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KO系列巡防艦(1)

 

左為德國自用的F123布蘭登堡級飛彈巡防艦梅克倫堡-西波美恩號(Mecklenburg-Vorpommern F-218),右為葡萄牙的

MEKO 200PN型達伽瑪級巡防艦的達伽瑪號(Vasco da Gama F-330),兩者都採用MEKO的模組化規格。

土耳其MEKO-200 TN 2B巡防艦二號艦TCG Kemalreis(F-247)

MEKO模組化巡防艦的系統架構,將船艦上的武器與電子裝備及周邊支持設施(電力、冷卻、信號等)

,整合成幾種固定尺寸的箱型模組,然後安裝在船艦預留的插槽位置。如此,船艦上的武器等任務模組

就能迅速抽換,不僅可減少船艦進行裝備維護時進入船廠的時間,也可透過更換裝備模組來滿足不同

的任務需求。

站內其他MEKO系列艦艇文章

德國:F-123布蘭登堡級巡防艦
德國:F-124薩克森級飛彈巡防艦
德國:K-130布呂舍威級巡邏艦
希臘:海德拉級巡防艦
澳大利亞、紐西蘭:紐澳軍團級巡防艦
馬來西亞:吉打級巡防艦
南非: 勇敢級巡防艦

──by captain Picard


 

(1)   (2)  (3)

MEKO的模組化概念

MKEO(MEhrzweck KOmbination,德文的「多任務組合」)系列巡防艦是西德的布洛.渥姆斯(Blohm & Voss),B&V)造船廠在1970年代初期開始發展的一種新型外銷用巡防艦,B&V在當時也與德國另兩大造船廠──「潛艦巨人」HDW和泰森北海(Thyssen Nordseewerke)組成德國巡防艦集團(GFC),一同拓展MEKO的外銷市場。

這種巡防艦使用了新穎的模組化設計建造觀念,盡可能地將艦上各種 功能相關的次系統與製成標準化的模組單元,再安裝到相容於這些模組標準的船艦平台上。艦上各種裝備 (如武器、電子系統、操作機台、電力系統等),連同相關的附屬支援設備(包括電力、冷卻、信號與消防管路等),均一同安裝於幾種標準規格的框架、符合ISO尺寸的集裝箱或者柵座(Pallet,即用於安裝操控台、戰術顯示幕、交換機台等電子裝備的活動平台)之上,形成完整的模組單元,並安裝於載台上預置的標準化基座與介面上;視模組的特性而定,每個模組單元均擁有標準化的 信號介面、電源管路、資料電纜、導波管、冷卻水、壓縮空氣、緩衝器等 ,火砲、飛彈等武器模組基座則設有備用彈艙、通風裝置、出入口並預留安裝射控系統的空間;如此完備的設計使載台在安裝各模組時不需要考慮一些囉唆而繁雜的附帶裝備,設計與拆裝均十分便利。例如,艦上武器、偵測系統以及桅杆等外部組件都安裝在B&V首創的標準化樹脂基座上(只有數種標準化的尺寸),構成一個完整模組,到時再像插錄音帶一樣安裝在載台的預置凹槽上。如果客戶決定保留某些凹槽,暫時不安裝任何裝備模組,則先在這些空的凹槽上安裝樹脂遮蓋板。前述設計概念被稱為功能單元系統(unction Unit System,FESF);由B&V設計的船艦,只要是沿用FESF概念與規格,都被列為MEKO系列的一員。為了制訂模組化基座的標準規格,B&V造船廠耗費了七年的時間,廣泛地蒐集各國現役水面艦艇的艦體,武器、電子、動力系統相關尺寸重量等資訊來進行研究,初步確立了安裝中口徑艦砲或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的標準規格(4.70mX4.0mX2.76m),這是B&V歸納出這類系統所需尺寸的最大公約數;而在1980年代,B&V又與美國海軍進行合作,最後確立了A(6.50mX5.30m)、AA(4.70mX4.10m)、AAA規格(4.10X3.50m)以及B等四種標準規格,同時也確定了標準的數位資料匯流排介面。 從為葡萄牙建造的MEKO 200PN開始,艦上每個水密艙段都各自備有獨立的通風、損管、輸配電與數位傳輸系統,首度實現了各艙段的功能獨立性。

如此高度的模組化就是MEKO魅力的來源。在以往,艦艇的研發必須先根據需求確立具體的性能指標,之後根據這個指標決定使用的裝備以及艦體規模,最後再依照這些需求與裝備設計一個艦體載台;因此,由於艦體細部設計需要等到需求與裝備定案後才能進行,因而拖慢了整個艦艇研發的週期,從擬定需求到首艦交付成軍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而對於MEKO而言,由於系統組件與船體都已經標準化,買主能依照模組預留空間定義的具體規格挑選適合的裝備,而不用在規格設計上大傷腦筋,故裝備的 研發、選擇與模組的建造能與艦體建造平行處理,等艦體完成後再把模組裝上去,甚至可以先開工建造耗時最久的艦體,再來設計製造所需的模組裝備,使得整個設計與建造時間大幅縮短 。以下一些具體數據能充分顯示MEKO模組化架構對於縮短艦艇研製時程的效益:為奈及利亞建造的MEKO-360H1整體工期不到14個月,最後階段安裝艦上六個武器模組與七個電子模組在八天之內完成;為土耳其建造的首艘MEKO-200TN亞維茲號(Yavuz F-240)從開工建造到服役僅花了25個月的時間,艦上近30個武器、電子模組與柵座在15天內安裝完畢;為葡萄牙建造的MEKO-200PN首艦瓦斯古.達伽瑪號(Vasco da Gama  F-330)從開工到完工下水只花了176天,在當時締造了建造最快速的紀錄。

由於模組化的安裝設計,故障的組件可立刻拆下整修或整組換新,使得MEKO的翻修、保養作業大幅縮短,如果不牽涉到重大的載台或動力系統損壞,一般 入塢定保、拆換模組所花的時間大概僅需數天至一週,大大地減輕了使用國海軍由於艦艇入塢造成的戰備空隙,能使艦隊經常維持在更良好的狀態。此外,如果要變更或生集裝備,在MEKO模組化系統架構下,新裝備及相關的附屬支持設備只要整合 符合規格的模組,安裝在規定的凹槽上,便可輕鬆地完成了裝備升級,,對平台的衝擊可降至最低。買主也可以購買不同的模組,就能迅速變更同一艘船艦平台的裝備構型,來擔負不同的任務。MEKO這種彈性優勢使她們能輕易與各種系統相容,以艦砲為例,目前所有的歐美主流中口徑艦砲,從義大利OTO廠 76mm快砲與127mm艦砲、美製MK-45系列127mm快砲到法國DCN CADAM 100mm 55倍徑快砲,都可以在各國MEKO系列巡防艦上找到。

不過,由於各模組的規格是統一的,代表裝備的選擇範圍受到限制,這是MEKO模組化設計最大的缺點。舉例而言,只能安裝海麻雀防空飛彈的模組基座,就不可能安裝更大型的區域防空飛彈系統;而安裝比基座等級小的系統,則會有多餘的空間產生。此外,用於容納裝備模組的集裝箱, 一定會比非模組化設計多佔用若干空間,並增加3~6%的額外結構重量;例如德國在規劃新一代K-130小型巡邏艦時,由於艦體規模有限,曾一度考慮放棄以集裝箱來構成武器、電子裝備模組的MEKO一貫模式,不過到最後決定還是繼續沿用 。當然,模組化的成本也比較高昂,在使用相同裝備的前提下,模組化船艦的造價會比傳統船艦增加5~10%。總而言之,MEKO的模組化設計只適用於一定體積重量以內的裝備;如果是某些專業複雜的核心任務能力,例如艦隊防空作戰所需的大型防空雷達以及作戰系統,艦體載台勢必得圍繞這些核心系統來設計,不可能當作可抽換的模組。

綜觀以上,MEKO之類的模組化設計,最大效益在於縮短日常維護的時間,對於縮短設計建造週期也有益處,也為任務彈性營造了基礎;然而,對於較具規模、作戰強度與艦艇分工程度高的大國海軍而言,他們原本就需要幾種分別擔負核心作戰任務的專業艦艇,而不是透過抽換模組來達成多功能,因此模組化的效益就沒有這麼明顯。

除了模組化設計之外,基於1982年福島戰爭的教訓,MEKO的艦體設計也格外重視縱向強度(實戰經驗顯示艦體縱向強度比橫向強度重要得多),故採用雙層隔艙壁與格子式縱樑等設計 ;艦體全部以鋼材製造,摒棄易融易燃的鋁合金,艦艇重要部位並以強化裝甲或功夫龍防彈板予以補強。MEKO的基本設計十分強調消防損管,艦體以具有氣密、水密能力的雙層隔艙壁分隔成許多獨立的水密艙區,每個水密艙區都有獨立的消防管路、幫浦與通風系統,消防總管路與配電線路採用縱向配置而非傳統的橫向配置,避免某艙室內消防總管路或電纜線路受損時,影響艦上某個區段所有的消防與電力運作。當任一艙室起火時,可立刻關閉該艙的通風系統,使濃煙無法透過通風系統蔓延到其他艙室。

在1980年代末期,B&V又將垂直獨立艙室的概念引進MEKO的設計,隨後便應用於新一代MEKO A系列巡防艦。匿蹤方面,第一代的MEKO對此並未有所著墨,不過爾後B&V花了很大的時間心血進行相關領域的研究,逐步改進,例如對MEKO的整體紅外線訊號進行了理論計算與模型實驗,特別是廢氣排放系統以及廢氣流與周遭雷達天線、艦體結構之間的交互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排氣管路經過的艦體艙室需要經過相關絕熱處理,通風管路也要經過精心的設計,而排氣管路的位置以及排氣口形狀也需要經過考量。這些研究最後在B&V於2000年代初期推出的MEKO A系列巡防艦上全面開花結果,此系列巡防艦擁有完善的整體匿蹤設計。

以下便分別介紹歷年來MEKO系列的主要成員:

 

MEKO-360

MEKO-360是MEKO系列的第一代產品,採用長船艛構型,艦首尖細並以大角度傾斜,船舷與上層結構連接處有一道折線,船舷本身亦有一道折角 。MEKO-360採用V字形雙煙囪,研究顯示此種設計能以較快的速度排放熱廢氣,日後此種特徵也被日後的MEKO系列繼續沿用。艦體中部到艦尾的舷寬變化不大,以利於艦內空間與直昇機甲板的佈置。艦首採用平甲板構型,整體乾舷較高,以減少海浪沖上甲板的情形 。MEKO-360系列先後獲得奈及利亞與阿根廷的訂單,以下便分別介紹:

奈及利亞MEKO 360H1

(上與下)MEKO家族的第一艘成品──奈及利亞的阿拉度號(Aradu F-89)

 

奈及利亞在1978年向西德B&V廠購買一艘MEKO 360H1,首開MEKO的銷售記錄。奈及利亞購買這艘MEKO 360H1主要是為了取代該國原本的奈及利亞號(NNS Nigeria),於1978年12月1日 在B&V廠的漢堡廠安放龍骨,1980年1月25日下水,1982年2月20日成軍;最初奈及利亞打算將該艦命名為共和國號(The Republic ),不過最後決定命名為阿拉度號(Aradu F-89)。

MEKO 360H1滿載排水量約3360ton,長125.8m,舷寬15m,吃水4.3m(含聲納5.8m),動力為複合柴油或燃氣渦輪(CODOG),主機包括兩具Rolls Royce TM-3B燃氣渦輪(50880馬力)與兩具MTU 20V 956 TB92柴油機(10420馬力),最大航速30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6500海里,編制195~230名乘員(必要時可再增加8名)。艦體設有10個水密隔艙,艦上配備六個武器模組基座、7個電子裝備模組基座與7個柵座,其中安裝於武器模組上的包括艦首一門OTO Merela 127mm 54倍徑艦砲、四座Breda雙聯裝40mm 70倍徑自動防空機砲(分別位於艦橋前方與直昇機庫兩側)以及一座位於 艦尾船艛的美製MK-29八聯裝海麻雀防空飛彈發射器(另一說是義大利蝮蛇(Aspide)短程防空飛彈系統),此外還有八具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 、兩座三聯裝STWS-1B 324mm魚雷發射器(配備18枚義大利A-244S輕型魚雷)與一座深水炸彈投放軌;艦上主要偵測裝備包括英國普來西公司的AWS-5 E/F頻對空/對海搜索雷達、Recal Decca 1226導航雷達以及PHS艦首中頻聲納,電子戰裝備包括Decca RDL-2電子截收系統(ESM)、兩個誘餌發射器等。艦上設有一座直昇機庫,操作一架英製大山貓 (Lynx)MK.89反潛直昇機。

阿拉度號在剛服役時是奈及利亞最大最先進的艦艇,作為奈及利亞海軍旗艦,是整個非洲數一數二的軍艦。直到1980年代晚期,阿拉度號都活躍於敦睦訪問任務,並與德國、法國、印度、巴西等國的海軍進行過聯合演習。然而至1987年為止,阿拉度號已經遭遇兩次擱淺與一次嚴重撞船事件;至1994年的進塢整修時,該艦由於年歲日長以及歷年累積的傷害,被判定無修復使用之效益。雖然奈及利亞仍將之修復並於1996年初回到海上,但在1997年又在蒙地維雅受損,於1998年以唯一能運作的一套主機回到奈及利亞。

在2001年,在美國的協助下,奈及利亞對阿拉度號展開翻修與現代化改裝計畫。艦上原本過時的普來西AWS 5雷達被換成荷蘭Signnal的DA-08對空搜索雷達,加裝一具STIR 180 (I/J/K頻)射控雷達(工作距離120km),PHS艦首聲納被德國Atlas的EA-80取代(探測距離40km);艦上作戰裝備、輪機等都進行徹底的整修,艦體平台也經過維修,此外以奧古斯塔(Agusta)A-109E取代停役的山貓反潛直昇機。完成改裝後,阿拉度號約在2005年恢復現役,參加了同年8月英國海軍的特拉法加海戰200週年紀念活動, 隨後並參與了2005至2006年的兩次多國海上演習。

依照2017年的報導,日漸老朽的阿拉度號多數時間處於停航狀態,預估恢復適航狀態需要超過2.5億美元維修,但奈及利亞沒有經費。阿拉度號在2019年下半進入船塢維護;依照2020年上半的報導,由於艦體老化、裝備過時,阿拉度號此次維修不會完全恢復作戰能力,之後只會擔負訓練等工作。在2021年4月,奈及利亞宣布將購買新的巡防艦取代阿拉度號,作為奈及利亞海軍旗艦。

阿根廷MEKO 360H2

(上與下二張)阿根廷海軍MEKO 360H2布朗上將級巡防艦首艦布朗上將號(Almirante Brown D-10)

(上與下)布朗上將級四號艦Sarandi(D-13)

 

 

 

阿根廷布朗上將級巡防艦(MEKO-360H2)

艦名 建造廠商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交付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D-10 Almirante Brown Blohm & Voss, Hamburg 1980/9/8 1981/3/28 1983/2/2 1983/1/26
D-11 La Argentina Blohm & Voss, Hamburg 1981/3/30 1981/9/25 1983/5/11 1983/5/4
D-12 Heroína Blohm & Voss, Hamburg 1981/8/24 1982/2/17 1983/11/7 1983/10/31 2024
D-13 Sarandi Blohm & Voss, Hamburg 1982/3/9 1982/8/31 1984/4/23 1984/4/16

 

阿根廷在1974年海軍建設計畫中 ,打算向國外購入一批新巡防艦來取代,原本陣中的二戰型艦艇;隨後,阿根廷選擇向西德訂購六艘MEKO-360H2,基本上與奈及利亞的MEKO-360H1大致相同,但細部設計與裝備上有一些差異。

MEKO-360H2滿載排水量約3636ton,長125.6m,舷寬15m,吃水4.3m,動力為複合燃氣渦輪或燃氣渦輪(COGOG),高速時以兩具勞斯萊斯 (Rolls Royce)TM-3B燃氣渦輪驅動,總共可輸出25800馬力, 最大航速可達30.5節;巡航時則以兩具Rolls Royce RM-1C燃氣渦輪推進,總共可輸出10200匹馬力,可提供20.5節的最大巡航速率,航速18節時續航力達4500海里,艦上編制224名乘員 。相較於奈及利亞的MEKO-360H1,阿根廷這批MEKO-360H2的煙囪頂部多了一個向後的傾斜角,使得廢氣向斜後方排出,避開煙囪之前的桅杆構造與雷達天線,較能避免廢氣對這些結構的加熱。艦上擁有6具武器模組基座、9具電子裝備模組基座與9個柵座,艦上的電子裝備與武裝大致上與MEKO-360H1相同 ,包括艦首一門OTO Melara  127mm 54倍徑艦砲、四座Breda雙聯裝40mm 70倍徑自動防空機砲、八具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 、兩座 義大利白頭(Whitehead Sistemi Subacquei)的ILAS-3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艦上儲存18枚魚雷)、一具義大利的蝮蛇(Aspide)八聯裝短程防空飛彈系統 (備彈24枚)、兩挺12.7mm機槍等,直昇機則為兩架法製雲雀(Alouette)-3或AS-555-SN海豚輕型直昇機。艦上的偵測/射控裝備包括一具荷蘭Signnal DA-08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一具Signnal ZW-06平面搜索雷達、一具Signnal WM-25艦砲射控雷達以及一具Signnal STIR-180照明雷達(用於導引海麻雀飛彈),電子作戰方面擁有Racal的彎刀(Scimitar)電子反制系統、兩具OTO Melara 的SCALR誘餌發射器以及一具Graseby G-1738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水下偵測則依靠一具Krupp-Atlas 80艦體聲納。

從艦首看布朗上將號

阿根廷 一開始訂購首批四艘MEKO-360H2,都由布隆.沃姆斯(Blohm + Voss)建造, 原訂在1982年10月左右開始交艦;然而在該年4月,阿根廷就迫不及待地攻佔福克蘭群島,結果引發國際間對阿根廷的制裁,西德在4月7日宣布扣留四艘已經造好的MEKO-360H2,直到阿根廷戰敗後才交付;原本阿根廷還打算訂購第五與第六艘同型艦,也因為戰敗而取消。四艘MEKO-360H2由B&V建造,艦名分別是 布朗上將號(ARA Almirante Brown,D-10)、阿根廷號(ARA La Argentina D-11)、赫羅娜號(ARA Heroina D-12)以及 沙蘭地號(ARA Sarandi,D-13),其中D-10~12先後依序於1983年2月、5月及11月 交付,D-13則於1984年4月交艦。同一時期 阿根廷向西德泰森北海造船廠訂購兩艘TR-1700型傳統動力潛艦同樣即將完工,同樣由於阿根廷過早發動戰爭而沒能即時交付;這些向西德購買的水面艦與潛艦不僅沒趕上戰爭,還因為戰後阿根廷陷入經濟危機,使得軍火市場上傳出阿根廷可能拋售這批新艦。當時台灣正四處尋求新一代巡防艦與潛艦,便有國際軍火掮客向台灣搭線,洽商由阿根廷為台灣建造MEKO巡防艦與TR-1700型潛艦,甚至將阿根廷海軍手中正在操作的既成艦一併售予台灣,不過最後都沒有成功。

在1991年,阿根廷派遣首艘本級艦布朗上將號參與多國聯軍解放科威特的沙漠之盾行動,不過僅擔負波灣外圍警戒,沒有實際與伊拉克海軍交戰。在福島戰爭後暮氣沈沈、舉步維艱的阿根廷海軍中,這四艘布朗上將級算是相對活躍的艦艇。 日後阿根廷還向法國採購新的MM-40反艦飛彈來取代原本的MM-38來裝備四艘布朗上將級。

在2006年,布朗上將級的阿根廷號(ARA La Argentina D-11)接受現代化翻修,包括延長起降甲板,使之能操作SH-3海王反潛直昇機;隨後,ARA Heroína (D-12)也進行了艦體、輪機的大規模翻修工程。

 

MEKO-200

MEKO-200是MEKO系列的第二代產品,也是MEKO系列中的經典暢銷之作,獲得葡萄牙、土耳其、希臘、澳洲與紐西蘭五國的青睞。MEKO-200首創將桅杆結構整個加以模組化(艦上擁有2個桅杆模組),這是其與MEKO-360在外觀上最大的不同。此外,第一代MEKO 360的部分雷達天線設置於煙囪後方高於煙囪開口的位置,但操作經驗顯示主機廢氣排出後,會將天線加熱,進而增加艦上的紅外線訊號,因此MEKO 200便將所有的雷達天線集中到煙囪前方,即便設置在煙囪後方的武器系統,高度也不會超過煙囪,較不易有被廢加熱的問題。

土耳其MEKO-200TN1/TN2

 

(上與下)土耳其訂購MEKO-200 TN 1亞維茲級巡防艦首艦亞維茲號(Yavuz F240)

MEKO-200 TN 1亞維茲級巡防艦Yildrim(F243)

土耳其MEKO-200TN2A巴巴羅莎級巡防艦二號艦Oruc Reis (F246)。相較於前一批的MEKO-200TN1,

MEKO-200TN2艦體尺寸放大,更換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推進系統,電子系統也有變更,

例如以英製AWS-9三維雷達取代原本的Signnal DA-08(二號桅杆頂部)。

土耳其MEKO-200TN2B薩里西里級巡防艦的二號艦柯馬瑞斯號(Kemalreis F-247)。MEKO-200TN2B艦體比MEKO-200 TN2A

進一步加長。注意煙囪後方裝有兩組MK-41 Mod8垂直發射器,取代原有的M-29八聯裝海麻雀飛彈發射器。

MEKO-200TN2B薩里西里級巡防艦首艦薩里西里號(Salihreis F-246

MEKO-200TN2A巴巴羅莎級巡防艦首艦巴巴羅薩號(Barbaros F-244)在2017年4月3日訪問俄羅斯新羅西斯克的照片。

該艦已經用Thales STMR-S MK.2雷達取代原本的英製AWS-9雷達(二號桅杆頂部)。

2021年8月中旬在伊斯坦堡舉行的國際防衛工業展(International Defense Exhibition,IDEF 2021)中展出的

MEKO 200TNA/B巡防艦壽命中期升級項目的模型,大量換裝本國研製的裝備如作戰系統、雷達、電子戰

以及小口徑火砲、反艦飛彈等。

MEKO 200TNA/B巡防艦壽命中期升級項目的模型。艦橋前方改裝一座國產Korkut-D (Gokdeniz)雙聯裝35mm近防火砲

,艦體中部除了原有兩座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之外,再增加兩座四聯裝國產Atmaca反艦飛彈發射器。艦橋頂與機庫上方

各裝一座Aselsan的AKR-D Block-B2雙頻(X/Ka頻)射控雷達,取代原有的STIR射控雷達。直昇機庫兩側各加裝兩座

Aselsan的STOP 25mm穩定式遙控機砲,直昇機庫頂裝備一座美製MK-15 Block 1B近迫武器系統。換裝一座全新的前桅杆,

整合有SMART-S Mk 2雷達(原本在後桅杆上)、電子戰套件、新的低截獲率(LPI)導航雷達、

Aselsan的PIRI-KATS紅外線感測系統等。後桅杆也更新,安裝Aselsan的MAR-D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土耳其亞維茲級巡防艦(MEKO-200TN1

艦名 建造廠商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F-240 Yavuz Blohm & Voss, Hamburg   1985/11/7 1987/7/17  
F-241 Turgut-Ries HowalDtsWerke, Kiel   1986/5/30 1988/2/4  
F-242 Fatik Gölcük Naval Shipyard (土耳其)   1987/4/24 1988/4/22  
F-243 Yildrim Gölcük Naval Shipyard,Turky (土耳其)   1988/7/27 1989/7/21  

 

土耳其巴巴羅薩級巡防艦(MEKO-200 TN 2A
艦名 建造廠商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F-244 Barbaros Blohm & Voss, Hamburg 1993/3/18 1993/9/29 1997/5/23
F-245 Oruc Reis Gölcük Naval Shipyard (土耳其) 1993/9/15 1994/7/28 1997/5/23

土耳其薩里西里級巡防艦(MEKO-200 TN 2B)清單

艦名 建造廠商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F-246 Salihreis Blohm & Voss, Hamburg 1995/7/24 1997/9/26 1998/7/22
F-247 Kemalreis Gölcük Naval Shipyard (土耳其) 1997/4/4 1998/7/22 2000/6/8

 

在1983年4月,土耳其與西德簽約訂購四艘MEKO-200 TN1巡防艦,稱為亞維茲級(Yavuz class),1987到1989年陸續服役;其中,前兩艘(F-240、241)分別在西德B&V與HDW建造,後兩艘(F-242、243)轉移到土耳其Gölcük海軍造船廠建造。MEKO-200 TN 1排水量3030噸,艦體長110.5m,寬13.25m,吃水3.94m,主機為四具MTU 20V 1163 TB93柴油機,總功率40000軸馬力,雙軸推進,推進器為Kamew生產的可變距螺旋槳(CPP),最大航速27節,航速20節時續航力4000海里,編制180名人員。艦上的偵測系統包括 一部荷蘭電信(HSA)DA-08二維對空搜索雷達(位於二號桅杆頂)、一部英國普來西(Plessey) AWS 6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位於一號桅杆頂;詳見土耳其飛彈快艇一文)、TM 1126導航雷達,射控雷達包括主桅杆前方的HAS的WM-25追蹤/射控雷達以及兩具STIR系列照明雷達(包含一具在艦橋頂、功率較小、可導引火砲與海麻雀防空飛彈的STIR180,與一具位於後方、功率較大、主要用來導引防空飛彈的STIR 240),電子戰包括Rapid/Rameses電戰系統與美製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系統,水下偵測包含一具美製DE-1160(SQS-56)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此外還有AN/SLQ-25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艦上的武器包括艦首一座美製MK-45 5吋(127mm)54倍徑艦砲、三套瑞士Oerlikon Contraves開發的海衛(Sea Zenith)25mm機砲近迫武器系統、兩組MK-141四聯裝美製RGM-84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兩座MK-32三聯裝324mm魚雷管,尾艛上設置一套MK-29八聯裝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艦上備彈16枚)。艦尾有一直昇機庫,搭載一架美國貝爾(Bell)授權義大利奧古斯塔(Augsta)生產的AB-212直昇機。

(上與下)構型獨特的海衛(Sea Zenith)近迫武器系統,傾斜的水平旋轉座使之

能有效防禦天頂方向的攻擊。

海衛(Sea Zenith)近迫武器系統由瑞士Oerlikon Contraves(2009年被德國Rheinmetall購併成為其防空(Air Defence)部門)在1977年開始研發,1980年代完成,於1985年成功進行了攔截0.7馬赫目標的測試。海衛的砲塔重3.5噸(全重4.6噸),使用四具KBB 25mm砲身(使用25mm x 184 mm彈藥,比KBA的砲彈更大),整體射速3400發/分,砲口初速1335m/s,有效射程2km。海衛使用特殊的砲座設計,水平迴轉座傾斜35度,而砲身則安置在另一個獨立的垂直向旋轉座,這使得海衛的整體俯仰範圍高達-10~+127度,能防禦 天頂方向的攻擊。

土耳其MEKO-200TN2A巴巴羅莎級巡防艦首艦巴巴羅薩號(Barbaros F-244),這是初期的面貌。

在1995年,土耳其續購兩艘MEKO-200 TN 2A型巡防艦,分別由德國B&V與土耳其Golcuk廠各造一艘,分別是TCG Barbaros(F-244)與TCG Oruc Reis (F-24),在1997年服役。土耳其緊接著又訂購了2艘MEKO-200 TN 2B,同樣分別由B&V與Golcuk各造一艘,分別命名為TCG Salihreis(F-246)與TCG Kemalreis(F-247),分別在1998與2000年服役。

MEKO-200 TN 2A使用加長型的艦體並更換動力系統,滿載排水量增至3350噸(標準排水量3100噸),艦上編制220名乘員,艦長116.7m,舷寬14.5m,吃水增為4.25m,動力系統改採複合燃氣渦輪或柴油機(CODOG)配置,主機包括兩 具美製LM-2500-30高速用燃氣渦輪(60000馬力)與兩具MTU 16V 1163 TB83巡航用柴油機(13060馬力),使用燃氣渦輪可達到32節的最大航速,使用柴油機時巡航速度則為22節 ,航速18節時續航力4100海里。MEKO-200 TN 2A另一大改良是加裝多重介面電腦裝備/資料鏈系統(Multi-Interface Computer Equipment/Data Information Link,MICE/DAIL),將艦內網路化;艦上的作戰中樞是STACOS Mod 3/TACTICOS作戰系統。MEKO-200 TN 2A的偵測裝備也經過變更,以英國普來西(Plessey) 的AWS-9三維對空搜索雷達(英國自用版型號為Type 996)取代DA-08,仍搭配普來西的AWS-6追蹤雷達,導航雷達為Decca 2040 BT,射控方面取消WM-25的CAS蛋型追蹤天線,而原本STIR180與STIR 240照明雷達則維持不變;電子戰方面,換裝Cutlass B1支援系統與天蠍座B型(Scorpion B)反制系統,並仍保有四具MK-36 SRBOC誘餌發射器與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聲納系統仍為美製DE-1160(SQS-56)中頻主/被動聲納。MEKO-200 TN 2A武裝仍與TN 1相同,配備一架AB-212或S-70B反潛直昇機。

至於MEKO-200 TN 2B則是以MEKO-200 TN 2A為基礎進一步加長艦體,全長增至118m,寬14.5m,吃水4.3m,以兩組八聯裝MK-41 Mod8垂直發射器來取代MK-29八聯裝發射器(裝填海麻雀防空飛彈,2010年代以後換裝ESSM),並加裝一座TMX射控雷達來導引反艦飛彈與MK-45艦砲。

在2012到2015年間,土耳其為MEKO-200 TN 2A/B進行了若干改良,包括以Thales的SMART-S MK.2三維監視雷達取代原本的AWS-9;此外,將兩艘MEKO-200 TN 2A的MK-29八聯裝海麻雀防空飛彈發射器拆除,換成一組八聯裝MK-41 Mod7垂直發射器,可容納32枚ESSM短程防空飛彈。兩艘已經擁有兩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的MEKO-200 TN 2B,也把MK-41垂直發射器升級到Mod 7來相容ESSM防空飛彈,理論上至多能裝備64枚ESSM;不過考慮到上部重量限制,實際上只有一組八聯裝MK-41單元裝置32枚ESSM,另一組仍維持八枚原有的海麻雀防空飛彈。此外,MEKO-200 TN 2B的TCG Salihreis(F-246)在同時間加裝土耳其Aselsan公司的SATCOM衛星通信系統,以及ASIST(Aircraft Ship Integrated Secure and Traverse )直昇機輔助降落系統。

MEKO-200 TN 2A/B壽命中期升級(MLU)

在2018年4月3日,土耳其國防工業部與本國Aselsan-Havelsan合資企業簽約,為四艘MEKO-200 TN 2A/B進行壽命中期升級(MLU)(合約在8月9日簽署完畢),原訂在2024至2025年執行完畢。在2022年1月26日,TCG Orucreis (F-245)成為首艘展開MLU工程的MEKO-200 TN 2A/B巡防艦,預定在2023年5月26日完成工程,第二艘接受改良的是TCG Salihreis(F-246);而整個升級項目預定在2026年完成。完成MLU升級後,這四艘MEKO-200 TN 2A/B巡防艦可望服役到2040年代左右。

此一MLU項目主要是換裝土耳其Aselsan以及Havelsan產製的裝備(戰系、雷達、通信、電子戰、聲納、武器等),例如以Havelsan的創世紀(Genesis)作戰系統的衍生型「ADVENT」(又稱為 巴巴羅薩巡防艦構型,GENESIS Barbaros Savas Yonetim Sistemi,G-BSYS)來取代現有STACOS Mod 3/TACTICOS戰系。雷達方面,原本AWS-06 Dolphin雷達被Aselsan的MAR-D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取代,安裝在後桅杆上;原本前桅杆會被一座新的整合桅杆取代,整合有SMART-S Mk 2雷達(原本在後桅杆上)、Aselsan ARES-2N以及AREAS-2NC等ECM設備、新的低截獲率(LPI)導航雷達、Aselsan的PIRI-KATS紅外線感測系統等等。原本兩座STIR射控雷達被兩座Aselsan的AKR-D Block-B2雙頻(X/Ka頻)射控雷達取代,用來導引ESSM防空飛彈,工作距離120km。

電子戰方面,加裝Aselsan的ARES-2N以及AREAS-2NC雷達截收系統(R-ESM),分別取代現有Cutlas-1與Scorpion-B ESM系統,預留加裝Aselsan的AREAS-2N電子反制系統(開發中)的空間,並以Aselsan的HIZIR魚雷反制系統(TDS)取代原本的美製AN/SLQ-25 Nixie。原本的DE-1160艦首聲納會被土耳其Aselsan及Armelsan合作開發的FERSAH主/被動聲納取代,MLU合約還包含加裝Armelsan的ARAS-2023潛水人員探測聲納(Diver Detection Sonar System)的選項。

武裝方面,原本的三座海衛近迫防禦系統拆除,艦橋前方砲位一座土耳其國產的Korkut-D (Gokdeniz的艦載版)雙聯裝35mm近防火砲,機庫頂上則換裝一座美製MK-15 Block 1B Baseline 2方陣近迫防禦系統;Korkut-D 35mm火砲兩側各加裝一座土耳其國產的L/UMTAS(Mizrak-U)反戰車飛彈的雙聯裝發射器,用來攻擊近距離水面目標。此外,在直昇機庫兩側各加裝兩座Aselsan的STOP 25mm穩定式遙控機砲,並為艦首MK-45五吋艦砲換上國產的射控系統。原本的兩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仍然保留,另外加裝兩組四聯裝土耳其國產Atmaca反艦飛彈發射器。此外,還加裝Aselsan的綠光雷射攔截系統(Green Laser Interdiction System,G-LIS),這是一種非致命武器系統(Non-Lethal Weapon System,NLWS)。

葡萄牙MEKO-200PN

(上與下二張)葡萄牙達伽瑪級巡防艦的首艦達伽瑪號(Vasco da Gama F-330)

(上與下二張)達伽瑪級巡防艦的三號艦柯爾特.雷爾號(Alvares Cabral F-332)

葡萄牙達伽瑪級巡防艦(MEKO-200PN

艦名 建造廠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F-330 Vasco da Gama Blohm & Voss, Hamburg 1989/2/2 1989/6/26 1990/11/20
F-331 Álvares Cabral HDW, Kiel 1989/6/2 1990/5/2 1991/1/18
F-332 Corte-Real HDW, Kiel 1989/10/20 1991/11/22 1992/2/1

 

葡萄牙在1986年7月與B&V、HDW與TRT廠簽約,採購三艘MEKO-200PN,60%的採購費用來自於北約援助款項。此型艦 標準排水量2920ton,滿載排水量約3180ton,長115.9m,舷寬14.8m,吃水5.97~6.2m,艦上劃分為12個水密艙區,動力採用CODOG配置,主機包括兩具美製LM-2500-30高速用燃氣渦輪 (單機功率38MW,約51665馬力)與兩具MTU 12V TB83巡航用柴油機(單機功率約8.14MW,約11067馬力),使用燃氣渦輪可達到32.7節的最大航速, 以柴油機巡航時,在航速18節下續航力4900海里,航速18節下續航力4000海里,艦上編制184名乘員。 三艘本級艦皆以15世紀著名的葡萄牙航海探險家命名,首艦由B&V承造,於1990年服役,命名為瓦斯古.達伽瑪號(Vasco da Gama F-330)以紀念這位首度穿越南非好望角抵達印度的15世紀葡萄牙偉大航海家;後續的阿爾瓦雷斯.卡布號(Alvares Cabral F-331)與柯爾特.雷爾號(Corte Real F-332)則由HDW承造,分別在1991與1992年服役。本級艦的偵測裝備包括一具Signnal DA-08 D頻對空搜索雷達、一具Signnal MW-08 3D F/G頻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以及一具SQS-51中頻艦體聲納,射控裝備包括兩具用來導引海麻雀防空飛彈的Signnal STIR-180照明雷達,電子戰方面擁有APECS II/AR-700電子戰套件、美製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器以及一套美製AN/SLQ-25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武裝包括艦首一門法製Model 1968 CADAM 100mm 55倍徑快砲、一具美製MK-29八聯裝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一座位於直昇機庫上方美製MK-15方陣20mm機砲近迫武器系統、八枚美製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兩座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艦尾設有兩個直昇機庫,可操作兩架英製超級大山貓 (Super Lynx)MK.95反潛直昇機。艦橋前方還有一個模組基座,不過目前被保留起來並未使用。

 

希臘MEKO-200HN/紐澳紐澳軍團級

土耳其的死對頭希臘也採購了四艘MEKO 200HN巡防艦,命名為海德拉級(Hydra class),四艦在1992至1998年陸續成軍;由於另有專文介紹,在此便不予贅述。此外,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在1980年代末期籌畫的 紐澳軍團(ANZAC)巡防艦計畫也相中MEKO-200,並由B&V授權澳大利亞川斯費得-阿梅康(Transfield-Amecon)造船廠負責整個建造計畫,合約於1989年11月簽署。川斯費得總共為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海軍分別建造八艘與二艘紐澳軍團級(德國稱之為MEKO-200 ANZ),於1996年至2006年陸續進入兩國海軍服役;由於另有專文介紹,在此不予贅述。

台灣海軍在1980年代執行的光華二號計畫一度也看上MEKO-200,當時台灣欲向 西德採購MEKO-200以及209型潛艦各十艘,不過在中國強大的壓力下,西德政府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項請求。

 

MEKO-140(阿根廷)

阿根廷MEKO-140艾斯波拉級巡邏艦的五號艦羅賓森號(Robinson P-45)。

艾斯波拉級巡邏艦Gómez Roca(P-46),注意直昇機庫為伸出狀態。

Gómez Roca(P-46)直昇機庫於收縮狀態,直昇機正在甲板上作業。

艾斯波拉級巡邏艦 羅薩爾斯號(Rosales P-42)。

 

阿根廷艾斯波拉級巡邏艦(MEKO-140)

艦名 建造廠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交付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P-41 Espora AFNE Astilleros RioSantiago,State Shipyards and Naval Factories, La Plata ,Buenos Aires (阿根廷) 1982/1/28 1985/7/5 1985/9/4
P-42 Rosales 1981/4/1 1983/3/4 1986/1/14 1987/3/24
P-43 Spiro 1982/10/2 1983/6/24 1987/11/26 1988/5/9
P-44 Parker 1984/3/30 1990/4/2 1990/4/17
P-45 Robinson 1983/3/1 1984/11/25 2000 2001//7  
P-46 Gómez Roca 1983/6/7 1984/11/14 2004/5 2005  

 

 

 

這是MEKO系列中較小型的艦艇,阿根廷在1979年8月1日與西德簽約,採購六艘此型艦,全部由B&V授權阿根廷 國營的AFNE Astilleros RioSantiago海軍船建造,六艦的艦名分別為ARA Espora(P-41)、ARA ARA Rosales(P-42)、ARA Spiro(P-43)、ARA Parker(P-44)、ARA Robinson(P-45)與ARA Gomez Roca(P-46)。由於阿根廷在1982年福島戰爭戰敗導致經濟危機,這批艦艇的建造進度嚴重延誤,前四艘分別於1985年9月、1987年3月、1988年5月以及1990年4月陸續服役 ,其中四號艦帕克號(ARA Parker P-44)在建造期間於1986年10月2日發生漏水,導致工程延誤,1990年4月才服役。後兩艘由於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財政惡化而停建多年,1997年才首度恢復建造,然而阿根廷隨即又遇上金融風暴,導致工程再度停止,最後兩艦分別於2001年 與2005年才成軍。如同前述,在1980年代阿根廷陷入經濟危機之際,阿根廷不斷試圖向台灣銷售軍火以取得現金,項目包括TR-1700潛艦、MEKO-360與MEKO-140巡防艦等(包括建造新艦與拋售阿根廷海軍手上的既成艦);不過雖然這些船艦均由西德授權阿根廷自製,但關鍵裝備仍仰賴西德輸入,在始終無法拿到西德政府輸出許可的情況下,斷斷續續長達10年的台阿軍火交易努力最後只能在1993年不了了之。當年 台灣光華二號計畫的確也將MEKO-140列為選項之一,但政治因素以及海軍高層部分人士對南韓蔚山級的偏好,使 台灣始終與MEKO-140無緣。

阿根廷購買的MEKO-140標準排水量約1470ton,滿載排水量約1836ton,長91.2m,舷寬11.1m,吃水3.3~4.5m,動力來源為兩具Pielstick PC2-5V400柴油機(總功率20400軸馬力),驅動雙軸螺旋槳,最大航速約27節,航速18節時續航力4000海浬,艦上編制95~100名乘員(包含直昇機組員)。本型艦的電力由四具470 kva柴油機提供,平常使用三具,另一具作為備用,另外還有三具高效率幫浦作為損管抽水之用。艦上擁有3個武器模組基座、6個電子裝備模組基座與5個柵座,偵測裝備包括後桅杆一座 荷蘭Signaal DA-05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含IFF)、Decca TM 1226導航雷達、前主桅上的一座荷蘭Signaal WM22/41射控系統以及Signnal的Lirod光電/光學射控儀,電子戰裝備包括Decca RDC-2A/B/C電子支援系統、Decca RCM-2電子反制系統以及兩具 法國Matra的Dagaie誘餌發射器,反潛偵測仰賴一具德國Atlas Elektronik的AQS-1/4艦體聲納。武裝為艦首A砲位一門OTO 76mm快砲、艦橋前方B砲位與艦尾各一的雙聯裝Breda 40mm 70倍徑快砲(DARDO武器系統)、兩挺12.7mm機槍、艦體中段兩組雙聯裝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以及飛行甲板兩側各一的 義大利ILAS-3 324mm魚雷發射器 (裝備義大利製A-244S魚雷),艦上設有一座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能操作一架法製SA-319B雲雀(Alouette)III型輕型直昇機或一架AS-555SN海豚輕型直昇機;飛行甲板高於艦尾之上 ,而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間,機庫採用伸縮式設計。

在1990年1月,本級艦羅薩爾斯號(ARA Rosales P-42)與史皮洛號(ARA Spiro P-43)參與多國聯軍出兵伊拉克的沙漠之盾(Operations Desert Shield )與沙漠風暴(Operations Desert Storm)作戰,負責封鎖伊拉克的海上交通。

在2012年8月,本級艦的史皮洛號(ARA Spiro P-43)在Mar del Plata發生擱淺意外,艦首聲納被撞掉。原本史皮洛號緊接著要部署到西非外海與南非、巴西、烏拉圭海軍進行Atlasur IX演習,該艦觸礁後,阿根廷海軍只好部署姊妹艦艾斯波拉號(ARA Espora P-41)來代替;完成Atlasur IX演習後,原本史皮洛號應該繼續與印度、巴西、南非海軍進行 IBSAMAR III 演習,然而艾斯波拉號的發電機出現問題而無法成行,發電機艦上三部發電機在10月9日完全停擺,只好停靠在南非西蒙斯頓(Simonstown);此時該艦的發電機需要大規模整修,但由於阿根廷先前建造這批MEKO-140巡防艦時仍積欠德國MTU原廠款項未還,因此MTU原廠要求除非阿根廷先支付整修費用以及先前所積欠的款項(總共45萬美元),否則就拒絕派人前往南非為艾斯波拉號整修發電機。在2012年10月,阿根廷海軍自由號(ARA Libertad Q-2)風帆訓練船在迦納Tema港遭到開曼群島公司(Cayman Islands)申請扣押,用來抵押2002年阿根廷積欠的債務,而阿根廷海軍也擔心停留在南非的艾斯波拉號也會遭到相同命運;不過在南非的保證之下,艾斯波拉號在南非西蒙斯頓港停留了73天,對發電機完成檢修之後才啟航返國。

由於阿根廷海軍經費短缺,到2012年底時,消息傳出多艘MEKO 140巡邏艦停役等待維修。

 

MEKO-45

這種小型高速巡邏艇是MEKO系列中體型最小者,其前身為阿根廷向B&V採購的28m長巡邏艇。MEKO-45長38.9m,舷寬8m,吃水1.7m,排水量約200ton,配備三具3740匹軸馬力的柴油機,三軸推進,最大航速達28節,人員編制20名。沙烏地阿拉伯購買四艘MEKO-45,於1989年交貨;泰國Marsun COmpany Ltd造船廠也在1999年獲得B&V授權,建造3艘MEKO-45衍生型,配備功率較大的發動機。

 

MEKO-100(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海軍訂購的MEKO-100RMN。

這是在1990年代初期推出的1600ton級巡邏艦,屬於MEKO系列的第四代產品,擁有標準的資料匯流排介面。MEKO 100在1993年投入馬來西亞多功能近岸巡邏艦案(總數27艘) ,並於1997年10月成功獲得首批六艘的訂單。此種輸出給馬來西亞的型號為MEKO-100RMN,馬國海軍將其命名為吉打級(Kedah class),共建造六艘;除了頭兩艘由B&V原廠建造外,後續艦都由馬來西亞檳城造船廠負責建造。由於MEKO-100RMN的建造工作展開時,德國巡防艦集團已經推出新一代的MEKO A-100/200系列(下文將介紹),故也有部分資料將MEKO-100RMN歸類為MEKO A-100系列;不過由於MEKO-100RMN原始設計提出的時間較早,加上雖然擁有匿蹤外型,但缺乏MEKO A系列必備的「X橫斷面」外型特徵,因此嚴格來說不能歸類為MEKO A系列的一員。

事實上,MEKO-100 RMN在競標與開發過程中陸續加入許多更先進的設計與技術,因而與MEKO A系列有很高的技術相似度;但就研發時程的先後,MEKO-100RMN在MEKO A系列之前就已出現。由於另有專文介紹MEKO-100 RMN,在此便不予贅述。

(1)   (2)  (3)