外籍顧問、並搜集各國相關潛艦耐壓殼的相關數據與製造資料,以中鋼產製HSLA-80合金鋼材,製作縮尺的實體潛艦結構體模型。然而,台船在評選時卻將銘榮元公司排除,決定由台船自行試研製,這讓銘榮元公司相當不服氣而向政府陳情,表達此舉有違潛艦國造要提升國內相關產業技術與能量的作法,此時風波已平息。「上報」稱,台船在試製階段先要完整掌握耐壓殼各項製成的技術與流程,任何發生的問題與缺失都要瞭解,因此由台船自己負責為佳;未來在建造原型艦與後續的潛艦時讓協力廠商參與,台船才有能力與技術來督導與檢協力廠商,解決相關技術問題。 依照2020年3月6日「上報」報導,台船現階段聘用來的設計與建造潛艦專用廠房,以及培訓潛艦建造技術的外籍技術顧問,總計有100人以上。以試製潛艦耐壓殼的圓筒段為例,包含自動化焊接以及傳統人工焊接,自動化焊接設備也是由培訓合格的人原來操作。自動化焊接設備會焊接出符合標準的壓力殼圓筒殼段,內部仍由傳統人工焊接來完成。 依照「上報」在2020年7月5日的消息,台灣海軍與台船就潛艦「紅區裝備」的幾項關鍵組件,訪問並評鑑國內幾家具有承造開發技術廠商,並撥款交由廠商進行試研製;若能製造出關鍵組件並通過測驗、符合海軍規範,IDS後續艦將會採用部分國內廠商製造的關鍵性組件。 耐壓殼靜水壓與爆震測試 依照2019年10月21日「上報」報導,此時台船正在進行潛艦耐壓殼部位的試製,磨練加工焊接技術,並測試材料與工作程序。台船以中鋼為潛艦耐壓殼產製的HSLA-80板材進行彎曲軋加工,製成環狀,並由測試船載往台灣東部海域,將彎曲鋼板下沈到900公尺處,進行的「靜水壓」不斷裂測試,此時已通過兩次的測試。潛艦耐壓殼使用的鋼板的厚度達56mm,因此下一階段就是以厚度56mm的HSLA-80鋼板進行深水耐壓測試。 依照2019年11月17日「上報」報導,2019年9月台船以中鋼生產的HSLA-80耐壓鋼板來試造潛艦耐壓殼圓筒殼船段,經中科院在內外部安裝各項儀器,首度進行水下淺海爆震測試。該項爆震測試將持續進行,作為未來建造IDS原型艦的參考數據。這次淺海爆震測試是由中科院負責;先前台灣從未做過水下動態系統性能測試,中科院先建立數學模型去運算,並經過海軍外籍顧問核對,才確認首次水下爆震測試的參數,並就測試後發現的缺失,找原因並進行修正;未來還會進行深度更大的水下爆震測試。 「上報」表示,2002年中船自費進行「潛龍計畫」時,就有試造潛艦壓力殼段,包括機艙主馬達段、前部魚雷艙(含魚雷發射管)等,但當時並沒有下水進行測試,無法證明中船製造的潛艦耐壓殼段技術的可靠性。在台船得標的「潛艦國造委託規劃設計案」中,有6億多元是委由中科院、台船等國內廠商來研發試製部分關鍵組件,其中包括了潛艦耐壓殼圓筒殼船段(Cylindrical Shell)。透過水下的爆震測試,才能知道試製的圓筒殼船段的技術與品質如何。 「上報」表示,台船完成潛艦耐壓殼圓筒殼船段後,就由海軍海發中心、潛修大隊等相關測試人員,以及多位海軍聘用的德、英外籍顧問前往工廠,檢視台船完成的圓筒殼船段的各項數據與施工品質,然後針對中科院安裝在船段內外的各項測量儀器一一進行核對,以確保稍後進行水下爆震測試的完整性。 依照2020年5月5日「上報」報導,關於培訓台船生產潛艦壓力殼圓筒殼船段的焊接技術,在國外資深技師帶領下,台船人員已達施作圓筒殼船段需求標準;只要再次通過相關技術驗測,就意味台船技術人員有能力掌握生產潛艦所需的最高級焊接技術。依照「上報」在2020年7月5日的消息,台船用中鋼HSLA-80鋼板製造的試製正圓筒殼船段,已經通過中科院所進行的水中爆破測試,並完成在台灣東部海域進行900公尺深度壓力測試,證明此一圓筒殼段品質己符合潛艦需求。
(上與下二張)IDS潛艦項目水下爆震測試使用的裝置正在組裝。
(上與下)IDS潛艦項目水下爆震測試中,引爆水下炸藥的畫面
依照2020年11月2日「上報」報導,建造IDS原型艦的鋼板與焊接技術,經過一連串測試以及國外顧問認證後,被認為可以滿足海軍制訂的潛艦作戰需求規格。「上報」稱,IDS原型艦載台除部分的特殊鋼材從國外進口外,大部分結構都使用中鋼生產的HSLA-80高張力鋼板。為了測試中鋼HSLA-80鋼板的生產與加工技術是否符合潛艦壓力殼所需,進行了以下測試: 第一階段:以彎板機將56mm厚的HSLA-80鋼板彎曲軋製成環狀,由測試船載往台灣東部海域進行「靜水壓」測試,將環形結構放入深度450公尺以下,隨後撈起,檢查環形鋼板結構是否有裂痕或變形。 第二階段:台船培訓的焊接技術人員完成認證後,以焊接方式製作潛艦耐壓殼正圓筒段結構,再次放入深度450公尺以下的海中進行「靜水壓」測試,撈起後再以X光機等各項儀器,檢視耐壓殼正圓筒段的焊接處與鋼板,是否產生細微裂痕或變形。 第三階段:爆炸測試:利用從國外購買、在2020年5月初運抵高雄的自動焊接設備,試製出潛艦耐壓殼正圓筒段,內部裝置多項感測儀器,由船載到外海沉入水深50公尺以下,然後將分別在耐壓殼正圓筒段40公尺距離上、下、左、右等處引爆炸藥,然後檢視耐壓殼段外型的形變以及耐壓殼段內部各感測器探測到的讀數,判斷其抗爆震能力是否合格。 在2022年7月12日,「上報」與「菱傳媒」報導,在水下爆震測試作業中,台船以中鋼生產的HSLA-80 CRHS56高張力合金鋼板, 模仿潛艦耐壓殼不同部位,製作包含圓筒殼(Cylindrical Shell,模擬艦體中部)、半球形殼(Dome End,模擬艦首)及圓錐殼(Conical Shell,模擬艦尾)三種結構的測試艙,台船之稱為「大白球」。「菱傳媒」稱,先前台灣並沒有任何水下爆震測試的經驗與能量,因此先由中科院先以電腦模擬方式進行驗證,經外籍顧問確認後,在東部外海進行水下爆震實測;而中科院也在大白球內安裝各種電子系統、通訊系統以及感測器,實際紀錄爆震對「大白球」內部設備的具體影響;而爆震測試所需的炸藥包則由海軍水下爆破大隊安裝,裝藥量是模擬潛射533mm重型魚雷(如中國魚─6)。 「菱傳媒」稱,台船試製的耐壓結構在2019年9月首度進行水下(淺海)爆震測試後,經外籍顧問的認證,耐壓鋼板完全沒有變形,上面的焊道(焊接部分)送去螢光顯影測試,也沒有發現任何裂痕,顯示台船的潛艦焊工技術以及中鋼製造的鋼板水平都達標。在爆震測試中,測試團隊也準備其他幾種高強度鋼材作為對照組;有許多鋼材在水深100多公尺以下,即被水壓壓成麻花狀,但中鋼製造的HSLA-80 CRHS56鋼材完全符合標準;在數十波的海中爆震中,「大白球」內部所安裝的電子儀器均能運作正常,符合海軍潛艦的標準。中鋼生產的HSLA-80鋼板通過了CRHS 56B抗炸認證,其屈服強度也超過HSLA-80鋼板規範,被稱為56型鋼板。 改善自動焊接程序 依照2020年09月29日「上報」報導,為了確保IDS潛艦建造工作能如期進行,建造作業的每個環節,都請國外技協顧問再次計算並評估工程風險。「上報」稱,隨著IDS原型艦動工建造,海軍與台船聘用的外籍顧問,以及負責專案管理的國外資深技術顧問、工程技術師等,總人數會超過450位以上。國外技術人員陸續來台並完成14天法定隔離檢疫後,在2020年5月底開始在潛艦專用廠房指導安裝自動焊接、壓鋼等主要生產設備,同時也教導台船技術人員如何操作使用。受聘的多位主管級外籍資深技協顧問來台工作後發現,台灣治安與生活環境良好,也未受疫情影響而正常生活,且醫療健保優良,紛紛改申請在台長期居留工作,以符合台灣健保資格來納保。 此報導稱,台船檢視這些設備發現,建造潛艦前、後部的椎形船段時,由於不是正圓形,自動化焊接設備無法完全發揮快速準確功能;潛艦中間船段屬於圓筒殼段,前後則屬於椎形船段,各國向來都採傳統人工焊接技術。台船負責現場技術的彭姓主任遂質疑國外廠商技協顧問的專業度,因為該顧問認為可找到適合的自動焊接椎形船段的設備;彭姓主任透過國內廠商尋找顧問所說的自動化設備,結果此設備根本不存在。該廠主任隨即改口,表示可改用人工焊接椎形船段,但進度會延緩約半年以上;然而,由於採購合約明訂該設備在建造潛艦各船段可自動化焊接,若是因為將原訂自動化焊接改成人工而發生延誤,台船將不負擔責任,應由提供生產設備的廠商負責。 由於合約如此定義,該廠商的技協顧問只能設法解決問題,努力研究在結構有彎曲角度時,如何進行自動化焊接;該廠顧問研究以多角度固定架穩定有弧度的鋼板,經多次實驗,確認可讓自動化焊接設備正常運作,終於解決了椎形船段自動化焊接的問題。該廠的技協顧問遍查各國潛艦建造程序,並未有如此的技術工法,因此著手申請該工法的專利權;但台船彭姓主任表達此構想是由台船想出來的,因此要求共同持有專利權。研發製作此一程序所額外花費的1200萬元,台船認為應由廠商自行吸收;目前該筆費用因涉及共同持有專利權,台灣海軍計畫「買單」,才使國外廠商沒有走上訴訟程序,平息了爭議。
在2020年5月16日,「上報」報導,台船向義大利不同廠商購買、用來生產潛艦耐壓殼的相關設備,原計畫在2020年3月底分別由三艘貨輪經由不同的港口裝載上船,總共包括74只貨櫃以及幾組大件設備;然而在設備出廠啟運前一周,義大利情報單位接獲檢舉,指台船訂購的這些設備中,含機敏的管制技術;義大利情報單位遂通報國安單位,雙方人員一同到工廠進行檢查該設備(此時已打包裝箱),同時也通知義大利軍備管制單位到廠,對該項設備進行開箱查驗。這差一點這些主要設備無法運上貨船。 「上報」稱,海軍與台船接獲此訊息相當驚訝;當時疫情在歐洲快速蔓延,義大利疫情最為嚴重,是第一個封鎖全國的歐洲國家;在義大利上下動員全面防疫時,在台灣訂購設備啟運前一周突然出現檢舉,且是從情報部門發動,並選擇正要啟運的廠商,台灣方面懷疑背後動機不單純,目的就是要讓台灣建造IDS原型艦的設備無法離港,影響計畫的後續進度。當時,台灣海軍與台船向國防部與參謀總長黃曙光回報狀況外,並聯繫駐外單位與台船在當地駐廠人員,積極進行協調;而海軍與台船也進行沙盤推演,萬一部分設備無法順利離港,後續要如何處置。 所幸在4月初義大利當局檢查設備的過程中,義大利軍備管制單位人員拿著該廠提供的合約與輸出許可,一一比對資料、丈量設備的尺寸,以及檢查是否有敏感管制技術在其中,並沒有太多的刁難;最後,義大利方面判定「設備與合約規範相符」並放行,雖耽誤了幾天時間,但仍在規劃誤差期程之內。 在這個突如其來的狀況後,台灣海軍與台船不敢大意,因為不能保證在其他港口要載運的設備不會發生相同狀況,或者航行中會有什麼突發狀況;此後,台灣海軍與台船每天都緊盯AIS船舶自動辨識系統,追蹤這三艘或文的位置,其航行位置是否如原訂計畫船期;連2020年4月18日爆發海軍敦睦艦隊COVID19群聚感染事件、海軍忙得焦頭爛額之際,還是每天緊盯的這三艘貨輪。經過提心吊膽的37天後,這三艘貨輪在5月8日順利抵達高雄港並停靠在台船碼頭,台船與海軍潛艦專案小組人員前往檢查卸下的74個裝載設備的貨櫃與大型設備。隨後,負責安裝設備的外籍技術人員也陸續抵台,陸續完成14天法定檢疫隔離後,從五月底開始將這些生產設備安裝到潛艦生產廠房中。 依照2020年5月19日「上報」報導,這次潛艦生產設備在義大利遭到檢舉的風波,台灣國安單位認為並不單純,深入調查究竟是內部資訊管控、讓國外製造商生產設備時程被掌握;或是熟知內情的軍火商競爭角力,故意檢舉阻撓。「上報」稱,台船訂購建造潛艦耐壓殼的設備,都是由義大利廠商依台船委德國設計出的藍圖,送交義大利管制單位審查批准、取得輸出許可後,在2019年初才與台船簽訂合約,並開始產製這些客製化的設備,台船與海軍也是依合約前往檢視生產進度。由於這些設備分別在義大利不同城市產製,若租用專用貨輪載運,成本將太高,因此台灣方面選擇三艘定期從地中海開往亞洲的貨輪航班來載運這些台船訂購的設備,三艘貨輪分別停靠不同港口。鑑於2016年11月新加坡星光部隊在台受訓結束後,由貨輪託運的裝甲車於11月23日在香港靠岸被扣押,台船特別選擇沒有停靠香港卸貨的貨輪;無論是貨輪船號以及啟程日期,只有台船經辦業務人員與海軍人員知曉,相關資訊一律保密。 「上報」稱,檢舉的源頭是來自義大利情報單位,而不是管制審查軍品技術的單位,顯然檢舉者知道如果向情報與國安單位檢舉,一定會重新檢查這些出口產品(當初出口許可就是管制審查軍品的單位所核發);當時義大利疫情嚴峻全國封鎖,但檢舉者仍在設備準備啟運前檢舉,顯示是經過仔細的算計,目的就是要讓這些設備無法順利離港,導致IDS潛艦案建造期程延宕。 由於IDS從設計標到建造案的過程一直不斷傳出質疑聲浪,海軍懷疑是軍火商之間角力所造成;在選商與選設備過程中,除了台灣方面專業需求與輸出許可問題外,各大國防工業公司的專長也是決定的要件;這使得IDS潛艦案的戰鬥系統談判達2年之久,包含各種專業考量以及平衡美國各主要國防產業的利益,在2020年3月才真正定案簽約。不過在其他IDS相關設備方面,各軍火商之間角力不斷,競爭就從來沒停歇。因此,台灣海軍懷疑,這次檢舉事件仍有軍火商角力的陰影,企圖讓原先訂購的義大利設備無法運交,延誤IDS潛艦案期程,迫使海軍不得不重新選擇設備;國安單位深入追查背後究竟是誰在搞鬼。國安單位懷疑整個事件的源頭,還是因為內部資訊保密不確實,因此重新檢視安全管制措施上是否有真正落實。 2023年9月27日郭璽接受「鏡電視」訪問時表示,許多潛艦廠房所需的裝備,在裝船運往台灣之前都被該國國安單位扣押了;而當時郭璽他們就得去別的國家請假的貿易商,到當地成立新公司(可能是貿易商原有的舊公司),作為中介迴轉的第二個公司,把設備原製造商、台船公司、台灣海軍等都從交易中「脫鉤」,然後用假的箱子把被扣押的裝箱設備一個個換回來,裝載到散裝船上運回台灣。這類事情總統蔡英文、國安局秘書長顧立雄應該都不知道,所有事情應該只有四、五個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